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实性状论文_贾婕,冯源恒,杨章旗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实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文冠果,西伯利亚,球果,霞帔,表型,种子。

种实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贾婕,冯源恒,杨章旗[1](2019)在《黔桂地区4种松类种实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 tenuifolia)、拉雅松(Pinus crassicorticea)、大明松(Pinus taiwanensis var. damingshanensis)的种实性状,分析这4种松树的繁育对策及交配系统状况,为4种松类的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松类在繁殖营养投入上存在种间差异,树种内不同家系间在种实性状上也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分析4种松树在繁殖上的投入与产出,发现松树对繁殖营养的投入受所在生境影响较大,交配系统的效率则主要受群体规模和分布集中程度影响。4种松树因所处生境和分布状况的不同,各自进化出与之相适应的繁育对策。生境和交配系统均处于良好状态的马尾松可以有条件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繁育对策。生境不良且花粉来源严重不足的拉雅松形成了"高投入弥补低效率"的繁育对策。生境不良但花粉来源充足的细叶云南松则采用降低球果数量、提高单枚球果营养投入的对策,保障种子的生存力。生境最差、群体最小的大明松虽然在繁殖上投入与产出均很小,但足以保障种群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正常繁衍。(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由海德[2](2019)在《不同群体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主要分布区,选取7个群体共1 044个单株进行种实采集,每株树采用四分法选取20个果实、 50粒种子,对12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文冠果群体间、群体内种实性状变异规律。结果显示:①群体间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着(P<0.01),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CV=46.39%),结果数(CV=45.32%)等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形指数(CV=8.84%),种子横径(CV=11.50%)等种实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②文冠果种实性状在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67.86%)和群体内变异(表型分化系数为32.14%)都较为丰富,且种实性状在群体间的变异大于群体内变异。③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与果质量(r=0.786),结果数(r=0.782)和每果种子数(r=0.688)极显着正相关;种子含油量与每果种子数(r=0.765),种子横径(r=0.662),果实横径(r=0.627)和果实纵径(r=0.541)极显着正相关。④UPGMA聚类将7个群体分为3类。研究结果表明:朱代沟(ZDG)群体的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平均0.13 kg·m-2),每果种子数(平均17.6粒),结果数(平均77.7个)和果质量(平均3.67 kg)等产量性状均优于其他群体,可作为高产型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群体;坤都(KD)和承德(CD)群体种子含油量(平均0.35 g·g-1)高于其他群体,可作为高油型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群体。图1表5参20(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由海德[3](2019)在《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对生态因子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7个群体的文冠果植株为研究对象,对13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影响文冠果种实性状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着(P<0.01),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结果数、单果质量等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等种实形态性状变异系数较小。种实性状受多个主要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且与各因子间存在显着线性关系。综上所述,文冠果种实性状呈现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生态因子对文冠果的表型性状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张永明[4](2019)在《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规律及优良单株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规律,以5个种源的文冠果植株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进行种实采集并测定相关性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13个种实性状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以及多维空间坐标向量综合评定值累加法进行优良单株选择。结果显示:参试单株产量性状变异较大,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含油率变异系数较小。13个种实性状构成5个主因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高产型、高油型、高产高油型优良单株,得到的现实增益均较高;说明选出的不同类型优良单株具有显着的优异性,可在生产中推广;利用3种方法选择复合型优良单株,总体结果较接近。(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济铭,陈仲,孙操稳,王连春,何秋阳[5](2019)在《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我国及越南无患子属3种1变种的天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无患子属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14省(市、自治区)及越南1地区的无患子、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及石屏无患子共200份无患子属种质资源,针对20个种实性状,利用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种实性状变异,量化评价各种质。