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

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学员四队

【摘要】:目的:探究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25例为一组。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单一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具有可观的疗效。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苯氧胺;临床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工作压力也在随之增加。面对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心脏的负荷也逐年升高,这也是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发病的诱发原因之一[1]。该病的患者主要出现神经系统异常活跃、血液中的茶酚胺分泌过多等临床症状。茶酚胺的数量在血液中所占比例越高,则毒性越强,可能会导致患者心脏承受能力过大而危及到生命的安全。因此,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该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

观察组当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13、12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年龄(65.76±6.53)岁。

对照组当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11、14例;年龄47岁~75岁,平均年龄(65.34±5.89)岁。

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即P大于0.05),两组患者可以进行科学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单一的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接受吸氧治疗,在此同时对心肺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针对患者的心痛症状,指导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并且给予硝普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期间可给患者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性,适量使用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苯氧胺,每天的总剂量为6.25mg,分两次服用。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心脏跳动频率,若每分钟超过90次,可适当增加药量为每天口服12.5mg,分两次服用,连续服用2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在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1.3.2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程度达到2级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有效--心功能改善程度达到1级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无效--心功能无改善,严重者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为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概率减去无效概率的差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核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数据后,用“%”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发应发生的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当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指标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经过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2.0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中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P值小于0.05。如表1。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不良反应概率为4.00%(1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对照组概率是24.00%(6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症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异常,血液中的茶酚胺浓度增加等症状。持续长时间的神经兴奋异常容易导致心脏的承受能力衰弱,并且出现血管紧张而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率加快等一系列不良症状。最终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病发[2]。

迄今为止,治疗该病的主要常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的死亡率,抑制心肌梗塞的扩张和控制心率。但是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治疗周期长,对患者的身体损害性大[3]。因此,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的方法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苯氧胺属于一种β1受体阻滞剂,在对患者血液内因茶酚胺浓度过多而产生的毒性具有抑制作用。通过对交感神经的调节和心脏功能的支配,可减轻患者疲劳性,同时增强受体的敏感性。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使用苯氧胺治疗后,心肌细胞死亡率、心脏的负荷明显降低,心功能得到提升。

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苯氧胺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而对照组在单一使用常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2.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0%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各指标数据存在差异,P值小于0.05。

总而言之,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用于今后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梁鹤峰.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6):50-51.

[2]赵丹丹,虞家涛.铁(Ⅲ)催化亚胺和邻苯二胺的有氧氧化合成苯并咪唑的研究[J].有机化学,2016,36(1):165-171.

[3]孙华保,胡光华,孙文凤.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0(3):69-70.

标签:;  ;  ;  

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