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中分析模型到设计模型的转换

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中分析模型到设计模型的转换

李阳[1]2004年在《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中分析模型到设计模型的转换》文中认为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方法是目前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多Agent系统(MAS)也因在复杂的分布式环境下所发挥的优势而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其中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RoMAS)开发方法,采用了对角色建模的过程,角色是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方法中非常重要的抽象概念。 角色代表了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角色之间的交互刻画了社会行为,Agent是角色的实例,Agent是系统中进行感知和动作的实体,角色的执行必须通过它所绑定的Agent的基本动作来实现。角色模型存在于系统分析阶段,Agent模型存在于系统设计阶段,角色通过实例化得到它的执行载体(即Agent),实例化过程就是Agent绑定角色的过程。由于RoMAS定义一个角色可以同时被多个Agent类承载执行,而一个Agent类又可以同时绑定多个角色,因此设计阶段的Agent模型、多Agent系统的通信模型将更为复杂。 为了解决该设计工作的复杂性,人们希望设计转换系统,自动转换分析模型成为设计模型,这样,若要获得正确的可执行代码,至少可在分析阶段就能获得保证。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转换机制,转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逐步说明如何转换分析阶段的角色、角色任务成为设计阶段的Agent、Agent行为和Agent的会话。 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RoMAS)开发方法作为当前相关领域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方法学,有了这个完整的转换系统后,可以通过该系统使用角色模型和相应的角色任务图转换生成Agent类图、Agent的行为图以及Agent类之间会话交互的通信类图。 本文同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rgoUML的模型转换工具原型,该建模工具支持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RoMAS)开发方法的建模及模型转换,并结合一个实例演示模型转换过程。论文最后简单总结了本研究的独到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宏波[2]2006年在《基于Agent的模型转换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组织抽象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借助于组织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和思想对系统进行分析和建模,将软件系统视为由一个或多个Agent构成的组织,每个Agent在组织中扮演一定的角色,Agent之间通过各种交互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系统的设计目标。它提供了高层的抽象以实现系统的自然建模,有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因而可以有效用于系统的分析和建模。Caste是对一类具有共同结构和行为特征Agent的抽象表示,它可以作为基本的构件用来支持多Agent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为了支持基于组织抽象和Caste机制的方法学的设计,实现分析模型到设计模型的转换,需要研究从基于组织抽象的分析模型到基于Caste的设计模型的转换方法。本文基于MDA的思想,将基于组织抽象的模型视为是平台无关模型,基于Caste机制的模型视为是平台相关模型,分析了组织模型与CAMLE模型之间的对应性。然后以Gaia方法为基础,对其概念框架和元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从组织模型到CAMLE模型的转换方法,设计相应的算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工具并进行了案例分析以验证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闫琪[3]2004年在《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开发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向Agent软件工程(Agen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AOSE),多Agent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以及面向Agent编程(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AOP)近年来受到软件工程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项革命。与此同时,基于Agent的社会仿真(Agent-Based Social Simulation,ABSS)也得到了社会学研究人员的认同。上述两种研究方向的结合,如RoboCup仿真足球比赛已经成为ABSS和MAS理想的试验目标。此外,国际上对MAS的开发与应用日益增多,其中不乏重要的军方应用,如美国军方在2001年间开发的“基于联合网格的综合定位打击系统”。 鉴于基于MAS的应用日趋重要,因此,有关MAS开发方法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二十多种MAS开发方法。这些方法或基于知识工程,或基于面向对象技术,或基于角色与意图理论,其具体过程与特点难以一言以蔽之。但是正如本文后面将指出的,它们共同的缺点是缺乏一个完整的方法设计指导。就目前的MAS开发方法研究而言,如何重新理解Agent,构建具有开放性的MAS,已经成为MAS开发方法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以MAS为应用领域,主要进行MAS开发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从概念模型、产品模型、过程模型以及原型系统四个方面进行AMS开发方法的设计的思路,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角色的AMS开发方法RoMAS。主要工作包括: 1.对上述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Agent,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Agent。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当前研究提出了许多定义,一种被广泛采纳的定义认为Agent是一种具有自治性(autonomous)、社会性(social)、反应性(reactive)等特性的实体。但是这个定义并不是一种构造性的定义,换而言之,从这样的定义出发并不能设计并创建具有上述特性的Agent。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本文通过对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人类社会与MAS的潜在同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Agent定义以及与之相应的Agent体系结构。Agent是特定角色的实例。由此定义出发,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角色的MAS概念模型,它采用角色、Agent和交互协议等模型为MAS建模。通过分析,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动态开放MAS。 2.本文需要回答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Agent是如何行动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提取出相关的Agent静态模型和行为模型,这就是产品模型。为了刻画这些模型,本文选择以被业界广为接受的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基础,使用扩展机制,创建出一种适用于本文所提出的概念模型的图形化建模语言,它能够描述角色、Agent、交互协议等建模元素,同时还可以描述角色组织视图、角色交互视图、Agent合成视图、Agent角色转换视图和Agent行为状态图。 3.本文回答的第叁个重要问题是按照什么过程对一个MAS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在概念模型和产品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设计了RoMAS开发方法,即过程模型,它能够引导设计人员完成从系统分析、设计到实现的完整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在MAS研究的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对Agent体系结构、意图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也许是出于对人工智能的偏爱,现有的对多Agent 系统开发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广为人知的软件开发方法, 比如MasE,Gaia, MEssAGE用ML等,但这些方法并没有清晰地给出其所依赖 的概念模型:此外,在基于角色的面向Agent开发方法中,往往对角色概念以 及角色与Agent的关系没有给出明确而深入的刻画。本文提出的开发方法注重 于对角色概念以及角色与Ageni间关系的刻画,通过为角色引入对Ageni的实 例化机制,使得此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动态、开放MAS的分析与设计。论文 通过对RoboCuP案例的研究展示了这种方法的详细步骤,并为这种方法提供了 一种形式化描述机制。 4.本文研究的第四个方面是对在前叁个问题的工作基础上构造针多RoMAS方法 的支持工具。本文以开放源码项目沁goUML为基础,扩展并开发了适用于 RoMAS的可视化建模工具,为基于角色的面向Agent建模元素和各种模型提供 建模能力。该工具还能够对经过分析和设计得到的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代 码生成。 相对于现有的多Agent系统开发方法而言,本文以一种更加系统化的方式对此类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通过采用概念模型、产品模型和过程模型,更加全面而系统地设计了RoMAS方法。该方法支持从物理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自然建模,并且开发出相应的支持工具以便辅助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支持对包括军事红蓝对抗系统在内的典型MAS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关键词:Agent,角色,MAs,AosE,多Agent系统开发方法第11页

