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汤洪涛[1]2004年在《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过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实施应用研究(编号:70071029)和浙江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动态制造过程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实施应用(编号:011106241),对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的体系结构、绩效驱动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论、业务过程建模技术、业务过程绩效测评技术、业务过程诊断析技术以及集成业务过程管理支撑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企业实施业务过程管理提供理论方法上的指导和软件工具的支持。 第一章分析了现代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系统回顾和阐述了业务过程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研究和分析了业务过程管理的思想,建立了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的叁层体系结构;基础理论层,系统地探讨了业务过程管理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论层,提出了绩效驱动的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论;使能技术层,分析了业务过程实施方法论需要的各种常见使能技术,识别和详细剖析了其中的六项使能技术。 第叁章提出了由过程视图、目标视图、组织视图等叁视图组成的业务过程模型,分析提出了各个视图的任务、表达方式、基本建模元素及元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Petri网检验业务过程模型(过程视图)结构合理性的方法和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业务过程模型的动态性能的方法。 第四章研究和分析了业务过程绩效测评模型的特点,分别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和业务过程活动视角分析了业务过程绩效测评模型,建立了业务过程绩效测评模型。提出了业务过程绩效测评指标识别方法。分析了业务过程绩效数据获取方法和业务过程绩效数据获取的成本/效益。最后提出应用距离综合测评方法对业务过程绩效进行综合测评。 第五章研究了业务过程诊断技术,提出了业务过程诊断模型。提出了利用一套业务过程绩效测评指标监控业务过程的运行状态,并通过这些指标判断业务过程是否出现问题(症状)。根据业务过程症状与其影响因素是否可以量化的特征,针对无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情况,提出基于关联图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从关联图到递阶层次结构的转换规则,并根据业务过程分析要求建立了含有子层次的递阶层次结构的虚拟节点添加规则。针对影响因素可以量化的情况,提出基于因果关系式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首先分析了目前业务过程管理支撑软件的不足,提出了集成业务过程管理支撑软件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整体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导航平台功能需求、应用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参考库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建立了集成业务过程管理支撑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并实现了原型系统。摘要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业务过程管理、业务过程再造、业务过程改进、过程管理体系结构、绩效驱动、业务过程管理方法论、业务过程建模、业务过程分析、业务过程绩效测评、集感囚仑务过程管理支撑软件系统

