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钉方法论文_吴静晔,张宁,王祺龙,李加宁,刘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置钉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钉,胸椎,关节,腰椎,应力,腕部,方法。

置钉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静晔,张宁,王祺龙,李加宁,刘波[1](2019)在《腰椎关节突关节内聚术前诊断方法及对椎弓根螺钉置钉通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关节突关节内聚对椎弓根螺钉置钉通道的影响,并确立一种在术前X线片上识别出关节突关节内聚现象的方法,规避其带来的螺钉误置风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从北京积水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术前CT中筛选出关节突关节内聚病例作为试验组;抽取与试验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观察X线片上小关节下缘间隙中点,如果该点位于椎弓根内壁或者内壁内侧,则为阳性。统计每组患者的阳性率。在轴位CT上,测量两组人字嵴顶点到椎弓根峡部中点的连线与中线的夹角为α,比较两组α值。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正位X线片的阳性率分别为95. 5%(42个椎体/44个椎体)和6. 8%(3个椎体/44个椎体),差异有显着性(X~2=69. 172, P=0.000)。试验组L_3的α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t=-14. 676,P=0. 000);试验组L_4的α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t=-14.840,P=0.000)。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内聚会造成入钉点内移,入钉横向角减小,术者如果没有识别出该解剖变异会造成螺钉误置,带来风险。正位X线片上小关节下缘间隙中点位于椎弓根内壁或者内壁内侧,提示存在关节突关节内聚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崔后春,王金光,杨佳仪,张东升[2](2019)在《胸椎弓根壁破裂3种补救置钉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人体标本胸椎弓根壁破裂3种补救置钉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方法选取5具青壮年尸体共30个胸椎体60个椎弓根,分为强化空心钉(HSS)组(15个椎弓根)、皮质骨通道螺钉(CBTS)组(30个椎弓根)和椎弓根-肋骨单元钉(PRUS)组(15个椎弓根),制成椎弓根内侧壁破裂模型。完成置钉后分别进行螺钉轴向抗拔出力实验,比较最大轴向抗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结果 HSS组、CBTS组、PRUS组螺钉最大轴向抗拔出力分别为(973. 00±23. 88) N、(647. 13±21. 89) N、(613. 00±23. 25)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SS组、CBTS组、PRUS组刚度分别为(284. 61±14. 77) N/mm、(218. 82±11. 84) N/mm、(194. 72±13. 06)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SS组、CBTS组、PRUS组能量吸收值分别为(2. 77±0. 13) J、(1. 41±0. 40) J、(1. 31±0. 57) J,HSS组与CBTS组、PRU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CBTS组与PR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胸椎弓根壁破裂情况下,HSS、CBTS、PRUS 3种补救置钉均能够提供内固定稳定,HSS内固定稳定性最大,CBTS次之,PRUS最小。(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朱一鹏[3](2019)在《颈7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的临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颈胸交界区作为颈椎向胸椎转变的交界移行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部位的病变损伤通常会造成颈部平面以下的神经症状,严重者可直接导致截瘫。为了解除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正常脊柱解剖序列,重建其稳定性,通常选择坚固的后路钉棒系统来处理下颈椎以及颈胸交界区的伤病,而在此处施行后路内固定时常常需要固定至颈7。由于颈7椎体侧块关节面角度较大,侧块本身薄而狭长,使用侧块螺钉固定并不稳固。另外在颈7横突孔内很少有椎动脉穿过,几乎无损伤椎动脉的可能性,因此具有良好叁维稳定性及抗拔出能力的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成为了固定颈7的首选方法。由于颈7与颈3-6的解剖学差异较大,而现有的大部分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都是基于颈3-6的解剖标志,因此目前临床上暂无针对颈7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方法。本课题组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恒定存在的解剖结构定位的颈7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在颈椎标本上进行了准确性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使用该方法可恰好通过椎弓根长轴而不破坏椎弓根皮质,具有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但其临床效果仍需手术验证。目的在具有实验准确性的基础上将本课题组提出的颈7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运用于临床手术中,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重复性。方法本课题组根据临床数据观察分析,提出了一种针对颈7椎弓根的置钉方法,该方法需在颈7后方一侧椎板上确定两个解剖标志点,分别为A点(颈7椎板上缘与上关节突内侧缘的交点),B点(下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内侧缘的交点),将两点的连线命名为G线,于G线的中外1/3点处放置颈7椎弓根螺钉可恰好位于椎弓根内而不易穿破椎弓根皮质,为此将该点命名为L点,即为颈7椎弓根螺钉置钉点。