刘继山[4]2011年在《基于角色和多主体理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文中指出鉴于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重要性,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一直是各方广泛探讨的重要议题。但是目前建模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完整理论架构和具体方法,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此,论文基于角色和多主体理论针对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进行研究,旨在从系统开发的基础,即系统建模方面研究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集成建模框架、具体建模方法,以及业务模型的抽象。研究结果对于丰富系统建模理论、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提高系统建设的科学化、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借鉴企业建模思想,结合先进的主体建模技术,提出了基于RN&MA理论集成建模框架。该框架使用“维度、层次、属性”叁个概念;从电子政务业务分析的叁个域“业务模型域、系统开发域和模型抽象域”出发,构建了由“视图维、生命周期维和模型抽象维”组成的叁维正交立方体体系架构。引人N维向量空间和元组思想定义了模型框架,并给出了集成建模算法描述,为模型定义、表示和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对抽象维度建模方法深入展开,提出了抽象维度建模原则和SST抽象维度建模路径,给出了建模栅格工具及抽象维度建模蓝图。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及其组织结构与多主体系统同构特点来研究多主体系统,使得建立的抽象维度建模框架体系具有了理论来源基础。通过对抽象维各层次模型的分类,框架体系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梳理并完善了RN&MA建模体系。通过引入有限自动机,并对交互原语修正,可以在元模型中更好地表达角色、任务、主体之间的交互及消息传递。接着,对视图维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流程建模方法深入展开,提出了基于SST建模路径及事件驱动的业务流程建模方法,不仅给出了流程建模的阶段、建模活动和生成的元模型,还给出了流程建模过程,以及业务与技术的集成方法。针对以往建模方法中角色与Agent的结合没有深入展开的缺陷,提出多层架构模式。增加了角色到主体的映射层,给出了映射原则、概念间的映射关系定义,解决了基于RN理论的需求模型到基于MA设计模型的快速过渡。通过将业务流程分析中的角色绑定在主体上,而且角色可以动态添加和撤消。并用这些主体的交流协作代替角色的交互,来描述业务流程活动执行者的交流和协调,使得主体成为模型的执行者,解决模型的柔性、智能性和反馈性不足,及执行者缺乏动态性和主动性的弊端问题。最后,通过RN&MA-DLA集成建模方法在EGP系统的应用,解决了政府采购这一电子政务系统分析和设计建模的实际问题,同时也阐述了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的用法。

