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浅谈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认识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既有必然性,更有可行性,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需要。这是因为化学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化学概念与原理的引入、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与研究。因此,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融入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这些化学概念、原理、规律,不仅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需要,也是化学教学本质的真正体现。特别是化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应用广泛,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也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内容,更为学生学好化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何况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化学教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化学教法、学法改革的过程,而在“教”与“学”双方改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一定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而且学会学习,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创新的启发,吸纳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的要求。

一、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原则

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实施方式决定,教师在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将发生转变——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教师退居边缘,成了学习的局外人。相反,教师将由施教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他们负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使命,用他们自己的身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示范、教练和咨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创造各种条件,设计思维情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要遵循如下四个原则:1.积极介入的原则。由于学生缺乏从事研究的经验,因此教师须以积极的姿态介入,但又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而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2.改进辅导原则。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处处把关、时时指点,直到学生完成最终研究成果。3.适度指点原则。创设问题情境,但不拿出具体问题;提供查寻线索,但不直接呈献资料;引导思路,介绍方法,但不给出研究结果。4.全面关注原则。既要关心学生学到哪些知识,也要关心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哪些知识以外的收获;既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也要注意其人际交往、社会责任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既要重视论文、实物等显性成果,也要重视科学态度、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等隐性成果。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研究性学习中,从知识层面看,教师已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性和垄断——因为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教师熟悉的,而学生认知领域的拓展,使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从管理层面看,由于研究的课题选择确定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课题也要被学生选择,学生还要自主地选择导师。教师则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并且,由于课题的综合性因素,有的课题不是一个教师能够完成指导的,教师间的合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也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会合作,善于协调,这样,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成为研究性学习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中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转变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从单纯地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习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转变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从仅仅追求教学的“知识目标”,转变到重视含知识在内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的需要为自己的任务。据此,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化学研究性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学习,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不仅仅为升入高一级学校作准备。它应该为学生继续学习、参与未来的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观察能力显著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发现、分析、推理等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2.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意识品质。研究性学习开设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虽然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但是组织形式和过程是十分相似的,它能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养成尊重前人劳动成果,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敢于接受挑战、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彻学习过程始终。学生之间既有相对分工——这可以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积极创造的人格个性。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更有相互合作——这可以培养个体间沟通、十作的团队精神,既用他人的才智添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学会相互帮助和支持,使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研究性学习: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和收获,都是群体合作探索的结果。不仅如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如通过社会调查、访淡,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是以更高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4)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创造能力的关键。当今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知识激增使得人们在数量上追逐已不可能。以今天知识产生和传播的速度而言,既使是终身教育。一个人所掌握的信息也是相当有限的,更何况,掌握知识或信息多了不等于就是好,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获取、处理、利用这些信息。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归纳;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建构,也有利于促使他们在获取基础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学习,能够创新、能够实践,而这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323700)

标签:;  ;  ;  

浅谈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