对既往使用该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行后路颈7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T重建技术对手术患者的下颈椎以及内植物进行重建,统计在颈7椎弓根上所使用螺钉的长度、直径,与颈7上终板水平面的夹角(α)以及与椎体中线矢状面的夹角(β),判断螺钉位置分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为0级;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但超出部分未超过1.5mm为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且超出部分超过1.5mm,但未出现与置钉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为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超出1.5mm,同时合并与置钉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为3级),统计病人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及改善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评估该置入点选择技术的安全有效性。结果共纳入27例已行颈7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成功随访18例。统计结果显示共使用35枚颈7椎弓根螺钉,均达到骨性融合。29枚螺钉置钉等级为0级,6枚螺钉置钉等级为1级,无2、3级螺钉;两侧置钉长度、直径、α、β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3.72±1.78、2.67±1.37、0/1.25,术前与术后1周、术前与术后3月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月JOA评分分别为7.22±2.53、12.94±1.51、15.11±1.28,术后1周、术后6月的JOA改善率分别为(58.25±11.88)%、(80.23±13.49)%;统计相关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的患者6例,但均因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需打开硬脊膜所致;无与颈7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出现;无伤口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本课题对本研究组提出的颈7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进行了临床验证,认为该置钉技术操作简便,具有安全、有效、可重复等优点。(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张廷伟,刘峻,林海朋,孙秀琛,李金健[4](2018)在《A型胸腰段骨折伤椎稳定区置钉的方法与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出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的方法,评价伤椎稳定区置钉的安全性、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2月,采用后路经Quadrant通道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A型胸腰段骨折11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对比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评价复位效能;术后在CT图像上,按伤椎稳定区判定方法评价伤椎螺钉在椎体内的区域位置;按Andrew分级标准判定常规置钉方法及稳定区置钉方法准确性。结果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着改善(t=25.950、31.770,P<0.01)。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为(31.2±17.2)%,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4±4.2)%、(10.3±3.7)%,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72、17.440,P<0.01);术前伤椎矢状位Cobb角为17.2°±2.1°,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2°±0.7°、6.7°±0.6°,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2、25.780,P<0.01)。术后按照稳定区判定方法判定术后伤椎螺钉优良率为100%。按照Andrew分级常规方法螺钉优良率为96.4%,稳定区置钉方法螺钉优良率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扩张通道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A型胸腰段骨折安全可行,伤椎稳定区置钉安全性和准确性与传统置钉方式相似,临床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赵文,林炎水,蒋涛,贺军,向登[5](2018)在《不同置钉方法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部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置钉方法空心螺钉内固定(hollow screw internal fixation,HSIF)治疗新鲜腕部舟状骨骨折(scaphoid fracture,S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HSIF治疗的SF新鲜骨折患者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9.77岁;骨折原因:摔伤32例,道路交通伤30例,运动损伤13例,其他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SF新鲜骨折患者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各39例。实验1组行近极向远极HSIF,实验2组行远极向近极HSIF。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恢复工作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情况及术后6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实验1组骨性愈合率(89.74%)高于实验2组(74.36%),骨折愈合时间(9.89±1.17)周、恢复工作时间(11.27±1.38)周均小于实验2组[(13.76±1.68)周、(15.92±1.85)周],P<0.05。术后,实验1组腕关节活动指标均大于实验2组,P<0.05。术后,实验1组各项Cooney腕关节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验2组,P<0.05。实验1组优良率(92.31%)高于实验2组(76.92%),P<0.05。结论近极向远极HSIF治疗SF新鲜骨折患者可有效保护局部血供,促进骨性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姜传杰,杨永军,周纪平,杨凯,吴瑞[6](2016)在《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确定脊柱经椎弓根置钉的改良方法。方法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置钉方法及传统置钉方法对205例脊柱疾患患者进行手术置钉,A组进钉点:按传统进钉方法。B组改良置钉方法:寻找椎板应力线骨嵴及关节面的位置,以此为参考点。