唐明圣[5]2015年在《基于Agent的人工社会应急管理政策分析方法》文中提出复杂系统通常表现为系统中存在大量自主交互的个体以及由此产生的全局行为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难以重现性或不可重复性等特点,如社会系统、软件密集型的社会技术系统等。复杂系统中出现的某些突发事件(如疾病传染、网络攻击等)可能会诱发系统宏观层面的一些“坏”涌现,例如疾病暴发、系统瘫痪等,从而可能会对系统的利益相关者以及系统中的个体造成严重危害与负面影响。因而,如何提供有效的方法来对复杂系统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是目前社会科学、复杂性科学、管理科学、控制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社会计算借助于计算机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思想和技术来研究和分析复杂系统中的社会和计算行为,它已成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具体应用背景,采用社会计算的方法来支持针对社会系统中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政策的评估、分析、优化或选择,通过在计算机世界构建社会系统的计算模型(即人工社会),采用多Agent系统的思想对人工社会进行抽象、建模和仿真,从而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验。论文通过在人工社会中的可重复性实验展示应急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并且可将其应用于现实社会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概述如下。1.为了支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政策的评估、分析与选择,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社会计算方法——PZE(即政策选择、基于僵尸城的人工社会建模以及政策评估)。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同时为了解决现有社会计算方法的臃肿性、缺乏灵活性等问题,论文围绕应急管理政策的评估与选择,借助于迭代开发、闭环控制等思想,并引入情景/应对(scenario/response)的应急管理模式,提出了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政策选择、评估与优化的轻量级社会计算方法——PZE。由于PZE方法集成了软件工程、控制学等领域的一些成熟的思想,具有简单、灵活、易使用、低成本等轻量级方法的特性,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P)针对突发事件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应急管理政策,即政策选择;(Z)基于僵尸城(Zombie-city)模型来构建人工社会模型;(E)借助于人工社会模型开展应急管理实验,评估应急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并给出评估结果,而这些评估结果又作为政策选择的反馈,为政策的选择提供有效的支持。2.为了给突发事件及其应急管理提供一般性的分析模型,提出了以Agent、病毒(Virus)和交互(Interaction)为核心的面向应急管理的AVI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僵尸城模型(Zombie-city)。由于社会系统中个体间的局部非线性交互,突发事件(如传染病、谣言传播)会在社会系统中不断地演化和发展,进而产生全局性的宏观行为,因而突发事件演变的本质实际上是传播问题。为了揭示和分析突发事件带来的传播问题,论文提出了一个包含Agent、病毒以及交互叁个核心概念的AVI模型,以表示复杂系统中参与传播的个体、传播的载体和内容、传播的媒体和途径。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人工社会模型——僵尸城模型(Zombie-city),该模型除了包含以上叁个核心概念之外,还包括了角色、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规则。角色表示一类Agent的抽象,Agent通过扮演角色来获取不同的行为与属性,并能通过动态地扮演角色来适应环境与自身变化。物理环境表示Agent所生活的空间,社会环境主要指Agent之间的社会关系,Agent行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此外,规则定义了Agent、病毒、交互、角色及环境等的属性或行为规范,其也能用于描述应急管理政策等。该模型能更为系统地刻画面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人工社会,为人工社会建模提供了参考与指导。3.为支持对基于僵尸城模型的人工社会进行建模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图形化的人工社会建模语言——ASML(Artificial Society Modeling Language)。为了支持人工社会建模与分析,论文借助于社会组织学思想(包括组织、角色等)以及角色动态扮演机制等,基于Zombie-city模型提出了人工社会建模语言ASML,包括建模语言的元模型、模型、可视化建模图元以及形式化语义等。ASML从不同视点、层次与建模机制提供了五类模型,包括人口统计学模型、环境模型、角色模型、组织结构模型以及交互模型,以便于系统地构建人工社会模型。总体来说,ASML建模语言具有高层抽象、自然建模、多视点、可视化、模型易于理解、表达能力强等特点。此外,为了支撑基于建模语言ASML的人工社会建模,论文还设计并开发了人工社会建模支撑工具ASMLTools,其包括模型的可视化编辑、模型存储、模型载入与导出、模型转换等功能。4.为了支持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政策的评估,进而支持政策的优化及选择,提出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应急管理政策评估方法。应急管理政策的评估对于政策能否有效地应对和管理突发事件至关重要,为政策的选择或优化提供反馈,论文提出了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评估方法方面,论文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框架,基于情景提取人工社会的宏观属性,同时根据具体的应用提取相关的评估参数,并利用数值方法将宏观属性与评估参数相结合定量地评估政策的效果。此外,涌现程度也侧面反映了应急管理政策的效果,论文通过对涌现进行分类,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理论的叁种定量度量涌现程度的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展示了叁种度量方法的有效性,叁种度量也可用于定量地分析应急管理政策的效果。在定性分析方面,论文同样也提出了通过基于定理与规则的形式化推理的应急管理政策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基于Zombie-city模型构建人工社会形式化模型并将政策转换为人工社会中的规则,然后利用形式化推理(情景推理)定性地评估和分析政策的有效性。为此,论文还给出了Zombie-city的形式化规约以及人工社会中情景的形式化描述。定性评估方法可用于辅助定量评估方法,其能进一步确认和说明应急管理政策的定量评估结果,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政策评估方法能更为显式和准确地展示政策的有效性。论文以H1N1在某大学校园中的传播以及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中的广告信息传播作为案例,开展相关的分析和实验,以展示如何基于人工社会模型Zombie-city及建模语言ASML进行人工社会建模,以及如何利用PZE方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及其有效性。

