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银屑病患者治疗中的研究

心理护理在银屑病患者治疗中的研究

王渭玲1孟颖俐2

交大一附院皮肤科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针对172例银屑病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组105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并配合有效的临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出院1、2、3个月后的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本次调查中,心理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35±2.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79,P=0.000)。出院1、2、3个月后随访,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2、0.001)。出院1、2个月后的随访,心理护理组患者不同心理问题的复发率明显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3个月后随访,除轻视、无畏心理患者外,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他心理问题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银屑病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而且可显著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银屑病;治疗;研究

1前言

通过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17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配合临床治疗,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72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74例;年龄16~72岁。其中寻常型银屑病146例,红皮型银屑病16例,脓疱型8例;关节型银屑病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对上诉不同心理问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心理护理组105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172例银屑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交流后填写。问卷内容包括:(1)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报销方式、发病时间及次数等一般情况;(2)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非常熟悉、一般了解、一无所知;(3)患者心理压力来源:自身、亲朋好友、社会环境;(4)最担心的问题:被别人嘲笑、影响日常生活(睡眠、工作、学习、就业、社交活动等)、治疗效果、遗传子女或传染给家人、造成经济负担;(5)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外出、无所谓、与病友交流、寻求医生的帮助。

2.3反馈结果

(1)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非常熟悉41例,一般了解101例,一无所知30例。(2)患者心理压力来源:自身28例,亲朋好友26例,社会环境118例。(3)最担心的问题:被别人嘲笑76例,影响日常生活69例,治疗效果91例,遗传子女或传染给家人31例,造成经济负担27例(本题可多选)。(4)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外出64例,无所谓26例,与病友交流41例,寻求医生的帮助78例(本题可多选)。

2.4护理

2.4.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需要积极主动地亲近患者,做到不卑不亢、和蔼可亲。以闲话家常的形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患者的紧张、陌生感。真诚地关心、体贴、安慰、同情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不能疏忽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相互支持、合作,为银屑病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氛围。

2.4.2普及银屑病相关知识

要客观、详细地向患者普及银屑病相关专业知识,如银屑病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既不能为让患者重视而夸大其词,也不能怕引起患者恐慌而隐瞒事实。耐心细致地聆听患者的见解、看法,对患者的疑问要做到有问必答。让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转归有一个较为清楚、准确的认知,以尽量减少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给疾病带来的影响,从而使患者摆脱困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自己的病情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估,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4.3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反复多次与患者进行心理谈话,主动给予患者关心与真诚的鼓励,使患者感到被关心与尊重,营造良好的休养氛围。对抑郁、焦躁、恐惧等心理问题,应分别采取劝导、解释、疏泄、安慰、暗示等各种手段,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允许患者宣泄情绪,必要时可借助音乐、按摩、香薰来舒缓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银屑病虽不能根治,但可临床治愈、长期缓解,甚至终身不复发。该病虽具有遗传倾向,但不属遗传病,亦不会出现癌变,且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加重病情,导致复发。因此患者需要放松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来接受治疗及护理。对轻视、无畏心理,则应采取鼓励、安抚、释疑、集体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深患者对银屑病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尽可能详细地解答患者所有的疑问,纠正患者的认识误区,让患者深刻的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多向患者讲述治愈成功的病例,建立银屑病患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安排专人定期答疑、解惑。并请性格开朗、自控能力强的患者分享自己的经验,相同境遇患者间的交流会给人感同身受的感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本次调查中,心理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35±2.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79,P=0.000)。出院1、2、3个月后随访,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2、0.001)。出院1、2个月后的随访,心理护理组患者不同心理问题的复发率明显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3个月后随访,除轻视、无畏心理患者外,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他心理问题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银屑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问题会加重躯体症状,躯体症状的加重又导致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故而消除心理障碍是治疗银屑病的关键。

心理护理也成为了临床上治疗银屑病的重要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是新的医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治疗效果是临床治疗所不能替代的。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本次调查亦得出相同的结论。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特点,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及时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与治疗,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银屑病治疗、预防中的重要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心理护理、心理评估缺乏规范性,部分患者存在敌对情绪依从性差,出院后患者的追踪随访工作难度较大,远期疗效不详。以上问题均需要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逐步克服和解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银屑病患者心理问题更甚于生理问题。因此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辅以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解决其心理问题,进而改善躯体症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显著地抑制病情反复。

参考文献:

[1]李玉华,胡英.80例重症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17(11):60-62.

[2]魏双平,四荣联,张晓光.银屑病患者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17(01):115-116.

[3]张莉萍,郭玉杰,吴倩,等.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1):88-89.

标签:;  ;  ;  

心理护理在银屑病患者治疗中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