应用术中及术后X线、CT检查及术中神经根剥离子触摸检查置钉准确性,计算术中一次性置钉的成功率,比较传统入钉法与改良入钉法的置钉成功率。结果应用传统置钉方法与改良置钉方法置钉成功率在颈椎手术中分别达到78.1%和95.5%(P=0.002),在胸椎手术中达到82.4%和95.9%(P<0.001),在腰椎手术中达到80.3%和97.0%(P<0.001),总计成功率为80.7%和96.5%(P<0.001)。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椎弓根置钉方法可以作为颈椎、胸椎及腰椎传统置钉方法的改良方法,有较高的置钉成功率。应力线骨嵴及关节面分别代表椎体的应力传导情况,按此参考标志进行置钉,可实现椎弓根置钉的个体化,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夏冬冬,林焱[7](2016)在《改良枢椎椎板螺钉置钉方法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一种改良的枢椎椎板螺钉置钉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使螺钉置入更简单、更准确。方法改良枢椎椎板螺钉置钉方法的进钉点仍为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但在椎板中份用磨钻磨除少许皮质开窗,用刮匙刮除松质骨,保留椎板内板,用手钻沿着枢椎椎板钻孔,在直视下通过开窗处,再继续向前钻入,探针探查钉道并攻丝后置入直径3.5~4.0 mm、长度24~30 mm螺钉。临床应用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7岁。结果共置入42枚枢椎椎板螺钉,螺钉平均长度为27.1 mm(24~30 mm),术中无需透视,术中和术后无明显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或随访CT示椎板螺钉位置正确,均位于椎板间。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3.4个月,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或断裂。结论改良的枢椎椎板螺钉置入技术操作简单,无需透视,并保证了螺钉处于正确位置。(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张立[8](2015)在《两种骨盆骨折外固定置钉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髋臼上方置钉及髂嵴置钉骨盆外固定技术应用于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骨科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中置钉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研究组(n=40,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治疗)和对照组(n=40,髂嵴置钉骨盆外固定治疗);分析总结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恢复情况、骨盆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28.10,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2.5%)、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90.0%)均高于对照组(80.0%、75.0%),术后并发症率(7.5%)低于对照组(2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保证骨盆功能的恢复,且手术耗时短、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治疗中优先选择使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陆超锋,徐涛涛,王刚,应航,李敏[9](2015)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对椎体承载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对椎体承载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2具大小相近,年龄相仿的新鲜家猪L3~L5节段椎体,随机分成分a组(采用四钉法)、b组(采用六钉短螺钉法)和c组(采用六钉长螺钉法)。其中四钉法(a组)仅在L3、L5椎体常规置入椎弓根螺钉,六钉短螺钉法(b组)及六钉长螺钉法(c组)在L3、L5椎体常规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在L4椎体置入不同长度的椎弓根螺钉。在正立位与前屈位时终板处施加相同应力,观察3组椎体样本分别承受轴向压力及屈曲力矩的大小。[结果]在正位施加应力时,终板所受(200N,300N,400N,500N)力值时,c组所能承受的力[(897.00±23.52)N,(1490.00±36.37)N,(2080.67±97.75)N,(3030.33±66.46)N]较b组[(757.00±60.90)N,(1234.67±58.50)N,(1806.00±22.11)N,(2486.00±12.53)N]和a组[(402.00±18.74)N,(602.33±71.71)N,(1271.33±55.15)N,(1953.00±52.37)N]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前屈位施加应力时,终板所受(100N,200N,300N,400N)力值时,c组所能承受的力矩值为[(4.50±0.25)Nm,(8.30±0.70)Nm,(11.90±0.73)Nm,(18.74±0.67)Nm]较b组[(3.67±0.41)Nm,(5.73±0.31)Nm,(9.47±0.26)Nm,(15.89±0.46)Nm]和a组[(2.93±0.23)Nm,(4.25±0.41)Nm,(6.33±0.55)Nm,(10.89±0.19)Nm]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钉长螺钉法固定的使用能有效维持椎体的稳定性,生物力学性能佳,是术中椎体固定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王永庆,田伟,张贵林,张波[10](2015)在《下胸椎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及置钉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胸椎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观察置钉效果。方法下胸椎手术患者100例,均行胸腰椎CT扫描,并进行胸腰椎叁维重建,观察T11、T12横突是否存在类似腰椎乳突、副突的突起。将双侧存在两突起的患者数据导入SKRYGER手术导航仪。以两突起间连线靠近上位突起的根部为螺钉置入点,置入螺钉。术后进行X线和CT检查,观察置钉效果。结果 T11、T12双侧横突存在乳突、副突结构患者20例,均行T11、T12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T11双侧置钉7例,共14枚螺钉;T12双侧置钉16例,共32枚螺钉。术后均未出现相应神经刺激症状;X线片示椎弓根钉位置良好;CT扫描示T11螺钉轻度穿破外皮质3枚、T12螺钉轻度穿破外皮质2枚,椎弓根内皮质均未受损。结论对于存在T11、T12双侧横突两突起结构的下胸椎手术患者,选择两突起间连线靠近上位突起的根部为螺钉置入点,置钉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5年20期)

