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理论论文_任智源,赵曦,刘桦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变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密实,浅水,模型,海啸,方程,稳定性。

流变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任智源,赵曦,刘桦[1](2018)在《基于流变理论的滑坡海啸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ingham流变理论建立表征粘塑性泥石流滑坡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非剪切层与剪切层的质量和动量平衡过程,计算模拟滑坡区失稳、滑动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滑坡体厚度的变化特性。在基于非线性浅水波方程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底面运动边界条件,发展可用于模拟海底滑坡激发海啸的生成、传播和爬高淹没过程的数值模型。复演199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滑坡海啸,结合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针对我国南海北部可能存在的滑坡,研究不同屈服强度和退化失稳速率条件下的滑坡演化过程。模拟研究不同滑坡量所产生的滑坡海啸灾害,计算多场景条件下的滑坡海啸在南中国海的最大波幅分布和近岸的波面时间序列,分析南中国海的潜在滑坡海啸的传播演化规律和对我国近岸的灾害性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任智源,赵曦,刘桦[2](2018)在《基于流变理论的滑坡海啸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erschel-Bulkley流变理论建立表征粘塑性泥石流滑坡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非剪切层与剪切层的质量和动量平衡过程,计算滑体失稳与滑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滑坡体厚度的变化特性.在传统的非线性浅水波方程中计及底面运动边界条件,发展可用于模拟海底滑坡激发海啸的生成、传播和爬高淹没过程的数值模型.复演了199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滑坡海啸,结合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针对我国南海的白云滑坡和文莱滑坡可能存在的大规模滑坡,分别模拟计算了白云滑坡体积为50km~3和100km~3、文莱滑坡体积为1200km~3的滑坡演化过程,及其引起的滑坡海啸.根据计算得到的南海滑坡海啸的最大波幅分布和近岸的波面时间序列,分析了南海潜在的滑坡海啸传播演化规律和对我国近岸的灾害性影响特征.(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8年03期)

谢学斌,邓融宁,董宪久,闫泽正[3](2018)在《基于突变和流变理论的采空区群系统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防地下矿山采空区群系统高应变能的突然释放引发的灾害,通过构建顶板-矿柱叁维空间力学模型,利用突变理论和流变力学理论对其稳定性及突变倾向性作定量与定性分析,推导出系统在不同时刻突变并释放能量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提出系统稳定性的分析算法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影响因子对该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矿柱流变,系统突变倾向性减小,但顶板整体性逐渐破坏且边界条件依次进入固支、简支和自由边3个阶段,维持系统稳定的矿柱有效承载面积比率临界值ζ_(min)仅在各阶段内连续减小,在顶板简支和自由边的阶段起点处ζ_(min)值突跳增大,3个阶段ζ_(min)值的平均减小速率依次降低;顶板刚度D、上覆岩层荷载q_0、矿柱面积比率ζ和空区群尺寸之间的数值关系对系统稳定性起主导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安全开采规划和采空区群系统稳定性评判及调控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6期)

