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摘要:高校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整体状况。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需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和氛围,高校需加强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教师个体加强自身内在的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职业道德社会环境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慎独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5-0095-0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高校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整体状况。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其意义重大。

一、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和氛围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的体制进行的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革,新旧体制的替换、利益格局的调整、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等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给道德体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涌进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消极思想与腐朽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部分立场不坚定的高校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导致其职业认同感低、育人观念薄弱、师表意识欠缺。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转型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和中西文化的撞击下,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使人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社会成员,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必然也会出现职业道德滑坡问题。纠正这些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关系着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兴衰,教师担负着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为此,社会舆论应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和世界科学文明为主,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申张正义,张扬集体主义精神,旗帜鲜明地谴责落后,针砭时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的思想深入人心,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先进典型要大力宣扬、表扬,对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和榜样激励,以此教育、影响身边的人,使高校教师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使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以对国家和大学生的高度负责心,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把教书与育人视为个人道德行为,积极主动地做好此项工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出台很多改善教师生活及政治待遇政策,但仍改变不了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办事难,工资、奖金、住房、福利偏低的局面,没能形成令人所称道的职业优势。正是由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使部分高校教师本身产生了“心理失衡”,或多或少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评估标准,加强对教师的考评。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制定可操作的师德考核测评标准和测评方法,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这样既可确保学校师德考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组织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定期评选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制度。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应授予师德标兵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干部选拔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凡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都要按照规定严肃查处。对于品行不良、道德败坏、社会影响恶劣的要坚决取消其教师资格,将其清理出教师队伍。新时期,“全国模范教师”孟二冬教授就是高校教师学习的好榜样。多年来,孟二冬教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教学的工作。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孟二冬教授作为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的言行充分体现了他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学习。在全社会呼唤加强师德建设的今天,通过学习孟二冬教授的“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可以把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高校加强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民族的未来。如果没有一支职业道德良好、工作作风扎实、专业知识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从民族复兴和事业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应有计划地组织老师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把握职业道德的方向性。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高校还应组织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规定,提高教师自身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发扬为社会献身的精神,努力培养勤劳严谨、献身真理的治学态度和耐得寂寞、安贫乐教的优秀品质。有的教师违背师德的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教育事业是崇高和伟大的,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热爱它、忠于它。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

2、“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育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要充分了解、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高校教师既要在课堂上树立自己的学术形象,通过调理清晰的讲解、旁征博引的论述,使学生敬佩和信服;又要在平时对学生平等相待,和蔼可亲,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学习、生活、思想、工作等情况,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同时,教师平时还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欢欣与沮丧——同学生交流感情,建立共同的语言。教师应以和善宁静的态度对待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导之以行,以身作则”。热爱学生,与学生交流沟通不等于迁就和放纵学生,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是一致的,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由于高校的教学规律,很多高校老师则是上课既来,下课既走,缺乏对学生的交流,更谈不上向学生学习。教育者首先是受教育者,现代教育观念更要求教师是终身受教育者。学生是教的对象,也是学的对象,向学生调查研究,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是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教师不能摆架子,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这也是高校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

3、“义利观”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涌进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消极思想与腐朽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部分立场不坚定的高校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导致其职业认同感低、育人观念薄弱、师表意识欠缺。自古以来,我国历来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取财,取之有道”、“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无一不说明义重于利。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作为当代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利观”,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所以,正确、科学“义利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即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多少有益社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出多大对人类和历史有重大价值的栋梁。诚然,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的身份地位和物质生活的现实下,我们的高校教师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因为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义利观”,我们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顺利进展。

三、高校教师个体加强自身内在的职业道德修养

事物的发展和前进是以外因为条件,内因作根据的,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个人的品德形成而言,社会环境和道德教育都是外因,道德修养是内因。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对其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也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重要的是要靠高校教师个体加强自身内在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要注重内省慎独。教师只有真正提高了自我修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和思想实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明确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才能自觉的行为。

1、要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孔子十分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出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在教学中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循循善诱”。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把教师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总之,我国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和学者对师德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些主张包括立德、修身、治学等多个方面,至今仍是师德的重要内容。对于师德中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那些闪光的精华,不仅是我们的宝贵遗产,而且为世人所瞩目,所敬仰。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尚努力在研究、学习其中的优秀部分,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岂能妄自菲薄?

2、要培养“慎独”自律意识。所谓“慎独”,是指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按照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慎独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修养方法,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更是师德修养的一种极高境界。慎独是一种自律的行为,主体自己约束自己,自己限制自己。它是一个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组成的自律系统。自律就是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解剖,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抵制、克服和清除自己思想中有悖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念头,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孔子特别强调要从自我做起,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先要“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认为善于自克才是道德修养高的标志,“克己复礼为仁”。

*本论文为2011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的成果,项目编号为11C38。

作者简介:陈言(1977—),女,四川广安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学(湖南省衡阳市,421005)。

参考文献:

[1]王樵.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与途径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5

[2]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3]马波.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

[4]贡太雷.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7)

标签:;  ;  ;  

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