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批评论文-乔光辉,游思平

通俗文学批评论文-乔光辉,游思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俗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万卷楼本《叁国志通俗演义》,插图楹联,文学批评

通俗文学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乔光辉,游思平[1](2019)在《万卷楼刊本《叁国志通俗演义》插图楹联的文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插图楹联作为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插图题赞形式,其大规模出现始自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金陵万卷楼刊行的《叁国志通俗演义》。万卷楼本插图楹联呈现出较强的情感倾向与道德评判色彩,可以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语-图"双重视域下,插图楹联不仅具有强烈的文本干涉功能,而且作为附载在小说插图上的"题画诗",也是对基于文本的插图图像的精确引导。以韵文形式出现的插图楹联,渊源于"论诗诗"的传统批评类型。落实到具体文本上,万卷楼刊本插图楹联在意象选择、技法运用与批评主旨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批评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木青[2](2019)在《论周作人对民国通俗文学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鲁迅对民国通俗文学(以下简称通俗文学)的批评范伯群曾详细阐述过~①,但有关周作人对通俗文学的批评则缺乏系统研究。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以"为人生"的人道主义文学反对以消闲为主的通俗文学,文学研究会时期积极声援茅盾、郑振铎等人的批评,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1920年代中期以后,周作人不再以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评价通俗文学,这也使他从另一层面发现了其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客观上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值得加以综合考察。(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9年04期)

汤哲声[3](2019)在《如何评估: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建构和价值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的批评标准需要具有适应性。用新文学(或精英文学)的批评标准批评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显然不合适,"道"不同,沿途的"风景"也不一样。评估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价值及优劣,首先要明确"通俗性"的批评标准和思维路径,这是构建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入口"。传统、文化、市场是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价值评估的"叁标准",显示的是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特性。从正确的"入口"进去,确立科学的批评标准,我们就能明确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在现代中国具有独特的贡献,对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的价值和缺陷才能进行清晰的剖析和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通俗文学的批评标准才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4期)

沈梅丽[4](2018)在《传教、易俗与文学利用:来华传教士对明清通俗小说的批评与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明万历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开始,传教士向异教的中国社会传播基督教信仰、实现移风易俗的过程中,长期对明清通俗小说等文学资源进行利用。具体表现在:将中国部分传统宗教信仰、民俗的生成归因于小说,并从宗教角度对其进行批评与否定;为扩大汉文传教小册的宣传效果,各时期传教士在写作中模仿明清通俗小说文体风格;通俗小说被传教士倚重为获取中国人思想、社会风俗知识的重要知识来源之一。传教士在传教视角下对明清通俗小说的批评和接受是中西文化、文学交流中的重要现象。(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琴[5](2017)在《新世纪外国通俗文学翻译批评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新世纪外国通俗文学汉译批评的现状、特点与不足出发,在文学翻译批评的整体框架内,尝试对通俗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建构进行一番探讨,提出通俗文学翻译批评建构应坚持的六个维度,即建设性、科学性、审美性、多元性、伦理性,以及读者接受导向。(本文来源于《语言与翻译》期刊2017年04期)

汤哲声[6](2016)在《不变与变:中国通俗文学批评的原则性和适应性及其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通俗文学发展分为叁阶段:一是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二是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叁是中国当下的网络文学。中国通俗文学批评要遵循"不变"和"变"。"不变",指的是发展的文学批评应具有原则性;"变",指的是文学的发展批评在不同阶段应具有其适应性。通俗文学经典的确定既要遵循文学经典的普适性,也要遵循通俗文学的特殊性。中国通俗文学批评的原则性和适应性分析的本质是通俗文学批评方法论的辨析。不变的原则性决定了中国通俗文学有别于其他文类的基本性质,变的适应性呈现出中国通俗文学的阶段性变化。(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罗勇[7](2015)在《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同时文学也是社会经济的反映。明代的商品经济实现了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对于文学批判的影响深重。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思维的转变,使文学批评成为了明王朝推向覆灭的重要力量。本论文针对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汤哲声[8](2015)在《当代通俗文学呼唤科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真实展现历史,正面表现生活,传达人类美好情怀,是当代中国通俗文学创作的主流。问题在于,与繁盛的通俗文学创作以及阅读热潮相比,通俗文学批评明显滞后。对中国当代通俗文学进行科学的批评,不仅是文学批评的需要,也是建立正确社会价值观的需要。 以社会主义(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5-02-12)