吴邦国[2]2004年在《面向过程管理的业务过程诊断方法、体系及支撑软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过程管理是近年来经过对传统的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企业构架进行重新思考之后,充分吸收了业务过程再造(BPR)、全面质量管理(TQM)、基准定位、改善管理(KAIZEN)和敏捷制造等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的精华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基于过程的企业构架模式,是一种易为企业接受的、风险较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和业务过程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手段。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70071029)—“过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实施应用研究”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资助项目(No.011106241)—“动态过程管理应用实施研究”,从业务过程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实施应用的角度出发,对业务过程管理集成系统中的业务过程诊断的方法、体系及支撑软件系统原型进行了分析讨论,以丰富发展业务过程管理理论、方法,支持业务过程管理的实施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首先分析了过程管理产生的背景,讨论了过程管理的概念、理论方法及过程管理集成系统。分析了过程管理中的过程诊断技术及其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过程诊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首先分析了过程诊断方法的性能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过程诊断方法集,提出了过程诊断方法的评价体系,并以这一体系为基础,对常用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业务过程诊断的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业务过程诊断体系。 第叁章详细设计了“基于关联图和层次分析法(AHP)的业务过程诊断方法”,并依据诊断方法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 第四章详细分析了过程FMEA,并研究了如何在过程管理中用FMEA进行业务过程诊断。 第五章从业务过程管理系统集成、实施应用以及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业务过程诊断软件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开发了过程管理集成支撑软件系统中的过程诊断子系统软件原型,并结合华立尼斯科公司订单处理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实例研究。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且对面向过程管理集成系统的业务过程诊断体系和需要进一步作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张建娜[3]2004年在《面向过程管理的业务过程设计方法理论及支撑软件子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对过程管理的方法理论及其实施应用研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过程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业务过程设计技术。论文研究和探讨了狭义的业务过程设计中的业务过程分析、业务过程描述、业务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离散型制造企业典型业务过程的参考过程,并且实现了业务过程设计软件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以辅助和支持企业实施过程管理。全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在追溯了过程管理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过程管理的内涵及其体系结构;分析了过程管理中业务过程设计的内容、重要性及难点,并且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业务过程设计的研究现状;最后阐明了论文研究的意义、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构建并分析了基于资源约束的业务过程设计方法理论。首先,定义了过程、活动、资源等基本术语;其次,对于狭义的业务过程设计分别提出了基于资源约束的业务过程分析、基于I-IDEF3方法的业务过程描述、面向时间和成本的业务过程优化方法,并且重点对业务过程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于激进的业务过程设计基于客户需求并以资源为约束的业务过程分析方法,而对于渐进的业务过程设计则基于诊断分析并以资源为约束的业务过程分析方法;最后,对业务过程设计中的常见误区、主要原则以及过程整合进行了总结概括。 第叁章针对离散型制造企业,在讨论了过程的分类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一些典型过程,如产品开发过程、销售过程、生产过程、采购过程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了这些典型过程的参考过程,以便于在进行业务过程设计时借鉴和参考,并且讨论了如何对这些典型过程的参考过程进行裁剪。 第四章在介绍了集成业务过程管理支撑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业务过程设计软件子系统的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建立了子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开发实现了子系统的原型系统。最后以华立集团尼斯科公司的订单处理过程为例,讨论了如何进行业务过程设计,对论文的理论研究和支撑软件子系统进行了验证。 第五章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主要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且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冯子一[4]2016年在《物流企业成功实施ERP关键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展ERP项目是提高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方法,是新时代下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ERP系统作为一个信息化平台,集IT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为一体,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开展统筹管理。因此采用ERP系统的企业日益增多,但基于大多数企业实施ERP的效果并不理想,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探索和总结企业实施ERP的主要成功因素,进一步研究和完善ERP系统,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前理论和实务研究的重点。然而,目前尚鲜有从业务过程管理角度进行的物流企业实施ERP主要成功因素的研究。本论文基于企业业务过程管理视角,以运输型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成功实施ERP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索。通过对业务过程管理和ERP的相关理论的应用,针对ERP系统的需求特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流程风险管控和运营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某大型国有物流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实例,总结其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上升到理论层次,把ERP系统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业务流程划分为流程描述、流程分析、流程优化、固化执行及流程改善五个阶段,总结出了物流企业实施ERP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识别核心流程、业务流程重组、用户培训、ERP选型、二次开发、流程优化、流程标准化、流程效果评估。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物流企业成功实施ERP主要因素模型。同时,针对物流企业的特点,总结流程固化执行阶段的关键因素模型,分别为人员、系统、转变、组织管理、实施等五类因素。基于此模型,提出假设,并通过对北京地区物流企业ERP供应商和相关企业进行调查问卷分析,运用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对流程固化阶段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员因素和实施因素。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楚瀛[5]2003年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施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已经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研究和应用的一个热点。目前对于该项技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大家引用较多的是由美国CIM-data公司的总裁EdMiller给出的定义:“PDM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产品相关过程的技术”。因而,PDM系统通常表现为一种基础性的软件结构。一方面,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集中”保存、管理企业中众多产品数据与信息;另一方面,提供一组工具定义和控制企业产生和使用这些信息的诸多业务过程,从而达到在产品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在信息安全、质量控制上的最佳平衡,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由于PDM系统表现出来的在有效管理企业数据和改进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的优势,并且由于世界上已有许多着名企业率先采用和成功实施了他们的PDM系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计划投入到这一新的过程中去,PDM市场在不断增长。 PDM技术是大家熟知的工程数据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或技术信息管理、图像管理等技术的扩充与延伸,而以“产品”为核心重新组织了这一系列的思想和技术。因此,虽然目前PDM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企业的实践中,但其原理和核心功能同样适用于如建筑工程、民用设施等行业。特别是我国的有关部门开始在行业内推广应用CAD技术,以代替手工绘图,此举将大大促进我国企业设计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但同时也会产生,由于大量使用CAD以及其它CAx技术后带来的信息管理上的问题,这样,使用和建设PDM系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PDM技术为企业有效管理产品数据和改进业务过程提供了良好解决方案,但由于PDM技术的特点和企业情况的复杂性,要成功地应用实施PDM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目前成功应用PDM的例子不多,主要是因为缺乏指导实践的实施方法理论和实施方法学。本文结合在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PDM项目的过程与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我们认为,PDM作为一种管理性质的基础性软件结构,在应用特点和实施方式上,同另一种在企业中已经得到大量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ERP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分析了国内外企业有关PDM实施经过报道的基础上,参照了ERP的实施方法学的有关内容,试图提出PDM实施方法理论的有关结论,主要内容包括:PDM实施的几个原则,PDM实施的基本方法,PDM实施的主要内容及步骤等。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人因因素对PDM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PDM 郑州大学工学硕士论文恩口.曰.圈......口..是现代制造系统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代制造系统及其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根据德国工程师协会1990年的调查,在影响CIMS取得成功的因素中,30%来自人:美国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公司在1990年4月的报告中也指出:实施cIMs的阻力70%来自与人有关的因素。无疑,人的因素和人因工程在现代制造中不可回避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开发、构建和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的方面。所以,本文对PDM实施中的人因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本文具体工作如下: 1本文系统地研究了PDM系统及其实施方法论及它们之间的关系。PDM实施方法论是PDM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实施方案是企业成功应用PDM系统的重要保障。 2总结了PDM实施方法论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实现。针对PDM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给出了按照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开展的PDM系统实施步骤和PDM系统企业建模的方法。 3对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需求分析,制定了郑纺机 PDM实施方案,并引入了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手段来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所制定的方案面向目标、深入业务应用、注重实效,并对PDM系统企业模型采用了新的表格形式的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面向企业人员,方便实用。 4对PDM实施中的人因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PDM实施过程中,不同的人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需要研究人因是如何影响集成的,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将这些因素分为叁类:个体、组织和企业文化,然后讨论人对系统集成的认识是如何影响PDM实施的,并提供了一些分析当前组织结构缺点的方法,最后,讨论了企业文化及改变企业文化的方法。

