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萍(河南省工业学校河南郑州450011)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论证了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深层次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人格道德修养教书育人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教育要在市场经济巨大魔力面前塑造一代新人,除靠真理外,更重要的是人格力量。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的自身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撼人心魄的冲击和辐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深层次的育人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表明了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认为身教胜过言传,但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是“未正人,先正己"。要想成为一名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修炼内功是必不可少的。而内功的修炼是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就是内功修炼的过程.
一、仁爱为本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中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同时对教师而言这种爱也是一种职业道德修养,它是任何书本与学府中难以找到的。当然这种爱也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它需要表现出来,而且让学生体会到。魏巍笔下的蔡云芝老师温柔善教,热爱学生。魏巍用石板挡住了老师轻轻落下的教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在传递他对学生的爱。而学生也会把这种爱反馈回去,从而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在这种“情感效应”当中学生会自愿的与教师合作,会情不自禁的向教师袒露心底的秘密。“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当然教育当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那么,又如何去爱学生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不管多大年龄,哪怕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也是一个自主的人,平等的人,他们需要得到尊重与信任。尊重与信任比怀疑与压制更能赢得学生的心。
其次要深入了解与关心学生。这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要做到教心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与兴趣。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失败与困难的时候要给予帮助。美国珍尼·沃斯有个观点“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因此,我们不能瞧不起“问题学生”。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朴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他们差在知识上,但他们有了个性品质这些优势,还有什么不能战胜、不能克服、不能容纳呢?我们惊奇地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是当年班级中十名左右的学生。众多敢于“下海”闯荡并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班级中的“后进生”。
二、奉献在先
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蜂涌而上,很容易让教育工作者迷失方向,成为金钱的奴隶,为个人私利而患得患失。而教师的这些思想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在学生的面前,而学生毕竟是涉世不深,无形中就会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相反一个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教师,在他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乐观、上进、自信、幽默,从贫乏而枯燥的生活中去寻找人生的乐趣。当然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品质也会感染着他的学生。当他们在以后工作与生活当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这种精神就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朔造良好的师表形象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然而学生所期待的教师形象如何?学生心里喜欢怎样的教师呢?许多国家的心理学家都对此做过调查。前苏联乌克兰心理实验对学生要求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进行调查,学生提倡最多的是:对待学生公正和客观;渊博的知识;善于维持纪律;平易近人,善于了解学生;热爱事业;遇事沉着,与人为善;待人诚恳,关心别人;有自我批评精神;乐观、信任、坚定。
教师如何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呢?
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老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想,作为老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这种师表形象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另外,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到他们当年是你的学生”。陶行知先生是想告诉人们,要用珍惜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创造力来立教师形象。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个人的主观感觉,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赖。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注重小事,从我们做起,做的自觉、自然就是形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靠教育,更靠示范。有时,我们见学生没礼貌就生气、着急,甚至认为,我播种的是“龙种”,可收获的为什么成了“跳蚤”?可是,我们静思,这很可能就是对我们平时的若干“善小”而不为的惩罚!我们可能是在自食其果。教师的某些不经意动作,学生有时也会盲目的效仿。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在动态中树立教师的形象也就十分重要,你不但要以渊博的知识,同时要用优雅的言表风格去影响、塑造学生的品行。如果你在批评学生时忘了语言美,尤其在怒气之下失言,就要造成篮球比赛中的“技术犯规”,那时你的教育定会变得苍白无力。语言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媒介,必须善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决定教师言语效果的主要东西是言语中的诚意”。批评学生几乎每个老师都会,但批评后所得到的效果可能就有所不同了。有些老师批评后学生会欣然接受,会去改正;而某些则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成功的原因,往往是教师言语中“度”没有掌握好。“度”就是教育思想,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诚意”。如果你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错误、吸取教训、纠正不足、增强信心、鼓起勇气,促使学生前进,那你批评的语言一定要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诚意”。
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格高尚、威信崇高的教师本身就是令学生信赖爱戴的楷模,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往往确信其教育指导的正确性,真实性,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
参考文献:
[1]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