置钉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人体标本胸椎弓根壁破裂3种补救置钉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方法选取5具青壮年尸体共30个胸椎体60个椎弓根,分为强化空心钉(HSS)组(15个椎弓根)、皮质骨通道螺钉(CBTS)组(30个椎弓根)和椎弓根-肋骨单元钉(PRUS)组(15个椎弓根),制成椎弓根内侧壁破裂模型。完成置钉后分别进行螺钉轴向抗拔出力实验,比较最大轴向抗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结果 HSS组、CBTS组、PRUS组螺钉最大轴向抗拔出力分别为(973. 00±23. 88) N、(647. 13±21. 89) N、(613. 00±23. 25)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SS组、CBTS组、PRUS组刚度分别为(284. 61±14. 77) N/mm、(218. 82±11. 84) N/mm、(194. 72±13. 06)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SS组、CBTS组、PRUS组能量吸收值分别为(2. 77±0. 13) J、(1. 41±0. 40) J、(1. 31±0. 57) J,HSS组与CBTS组、PRU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CBTS组与PR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胸椎弓根壁破裂情况下,HSS、CBTS、PRUS 3种补救置钉均能够提供内固定稳定,HSS内固定稳定性最大,CBTS次之,PRUS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置钉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吴静晔,张宁,王祺龙,李加宁,刘波.腰椎关节突关节内聚术前诊断方法及对椎弓根螺钉置钉通道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2].崔后春,王金光,杨佳仪,张东升.胸椎弓根壁破裂3种补救置钉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J].临床骨科杂志.2019

[3].朱一鹏.颈7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的临床评估[D].郑州大学.2019

[4].张廷伟,刘峻,林海朋,孙秀琛,李金健.A型胸腰段骨折伤椎稳定区置钉的方法与疗效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5].赵文,林炎水,蒋涛,贺军,向登.不同置钉方法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部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8

[6].姜传杰,杨永军,周纪平,杨凯,吴瑞.以椎板应力线及关节面为参考标志的改良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6

[7].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夏冬冬,林焱.改良枢椎椎板螺钉置钉方法的临床应用[J].脊柱外科杂志.2016

[8].张立.两种骨盆骨折外固定置钉方法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

[9].陆超锋,徐涛涛,王刚,应航,李敏.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对椎体承载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10].王永庆,田伟,张贵林,张波.下胸椎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及置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

论文知识图

不同类型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股骨颈纵切面CT显示的K.Fekete和J.Ma...一1一1幼羊TS脊椎形态、椎弓根螺钉置颈7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示意图寰椎的应用解剖及对寰椎椎弓根钉置本置钉方法与Abumi法椎弓根螺钉的...

标签:;  ;  ;  ;  ;  ;  ;  

置钉方法论文_吴静晔,张宁,王祺龙,李加宁,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