胡翠云[6]2008年在《基于Agent的模型转换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向Agent软件工程(AOSE)将Agent作为基本的概念抽象和计算模型来支持软件系统的开发,被视为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种新颖软件开发范型,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当前AOSE的研究和实践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尚未在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具体表现在:(1)缺乏与软件工程主流技术的集成,难以充分发挥软件工程已有的经验和技术;(2)面向Agent软件开发技术的易用性和可用性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的CASE工具支撑;(3)面向Agent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将软件工程的主流技术与面向Agent软件开发技术相集成是当前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趋势,利用MDA的思想和方法指导多Agent系统的开发,通过模型的重用和模型间的转换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是促进面向Agent软件工程逐步走向成熟和应用的重要举措。本文将模型驱动开发思想引入到面向Agent软件工程,研究了基于Agent的模型转换技术,并将它集成到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方法学ODAM中。ODAM将基于组织抽象所建立起来的模型视为平台无关模型,将基于特定平台所建立起来的模型视为平台相关模型,支持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本文分别选取JADE和SADE作为目标系统的开发平台,分析并建立了源元模型和目标元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设计了从PIM到PSM、从PSM到程序代码的模型转换规则,定义了PSM到程序代码的生成模板,提出了从PIM到PSM转换的具体实现算法,开发了相应的支撑软件工具ODAMTransformer,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演示展示了技术和工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唐孝柱[7]2010年在《基于领域分析的面向Agent系统建模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非常的活跃。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提出了多达二十多种的面向Agent分析和设计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的基于组织学和社会学的思想,有的基于对象思想。由于基于不同的设计理念来理解和描述面向Agent系统,所以这些方法都有各自侧重的方面。面向Agent软件开发的本质是在一个较高的抽象层次对系统进行分解,对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复用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有效的软件复用可以极大的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软件系统的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软件复用是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的基本概念、软件体系结构、软部件之间的交互等与现有的其他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因此面向Agent的软件复用无论在复用对象、方式和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软件复用均有较大的区别。本文介绍了当前主要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分析并指出这些方法在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对系统复用性支持的不足。结合了领域工程在软件复用中的重要理论,借鉴了一些基于社会组织学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的概念。在建模过程中,以系统组织中角色为核心,将领域分析中的特征模型作为角色建模的输入,描述了特征向角色的转换、角色向Agent转换等一系列面向Agent系统的建模活动,使系统建模的结果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系统的需求还能有效地支持软件资产的复用。论文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来演示系统建模的过程。

