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茄细胞论文_谢秀祯,林俏慧,郭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玫瑰茄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玫瑰,细胞,植物,拟南芥,碳源,杆菌,动力学。

玫瑰茄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谢秀祯,林俏慧,郭勇[1](2008)在《拟南芥植物硫肽激素基因在玫瑰茄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玫瑰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根癌农杆菌将AtPSK2基因导入玫瑰茄细胞,并获得了功能性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的临界植板细胞密度和临界起始细胞密度分别降低了60%和50%,悬浮细胞培养周期由16d缩短到12d,转化愈伤组织的比生长速率比对照提高了75%,转基因玫瑰茄细胞和愈伤组织中的花黄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所获得的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不仅为花青苷和花黄素等次生代谢产物高产细胞株的选育提供出发材料,而且为PSK-α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模型。(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8年04期)

谢秀祯,林俏慧,郭成栓,郭勇[2](2006)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玫瑰茄细胞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玫瑰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为供体菌株,对玫瑰茄细胞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玫瑰茄细胞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这一转化体系获得了2个稳定表达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的玫瑰茄转化细胞系.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的组织化学检测和PCR扩增鉴定的结果表明,外植体总转化率达29.4%.试验结果还显示农杆菌LBA4404菌株较适合玫瑰茄外植体的转化,转化时不需添加乙酰丁香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谢秀祯[3](2005)在《拟南芥植物硫肽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玫瑰茄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中药、植物药以及其他天然化合物的生产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它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方法(包括化学合成、从野生植物材料中提取、人工栽培)所面临的资源和环保问题。然而,由于植物细胞生长速度慢、生产周期长、且易招致染菌,极大地阻碍了这一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本研究通过建立一个高效的玫瑰茄细胞遗传转化体系,然后利用这一转化体系将来自拟南芥的植物硫肽激素基因AtPSK2导入玫瑰茄细胞,并实现功能性表达,以期获得在低密度条件下能启动细胞分裂和增殖的转基因细胞系。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pBI121)和EHA105(pBI121)为供体菌株,对玫瑰茄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两个有效的玫瑰茄细胞遗传转化体系。不论采用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段或子叶切块还是愈伤组织作受体材料,均能获得稳定表达GUS活性的转化愈伤组织和稳定表达NPTⅡ活性的转化细胞系。但用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段或子叶切块作受体材料,其转化率远远高于用愈伤组织作受体材料时的转化率,前者为29.4%,而后者仅有4%。采用愈伤组织作受体材料时,使用乙酰丁香酮作诱导物,可大大提高转化率。另外,农杆菌LBA4404菌株更适合于玫瑰茄的遗传转化。 2.根据拟南芥基因组数据库提供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将变性温度提高到96℃,并分段采用两个不同的退火温度,最终从拟南芥总DNA中克隆到AtPSK2基因和AtPSK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拟南芥基因组数据库的完全相同,两者分子大小分别为412bp和505bp,均由一个大内含子和两个外显子组成,但都不含5′-和3′-UTR序列。 3.通过用AtPSK2基因取代pBI121质粒上的gus基因,构建了一个重组表达载体pBI-PSK2,然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遗传转化法将之导入到玫瑰茄细胞中,获得卡那霉素抗性的玫瑰茄细胞系和愈伤组织,PCR检测证明了AtPSK2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元件已经整合到玫瑰茄细胞的基因组中。 4.利用低密度的玫瑰茄细胞培养系统检测到了拟南芥植物硫肽激素基因AtPSK2在玫瑰茄细胞中实现了功能性表达,表现出在低密度条件下促细胞分裂与增殖的活性;另外,利用固体培养还检测到AtPSK2基因促愈伤组织生长活性,转化愈伤组织的比生长速率比对照提高了75%。(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05-10-01)

