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董慧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董慧

兰陵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东省临沂市277700

摘要: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不断加速,使得我国超大型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伴随着城市扩张而来就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城市规划的合理与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建筑的设计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建筑的设计直接反映了城市建设的好坏。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新的经济和发展环境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问题,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探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策略,希望能为该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发展

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对空间、人文进行管控,是对一定时间内城市经济、社会、土地、空间、建筑等要素的部署、安排及管理,它的研究对象是整座城市及其所处的地域,属于宏观性质的工作。而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某部分具体的建筑,是在城市规划设计框架下对这部分空间进行部署、安排、管理,属于微观性质的工作。但是若不能做好微观性质的建筑设计就会对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产生不利影响,避免充分了解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1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

1.1概念界定

1.1.1建筑设计

它主要指的建造建筑物前期,广大设计者们依据相应建设任务,围绕着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状况,预先做好整体构想,拟好这些问题处理方案或者措施,并通过相应文件或者图纸来表达,以作为施工组织、备料、建造施工等协调配合工作共同的重要依据或者参考。

1.1.2城市规划

它主要指对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规范化作用,分析城市今后发展、综合安排、总体合理布局等工程建筑战略综合的部署或者安排,属于一定期限内该城市发展蓝图,属于城市管理构成部分,可为城市的建设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更属于城市实现规划、建设及实际运行这三个时期有效管理的基础。

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为基础才能开展相应工作,需要结合相应的城市地区建设任务、工程技术条件等开展建筑设计,用来解决建筑周边及其内部空间的多种需求,并结合相应的功能要求来确定建筑空间组合形式及尺寸,在建筑外部形体上要具有时代特性风格,并与周围环境、城市文化体系相互适应。

2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新形势下的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人们对未来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所以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必须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相关工作中必须妥善处理人类与环境、建筑的关系,坚持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们的追求。城市规划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外,还要考虑美观、节能、环保等等要求,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各片区功能要互相衔接,但又要保证自己的功能,如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居住区、商业区等等。这就给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建筑是城市构成的基本要素,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其中标志性建筑更可以作为城市象征。建筑设计的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城市整体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除了关注建筑要素,还要了解相应的建筑设计与周边城市环境是否协调,严格依照城市规划设计标准进行建筑设计。结合城市环境、建筑环境,确保设计的建筑轮廓能够与周围建筑相互呼应,与周边环境、格调相互协调。

3目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科学的合理规划

城市的规划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通过审核批准才能执行。然而在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中,每个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一些规划可能与政策存在矛盾,这就需要时间来论证和改善相应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房地产企业钻法律和政策的漏洞,追逐经济效应,擅自执行建设规划,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3.2规划设计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的建设固然应由政府来主导,然而人民群众才是城市真正的主人,在城市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按照公众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作业。但是由于缺乏正规的组织和途径,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所以相应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不健全,居民很难对城市规划产生作用。导致城市建设的权利过分集中在政府手中,然而过度的集权容易导致监管不足,滋生腐败。对于整个城市和社会来说,公众参与可以增加透明度,一是提升了城市建设的针对性,二是增加了公众和政府的黏性,这都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利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有效策略

4.1因地制宜

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时,必须从其地方本土特色出发,相关设计人员应对其区域所处位置进行全面分析设置,因地制宜来对其自然生态进行全面平衡把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基础完善建筑设计方案,使城市规划的功能特性完全得到体现。

4.2节能原则

按照节能原则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专业的保护和节约使用,对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有限的进行科学的方案设定,结合建筑原理进行居住区科学规划的设计,确保城市建筑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城市生活环境以及包含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对住宅设计要从其布局性合理、节能低耗无污染的角度出发,针对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进行生态技术处理方案设置。这个过程中可适度增加住宅区公共绿地,提升其屋顶绿化来确保整个城市系统绿化覆盖率完全达标。

4.3加深生态联系

以往常规的城市设计,相关设计人员主要针对各建筑物风格、结构、艺术性等方面特点做一定分析,不注重其整体生态性,造成最终设计效果中基础建筑设施及建筑物“过满”,城市绿化面无法达到相应标准,整个城市系统协调性失衡。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期间,针对建筑设计,应从加强各建筑绿化覆盖率,增加城市中心区建筑的绿地面积来提高城市整体绿化水平。同时还要从全局出发制定系统计划对整个绿化布局进行全面设置,注重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使其能够形成乔、灌、花、草结合的环向衔接绿地系统,确保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生态性能够完全得以体现。

4.4注重建筑设计总方案各项评审制度的确立

在城市当中,建筑占据重要位置,对于城市整体面貌有着较大影响,建筑设计优劣与否能够直接反映出城市整体人文的面貌。故而,需尤为重视建筑设计实施方案评审制度的确立,并逐步完善及优化该评审制度,设立评审专项小组,严格依据该评审制度及流程开展实际的设计工作,运用多种方法审核建筑方案,确保建筑类型能够更加符合于城市总体规划标准,确保城市总体面貌能够焕然一新。实际评审建筑设计实施方案期间,评审者需着重考虑下述方面:(1)考察建筑自身,评审设计实施方案可否符合于建筑设计各项要求,是否依据现行条件,对该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析;(2)考察设计方案能否与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各项标准相吻合,依据建筑设计实施方案建造建筑物可否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3)深入调查建筑设计场所,对建筑设计可否能够与周边环境适应予以评估分析,并评估建筑可否融入到环境当中。

5总结

新的社会需求为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共同优化创新,二者相辅相成,一体推进。总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只有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规划,加上建筑设计不断创新带来的活力,才能打造出有的特魅力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吴艳霞.探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门窗,2017(11):55-56.

[2]朱益萍.试论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2018(6):81-82.

[3]刘俊敏,王占峰.探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18(25):109.

[4]郑大彬.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82-84.

标签:;  ;  ;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董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