刘炜[8]2005年在《基于网格的面向Agent软件分析与设计建模方法及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格是一种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能提供可靠的、可协调的、可扩展的和廉价的高端计算能力的访问,并支持动态的、分布式的虚拟组织之间不同资源的共享和协作。基于网格的问题求解称作网格计算,网格计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网格计算环境具有异构性、可扩展性、动态自适应性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得运行在网格平台上的软件系统不同于在集中和封闭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传统软件形态,将呈现出以自主性、协同性、开放性以及互操作性为基本特征的全新形态。我们将这种新的软件形态定义为网格软件,或称网格分布式系统。 软件建模技术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提出更具表达能力、更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抽象机制来为复杂系统建立模型。过程抽象、抽象数据类型、以及目前比较常用的“对象”和“组件”都属于这样的抽象机制。目前在软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软件方法是面向对象方法,但是面向对象软件技术体系其本质上是一种静态和封闭的框架体系,难以适应网格环境开放、动态和多变的特点,因此,网格软件这种新型的软件形态对传统的软件理论、方法、技术和平台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从分布式人工智能观点考虑,网格计算和多Agent系统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最明显表现在多Agent系统中的实体和网格实体都具有自治性;Agent还具有其他一些和网格实体相关的特性,如社会能力、自适应性和自发性等;同时,Agent和网格实体一样具有异构性,不同的Agent可以由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体系结构和技术实现。Agent的这些特点使之成为研究网格实体的一种重要的抽象机制。 当前主要的面向Agent建模技术基本上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软件体系结构而提出,对于网格软件的建模缺乏有效的概念抽象机制和直观的模型描述。基于对现有网格技术和主要面向Agent软件工程方法的研究,我们选择OGSA开放式网格体系结构做为网格软件的运行平台(或称应用背景),依照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要求,提出以Agent做为基本单元的分析策略,形成了AOMG(Agent-Oriented Modeling based on Grid)软件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地建立基于网格的新型分布式系统模型。该方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提出了以OGSA网格体系结构为应用背景,基于Agent抽象机制的分布式软件系统结构。 (2)在传统Agent定义的基础上,结合网格软件形态的一些特征和OGSA结构的以服务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对Agent概念重新定义,并引入虚拟组织、开放式组织、网格Agent(GridAgent)和Agent服务等新的抽象概念,为网格软件的分析和设计建模提供概念抽象机制; (3)通过改进现有的i~*建模框架以及对UML的扩展,结合组织建模思想,AOMG提供了一套适合描述网格分布式应用的可视化建模框架,通过统一的可视化模型语言实现了对网格软件的直观描述。在建立模型语言的同时,AOMG建模框架提出了基