牛婷婷[9](2014)在《新时期通俗文学批评研究(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俗文学是一种社会性和实效性很强的文类,又是为读者消费而写的文类,以之为对象的批评多以通俗读者为中心而展开。新时期通俗文学批评应读者的压力而登场,通过对“读者”概念的界定和对读者在与作者、作品关系中所处地位的阐述承担了文类合法化控制和合理性阐释的功能。因而,选取“读者”所指和读者地位这两个点梳理通俗文学批评读者观的演变,探究其生成动因和意义,是切入新时期通俗文学批评,探视其价值导向、功能指向乃至生态格局的可行路径。“读者”所指具备政治合法性、经济导向性和审美本体性叁个维度:通俗文学新潮兴起之初,权威话语通过赋予“读者”身份指示,过滤掉通俗读者所具备的暂不能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容的特点,令原本位于意识形态灰色地带的通俗文学读者获得了合法性;随着通俗文学热潮逐渐升温,通俗读者的娱乐、消遣和消费需求无可回避,对此,文学批评先后采取了依托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话语之“形”,以及经由文艺论争扩充主流意识形态之“神”的手段使得“读者”这一含混的身份概念具备了需求内涵,通俗读者不再需要借“人民”之名博取立锥之地,娱乐、消遣乃至消费需求成为通俗读者在新时期文坛寻找坐标的新维度。然而,仅以消费需求界定通俗读者具有含混性:其一,没有把通俗文学读者的需求同色情、凶杀等庸俗读物读者的需求区分开来,其二,将文学消费看作铁板一块,混淆了通俗文学读者和纯文学读者的消费需求,以至一些批评者挟通俗读者的需求斥责先锋文学的形式探索,不切实际地要求“雅俗共赏”。对此,一些批评家以审美批评为旨趣,从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取向、审美惯性等方面挖掘通俗读者的审美趣味,使得通俗文学读者在“人民”文学,“人的文学”等抽象、宏大的概念中具备了清晰的边界。“读者”所指由抽象到具体、由含混到清晰的演变,凸显出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多向性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复杂性。通俗文学批评既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塑造,也与文学市场提供给通俗文学及其读者的生长环境有关,又在审美话语的策动下,触及了通俗读者的审美价值取向。读者地位的演变过程由文学批评在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学现象之间所承担的扶正、阐释、调节的功能所决定:当通俗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出现时,文学批评通过规训和净化通俗读者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文学版图;随着通俗文学现象所依赖的经济、文化基础从原有的政治意识形态中脱缰,文学批评不得不放弃对通俗读者一厢情愿的整合计划,并经由对通俗读者阅读需求和审美趣味的社会性阐释和理论性阐释为其建构合理性;当权威政治话语再度以强势姿态进行文艺整顿时,通俗读者群经过严格的清理、批判、引导,其范围延伸为文学读者的“大多数”,其影响力扩大至整个文学格局,其世俗化的审美价值取向成为“后新时期”意识形态主流,在此,文学批评发挥了调节文学合理性与政治合法性、矫正文学观念、乃至部署文化战略的功能。联系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的理论来看,批评家围绕“读者”展开的言说未尝不体现为话语与话语之间的互文与博弈:纵向上看,不同时期的话语受话语主体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结构关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实践形式;横向上看,在每一个时代的剖面上,不同身份的话语主体对读者的认识也有所区别。围绕通俗读者展开的阐述交织成一个话语体系。在这个话语体系之中,分布着政治话语、文学市场话语、精英文学话语叁种基础性话语。叁者相生相克,形成了诸种互相扭结与对抗的话语。在其外部,则存在着一个由政治权力、市场权力和文学权力共同构建的权力之场。这叁种权力由批评话语体系的实践——诸种批评话语的隐显变化和强弱交替——为其提供合法性辩护,反过来,批评话语体系也受制于权力之间的依附与决裂、拉拢与博弈、结合与排斥。由于这个权力场以政治权力为重心,以市场权力为支点,通俗文学批评话语对于政治权力与市场权力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缺失了—种独立的批评精神和批判意识。(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28)

张守岩[10](2010)在《论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有助于观照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通俗文学研究。首先简述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的批评主体和批评方式,接着阐释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的审美趣味,最后分析了明代通俗文学批评繁盛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通俗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鲁迅对民国通俗文学(以下简称通俗文学)的批评范伯群曾详细阐述过~①,但有关周作人对通俗文学的批评则缺乏系统研究。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文章,以"为人生"的人道主义文学反对以消闲为主的通俗文学,文学研究会时期积极声援茅盾、郑振铎等人的批评,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1920年代中期以后,周作人不再以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评价通俗文学,这也使他从另一层面发现了其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客观上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值得加以综合考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俗文学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乔光辉,游思平.万卷楼刊本《叁国志通俗演义》插图楹联的文学批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王木青.论周作人对民国通俗文学的批评[J].鲁迅研究月刊.2019

[3].汤哲声.如何评估: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建构和价值评析[J].学术月刊.2019

[4].沈梅丽.传教、易俗与文学利用:来华传教士对明清通俗小说的批评与接受[J].明清小说研究.2018

[5].李琴.新世纪外国通俗文学翻译批评管窥[J].语言与翻译.2017

[6].汤哲声.不变与变:中国通俗文学批评的原则性和适应性及其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罗勇.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浅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

[8].汤哲声.当代通俗文学呼唤科学批评[N].光明日报.2015

[9].牛婷婷.新时期通俗文学批评研究(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D].南京大学.2014

[10].张守岩.论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通俗文学批评论文-乔光辉,游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