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脉汤防治心梗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

活血通脉汤防治心梗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通脉汤防治心梗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患者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径路,按常规标准方法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低分子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同时,控制好血压、血糖等其他相关疾病。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手术当日开始服用活血通脉汤(药物组成:肉桂、黄芪、人参、当归、白术、熟地、川芎等),水煎2次,取汁2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结果:治疗组再狭窄发生率15.79%,正常好转率84.21%;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36.84%,正常好转率63.16%,治疗组较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显著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瘀证计分值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瘀证计分值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防治心梗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可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介入支架术,活血通脉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026-02

心肌梗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重建冠脉血流、改普心肌供血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最初的血管成形术到随后的支架植入术,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且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开通血管,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策略产生重大影响。但是PCI术仅解决置入支架的问题血管,而其开通的血管亦可能发生痉挛或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故术后再狭窄(RS)对不典型心肌梗死预后影响的问题,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PCI术后再狭窄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对损伤修复反应的结果。PCI术后再狭窄的形成包括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过程,即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PCI术后再狭窄,中医多数学者认为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行PCI术后,损伤心气,心气虚不能运行血脉,无力推动血液循环。血行不畅,瘀阻血络,新的瘀血容易形成[5],因此,治疗PCI术后,应“补气扶正固本,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7月应用活血通脉汤防治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再狭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6~70岁,平均56.2±5.3岁。对照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45~70岁,平均55.9±5.8岁。两组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病变狭窄血管均经支架纠正,血运效果良好。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以及患者血管病变支数、靶血管分布、安放支架直径大小、长度、所用支架类型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径路,按常规标准方法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标准:术后即刻病变血管的直径狭窄百分数减少>20%,而且残余狭窄<50%。术前、术中及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低分子肝素、单硝酸异山梨酯、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同时,控制好血压、血糖等其他相关疾病。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手术当日开始服用活血通脉汤(药物组成:肉桂10g,黄芪20g,人参10g,当归10g,白术10g,熟地20g,川芎10g,三七粉2g,川牛膝15g),水煎2次,取汁2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1.3疗效判定

指标再狭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血管再次狭窄,通常较多使用的定义是介入治疗术后残余狭窄<50%,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管腔直径狭窄≥50%。

1.4血瘀证的计分

于手术前及手术后72小时、3个月、6个月各测定或评分1次。

1.5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ll.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率资料行方差检验;P<0.05为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再狭窄发生及正常好转情况比较,见表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1。

2.3不良反应

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3.讨论

心肌梗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重建冠脉血流、改普心肌供血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最初的血管成形术到随后的支架植入术,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且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开通血管,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策略产生重大影响。但是PCI术仅解决置入支架的问题血管,而其开通的血管亦可能发生痉挛或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故术后再狭窄(RS)对不典型心肌梗死预后影响的问题,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PCI术后再狭窄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对损伤修复反应的结果。PCI术后再狭窄的形成包括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过程,即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PCI术后再狭窄,中医多数学者认为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行PCI术后,损伤心气,心气虚不能运行血脉,无力推动血液循环。血行不畅,瘀阻血络,新的瘀血容易形成[5],因此,治疗PCI术后,应“补气以扶正固本,活血以化瘀通络”为主要治疗方法,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常规西药配合应用益气化瘀法,预防PCI术后再狱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活血通脉汤主要成分为肉桂、黄芪、人参、当归、白术、熟地、鹿角胶(烊化)、青木香、川芎、红花、三七粉、川牛膝等组成,具有益气化瘀通络的功效。益气以人参、白术、黄芪为主,三者配伍,补气作用更强,可帅血而行。使血有动力而不滞,再配以熟地、肉桂、鹿角胶等补元阳、补气血,以达通血脉之功。活血以红花、川芎、三七为主,再配以当归、川牛膝、青木香等品,使心脉之瘀去,通则不痛,从而达到益气活血,标本兼治的效果。诸药合用,通补兼顾,通而不损其正气,补而不助其闭塞,标本兼治,相得益彰。现代研究表明,这些药物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凝、抗血栓的作用。我们运用通脉益心法治疗不典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观察表明其有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作用,且用药安全,无特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项北生,徐敏.不典型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00,35(5):23.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血瘀证诊断标准[J].中西压结合杂志,2007,7(3):129.

[3]王阶.活血化瘀研究与临床[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3:7.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病学会.不典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5)257.

[5]毛静远,王恒和.中医药防治PICA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41(9):565.566.

作者简介:孟丽华,女,大学本科,主治医师.

标签:;  ;  ;  

活血通脉汤防治心梗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