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生产论文_王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冬小麦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冬小麦,干旱,小麦,墒情,特性,关键期,作业。

冬小麦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王田[1](2019)在《冬小麦、冬油菜生产面积稳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王田)眼下,秋冬种生产基本结束,总体进展顺利。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秋冬种生产农民的种植意向保持稳定。国家政策支撑持续加力,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一些主产省也出台了支持优质麦和油菜生产的政策,释放了积极政策信号。同时,今年土壤表(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11-30)

张俊侠,王剑峰,郭永峰[2](2019)在《两茬平作区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离田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秸秆离田分别对冬小麦生长因素的影响,选用玉米机械化收获(含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与玉米机械化青贮收获机械进行秸秆处理,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播量、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生产模式,通过跟踪监测冬小麦各个生长期的土壤肥力、墒情、苗情,分析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能够起到保墒提温,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秸秆还田区的粮食产量较秸秆离田区高15%,秸秆还田有效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10期)

李明亮[3](2019)在《豫北地区二十四节气与冬小麦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对气候、物候、时令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一直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农耕文明重要的科学总结,对现代农业同样有着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28期)

秦娅青,王锐,李瑞华,马守臣[4](2019)在《河南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耗水结构及其时空差异分析——基于水足迹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资料为基础,基于水足迹理论对该省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耗水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构成,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①在年际变化方面,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总体呈递减趋势,其中郑州、开封和信阳3市的降幅最大;夏玉米生产水足迹随着年际间降水量丰枯而波动较大。②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高值区和低值区分别形成显着的集聚区,夏玉米表现为集聚性不显着。③在作物生产耗水构成方面,河南省冬小麦蓝水足迹占生产水足迹的比值高于夏玉米,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夏玉米绿水足迹占生产水足迹的比值高于冬小麦,表明时空分布不均的降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程度,应加强对农业生产主要供水来源——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08期)

高贞子[5](2019)在《深松及旋耕作业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松整地作业能在打破犁底层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农作物的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的关键技术。是国家保护性耕作中主推技术之一。也是当前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短板。为补齐该短板,更好、更有效地宣传、推广机械深松,为该项技术现场观摩、演示提供平台,永城市农机服务中心2017年进行了深松作业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的对比试验。(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07期)

张继波,薛晓萍,李楠,李鸿怡,张磊[6](2019)在《水分胁迫对扬花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16—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在临沂设施农业气象试验站自动控制遮雨棚内的水分控制场进行,以"齐麦2号"为试材,在水分关键期设计5个梯度水分处理(T1适宜水平,T2、T3、T4、T5分别按照冬小麦水分关键期比常年降水量减少20%、50%、75%、100%一次性补水)和1个雨养对照的水分控制试验,模拟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扬花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扬花期冬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总干重均呈降低趋势,且干旱胁迫越重,降低幅度越大,T5处理叶绿素a含量、P_n、G_s、T_r、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分总干重分别较T1处理降低33.6%、67.4%、90.9%、84.6%、43.9%、19.1%和33.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高;干旱胁迫促进植株养分向叶、鞘转移,减少对茎、穗的养分供给,不利于冬小麦产量提高,此外,扬花期干旱胁迫还造成冬小麦灌浆速率降低、不孕穗率升高,理论产量大幅降低。(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张继波,薛晓萍,李楠,李鸿怡,张磊[7](2019)在《干旱胁迫对冬小麦水分关键期的生理特性和物质生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连续2个冬小麦生长季在自动控制遮雨棚内的水分控制场进行,以"齐麦2号"为试材,在水分关键期(拔节期—扬花期)设计5个梯度水分处理(T1处于适宜水平,T2、T3、T4、T5分别按照水分关键期常年降水量减少20%、50%、75%、100%进行一次性补水)和1个雨养对照的水分控制试验,模拟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水分关键期冬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会造成冬小麦叶片P_(max)、Gs、Ci降低,Ls升高,气孔因素是导致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Ci升高,Ls降低,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轻度干旱胁迫会迫使冬小麦叶片SOD酶、POD酶、CAT酶活性显着升高,从而减轻MDA含量升高对冬小麦叶片膜系统的损伤,复水后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叶片SOD酶、POD酶、CAT酶活性受到抑制,无法清除叶片内过多的MDA,复水后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叶片膜系统遭受不可逆的破坏。此外,水分关键期干旱胁迫还导致冬小麦灌浆速率、千粒重、穗粒数显着降低、不孕穗率升高,理论产量大幅降低。(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郎婷婷[8](2019)在《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区域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群之一,其人类生存的物质需求与资源利用一直存在矛盾,同时人类也一直在为解决这些矛盾而努力。为了使京津冀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文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冬小麦在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冬小麦最高生产潜力能达到10774 kg/ha,进而为调整农业结构,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提供决策基础。(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9期)

王佳真[9](2019)在《2019年沧州冬小麦返青期气象条件分析及生产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沧州市冬小麦于3月上旬进入返青期。返青以来,前期气温回升较快,光温条件适宜冬小麦恢复生长;大部麦区降水偏少,但结合冬前灌溉,大部麦田土壤水分尚可满足冬小麦返青起身的需求。各地应根据墒情、苗情分类管理。1气象条件对冬小麦返青的影响冬小麦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至3℃以上时,地上部分开始返青生长,当气温上升到6℃~8℃时为(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秦磊磊,穆元杰,刘淑云,尚明华[10](2019)在《冬小麦生产土壤墒情与环境信息多参数监测站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小麦生产过程中土壤墒情、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结合自主研发的水产物联网测控平台,设计一种基于STM32的土壤墒情与环境信息多参数监测站。该监测站可实现多种参数的自动采集、处理及传输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土壤墒情与环境信息监测站可与大田物联网测控平台无缝对接,工作稳定。(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冬小麦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与秸秆离田分别对冬小麦生长因素的影响,选用玉米机械化收获(含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与玉米机械化青贮收获机械进行秸秆处理,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播量、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生产模式,通过跟踪监测冬小麦各个生长期的土壤肥力、墒情、苗情,分析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能够起到保墒提温,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秸秆还田区的粮食产量较秸秆离田区高15%,秸秆还田有效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冬小麦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田.冬小麦、冬油菜生产面积稳定[N].农民日报.2019

[2].张俊侠,王剑峰,郭永峰.两茬平作区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离田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基层农技推广.2019

[3].李明亮.豫北地区二十四节气与冬小麦生产[J].河南农业.2019

[4].秦娅青,王锐,李瑞华,马守臣.河南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耗水结构及其时空差异分析——基于水足迹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5].高贞子.深松及旋耕作业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6].张继波,薛晓萍,李楠,李鸿怡,张磊.水分胁迫对扬花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气象.2019

[7].张继波,薛晓萍,李楠,李鸿怡,张磊.干旱胁迫对冬小麦水分关键期的生理特性和物质生产影响[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9

[8].郎婷婷.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研究[J].南方农机.2019

[9].王佳真.2019年沧州冬小麦返青期气象条件分析及生产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9

[10].秦磊磊,穆元杰,刘淑云,尚明华.冬小麦生产土壤墒情与环境信息多参数监测站设计与实现[J].物联网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空间分...河北省冬小麦生产函数关系曲线天水和渭北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天水、渭北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开发...不同冬小麦生产年度各生育阶段...各市冬小麦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图

标签:;  ;  ;  ;  ;  ;  ;  

冬小麦生产论文_王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