【结果】1)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CV)在5.46%~38.19%,平均变异系数为17.42%,以果皮皂苷质量分数(CV=38.19%)、种仁百粒质量(30.23%)和果皮百粒质量(30.29%)变异较大,果型指数(5.46%)和种型指数(5.70%)变异较小。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47~2.04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5。2)果实百粒质量与果皮百粒质量(r~2=0.927)、种子百粒质量(0.768)呈极显着正相关;种子百粒质量与种壳百粒质量(0.863)、种仁百粒质量(0.635)呈极显着正相关,而油脂质量分数与果皮皂苷质量分数(-0.382)呈极显着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Ⅲ为中果型,类群Ⅱ为大果型。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Ⅰ,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石屏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Ⅱ、Ⅲ。类群Ⅱ集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区域。4)针对无患子产业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开展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类无患子属优良种质各10份,主要为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质,综合利用优良种质较平均水平增益36.85%。【结论】无患子属果皮皂苷质量分数、种仁百粒质量和果皮百粒质量为代表的产量指标变异幅度最大,为无患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无患子属对皂苷产物积累过程投入的增加要以减少对油脂积累的投入为代价,这体现了无患子属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权衡策略;筛选出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3类各10份无患子属最优种质,普遍分布于云南、贵州区域,推测这些区域拥有更适合发展无患子产业的优良种质和环境条件。(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少雄,胡潇予,范思琪,崔艺凡,于海燕[6](2019)在《西伯利亚杏种实性状地理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种实性状地理变异规律,进而为优良繁殖材料的调拨、适宜栽培区和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西伯利亚杏天然分布区内19个地理种源的西伯利亚杏种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种实性状的地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19个种源间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西伯利亚杏百粒核质量和百粒仁质量与其种实形态特征指标间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除百粒核质量与仁厚外);西伯利亚杏杏核越小,其出仁率越高;西伯利亚杏的出仁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种源地海拔的增高而减少;杏仁的厚度与7月均温有着极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西伯利亚杏杏核、杏仁的大小与质量指标和各种源地无霜期的长短均呈显着相关;日照时数越多,西伯利亚杏种仁积累的干物质则越多,其出仁率也就越高。(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黄炎子,宋美华,郭永恒,王青,王俊杰[7](2019)在《文冠果不同交配组合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文冠果是中国北方最具潜力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但存在着雌、雄花败育及自交不亲和等制约丰产的问题。本文数据性分析了文冠果不同交配组合种实性状的变异并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提高文冠果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蒙古敖汉旗半干旱地区实验基地,采用优选的6个文冠果优良类型(2014年以文冠果作砧木嫁接) A、B、G1、G3、H5和N7,设计了3个随机区组,包括异株自交、互交等36个交配组合,同株上同时进行控制授粉与自由(开放)授粉对比实验,对果实质量、均单粒质量等10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运用Canoco-PCA-TOPSIS构建了不同交配组合选优的评价方法。【结果】通过Canoco-PCA法对评价指标降维处理,提取了2个主成分,可代表90%以上的信息,建立各交配组合主成分得分矩阵,运用TOPSIS法对36个交配组合的文冠果种实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并将结果按照是否适合作为优秀交配组合聚为3类,分别为最适合、比较适合和不适合,判别分析准确率达到96. 3%。【结论】文冠果存在较高的交配优势(家系遗传率> 30%),通过选择优良交配组合可获得较强的遗传增益,其中果实总质量最高的交配组合是G1×G3,种子均单粒质量最大的交配组合是H5×B;组合B×H5、G1×G3和B×N7为最佳母父本交配组合;新发现的自交(异花)优势,H5为最优的单系交配组合;新发现的互交优势,G1和G3为最优的双系交配组合;最优的3系交配组合为N7、B和H5。所建立的综合评价选优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优良交配组合进行选择,为进一步提高文冠果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与配置模式。(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杜超群,赵虎,袁慧,侯义梅,朱于勤[8](2019)在《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生长及种实性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的产量和品质,以建始县长岭岗林场1.5代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母树生长状况、球果产量和种子品质的调查,评价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差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生长和结实兼优的无性系。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结实量、球果单果干重和种子千粒重存在极显着差异,球果长宽及苗圃播种发芽率存在显着差异,胸径及其他指标不存在显着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结实量、结实量与发芽率无显着相关,说明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要兼顾胸径、结实量和发芽率3个指标;选出优良无性系11个,结实量提高14.29%,种子发芽率提高32.96%,可为新一轮的日本落叶松生产群体的构建提供材料。