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薛志向

(长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ADL分级中Ⅲ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且颅内感染率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对此类患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而开颅清除血肿、小骨窗清除血肿以及微创穿刺清除引流血肿等都是主要手术方式。上述各种方法中,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血肿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并且手术操作简单,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2]。有相关研究表明,相比于单管引流,双管引流的效果更佳。为了进一步探究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给予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比单管微创穿刺术的疗效。现将结果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为(62.41±3.64)岁;平均出血量为(50.94±3.65)ml;其中高血压病史者26例,无高血压病史4例;GCS评分:13-15分7例、9-13分14例、6-8分7例、3-5分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为(62.52±3.45)岁;平均出血量为(62.43±3.62)ml;其中高血压病史者27例,无高血压病史3例;GCS评分:13-15分6例、9-13分13例、6-8分8例、3-5分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给予所有患者全麻或局部麻醉,术前确定基底节区最大血肿层面中心点在颞部头皮投影点为靶点,贴好标志物,并且在血肿对侧贴好相同标志物,使用CT检查定位的准确性。首先使用颅钻钻颅骨,置入缩孔器,再使用脑穿针沿两侧标志物连线方向穿刺血肿,抽出陈旧性血液证明穿刺入血肿腔。然后拔出穿刺针,使用导引针建立预通道后,将脑室体外引流管沿穿刺通道入血肿腔。对照组进行单管引流,引流管皮下移行2.0cm后固定好引流管,然后缝合头皮。观察组给予双管引流,第一根引流管穿刺方向与对照组相同,但在穿刺成功后先闭管,暂时不放出血性液体。再选择同侧额部穿刺,穿刺点为发迹上1.5-2.0cm,沿血肿长轴向双侧头皮颞部定位点连线的方向穿刺血肿。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常需要给予手术治疗,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过去通常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但是手术创面大,会显著增加手术时间,进而提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不适合体质弱、脑萎缩严重等患者,因此手术适用性不高[3]。而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进步,微创穿刺引流术被逐渐运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此手术方法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较为被患者接受[4]。

单管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于轻度血肿量者具有较高临床疗效,而对于具有较高血肿量者并不能完全引流出血肿,并且单管引流时间长,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5]。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的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可能原因为双管穿刺引流距离血肿更近,并且穿刺路经与血肿最大层面重合,穿刺点更为精确。并且如果其中一条引流管堵塞后,另一条仍然会继续引流,因此血肿的清除更为彻底。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ADL分级中Ⅲ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与常鹏飞[6]等研究结果相类似。原因为双管穿刺引流有效缩短血肿排空时间,从而降低尿激酶注入次数,最终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且颅内感染率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永生.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脑疝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7):118-119.

[2]李毅毅,马宝新,郑定柯,等.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03):110-112.

[3]司徒俊杰,谭林琼,黄亦好,等.CT定位辅助微创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6):106-107.

[4]黎华清,黎志洲.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28-3529.

[5]郭二朝.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手术后骨瓣复位固定36例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57-58.

[6]常鹏飞,邬巍,左程,等.单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09):2258-2260.

标签:;  ;  ;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