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风论文_谭祖教,李倩倩,吴德鸿,温成平,周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发性痛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发性,痛风,关节炎,血症,基因芯片,半胱氨酸,尿酸。

原发性痛风论文文献综述

谭祖教,李倩倩,吴德鸿,温成平,周佳[1](2019)在《从玄府论治原发性痛风》一文中研究指出"玄府"滥觞于《黄帝内经》,金代医家刘完素及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及扩展,形成玄府理论。玄府瘀闭是原发性痛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肝肾不足,脾虚湿困使玄府开阖失司;外感六淫,闭塞玄府,有形实邪瘀积关节孔窍,在此基础上形成痛风。据此提出开通玄府是原发性痛风的基本治则,在急性期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开玄法直接开通玄府,在间歇期以滋补肝肾、健脾渗湿通玄法间接开通玄府。运用玄府理论指导原发性痛风的中医临床诊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痛风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王璐琼[2](2019)在《火针围刺联合腹针治疗浊毒内蕴型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4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火针围刺联合腹针治疗浊毒内蕴型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赵婷,韩磊,吴若男[3](2019)在《营养治疗对于原发性痛风人体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对痛风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治疗,观察其对痛风患者人体成分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9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42)与对照组(n=37)。治疗前调查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膳食摄入状况及药物使用情况,检测人体成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干预组患者提供个体化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膳食摄入状况、药物使用情况、人体成分差异及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膳食摄入状况、人体成分等有差异,干预组贝类海产品、红肉类、粮谷类的摄入量显着低于对照组(t=-3.160--2.101,P<0.05),而奶及奶制品、鸡蛋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452--2.600,P<0.05),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内脏脂肪面积和TBW/FFM明显低于对照组(t=-2.104--1.993,P<0.05),其他人体成分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痛风的个体化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其膳食结构、减少体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阿依古丽·艾尔肯[4](2019)在《老年原发性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健康指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分析老年原发性痛风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内容。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病区收治的85例原发性痛风老年患者设为痛风组,另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5例健康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疾病史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资料,分析影响痛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肥胖或超重、高嘌呤饮食、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病史是影响老年原发性痛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嘌呤饮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并是老年原发性痛风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加强此类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最大程度延缓或阻止痛风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5期)

李宁宁,戴冰冰,雷蕾,张昊,刘畅[5](2019)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miR-23a miR-24-2和miR-27a的表达水平及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PGA)患者microRNA-23a(miR-23a)、microRNA-24-2(miR-24-2)和microRNA-27a(miR-27a)的表达水平及调节机制。方法:将本院50例PGA患者为病例组,3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常规指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miR-23a、miR-24-2和miR-27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23a、miR-24-2、miR-27a表达间的关系,将所获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空腹血糖、尿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甘油叁酯、载脂蛋白B100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载脂蛋白A1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而两组总胆固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病例组miR-23a、miR-24-2和miR-27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23a、miR-24-2、miR-27a叁者之间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采用尿酸盐(100μg/mL)对健康体检人员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刺激,结果发现在炎性微环境下,刺激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miR-23a、miR-24-2和miR-27a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无刺激组(P<0.01)。结论:miR-23a、miR-24-2和miR-27a可能作为炎症负性调控因子而在PGA的炎症免疫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miR-24-2可能具有调节PGA的脂蛋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陈勇,李晓可,应颖,黄海燕,邹荣鑫[6](2019)在《原发性痛风甲基化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痛风患者基因甲基化谱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门诊确诊为原发性痛风的3例男性患者(痛风组)和3例男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全基因组CpG岛的DNA甲基化检测,筛选差异甲基化位点,采用Gene Ontology分析和Pathway分析对筛选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通路分析。结果痛风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20 426个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发生改变,涉及10 063个基因,其中有5 719个高甲基化位点,14 707个低甲基化位点。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调控小GTPase介导的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形成、亲同抗原的细胞黏附以及神经元的分化等;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参与了趋化因子细胞通路、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以及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炎性通路。结论 DNA甲基化可能与痛风的发病和急性期炎性反应相关,但还需进一步探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何梦吟,祝韵薇,鲁盈[7](2019)在《舌象与原发性痛风炎症活动度关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舌象与痛风炎症活动度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痛风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纳入原发性痛风患者120例,其中急性期80例,缓解期40例。对舌象资料量化积分,对比急性期与缓解期舌象特征,并探讨舌象积分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组红舌、黄苔、腻苔和滑苔的出现率高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淡白舌、白苔的出现率高于急性期组(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黄苔、腐腻苔、胖舌均是痛风急性发作的正相关影响因素,黄苔时痛风急性发作的概率是白苔时的117.047倍。急性期的舌象特征如红舌、黄苔、腻苔积分与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NLRP3炎症体、白细胞介素-1β呈正相关。结论舌诊在判断痛风的炎症活动度,及预测痛风急性发作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规律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08期)