(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红星,张苏炯,张国安,胡达飞,姚小华[9](2018)在《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9月在浙江省磐安县采集榧树Torreyagrandis的长香榧、丁香榧等11个自然类型及香榧Torreyagrandis‘Merrillii’种实,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香榧间鲜单实质量等16个种实性状指标方差分析均存在极显着的差异(α=0.01)。各种实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性状是单个种实(种核、种仁)质量,其次是核形指数、种形指数、假种皮厚,变异最小的是出核率、出仁率、种核横径、种实横径。物种变异丰富度最大的是褐核香榧,其次是小丁香,最小的是丁香榧、甜丁香、大丁香。(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王俊杰,乔鑫,徐红江,张东旭,周祎鸣[10](2019)在《“金冠霞帔”文冠果种实性状可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表型可塑性是有机体适应异质环境,增强生存能力的重要机制。以文冠果新品种"金冠霞帔"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在不同纬度以及同一纬度两种不同土壤类型3个区域4个试验地,选取无性嫁接扩繁、树体结构相近的植株,开展控制授粉与开放授粉对比实验,并通过无性嫁接植株之间的控制授粉实现了文冠果的自交。果实成熟后采收并风干,测量果实质量、果壳质量、结果数、座果率、种子粒数、种子质量、出籽率、单粒重等12个性状,筛选了3个表型可塑性指标,并以表型可塑性指数PPI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北京、辽宁、内蒙古的纬度变化以及褐土到风沙土的生境变化,种实性状均表现出可塑性。随种植纬度的增加,植株增加对果实种子的资源性投入,果实体积变大且数量增加,果实质量、果壳质量、种子质量、种子粒数均显着增加。从相对肥沃褐土到相对贫瘠风沙土的生境变化,种实性状表现出"趋贫特化,优先后代"的响应机制,即资源相对匮乏时,植株将有限资源分配给少量果实,减少果壳资源分配,相对多的资源分配给少量种子,种子大粒化的方式适应贫瘠生境,这种"繁殖策略"支持了文冠果具有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等特性。本研究为文冠果适应与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对其栽培管理和保育利用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种实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中国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主要分布区,选取7个群体共1 044个单株进行种实采集,每株树采用四分法选取20个果实、 50粒种子,对12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文冠果群体间、群体内种实性状变异规律。结果显示:①群体间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着(P<0.01),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CV=46.39%),结果数(CV=45.32%)等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形指数(CV=8.84%),种子横径(CV=11.50%)等种实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②文冠果种实性状在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67.86%)和群体内变异(表型分化系数为32.14%)都较为丰富,且种实性状在群体间的变异大于群体内变异。③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与果质量(r=0.786),结果数(r=0.782)和每果种子数(r=0.688)极显着正相关;种子含油量与每果种子数(r=0.765),种子横径(r=0.662),果实横径(r=0.627)和果实纵径(r=0.541)极显着正相关。④UPGMA聚类将7个群体分为3类。研究结果表明:朱代沟(ZDG)群体的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平均0.13 kg·m-2),每果种子数(平均17.6粒),结果数(平均77.7个)和果质量(平均3.67 kg)等产量性状均优于其他群体,可作为高产型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群体;坤都(KD)和承德(CD)群体种子含油量(平均0.35 g·g-1)高于其他群体,可作为高油型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群体。图1表5参2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实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贾婕,冯源恒,杨章旗.黔桂地区4种松类种实性状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19

[2].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由海德.不同群体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3].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由海德.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对生态因子的响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4].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张永明.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规律及优良单株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5].刘济铭,陈仲,孙操稳,王连春,何秋阳.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2019

[6].王少雄,胡潇予,范思琪,崔艺凡,于海燕.西伯利亚杏种实性状地理变异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9

[7].黄炎子,宋美华,郭永恒,王青,王俊杰.文冠果不同交配组合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8].杜超群,赵虎,袁慧,侯义梅,朱于勤.日本落叶松种子园母树生长及种实性状评价[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

[9].陈红星,张苏炯,张国安,胡达飞,姚小华.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8

[10].王俊杰,乔鑫,徐红江,张东旭,周祎鸣.“金冠霞帔”文冠果种实性状可塑性[J].生态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种实性状与果重的通径图文冠果7个群体的种实性状聚类分析元宝枫9个产地的种实性状聚类图2 腾冲红花油茶种源的种实性状和...2 毛梾7个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聚...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种实性状的聚...

标签:;  ;  ;  ;  ;  ;  ;  

种实性状论文_贾婕,冯源恒,杨章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