吴浩[9]2007年在《基于SOA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面向Agent研发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我军的军用电子信息系统,现在已步入综合一体化阶段,其目标是将多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大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目前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研发面临着涉及面广、应用背景复杂、分布式、不同子系统不相兼容等诸多困难。SOA面向服务架构,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提供了新的体系架构。基于SOA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具有松耦合性、高可复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等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是目前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构件化方法都不能适应基于SOA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开发的需要。而面向Agent的开发方法对应用系统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抽象,其中引入了许多社会学,组织学方面的观点和技术,为复杂大型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面向Agent的开发方法将系统抽象为一个个具有自主性的Agent,通过多个Agent之间相互协作实现系统的功能。面向Agent的开发方法所具有的高层次抽象、自然建模、问题分解、系统组织等优点使其能够适应基于SOA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开发的需要。本文从Agent的理论研究出发,分析并介绍目前主要的面向Agent的开发方法,根据基于SOA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充分借鉴已有的面向Agent开发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基于SOA的多Agent系统开发方法——MASS方法。该方法具有一般面向Agent开发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并且能够支持系统开发全过程。MASS方法能够适应基于SOA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开发的需要,可以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支持。最后,本文给出了该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示例。

朱世敏[10]2007年在《智能体网格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软件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数字地球思想为基础可开发基于网络扩展的应用系统。未来基于网络扩展系统不是以现有的某一个系统为核心扩展而成,而应是由若干局部自治的系统综合而成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通用性与智能性是对系统的特性要求。结合Internet和分布式系统技术的网格计算的目标是使获取服务与使用电力一样“即插即用”。以Agent为计算单元,并将其应用到多层网格构建智能体网格可满足扩展系统的特性需求。本文主要研究智能体网格系统的体系结构与适合开发该系统的软件模型,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通过对Agent Grid技术研究,应用WSRF作为网格系统的服务架构,给出智能体网格体系结构,进一步建立基于Agent Grid的智能体网格系统模型。以Agent Grid为中心的模型有利于系统资源共享,体现了网格设计的要求和基本思想:以Agent为计算单元使系统具有分布式和可成长性的特点,将系统的服务和任务以实体形式映射到应用系统中,易于系统实现。为满足智能体网格系统模型需求,基于已有面向Agent需求分析和建模方法研究,引入基于网格的面向Agent(Agent-Oriented Modeling based onGrid,AOMG)软件建模方法,并通过给出通用的Agent实体,扩充元模型来改进该模型。该模型应用图形化符号方法表示面向Agent需求模型,提供适合描述网格系统可视化建模框架,统一的建模语言实现对网格软件的直观描述。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建立系统模型的主要过程,验证该软件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中分析模型到设计模型的转换[D]. 李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2]. 基于Agent的模型转换方法研究[D]. 王宏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3]. 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开发方法研究[D]. 闫琪.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4]. 基于角色和多主体理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D]. 刘继山. 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 基于Agent的人工社会应急管理政策分析方法[D]. 唐明圣.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

[6]. 基于Agent的模型转换技术的研究[D]. 胡翠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7]. 基于领域分析的面向Agent系统建模研究与应用[D]. 唐孝柱. 合肥工业大学. 2010

[8]. 基于网格的面向Agent软件分析与设计建模方法及环境研究[D]. 刘炜. 上海大学. 2005

[9]. 基于SOA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面向Agent研发方法研究[D]. 吴浩.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2007

[10]. 智能体网格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软件建模研究[D]. 朱世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统中分析模型到设计模型的转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