柳林燕[6]2015年在《面向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的知识集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制造业信息化是推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技术保证。设计制造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过程中,人员、过程、知识以及产品相互交融,设计主体需要使用大量知识,通过设计主体的创新活动又产生大量新的知识并将应用到下次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此,如何将四者有效的集成是提升产品设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问题。然而,目前在数控机床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设计效率低,设计过程依赖人工控制,数字化设计分析手段薄弱,设计资源、设计知识分散难以应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的知识集成方法,并应用于数控机床的开发过程中,该方法围绕支持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中的两大核心要素——"过程"和"知识"展开研究,从理论和方法层面系统性地研究数控机床数字化过程知识集成应用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知识表示方法、数字化设计知识与过程集成技术、设计知识检索以及设计知识推送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数字化设计过程中产品、过程、知识以及人员之间的有效集成,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水平和设计效率。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面向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的知识集成方法"及"数控机床数字化过程知识集成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研究。详细分析了当前数控机床设计过程并剖析了数控机床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过程"和"知识"的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的知识集成新方法,以实现"知识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工具数字化"以及"知识集成"、"过程集成"、"应用集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控机床数字化过程知识集成应用系统"体系结构,阐述了该体系结构各层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分析了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该研究内容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总体框架。(2)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知识模型研究。在详细阐述知识定义、分类以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知识,对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进行了知识分析,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模型,为知识的重用奠定了基础。(3)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知识与设计过程集成方法研究。为了有效地将过程、知识、产品、人员等业务过程中的所有因素相集成,在详细分析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知识与设计过程集成建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知识与业务过程集成方法,构建了集成模型——PPKO(Product,Process,Knowledge,Organization)。该集成模型包括产品模型、过程模型、知识模型、以及组织模型,它体现了执行业务过程的人员利用知识对业务对象(产品)进行操作,完成业务活动同时又创造出新的知识。在该集成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业务过程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知识、业务过程"的知识重用方式,包括"拉式"的知识资源检索和多维度知识资源浏览以及"推式"的知识推送。(4)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知识资源检索技术研究。针对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中知识难获取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本体的语义个性化检索和多维度动态浏览两种检索模式。提出的基于本体的语义个性化检索技术区别于一般的信息检索,它充分考虑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知识检索具有鲜明的工程特色,知识资源具有多个维度等特点,围绕产品、设计过程展开,是一种面向工程领域的知识检索方法。该方法通过用户知识需求处理、运用查询语义扩展策略与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利用用户轮廓和业务轮廓,准确地向用户反馈相关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知识检索的准确率和查全率。多维度动态浏览从多个角度向用户展示了知识,并以主题图方式直观的进行知识导航,帮助用户理解知识。(5)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知识推送方法研究。为了在业务过程的驱动下有效地组织和重用已有的知识,避免知识迷航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PKO"的知识推送方法。首先,在已建立的产品、过程、知识以及组织的集成模型(PPKO)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业务过程和基于组织的两种推送方式,并建立了知识推送框架。基于业务过程的知识推送是一种面向业务过程执行的、感知业务情境的知识推送技术,利用过程管理实例化模型对设计人员当前执行的业务活动进行相关信息的感知与识别,利用语义相似和历史情境相似两种匹配方法,给予用户恰当的知识推荐。基于组织的知识推送则是根据智力主体,以人员自身的知识偏好来获取知识以及通过相似人员的知识来发现知识。实践表明,两种推送方式很好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推送需求。(6)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为上述研究成果的工程实践,自主设计和开发了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知识集成应用系统(MTDDKIS)。简要介绍了 MTDDKIS、MTDDKIS的功能模块以及开发和运行环境。以大连机床(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立式加工中心VDL600E的数字化设计过程对MTDDKIS进行实例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所用理论的正确性与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践表明,自主设计开发的MTDDKIS可以有效地对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以及知识进行管控,并以个性化的方式向设计人员提供了知识检索、知识多维度浏览以及知识推送等知识服务功能,支持设计主体快速、便捷的获取知识资源,开展创新活动,从而显着地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效率。