杨以荣,谢红强,肖明砾,卓莉,何江达[4](2017)在《基于3维损伤流变理论下某调压井群围岩时效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建的某水电站调压井区域围岩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勘探及室内试验发现其岩体属于片理构造发育明显的软岩,具有较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流变特征。由于区域地应力水平较高,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围岩流变现象可能显着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及长期稳定性。基于FLAC3D软件建立3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横贯各项同性岩体损伤流变本构,同时考虑施工时序及支护措施,研究调压井群施工期和运行期围岩稳定性及衬砌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工开挖过程中围岩在流变效应的显着影响下,其变形量随时间略有增加,及时喷锚支护对围岩变形的限制作用显着,开挖完成500 d后围岩位移趋于收敛;开挖完成后围岩整体处于受压状态,施作二次衬砌有利于围岩应力场均匀化重新分布;运行期调压井衬砌变形量值增长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中2年内变形量约占长期(50年)变形量的54%;调压井围岩及衬砌结构运行1年后应力水平基本趋于稳定,运行期内调压井围岩应力水平变化幅度很小。(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聂鼎[5](2016)在《基于净浆流变理论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堆石混凝土(RFC)是在自密实混凝土(SCC)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优化施工环境、提高施工速度等优良的性能。但由于造价成本较高以及稳健性较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自密实混凝土难以广泛应用以及进行质量控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对自密实混凝土的不利性能进行优化改进。研究基于净浆流变阈值理论,通过建立配合比与流变参数的量化关系,对配合比进行量化调整,并且完成成本优化和稳健性量化评估的过程。论文首先基于双线性插值计算方法和基准点试验结果,以体积水粉比和减水剂含量作为配合比参数,建立了配合比参数与净浆流变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得到了净浆的流变参数在基准点区域内的量化分布结果,通过试验验证了量化关系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采用试验迭代的方法,对量化关系的计算误差进行了修正。在量化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净浆流变阈值理论,提出了净浆配合比的自密实性能区域(self-compacting zone)以及相应计算方法,为配合比的量化调整提供了依据。基于自密实性能区域,提出了固定骨料条件下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成本优化方法,所述成本优化方法可以充分考虑水和减水剂对流动性的协同作用。通过一系列不同粉体和外加剂组合的试验,对成本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到了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对不同粗细骨料含量和比例的工况,进行了成本优化以及结果分析,得到了骨料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以及骨料选取的建议。在自密实性能区域的基础上,以水分波动容纳量和减水剂损失容纳量作为稳健性的评价指标,提出了稳健性量化评估方法。基于自密实性能区域的分布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降低水粉比同时增大减水剂含量,可以有效提高稳健性。通过对不同粉体和外加剂组合进行稳健性评估,验证了上述规律,并且得到了增强稳健性的途径。为了更高效的进行配合比设计,提出了一种配合比反馈机制。最后,基于增强现实工具和智能手机,利用透视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净浆扩展度自动测量工具,校正了拍摄角度的影响,并判断出试验起始时刻,便捷地测量出净浆流动时间,解决了人工测量流动时间方法所存在的过程繁琐等问题。在测量工具和优化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信息化系统,为今后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优化提供简单高效的解决思路和工具。(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5-01)

赵敬红,李永磊[6](2016)在《半固态AZ91D镁合金稳态流变理论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hen-Fan模型关于半固态金属微观结构与宏观流动的描述,文中赋予解聚率、碰撞率新的表达式,以改善原模型中存在的两点不足(当剪切速率为0,解聚率为0;存在无物理意义的参量)。将此新模型用于半固态AZ91D镁合金浆料的稳态流变性能的研究。研究表明,稳态黏度随有效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这与文献的实验数据相吻合。这表明修改过后的理论模型克服了上述两点不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6年02期)

董范君[7](2015)在《基于流变理论的煤系地层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系地层边坡土体强度随着开挖在风化和雨水条件下衰减规律以及边坡的稳定性,建立了基于流变理论的炭质页岩的长期强度数学模型。通过X衍射实验、干湿循环、电镜扫描试验,从微观结构分析了炭质页岩风化规律,然后通过叁轴试验分析不同风化条件下煤系地层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长期强度模型分析了煤系地层边坡稳定性,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工况较为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5年07期)

张爱花,邵美佳[8](2015)在《浅谈土的流变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通过介绍土的流变现象、土的流变理论,建立了土的流变本构模型,从土的流变试验简单介绍了土体流变的细微观试验和土体流变的宏观力学试验,最后将流变问题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5年08期)

