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徐玲

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徐玲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3308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方法:选择13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74例,B组29例,C组29例。A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B组给予微创开颅手术组,C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1.89%,B组为86.21%,C组为62.07%,B组高于C组(P<0.05);C组死亡率>B组>C组;3组运动功能评分均为治疗后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正确急救措施的选择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诊内科;脑出血;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8-0169-01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情凶险、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如不及时救治,常引起严重后果。为探讨有效的救治措施,笔者对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2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32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内科组)74例,B组(微创开颅手术组)29例,C组(传统开颅手术组)29例。A组74例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47~71岁,平均(58.72±2.45)岁;B组29例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46~69岁,平均(57.13±2.36)岁;C组29例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46~70岁,平均(57.59±2.31)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A组出血量<20ml,治疗包括安静的环境,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补充液体,但要控制总量在1500~2000ml/d,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脑组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有意识障碍者,加甘露醇静脉脱水,并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及时调整剂量,昏迷加重者,加用地塞米松。B组给予微创开颅引流术治疗,先行CT扫描,根据血肿标志物及大脑镰的关系确定穿刺点及穿刺角度,避开头皮动脉翼点附近重要大血管额窦及脑的主要功能区选择穿刺入路[1],粉碎并抽吸血肿。C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后,A组总有效68例,总有效率为91.89%,B组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6.21%,C组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2.07%。A组总有效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6,P>0.05),B组总有效率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见表1。

表13组治疗效果

2.2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74例中,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再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B组29例,发生并发症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脑水肿1例;C组29例中,发生并发症7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脑水肿1例,其他2例。

2.3治疗功能评分A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44.26±8.78)分,治疗后为(67.34±9.24)分,B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43.12±8.45)分,治疗后为(68.21±9.78)分,C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44.12±8.69)分,治疗后为(53.49±9.03)分,3组均为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治疗后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突发性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其诱因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疲劳过度、紧张等有关,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正确、熟练的掌握应对突发性脑出血的急救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2]。对病人的抢救应掌握最佳时机,一般在病发的1~3h内实施抢救最佳[3],否则容易造成不良预后。抢救方法和措施对抢救成功率、病人的预后也有很大影响[4]。因此,在病人发病后,应迅速给予正确的诊断,以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给予吸氧、呼吸道保持畅通、控制血压等院前急救措施。脑出血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脑疝,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引起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水肿,因此,院前抢救非常重要[5]。

本组资料中,患者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与B组无明显差异,但是B组高于C组(P<0.05)。提示内科治疗与微创开颅治疗急性脑出血均有较好的疗效,与资料报道不同[2],可能与内科治疗组脑出血相对较轻有关。建议血肿量﹤30ml的轻度脑出血患者,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出血量较大的重度脑出血患者,应采取外科手术治疗[4]。而微创开颅引流术叫传统开颅手术有明显的优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并发症较低,神经功能可尽快恢复,本组资料中,治疗后,B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这一点。总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需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抢救,院前开展一系列急救措施,为确保抢救成功率奠定了基础。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给予经过积极的内科或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冰.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麻醉的探讨[J].北方药学,2013,8(12):113-115.

[2]鲁巧梅,刘镇宇,柴博兰.152例脑出血急诊死亡病例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3(1):151-152.

[3]冯海峰.312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4(2):115-116.

[4]周良学,游潮,罗林丽,等.超早期小骨窗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17):385-388.

[5]张琳,董亚茹,杨震.急性多灶性脑出血52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00-1501.

标签:;  ;  ;  

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徐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