王晓芳,孙晓娜,程婧[8](2019)在《CysC联合Hcy检测对原发性痛风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原发性痛风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7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分为非肾损伤组(n=36)和肾损伤组(n=134),选取同时间段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血清CysC、Hcy、肌酐(Scr)、尿素(urea)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ysC、Hcy及二者联合检测对原发性痛风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肾损伤组CysC、Hcy、SCr、urea、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伤组CysC、Hcy、SCr、urea水平显着升高(P<0.05),GFR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非肾损伤组比较,肾损伤组CysC、Hcy、SCr、urea水平显着升高(P<0.05),GFR水平显着下降(P<0.05)。CysC、Hcy、SCr、urea随病情升高而升高(P<0.05),GFR随病情升高而下降(P<0.05)。原发性痛风肾损伤患者血清CysC、Hcy、SCr、urea水平与GFR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23、-0.837、-0.584、-0.572,P<0.05);ROC曲线显示CysC水平预测原发性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敏感度93.9%,特异性94.7%);Hcy水平诊断原发性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55(敏感度97.0%,特异性89.5%);SCr水平预测原发性痛风患者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敏感度93.9%,特异性57.9%);urea水平预测原发性痛风患者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敏感度90.3%,特异性78.9%);CysC联合Hcy检测诊断原发性痛风患者早期肾损伤曲线下面积为0.977(敏感度为99.2%,特异性为94.7%)。结论血清CysC联合Hcy检测可作为原发性痛风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6期)

白雪,邱洪斌,王景涛,袁维卓,王艳秋[9](2019)在《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现有研究显示,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一类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目前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尚不完善,还不能预测哪些人群易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识别、鉴定复杂性疾病致病易感基因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和正常对照人群的筛查,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分析手段,可从整个基因组变异来识别、鉴定微效基因及其与相关疾病的相互作用。笔者对近几年发现的尿酸相关基因进行总结分类,为进一步认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刘静,武静美[10](2019)在《对间歇期原发性痛风患者进行社区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间歇期原发性痛风患者进行社区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30例间歇期原发性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在这些患者门诊就诊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饮食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护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坚持低嘌呤饮食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其血尿酸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对间歇期原发性痛风患者进行社区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3期)

原发性痛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探讨了火针围刺联合腹针治疗浊毒内蕴型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发性痛风论文参考文献

[1].谭祖教,李倩倩,吴德鸿,温成平,周佳.从玄府论治原发性痛风[J].中医杂志.2019

[2].王璐琼.火针围刺联合腹针治疗浊毒内蕴型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4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9

[3].赵婷,韩磊,吴若男.营养治疗对于原发性痛风人体成分的影响[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阿依古丽·艾尔肯.老年原发性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健康指导[J].智慧健康.2019

[5].李宁宁,戴冰冰,雷蕾,张昊,刘畅.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miR-23amiR-24-2和miR-27a的表达水平及调节机制[J].河北医学.2019

[6].陈勇,李晓可,应颖,黄海燕,邹荣鑫.原发性痛风甲基化谱的研究[J].浙江医学.2019

[7].何梦吟,祝韵薇,鲁盈.舌象与原发性痛风炎症活动度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

[8].王晓芳,孙晓娜,程婧.CysC联合Hcy检测对原发性痛风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9

[9].白雪,邱洪斌,王景涛,袁维卓,王艳秋.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研究现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10].刘静,武静美.对间歇期原发性痛风患者进行社区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

论文知识图

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X线表现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mRNA在痛风患者及正...克隆形成实验(A:Con组;B:miRNA-122...IL-18基因-607C/A位点PCR-SSP图谱8.则叛前后原发性痛风患者PBM...4悉通颗粒组讨 论

标签:;  ;  ;  ;  ;  ;  ;  

原发性痛风论文_谭祖教,李倩倩,吴德鸿,温成平,周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