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638500何静

【摘要】目的:对无痛胃镜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42例2013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十二指肠、食管及胃部疾病的检出率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29.58%、19.72%、50.70%vs.14.08、8.45%、29.58%];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8.45%vs.39.44%],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无痛胃镜;消化内科;临床效果

小肠、大肠、胃、食管、肝、胆及胰腺等消化内科疾病在临床各种类型疾病的发病率中位居首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由于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到的知识面相对较广,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1]。本院将无痛胃镜应用于2013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42例2013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75例和67例;患者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6岁和63岁,中位年龄:(33.68±5.34)岁;病程:2-36d,平均病程:(14.98±4.12)d;根据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设计的研究方法将以上患者按照摸球法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71例,上述临床症状、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间没有较大差异,因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饮、禁食12h,检查时均采取左侧卧位,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密切观察;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胃镜检查:检查前5-10min对患者进行咽喉局部麻醉,在胃管插管时叮嘱患者吞咽,并逐渐推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2]。实验组患者应用无痛胃镜检查:检查前建立右前臂静脉通道,给予患者3ml/min氧流量的鼻导管吸氧,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则给予面罩加压供氧,给予患者剂量为0.5-1.0μg/kg的芬太尼静脉滴注,给予1.0-2.0μg/kg的丙泊酚静脉推注,待患者睫毛反射完全消失并处于睡眠状态后对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结合患者的麻醉深浅度以及反应加用异丙酚,检查结束退镜时停止用药[3]。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内科疾病检查结果对比参照组患者中十二指肠、食管及胃部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4.08(10/71)、8.45%(6/71)和29.58%(21/71);实验组患者中十二指肠、食管及胃部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29.58%(21/71)、19.72%(14/71)和50.70%(36/71);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参照组中发生恶心呕吐、呛咳、流泪、咽喉疼痛、躁动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分别为6例、5例、7例、6例和4例,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44%;实验组中发生恶心呕吐、呛咳、流泪、咽喉疼痛、躁动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例、1例、2例、1例和1例,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与B超、钡剂造影、消化道彩超等检查手段相比,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最佳的诊断手段也是首选的检查方式,更容易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常规胃镜检查时患者大多会存在程度不同的不适感,甚至出现缺氧、恶心、呕吐、剧烈咳嗽、颅内压升高、肺部感染、发绀以及心率、血压较大幅度波动等严重不良反应,并且反复检查容易导致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从而有可能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随着医疗科技和设备的发展和完善,无痛胃镜近年来已经在消化道疾病临床检查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能够使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对疾病的检出率很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能够使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降低;除此之外,胃痛胃镜检查还具有图象清晰、分辨率高、弯曲角度大、屏幕画面大、影像质量好以及操控灵活等诸多优点,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

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分别应用于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2例患者中,结果显示:就十二指肠、食管及胃部疾病的检出率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29.58%、19.72%、50.70%vs.14.08、8.45%、29.58%];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8.45%vs.39.44%],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证明,无痛胃镜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提高内科疾病检查准确率、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庆伟,陈汉武.无痛胃镜诊疗术在消化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09(06):186-187

[2]张锡迎,陈毅斌,薛静旋.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23):475-476

[3]邢丰营.无痛胃镜在消化性溃疡合并轻度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8(24):36-37

标签:;  ;  ;  

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