廖劲松[4](2004)在《原生质体融合提高玫瑰茄细胞生长速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微甘菊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进行系统研究,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表明:外植体中芽尖诱导率最高,在含2,4-D2.0mg/L、KT1.0mg/L、pH5.8的MS培养基上25℃黑暗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继代培养的关键问题在于褐变控制,继代培养的优化条件为:培养基添加5.0mg/L的抗坏血酸(Vc),激素比例改用2,4-D0.5mg/L+NAA2.0mg/L+KT0.5mg/L+BA0.5mg/L,添加15%新鲜椰子汁,于2000lx光照16h/d培养,在细胞生长对数期进行继代转接。并对微甘菊细胞悬浮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甘菊细胞生长适宜的碳源是蔗糖,并且较合适的蔗糖浓度为30g/L;在不同蔗糖浓度下氨基氮的吸收差别不大,氨基氮在迟滞期和对数期前期已基本消耗完毕,对数期生长主要利用硝基氮,因而提出,在微甘菊细胞液体悬浮培养中,氮源可以采用初始低氨基氮浓度,对数期中间维持高硝基氮,而且对数期中逐步流加少量的氨基氮;微甘菊细胞迟滞期分裂启动存在密度依赖现象,对数期生长存在密度抑制现象,最适接种量为40g/L。微甘菊细胞悬浮培养一个周期的生长基本呈现典型的S型曲线。和玫瑰茄相比,微甘菊生长曲线对数期时间比玫瑰茄多2d;玫瑰茄培养渡过对数期之后很快就进入衰亡状态,而微甘菊培养第13d~16d这四天减慢期生长依然旺盛。 然后,本文系统研究了微甘菊和玫瑰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较好的原生质体分离方案为:取微甘菊和玫瑰茄新鲜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对数期细胞系作为材料; 采用降糖、添加L-半胱氨酸和质壁分离叁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两种植物细胞材料进行预处理;采用混和酶解液(组合为2%Celluase+0.5%Hemicellulase+0.2%Pectinase+CPW盐溶液+0.65mol/L甘露醇+0.1%2-N-吗啡啉乙磺酸+10mmol/L CaCl_2,pH5.7)26℃低速振荡酶解,微甘菊最适酶解时间为4h,玫瑰茄最适酶解时间为3h。低熔点琼脂糖包埋法比较适合培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最适培养密度为5×10~5个/mL;采用KM8p培养基有利于原生质体的持续分裂和生长;最佳激素组合为:IAA 1.0mg/L+2,4-D 0.05mg/L+KT0.1mg/L;26℃培养温度和黑暗条件有利于原生质体再生成愈伤组织。 继而,将微甘菊与玫瑰茄进行不对称融合。融合前将供体微甘菊原生质体进行UV辐射处理,研究UV对原生质体分裂及生长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辐射强度300μW/cm~2时处理时间6min为宜;将受体玫瑰茄原生质体用16mmol/LIOA预处理10min钝化。试验了融合过程各因素对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EG6000对融合率影响最显着,其浓度以40%最好;甘露醇浓度和pH高低对促融效果影响也比较明显,甘露醇以0.7mol/L为宜,pH值为9.5时最好;另外CaCl_2·2H_2O和KH_2PO_4。(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04-05-01)

侯学文,郑穗平,郭勇[5](2001)在《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行为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培养多年的玫瑰茄 ( H ibiscus sabdariffa L.)白色细胞株为材料 ,在以 3%蔗糖为碳源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 4.5 μmol/L 2 ,4- D( 2 ,4-二氯苯氧乙酸 ) ,2 .3μmol/L Kt( Kinetin,细胞激动素 )的悬浮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玫瑰茄细胞的生长及泛醌积累动态、培养液 p H值的变化以及培养过程中玫瑰茄细胞对碳源、氮源、磷源的消耗动态 ,并以此数据建立了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蔗糖消耗、泛醌形成的非结构动力学模型。经验证表明 ,模型与实际情况有较高的拟合度(本文来源于《武汉植物学研究》期刊2001年04期)