刘胜林[9](2013)在《基于流变理论的施工精细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路面是由沥青路面构成,沥青路面是由沥青、集料、矿粉等经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形成的。沥青混合料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颗粒性材料,在拌和阶段、压实阶段以及后期运营服役阶段,都表现着不同的流变特性。目前针对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主要集中在运营后的阶段,对于设计阶段的拌和流变特性、压实流变特性研究的很少,而对于流变特性与施工质量的关系研究的还不够完善。本文运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流变测试仪和旋转压实SGC试验着重分析拌和阶段与压实阶段沥青混合料的流变特性,并运用单轴静载蠕变实验对运营阶段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流变特性的分析,这样能很好的建立流变特性与施工和易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变特性与公称最大粒径、级配的分形维数都有很好的相关性。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越大,分形维数越大,其拌和流变特性的K值越大,拌和流变特性越差,越难拌和。相同公称最大粒径的不同类型的混合料,间断级配SMA-13的拌和流变特性比连续级配AC-13要差,其分形维数也大于AC-13,更难拌和。油石比、粗细集料比例、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流变特性都有影响,不同类型的混合料压实流变特性也不相同。压实流变特性好的混合料,容易压实,其施工和易性更好。运营阶段运用单轴静载蠕变实验对连续级配AC-13与间断级配SMA-13的流变特性测试,结果显示AC-13的流变特性优于SMA-13。(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4-25)

宋寿鹏,唐益群[10](2012)在《基于流变理论的高层密集建筑群最佳建筑容积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基土的流变性质,运用FLAC3D软件建立密集高层建筑群地面沉降模型,考察不同建筑容积率条件下桩筏基础中桩基受力变化及区域地面沉降规律等。模拟结果表明:与单栋建筑物情况相比,桩筏基础中各桩的力学性质均受其他建筑物的影响,各桩位置的差异造成各桩身应力迭加效应和桩侧摩阻力的差异;密集建筑群的最大影响范围随建筑层数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沉降处仍为建筑物自身;在控制地面沉降的条件下,最佳建筑容积率的取值范围为0.7~1.2。(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流变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Herschel-Bulkley流变理论建立表征粘塑性泥石流滑坡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非剪切层与剪切层的质量和动量平衡过程,计算滑体失稳与滑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滑坡体厚度的变化特性.在传统的非线性浅水波方程中计及底面运动边界条件,发展可用于模拟海底滑坡激发海啸的生成、传播和爬高淹没过程的数值模型.复演了199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滑坡海啸,结合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针对我国南海的白云滑坡和文莱滑坡可能存在的大规模滑坡,分别模拟计算了白云滑坡体积为50km~3和100km~3、文莱滑坡体积为1200km~3的滑坡演化过程,及其引起的滑坡海啸.根据计算得到的南海滑坡海啸的最大波幅分布和近岸的波面时间序列,分析了南海潜在的滑坡海啸传播演化规律和对我国近岸的灾害性影响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变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任智源,赵曦,刘桦.基于流变理论的滑坡海啸数值模拟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2].任智源,赵曦,刘桦.基于流变理论的滑坡海啸数值模拟研究[J].力学季刊.2018

[3].谢学斌,邓融宁,董宪久,闫泽正.基于突变和流变理论的采空区群系统稳定性[J].岩土力学.2018

[4].杨以荣,谢红强,肖明砾,卓莉,何江达.基于3维损伤流变理论下某调压井群围岩时效稳定性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

[5].聂鼎.基于净浆流变理论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6

[6].赵敬红,李永磊.半固态AZ91D镁合金稳态流变理论模型的建立[J].机械工程师.2016

[7].董范君.基于流变理论的煤系地层边坡稳定性分析[J].中外建筑.2015

[8].张爱花,邵美佳.浅谈土的流变理论[J].商业故事.2015

[9].刘胜林.基于流变理论的施工精细化控制[D].长安大学.2013

[10].宋寿鹏,唐益群.基于流变理论的高层密集建筑群最佳建筑容积率[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论文知识图

一9由不同PAN溶液得到的PAN凝胶的原子力...玻璃热弯炉系列设备备运用流变力学理...粉胶比0.6时不同温度下的动态剪...陈宗基2 钙质膨润土基浆实测与理论流变曲线磁流变阻尼器测试装置

标签:;  ;  ;  ;  ;  ;  ;  

流变理论论文_任智源,赵曦,刘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