张洪玲[7]2007年在《基于企业环境变化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归纳了国内外信息系统规划理论及其发展过程和应用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总结出传统的信息系统规划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重点对信息系统规划与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①传统的ISP方法的静态假设与企业环境的多变性的不适应;②传统的ISP方法理论与企业环境的多样性的不适应。更深层剖析信息系统规划过程中所面临的企业内、外环境的多样性及动态性所表现的叁个主要方面:企业战略、面向过程的企业组织和流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并重点分析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与企业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上述理论进行了实例分析。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系统规划的不同层次及规划过程的渐进性,对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几种不确定性,提出了相应的提高信息系统规划适应性的方法和策略,重点分析了企业战略规划的环境变化适应性问题、企业组织过程的动态变化环境适应性问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和系统应用组合方面的环境适应性问题。

苏选良[8]2007年在《ERP系统及应用的柔性化研究》文中提出研究柔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柔性化。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柔性化解决系统刚性与变化,软件系统共性与企业系统个性之间的矛盾,通过柔性顺应变化,弥合两个系统之间的差异,为选型、系统适配和实施提供基础。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落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基本国策,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推动ERP应用的标准化,提高ERP应用的成功率。本论文采用哲理、数理与事理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在柔性测度方面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并做了重要改进,在实施系统激励方面采用了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统一成熟度方面采用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系统架构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结合。实施方面,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结合,以规范分析为主。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选择ERP系统及应用的柔性化这一主题的直接原因是ERP应用的低成功率,而导致ERP应用低成功率的主因是变化与刚性这一主要矛盾,而柔性恰恰是处理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在变化不可阻止的情形下,柔性化几乎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选项。定位在应用是从因素系统和ERP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思考的。本章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第2章分别从ERP系统、企业系统和实施体系叁个方面阐述了ERP应用柔性化的动因和可行性,即论述ERP应用柔性化的必要与可能。第3章ERP系统柔性化是ERP应用柔性化的重点。本章阐述了ERP系统柔性定义、改进的测度方法及柔性化的途径。柔性化途径主要是通过业务构件化、微内核设计、参数化、模型化、极限编程实现。第4章探讨了企业系统中流程及管理变革的柔性化问题。其基本思路是双向柔性化与双向标准化结合,双向位移,修正BPR,有选择地渐进式重组。第5章分析了实施系统和实施过程柔性化问题。分析了实施柔性化的结构,包括项目组织柔性化和项目管理柔性化,也探讨了实施柔性化的实现途径,并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实施体系激励进行了定量分析。第6章分析了ERP应用柔性化协同的需求,协同模型构建及协同实现的途径与策略。第7章论述了构建ERP应用统一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意义、框架、测度、指标体系和适应性评价。第8章总结全文并提出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在于系统化地阐述了ERP应用的柔性化问题,提出了ERP应用统一成熟度理论、ERP应用柔性理论、因素系统和环境梯度论,发展和修订了包括BPR在内的一些重要理论与方法论,改进了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包括对AHP及FAHP的改进。本研究的结论:变化与刚性的矛盾是ERP应用中的主要矛盾。柔性化是继客户定制和最佳实践之后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柔性化的主体是ERP系统的柔性化,但ERP应用的柔性化需要协同。

