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意义

浅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意义

杜巧丽

云南昆钢医院650302

【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10我院门诊收治的1000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标本,并将其均分我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再对实验组中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利用血涂片镜检进行进一步检验,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检验结果相比,实验组血液标本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比较高,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基础上,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再进行血涂片镜检,能够有效提高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质量,提高其准确率,而且在临床检验实践中,也不会明显增加检验的强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涂片;镜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常规

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使临床生化检验的效率与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血常规检查方面,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断地升级换代,现在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已经在临床检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显著地缩短了检验的实践,也进一步提高了检验的精度。但是,与血涂片镜检法来比较,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法在对一些疾病的检测精度上,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何在血常规检查工作中高效率地应用血涂片镜检法是检验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分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方案,我院将100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患者的血液标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两组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中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并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10我院门诊收治的1000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标本,并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血液标本。两组血液标本所属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再对实验组中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液标本,利用血涂片镜检进行进一步检验,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全部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来进行检测。对实验组检查结果阳性的血液标本,再利用血涂片镜检法来进一步检测。本文选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真空抗凝管(EDTA-K2)来进行血液采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的是SysmexXS-800i型,试纸与试剂均为其配套耗材。血涂片镜检染色液为瑞氏染液,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标准要求,对染液进行配置。所有操作均严格根据流程进行操作。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判定标准为:其检验报告中出现计数异常、警示标志或散点图异常等情况;对其进行镜检结果呈阳性的判定标准为:其检验报告中出现白细胞计数异常、Dohle小体粒细胞显见、中毒颗粒粒细胞显见、空泡变性粒细胞显见、原始和幼稚细胞含量≥1%、早、中幼粒细胞含量≥1%、晚幼粒细胞含量>2%、异型淋巴细胞含量>5%、存在异常的红细胞、可见NRBC、存在血小板聚集、存在巨大血小板等情况。根据对两组血液标本进行综合检验的结果将其在本研究中的检验结果分为“真阳性”结果、“假阳性”结果、“真阴性”结果及“假阴性”结果。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真阳性标本数+真阴性标本数)/各组别总标本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照组血液标本中,有144例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呈真阳性,有584例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呈真阴性,其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为72.8%。在实验组血液标本中,有135例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呈真阳性,有669例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呈真阴性,其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为80.4%。与对照组血液标本相比,为实验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较高,差异显著(2?=23.14,P<0.01),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3结论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检验工作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如何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缩短完成检验报告所需的时间,成为检验人员进行临床研究的重点。检验科中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重复性好和稳定的特点,在临床前检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医院过分依赖血液分析仪器,而逐渐忽略了血涂片镜检技术,使血细胞检测的临床误诊率越来越高。国内大部分医院检验科中使用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都是根据血液中白细胞的体积的大小进行分类,一是利用电阻抗原理对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和体积进行测定;二是利用高频电磁波对细胞内部结构进行测定,如细胞的核质比例以及细胞内颗粒的大小等;三是利用激光对每个血细胞进行扫描,以区别细胞表面的结构,检验仪的该工作原理导致了不能对异性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毒性改变进行很好的识别,只能起到筛选作用,而不可能完全取代显微镜镜检

血涂片镜检是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最优方法,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都进行镜检,虽可降低其检验结果的假阴性率,但会显著增加检验工作的工作量,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以实现。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患者的血液标本先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若其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对其进行血涂片镜检,再利用血涂片镜检进行确诊。这一检验方案不但显著提高了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行,降低其检查结果的假阴性率,而且不会过度增加临床检验工作的强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辛小明.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2,25:3343-3344.

[2]李艳珍.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06:807-808.

标签:;  ;  ;  

浅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