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面网络模拟论文_李澎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面网络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网络,矿体,节理,特征,楔形,裂隙。

结构面网络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李澎[1](2019)在《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矿体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矿体裂隙进行实测,采集大量的数据,就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了结构面网络模拟。利用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岩体的宏观发育规律,揭示网络系统和结构特征,了解矿体渗透规律和力学性质,指导滑体稳定性计算和进行矿体质量分级评价。(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5期)

邓社根,沙荣华,瞿生军[2](2018)在《结构面网络模拟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面处理在边坡分析中一直是一个难点,往往很少考虑结构面的随机分布特征,不符合客观实际。文章提出利用结构面网络模拟应用于边坡,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实际工程模拟表明:(1)结构面网络模型对边坡中结构面的分布能够较为真实的模拟,较好的体现了结构面的随机分布特点;(2)边坡的变形破坏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3)随机网络模拟的变形破坏过程更加符合实际,体现出了结构面间的随机组合形成边坡破坏路径。该方法可实现高边坡较为真实的模拟,变形破坏模式更为合理,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期刊2018年44期)

马淑芝,贾洪彪,张致能,张志飞[3](2018)在《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的边坡楔形体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日益增多,岩质高边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工程建设之中。对于完整性较好的岩质边坡,楔形体破坏是常见的边坡破坏类型之一。由于楔形体数量多,规模及稳定性都差别较大,位置也不固定,在勘探过程中难以确定,给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设计带来很大不便。依据楔形体几何结构条件,将楔形体分成Ⅰ型(出现于坡肩,由两条相交的结构面与坡顶、坡面共同包围形成)和Ⅱ型(出现于坡面,由叁条结构面与坡面共同包围形成),利用结构面叁维网络模拟技术,对岩质边坡工程中楔形体进行随机分析和分步筛选,发展了搜索楔形体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用以指导边坡评价、设计和加固治理,并在厦沙高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尝试应用。结果表明:对于岩质边坡,可根据楔形体的几何构成条件,利用楔形体分析方法,可以从岩体叁维结构数字模型中抽取楔形体,并进行楔形体稳定性分析;通过Ⅰ型楔形体和Ⅱ型楔形体的对比,当边坡坡高较大时,Ⅱ型楔形体数量远远大于Ⅰ型楔形体,因此应更重视对Ⅱ型楔形体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王昌硕,梁烨,王亮清,沈龙[4](2016)在《基于叁维结构面网络模拟的岩体变形模量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形模量作为表征岩体变形特征的重要参数,是岩体工程设计的基础力学参数之一。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叁维结构面网络模拟确定岩体变形模量的方法,编制了叁维结构面网络模拟及计算RQD值的程序。以西南山区某水电站坝址区岩体为实例,在概率统计各组优势结构面几何要素分布形式的基础上,采用Monte Carlo法生成叁维结构面网络模型,据此获得岩体叁维RQD值,利用RMR法进行质量评价和变形模量的确定,并与钻孔资料统计法和原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钻孔资料统计的估算结果与原位试验相对误差达31.62%,且其估算值偏低;基于叁维结构面网络模拟的估算结果与原位试验相对误差仅为2.56%,估算结果精度较高。该方法考虑了岩体质量的空间各向异性,对岩体的质量评价和参数确定更为合理,研究成果为该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合理的计算参数。(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6年03期)

