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频信号论文_黄永华,黄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频信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号,信道,双工,混沌,内插,通信,卫星通信。

导频信号论文文献综述

黄永华,黄浩[1](2019)在《Ka频段中继卫星通信导频信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Ka频段中继卫星通信链路多普勒频偏大,为快速进行信号的频偏纠正和频偏跟踪,使用数据辅助频偏测量方法,首先要针对Ka频段卫星信道特点设计合理的导频图案,针对初始接入工作状态,设计参考导频,并根据设计的导频仿真评估频偏估计性能,经仿真分析,可以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估计640 KHz以内的多普勒频偏,残留归一化频偏小于10~(-3);针对同步态,重新设计数据传输帧中的导频图案,残留归一化频偏小于2×10~(-4)。设计的导频符号还可以用于频偏估计之外的其他测量。(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郭江涛,王晓艳[2](2019)在《速率最大化导频信号设计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FDD大规模MIMO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考虑导频信号设计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行遍历速率为目标函数,以总能耗为约束条件的导频优化模型。并采用不同于传统最优求解方法得出导频信号优化的最优解。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普遍性,本文对仿真模型做出了假设,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导频方案下下行遍历速率、MSE以及不同总功率下导频序列在不同信道特征方向下的分配情况,最终得出了本文所提出了导频信号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9年07期)

谢培浩[3](2019)在《基于LTE系统的短帧通信及其导频信号映射图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if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5G)的典型应用场景,要求将数据传输的空口时延控制在1 ms以内。由于现行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空口时延在10ms左右,无法满足该场景下毫秒级别的时延要求,因此研究如何在现有LTE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演进,从而满足5G的低时延要求是很有意义的。缩短LTE子帧长度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低时延技术方案,本文采用短帧技术,以实现5G低时延预演为研究目标,在现有LTE系统的基础上对下行链路进行短帧设计,主要研究和分析短帧导频图样对系统吞吐量和误码率的影响,并在车联网场景下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短帧导频映射算法。首先,本文在研究LTE系统下行链路物理层结构以及时频资源分布方式之后,对上下行链路通信时延的组成进行分析,介绍叁种可行的降低时延方法。并接着对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进行研究,重点讨论多普勒频移、时延拓展、角度拓展叁种信道衰落特性,介绍LTE系统的信道建模过程,并指出无线信道在车联网高速移动环境下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基于LTE系统下行链路,在保持子载波间隔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每个子帧内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个数,达到缩短子帧长度的目的。为解决现有短帧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权衡系统吞吐量和系统误码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时隙级短帧的基础上,以每个子帧为导频映射基本单位,给出一种适用于短帧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CRS)图样映射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短帧导频图样可在满足LTE系统下行吞吐量要求的同时,降低系统的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最后,将上述带有新导频图样的时隙级短帧应用于车联网通信中,以满足该场景对通信时延的要求。由于车联网环境下设备终端存在移动速度变化快的特点,针对短帧中导频信号的配置问题,提出根据当前车辆行驶的道路等级以及行驶道路的堵塞情况,采用不同周期进行帧内参考信号映射的自适应算法,即根据车辆行驶道路等级的不同,以及当前行驶过程中是否发生交通堵塞,来选择不同的周期进行帧内参考信号映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车辆行驶环境,在保证一定误码率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毅,冀保峰,张松炜,闫利超,郭慧[4](2018)在《FDD大规模MIMO系统速率最大化导频信号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FDD大规模MIMO下行系统,联合考虑信道空间相关性、信道估计精度和波束成型方案对导频信号设计的影响,以最大化下行遍历可达速率为目标,以系统总功耗为约束,建立关于导频信号矩阵的优化模型。由于原始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没有闭合形式表达式,利用大维矩阵理论中确定性等价原理可获得其近解析表达式,从而得到了遍历速率关于导频矩阵的显示表达式。基于此,利用主导理论,推导出了最优导频信号所具有的矩阵结构特征。进而,将原优化问题转换为等价的导频序列功率分配问题,再利用拉格朗日对偶法求解得到了最优导频信号的闭合形式解。通过分析,给出了最优导频序列长度的实际值与最大范围。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推导的遍历速率解析表达式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并对比了所提出的导频方案与传统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导频方案在遍历速率方面的性能增益,以及所使用的导频序列长度差异,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案在导频信号功率分配时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8年06期)

王艳艳,韩丰,瞿辉洋,陈强,刘光辉[5](2018)在《基于导频信号的LTE系统高移动性信道估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精确的信道估计是均衡和相干解调的前提。在高速移动信道下,由于LTE下行链路离散非均匀的导频模式,传统的时间方向信道估计方法性能较差。为了提高信道估计精度,首先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信道估计方法提高导频处的估计精度。然后根据LTE系统的导频结构,设计了两种时间方向信道估计方法:1)当信道的统计特性未知时,把不等间隔的导频分布转换为等间隔的导频分布,并利用叁阶样条内插估计出数据处的信道频域值;2)当信道的统计特性已知时,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设计高性能的自适应内插器,以准确获得信道估计所需系数。仿真和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线性内插算法,这两种信道估计算法利用更多的导频信息,可大大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同时提升系统的解调性能。(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8年05期)