乌丽娟[9]2007年在《基于ISO9000的警务过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项目背景是大连开发区公安局在“基层警务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基础上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公安机关提高管理效率和控制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以文字手段记录业务过程的方式无法保证公安业务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和测量,在对业务过程人员的管理以及与电子警务、绩效考核的结合方面都存在缺陷。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对公安部门在电子警务系统基础上实施质量管理面临的过程管理和测量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ISO9000过程方法为基础,从政务过程建模的角度建立基于过程方法的新型警务过程模型,提出了进行过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并将可视化的UML模型转化为形式化的自动化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构建基于ISO9000过程方法的警务过程管理的结构模型和警务过程元模型。其中,警务过程管理的结构模型从对“事”和对“人”的双重管理的角度将电子警务、绩效考核和ISO9000标准结合起来;基于过程方法的一般警务过程元模型定义了基于过程方法的新型警务过程模型的八个元素。第二,提出对警务过程进行定量测量的措施和指标,构建警务过程测量流程;第叁,利用UML2.0配置文件扩展UML模型,构建基于过程的控制者的用例模型和基于资源管理的结构模型,以扩展UML活动图元模型为手段,建立基于过程方法的过程测量元模型,提出业务过程目标设定及进行过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基于过程测量元模型建立刑事案件办理的过程测量模型,验证了过程测量模型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最后,将UML过程测量模型进行实例化,构建基于XML格式的标准的业务流程定义和BPEL过程测量模型,并给出相应的BPEL代码,为导入工作流系统建立程序接口。本文提出的基于ISO9000的警务过程模型同时满足了图形化、形式化、可扩展性、易理解等要求,为当前公安机关及其它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

何晓蕙[10]2007年在《工作流技术及其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管理机制的科学化,也使得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现如今流程管理的思想越来越受企业的重视,这也使得可以有效支持这种管理思想的技术工具——工作流技术逐渐被认识并发展起来。然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被提出的工作流的思想刚是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方面有待研究,而关于它怎样用于企业的流程管理以及怎样支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工作流技术的提出背景出发,首先介绍工作流的概念,综合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研究的现状,进而引出研究工作流的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工作流技术可以被应用的信息管理的领域以及其发展的趋势。然后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说明,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在企业中实施工作流管理系统和企业实施的传统信息系统相比较的优势有哪些。接着通过图形说明和例证分析相兼容的方法,介绍了在实际企业中构建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一般步骤。在第叁章的内容里,重点介绍了传统ERP系统的某些局限性,以及ERP现今的发展趋势,即和工作流技术的结合。工作流技术在ERP系统中的应用给其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后面小节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说明了某企业运用了基于工作流模式的ERP系统后的优势和改变。虽然工作流技术可以运用的领域很多,但它的提出主要是和流程的概念相关联的。在如今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业务流程重组是很受关注的一个新的思想。把工作流技术应用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中是被证明十分有用和高效的。在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工作流的思想如何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中进行实施。并用例证分析的方法具体介绍实际企业中工作流技术实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具体经过。最后,在完成理论框架的构建后,本文还对工作流技术应用的不成熟性以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简要的说明,并对企业管理实现的科学方向给予建议,因为再好的技术工具也需要人员的参与,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本文通过对工作流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表明:工作流技术是在企业实施信息管理的进程中产生的,所以它必将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要和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结合起来,要在充分了解企业业务流程之后,才能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建模和设计;企业管理的思想的转变给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工作流技术本身对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流程管理思想具有绝对的优势;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衍生,是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更具有适应性的工具。另一方面,工作流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挑战来源于技术本身的不成熟因素,因此这是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理论及应用的研究[D]. 汤洪涛. 浙江大学. 2004

[2]. 面向过程管理的业务过程诊断方法、体系及支撑软件系统研究[D]. 吴邦国. 浙江大学. 2004

[3]. 面向过程管理的业务过程设计方法理论及支撑软件子系统的研究[D]. 张建娜. 浙江大学. 2004

[4]. 物流企业成功实施ERP关键因素的研究[D]. 冯子一. 太原科技大学. 2016

[5].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施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 楚瀛. 郑州大学. 2003

[6]. 面向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的知识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 柳林燕. 南京理工大学. 2015

[7]. 基于企业环境变化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 张洪玲. 吉林大学. 2007

[8]. ERP系统及应用的柔性化研究[D]. 苏选良.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9]. 基于ISO9000的警务过程模型研究[D]. 乌丽娟.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10]. 工作流技术及其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何晓蕙. 安徽农业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业务过程管理实施方法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