侯学文,郭勇[6](2000)在《接种量及蔗糖浓度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不同初始接种量以及蔗糖浓度对玫瑰茄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增大 ,细胞生长启动加快 ,但细胞比生长速率却逐渐降低 ,这表明细胞的分裂启动存在着密度依赖现象 ,而细胞的生长却存在密度抑制现象 ;在 ρ(蔗糖 )为 2 0~ 5 0g/L范围内 ,当 ρ(蔗糖 )为 40g/L时 ,蔗糖是作为限制性基质而存在 ,而当 ρ(蔗糖 )超过 40g/L时 ,蔗糖就表现出基质抑制效应 ,这明显体现在玫瑰茄细胞对残糖消耗、硝酸根等基质的消耗上(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侯学文,郭勇[7](1999)在《不同碳源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呼吸强度及产生辅酶Q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为3种不同碳源,以B5培养基为基础,研究在不同碳源情况下,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以及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氧消耗速率,同时也考察了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辅酶Q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蔗糖和葡萄糖能有效支持玫瑰茄细胞的生长,其细胞活力也高,表现在呼吸强度较高;可溶性淀粉不能被植物细胞利用,不仅表现在细胞生物量低,而且细胞活力差,呼吸水平也较低(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1999年02期)

侯学文,郭勇[8](1999)在《不同碳源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主要基质消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了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3种不同碳源,考察了在摇瓶培养过程中,这3种碳源对维持悬浮培养过程中玫瑰茄细胞的生长及主要基质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和葡萄糖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基本相同,而可溶性淀粉由于植物细胞对其没有有效的水解利用手段,因而不能支持植物细胞的生长,从基质消耗水平上来看,也明显慢于上述两类碳源。(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1999年01期)

阮茜,郭勇[9](1999)在《磷限制培养中玫瑰茄细胞生长及花青素形成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不同起始磷浓度下玫瑰茄细胞生长、主要营养物质(糖、铵离子及硝酸根、胞外磷)的消耗及产物花青素形成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限制性底物磷浓度的关系符合Monod方程,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160d-1.细胞比生长速率与产物花青素的形成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1期)

朱新贵,郭勇[10](1998)在《玫瑰茄细胞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悬浮培养的玫瑰茄细胞所提取的红色素在不同的理化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对PH、温度、光照、氧化还原等不同条件的处理表现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性,对此的了解将有利于该色素在生产中科学的使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玫瑰茄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玫瑰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为供体菌株,对玫瑰茄细胞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玫瑰茄细胞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这一转化体系获得了2个稳定表达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的玫瑰茄转化细胞系.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的组织化学检测和PCR扩增鉴定的结果表明,外植体总转化率达29.4%.试验结果还显示农杆菌LBA4404菌株较适合玫瑰茄外植体的转化,转化时不需添加乙酰丁香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玫瑰茄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谢秀祯,林俏慧,郭勇.拟南芥植物硫肽激素基因在玫瑰茄细胞中的表达[J].广西植物.2008

[2].谢秀祯,林俏慧,郭成栓,郭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玫瑰茄细胞遗传转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谢秀祯.拟南芥植物硫肽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玫瑰茄细胞中的表达[D].华南理工大学.2005

[4].廖劲松.原生质体融合提高玫瑰茄细胞生长速率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

[5].侯学文,郑穗平,郭勇.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行为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

[6].侯学文,郭勇.接种量及蔗糖浓度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生长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

[7].侯学文,郭勇.不同碳源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呼吸强度及产生辅酶Q的影响[J].广西植物.1999

[8].侯学文,郭勇.不同碳源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主要基质消耗的影响[J].广西植物.1999

[9].阮茜,郭勇.磷限制培养中玫瑰茄细胞生长及花青素形成动力学[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10].朱新贵,郭勇.玫瑰茄细胞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曲线T ...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对NO-3与NH+4...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泛醌与生物...转基因愈伤组织在选择培养基上的生长...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对PO34-的消耗...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的PCR检测

标签:;  ;  ;  ;  ;  ;  ;  

玫瑰茄细胞论文_谢秀祯,林俏慧,郭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