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构建

徐勇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师德建设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构建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体系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师德评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内涵入手,坚持导向性、科学性、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来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教师师德评价体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师德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徐勇(1969—),男,硕士,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3-0095-0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教育成为“伟大时代的关键齿轮”。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教师的社会作用和历史责任越来越重,这就迫切需要在高校进行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师德重在建设和管理,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教师道德风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师德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都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尽管各个高校都强调师德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只是考核学历层次、教学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这些硬性指标,而忽略了个人的工作态度、育人实绩、师德、师风这些软指标,师德评价流于形式,师德评价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目前高校师德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德评价认识不到位

师德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对事业的情感和态度、相关的行为规范等。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内容集中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在评价和考核内容中放在首位,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评价主体对“德”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德”等同于思想品德或政治素质,如我院教(2009)17号文件《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中提到“教师应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个“德”的评价标准。任何一个教师,只要没有反党和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没有违法乱纪或严重的教学事故,“德”的评价都很高,教师之间差距很小。这样,师德评价的重要性就没有显现出来。

(二)师德评价标准模糊

通过对师德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很多高校对师德评价标准非常模糊,主要原因是高校都要求教师是一个完人,对教师的评价过于“圣人化”。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师德评价标准之一为:“教师应忠诚党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坚持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弘扬“厚德长技”的校园精神,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地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这些标准本无可厚非,但缺少可操作性,无法对教师进行准确的道德评价。

(三)师德评价方法不科学

师德评价方法不科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单一化”。高校师德评价制度集中在院系一级,多数是由院系二级单位的领导们来评定教师的道德等级或分数,单一化的评价方法偏离了师德评价的本质,没有调动教师本人、教师同行和学生等各方因素的积极性,使师德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和公正。二是评价方法的“粗糙化”。我国很多高校对教师的德育评价主要采取定性的评价方式,教师的德育评价在教师的业务档案上体现为领导的评语,大多数教师的德育评价都大同小异。高校师德评价方式的“粗糙化”已经成为构建师德评价体系的一个瓶颈。

二、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章节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古人云:“无德无以成师”,可见师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教育部在教2005(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通过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学术进修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这些论述不仅对创新师德考评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还为师德考评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构建师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工作。构建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必须根据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任务和要求,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深刻认识考核和评价对象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对教师师德行为的基本特征做出科学的判断。在师德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把复杂的整体对象分解为独立不相关的二级或三级指标,把复杂的整体或抽象的原则要求转化为相对具体的、可操作的要素,这些措施为研究高校师德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提供科学决策。

(三)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创新了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

通过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创新了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具体表现为: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科学、民主、公正的师德评价机制;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约束和导向机制;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激励引导机制;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教育养成机制。

三、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

(一)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导向性原则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构建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为导向,并以此来制定评价体系的各项考核指标。这是构建高校师德建设评价体系的第一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其根本任务是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所以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师德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评价的内容的科学性和评价手段与方式的科学性。只有坚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才能切实做到公平、合理地评价一个教师,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素质。

开放和交互性原则师德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开放和交互的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是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师德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在开放和交互的过程中寻求理论依据,争取广大教师对师德评价体系指标和评价体系的认可。

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构建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善于学习他人的有益经验,也要考虑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和教师队伍状况等因素,使师德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具备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师德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做到简单明确,对构成师德评价指标的标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把规范变成要求,做到清晰、准确和可测,便于操作运行。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要尽可能利用高校教务、人事、科研等部门的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权威性。构建师德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师德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度,提高评价效率,确保评价质量。

(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

关于高校师德评价的研究内容虽然有不同的表述,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本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高校师德评价指标设计为三个一级项目,十二个二级项目,限于篇幅,每个二级项目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没有一一列出。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如下图所示。

关于评价指标的说明:每个一级项目满分100分,在三个一级项目评定结束后,最后的实测分数D=30%A+40%B+30%C。分值在90-100之间为优;分值在80-89直接为良好;分值在70-79为称职;分值在60-69之间为基本称职;如果分值在60分以下,这样的教师应该调离教师岗位。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评价体系的考核方法

结合上述师德评价指标,师德考评应采取以下方法:(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师德评价既要有相对“模糊”的定性指标,也要有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2)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师德考核注意平时考核的积累,以定期考核为主,既要看被考核者一次评价的具体结果,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其总体趋势。(3)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相结合。考核中要做到客体评价与主体评价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评价过程成为双方平等对话和沟通的桥梁,在互动交流中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结束语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先进的科学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构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德评价体系,是加强师德建设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丽萍.试论新时期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的构建[J].黑河学刊,2010(5):81-82,

2.童夏雨.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9(8):87-89,

3.瞿鹤鸣,吴佳.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4-148.

4.林天翔,王劲松.高校师德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J].理论月刊,2006(10):182-184.

5.李志巧.高校师德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6):38-39.

6.胡全仑.高等学校师德建设与师德考评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13-15.

7.邹大勇.构建新时期高校师德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07(7):10-12.

8.杜敏.关于构建高校师德考评制度必要性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11):114-115.

(责任编辑:王胜强)

TheConstructionofEvaluationSystemforTeachers’EthicsBasedon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

XuYong

Abstract:Teachers’ethicshasmuchrelationtotheexecutionof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theconstructionoftheharmonioussocietyand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itisasignificantpartinconstructingteachers'ethicssystem.Tosolvetheproblemsandovercomeshortagesinthepresentevaluationsystem,thisessaystartedwiththeconnotationoftheteachers'ethicsconstruction,andthenmeanstobuildanewevaluationsystemforteachers’ethicsbasedon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andprinciplesasbeingscientific,interactiveandpractical.

Keywords: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teachers’ethics;evaluationsystem

标签:;  ;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