薛秋池,赵其华,何云松[5](2016)在《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的改进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日益完善,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但在传统的结构面网络模拟中,随机生成的结构面一直未能很好表现出结构面间距的概率分布模型。针对这一点,对随机结构面中心点的生成方式进行了改进,使随机结构面在模拟区内反应出结构面间距的概率分布模型。改进方法使结构面网络模型具有更强的不均匀性,更符合自然状态中结构面的分布形态。改进方法还可以通过控制随机结构面中心点的分布形式来控制模拟区结构面的分布形态,再结合工程实际可以让结构面网络模型更接近其实际形态。(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王凯,方云,黄志义,乔梁[6](2015)在《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龙门石窟擂鼓台渗水产生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渗水病害在龙门石窟擂鼓台中发育明显,为明晰擂鼓台区渗水机理,现场对石窟内外共149条裂隙开展了调查。基于此数据样本,运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生成了擂鼓台斜坡区结构面叁维网络图。模拟结果显示,擂鼓台叁窟中主要连通途径是由倾向NNW的层面和倾向SW和SE的两组近直立结构面构成,在石窟中部和南部结构面连通率分别高达87.1%和83.6%。综合该模拟结果及窟内外裂隙发育特征,可将擂鼓台北、中、南叁洞渗水机理归结为:北洞SW、NWW倾向裂隙J12、J4加速2号平台滞水进入石窟顶部,洞内大量发育的倾向SW、SE裂隙向上与J12、J4连通,方便地表水渗入至洞内;中洞渗水受裂隙J12及J35控制,洞内大量发育的SW、SE倾向裂隙与J12、J35相通构成窟内主要渗水通道,其中J12与JM1直接相连是中洞渗水关键;南洞因山体缺失不存在沿层面渗水,地表水主要沿砌体与山体间隙及SE、SW倾向的J11、J31、J30等构造裂隙渗入,后在洞内连通程度较高的SW倾向裂隙引导下流至窟内表。本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同行在以后类似工程中所应用。(本文来源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杨超,徐光黎,申艳军,叶雪峰[7](2014)在《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节理岩质边坡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往往很少考虑结构面的随机分布特征。结构面网络模拟能较好地模拟结构面的随机分布,因此,本文将结构面网络模拟应用于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首先,运用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建立岩质边坡的结构面网络模型。然后,将模拟的结果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相结合求取边坡的安全系数。最后,对边坡进行一定次数的结构面网络模拟并得到对应的安全系数,进而进行节理岩质边坡的可靠性分析。工程实例结果表明:(1)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坡面附近结构面的数量及切割组合关系影响,结构面的数量越多,连通情况越好,则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越小;(2)该边坡的平均稳定性安全系数为3.06,失效概率为5%,表明该边坡有较高的可靠性,这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考虑了结构面的随机分布特征,能为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文帆[8](2013)在《花岗岩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及连通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面是工程岩体在特定的物理力学环境下的产物,是地下水流的主要通道,也是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决定着岩体的工程性质。高放废物处置场址对岩体的密闭性要求极高,尤其是裂隙岩体的渗透性质,是决定该场区能否作为最终处置库场址的一个必要因素,其中岩体内结构面的分布特征和连通性是影响岩体渗流的主导因素。裂隙作为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面,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统计上具一定规律性的特点,对它的测量、调查与统计是建立结构面网络模型、岩体稳定性分析与渗透性评价的基础。本文以甘肃北山芨芨槽地段花岗岩中发育的构造裂隙为研究对象,利用GPS-RTK对测区地表岩体裂隙进行定位测量和结构面的传统产状测量,结合已有的区调成果和裂隙分析资料,获得了大量研究区域结构面的分布特征,运用相应软件对野外调查所获得的裂隙要素(迹长、产状、密度等)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确定测区裂隙的分组数和每组裂隙的优势方位值;同时结合Arcgis平台对测区裂隙迹线进行网络模拟,并利用遥感解析的方法提取块段内中等尺度结构面的场区断裂,通过经纬坐标对断裂、裂隙和节理密集带进行位置配准,形成了块段裂隙迹线分布网络图;再利用裂隙产状分组结果和统计参数,进一步建立研究区域的裂隙离散网络模型,对相互连接的结构面进行聚类分组,计算和统计不同方位和距离假设井点间的最短裂隙连通路径,分析测区裂隙之间的连通状况,寻找有效裂隙发育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裂隙网络在不同方向之间均有裂隙连通,在偏移Y(N)方向40°-50°、140°-160°两个方向段裂隙的连通性较其他方向好;0°-20°、170°-180°两个方向段的裂隙连通状况较弱。此次研究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场区节理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为核废料处置库的选择提供必要的数据。(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1)

张宜虎,周火明,邬爱清[9](2009)在《结构面网络模拟结果后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面网络模拟是获取岩体结构模型的主要手段。基于网络模拟结果建立岩体力学或水力学分析模型,然后开展精细数值模拟研究,是岩石力学领域具有良好前景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分析软件能够将网络模拟结果转化为能用于力学或水力学计算的单元网格,针对这一现状,开发了一整套结构面网络模拟结果后处理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方便地将网络模拟结果转化为能用于水力学计算的连通水力网络,以及能用于力学分析的包含节理单元的有限元网格。并对相关的程序算法和实现过程作了详尽的介绍,希望能够对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同行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9年09期)

李达仕[10](2009)在《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及工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面网络模拟是应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原理对岩体结构面产状、迹长、间距、密度等随机形态参数进行随机抽样、随机变换、归一化处理等,获得这些参数的统计规律,预测区域内岩体的结构特征,可对岩体结构参数进行估算、对岩体结构特征、完整性进行分析。本文讨论其基本原理并对其工程应用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9年12期)

结构面网络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构面处理在边坡分析中一直是一个难点,往往很少考虑结构面的随机分布特征,不符合客观实际。文章提出利用结构面网络模拟应用于边坡,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实际工程模拟表明:(1)结构面网络模型对边坡中结构面的分布能够较为真实的模拟,较好的体现了结构面的随机分布特点;(2)边坡的变形破坏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3)随机网络模拟的变形破坏过程更加符合实际,体现出了结构面间的随机组合形成边坡破坏路径。该方法可实现高边坡较为真实的模拟,变形破坏模式更为合理,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面网络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澎.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矿体结构特征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

[2].邓社根,沙荣华,瞿生军.结构面网络模拟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

[3].马淑芝,贾洪彪,张致能,张志飞.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的边坡楔形体分析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

[4].王昌硕,梁烨,王亮清,沈龙.基于叁维结构面网络模拟的岩体变形模量确定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

[5].薛秋池,赵其华,何云松.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的改进与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6

[6].王凯,方云,黄志义,乔梁.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龙门石窟擂鼓台渗水产生机理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

[7].杨超,徐光黎,申艳军,叶雪峰.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节理岩质边坡可靠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4

[8].文帆.花岗岩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及连通路径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

[9].张宜虎,周火明,邬爱清.结构面网络模拟结果后处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9

[10].李达仕.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及工程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9

论文知识图

结构面网络模拟结果图小湾电站进水口开挖边坡强风化带结构危险结构面网络模拟结果图结构面网络模拟流程叁维结构面网络模拟图像结构面网络模拟节理攻瑰花图

标签:;  ;  ;  ;  ;  ;  ;  

结构面网络模拟论文_李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