李理敏,曾国强,姜兴龙,梁广[6](2016)在《新一代GNSS导频信号基于UKF的载波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GNSS现代化,新一代导航系统为了提高接收机的跟踪能力,在原有的数据通道上增加了没有电文调制的导频信号。为了解决导频信号载波跟踪环路中观测方程存在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KF的载波跟踪算法,即在利用KF对载波相位误差进行估计和滤波过程中,利用U变换对观测值的状态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UKF跟踪算法具有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而且相比于EKF算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特别是在低C/N_0条件下,优势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3 卫星导航信号》期刊2016-05-18)

陈学永,马贵斌,左朋莎,乔东旭[7](2015)在《基于双导频信号外调制射频光传输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Z LiNbO_3外调制器最佳偏置点的控制是外调制射频光传输设备中的核心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双导频信号的自动偏置控制方案,先引入双导频信号,并将其送入外调制器,再把调制后的二次分量作为误差信号进行反馈,实现最佳偏置点的自动跟踪和控制。此方案能有效提高外调制器偏置点控制精度,抑制外调制射频光传输信号的偶次非线性失真。该技术现已成功应用于外调制射频光传输模块。(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赖宏慧,陈澜祯[8](2015)在《基于混沌导频信号同步控制的混沌保密通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今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混沌保密通信已成为社会发展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问题展开全面化的分析研究,能够为保密通信工作的安全性提供强大的助力,为社会的和谐安定提供坚实的保障。文章首先对混沌保密通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说明并且着重对基于混沌导频信号同步控制的混沌保密通信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促进其良好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5年28期)

陈星[9](2015)在《基于OFDM导频信号的车载雷达测距测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无线通信与雷达感知功能在信号层面的融合,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同时,可以降低车联网节点的复杂度。车载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点和射频前端电路结构与微波雷达系统越来越接近,车载OFDM通信信号存在实现雷达测距测速功能的潜力。特别是OFDM通信信号中的导频具有与传统雷达信号十分相似的特征,其雷达测距测速能力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在分析OFDM导频信号特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车载通信环境下基于OFDM导频信号的测距测速方法。首先,建立车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结构模型和车载环境下收发信号的数学模型,在分析导频信号频域矩阵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导频矩阵的行向量和列向量分别估计目标距离和速度的方法。其次,由于OFDM导频信号的带宽和时宽较雷达信号小,需要利用多重信号分类(MUSIC)超分辨算法提高距离和速度的分辨率,但MUSIC算法在进行谱估计和谱峰搜索时,运算量过大,影响其实用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USIC算法的高分辨距离速度估计改进算法,先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快速谱估计,通过粗略的频谱搜索来锁定目标区域,然后利用MUSIC算法实现精确的谱峰搜索和高分辨距离速度估计。最后,为了有效地利用OFDM导频信号进行测距测速,需要对现有标准OFDM信号的导频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时频连续型导频结构。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OFDM导频的测距测速算法理论上可行,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所提出的时频连续型导频结构和基于MUSIC的改进型距离速度估计算法,在保持MUSIC算法高分辨率的基础上,距离速度精度分别为0.36m,0.94m/s,减少了运算量,提高距离速度估计的效率,同时能够保证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和较高的测距测速精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13)

周健,郑宝玉[10](2014)在《基于导频信号的MIMO-AF协作中继信道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在2个时隙内对MIMO-AF协作两跳中继信道进行估计的方法。重点研究在信源发送功率和中继发送功率受限的约束条件下,运用MMSE准则构建信源至中继节点信道估计的优化问题,采用矩阵分解的方法将信号分解成酉分量和对角分量,简化代价函数。最后用二分法求出最佳的导频信号和中继放大系数。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得到确定的、精度较高的信道估计值,并分析了信道相关性、天线数目对信道估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导频信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FDD大规模MIMO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考虑导频信号设计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行遍历速率为目标函数,以总能耗为约束条件的导频优化模型。并采用不同于传统最优求解方法得出导频信号优化的最优解。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普遍性,本文对仿真模型做出了假设,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导频方案下下行遍历速率、MSE以及不同总功率下导频序列在不同信道特征方向下的分配情况,最终得出了本文所提出了导频信号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频信号论文参考文献

[1].黄永华,黄浩.Ka频段中继卫星通信导频信号设计[J].信息记录材料.2019

[2].郭江涛,王晓艳.速率最大化导频信号设计方法分析[J].新型工业化.2019

[3].谢培浩.基于LTE系统的短帧通信及其导频信号映射图样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王毅,冀保峰,张松炜,闫利超,郭慧.FDD大规模MIMO系统速率最大化导频信号设计方法[J].信号处理.2018

[5].王艳艳,韩丰,瞿辉洋,陈强,刘光辉.基于导频信号的LTE系统高移动性信道估计算法[J].信号处理.2018

[6].李理敏,曾国强,姜兴龙,梁广.新一代GNSS导频信号基于UKF的载波跟踪算法[C].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3卫星导航信号.2016

[7].陈学永,马贵斌,左朋莎,乔东旭.基于双导频信号外调制射频光传输技术的研究[J].测控技术.2015

[8].赖宏慧,陈澜祯.基于混沌导频信号同步控制的混沌保密通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9].陈星.基于OFDM导频信号的车载雷达测距测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

[10].周健,郑宝玉.基于导频信号的MIMO-AF协作中继信道估计[J].通信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鲁棒性上行导频时域间隔方案在TDDL...级联和频差频多波长转换输出光谱图=-8.5dB时ESP结构对应的最大频偏估...掉话时导频信号情况导频信号下组合EVM测试导频信号波形

标签:;  ;  ;  ;  ;  ;  ;  

导频信号论文_黄永华,黄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