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马丽[1]2012年在《中国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分子诊断技术在乳腺癌个体化诊疗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据受体状态选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个体化诊疗的典范,尤其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可以预测细胞毒性药物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的疗效,而且已经成为评价抗HER2靶向药物临床获益的重要分子标志物。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使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明显降低,无论单药、与化疗联合或辅助治疗均能够持续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因其在乳腺癌治疗取得的卓越疗效,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代表。因此,根据HER2表达状态制定细胞毒性药物及靶向药物的合理治疗方案,并预测药物疗效和评价预后已经成为乳腺癌诊疗的主要策略。那么,如何准确检测HER2的状态,为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评价提供依据,成为目前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HER2定位于17q1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的成员之一,HER2基因可以编码分子量为185KDa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跨膜糖蛋白。HER2与配体结合形成二聚体,构象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内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引起信号通路上的连锁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国内外研究报道,HER2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然而,随着国内HER2检测的逐步开展以及曲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在HER2检测准确性及其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一、HER2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但检测技术的标准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同方法的一致性以及进口检测试剂价格昂贵等问题亟待解决。二、中国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的流行病学情况是否与国外存在差异仍不明确。叁、17号染色体多倍体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对HER2状态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仍不清楚。四、临床实践中是否可以用血清代替肿瘤组织标本检测HER2的状态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国产GLP和进口PathVysion FISH探针试剂盒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比较研究。通过收集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国产试剂盒GLP和进口试剂盒Vysis PathVysion探针检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HER2基因表达水平,比较2种试剂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Vysis探针相比,国产GLP HER2探针试剂盒在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且具有价格优势,在国内临床评价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第二部分:中国乳腺癌HER2表达的流行病学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别评价了不同地域和不同种族3,149例中国乳腺癌患者HER2的表达水平,分析了HER2的表达与地理分布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西方早,临床病理特征与美国和欧洲相比,肿瘤负荷较大(p<0.001)、组织分级较差(p<0.001)、且ER/PR多为阴性(p<0.001)。提示,中国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侵袭性可能更强。HER2蛋白过表达率和基因扩增率分别为23.3%和27.5%,两者一致率达71.2%(Kappa=0.494,p<0.001)。HER2基因扩增与临床分期晚(Ⅲ/Ⅳ)(p=0.002)、肿瘤负荷大(>5cm)(p=0.002)、组织分级差(p<0.001)、绝经(p<0.001)、ER/PR表达阴性(p=0.002)以及淋巴结转移≥4个(p<0.001)密切相关。南方与北方乳腺癌患者的HER2扩增状态无显着差异(p>0.05)。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乳腺癌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理特征与西方人群的差异,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和早期预防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17号染色体多倍体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运用FISH技术检测了348例乳腺癌患者的HER2基因和17号染色体CEP17拷贝数的情况,结合HER2蛋白表达(IHC)情况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患者中CEP17平均拷贝数为2.1(1.0-12.4),1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比率(CEP17≥3)为13.8%(48/384)。HER2基因拷贝数>6的患者占26.4%(92/348),HER2/CEP17>2.2的占25.3%(88/348)。HER2拷贝数>6的患者中,1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比率占38.0%(35/92),HER2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拷贝数以及比值密切相关。17号染色体多倍体与HER2蛋白表达或基因扩增相关,但相关性较差(分别为r=0.271,p<0.05和r=0.223,p<0.05)。在HER2拷贝数≤6的患者中,17号染色多倍体的比率占5.4%(5/92)。单纯17号染色多倍体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更倾向于HER2阴性组的病理特征。提示,17号染色体信号的增加影响了部分HER2结果的判读,但单纯的17号染色体多倍体并不能作为HER2基因扩增的独立预测因子。第四部分: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ER2ECD的水平。本研究收集了我院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血232例,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HER2ECD水平,IHC法和FISH法检测配对肿瘤组织HER2的表达,分析血清HER2EC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血清HER2ECD的中位浓度为6.8ng/ml,HER2ECD水平升高的界值为7.4ng/ml,低于转移性乳腺癌血清HER2ECD水平的临界值(15ng/ml)。89例(38.3%)患者血清HER2ECD水平升高,而肿瘤组织77例(33.2%)HER2阳性表达,一致率达76.7%。血清HER2ECD升高与绝经(p<0.001)、高级别组织分级(p<0.001).ER-(p=0.007).PR-(p<0.001).CA153水平升高(p=0.039)和TPS水平升高(p=0.018)密切相关。与单纯检测肿瘤组织HER2表达相比,同时联合检测术前血清中HER2ECD水平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支持降低术前血清中HER2ECD的界值指标更有利于评价乳腺癌患者HER2的状态及预后。本研究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明确了HER2国产试剂盒广泛的应用价值、获得了中国乳腺癌HER2表达的流行病学数据、了解了17号染色体多倍体如何影响HER2的表达、阐述了血清代替组织标本检测HER2状态的可行性,为今后临床实践中准确判读HER2状态提供了依据,推动了HER2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及乳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与进口Vysis PathVysion HER2探针试剂盒(简称“VysisPathVysion探针试剂”)比较,评价国产金菩嘉GLP HER2探针试剂盒(简称"GLP探针试剂”)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组织标本,分别采用GLP和Vysis PathVysion HER2探针试剂运用FISH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状态。以IHC染色结果为参考,比较2种探针试剂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状态的差异,并评价GLP HER2探针试剂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2种试剂盒不同时间段检测同一标本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GLP HER2探针和PathVysion HER2探针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率分别为25.0%(27/108)和26.9%(29/108)。与PathVysion HER2探针相比,GLP HER2探针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7%(26/29)、98.7%(78/79)和96.3%(104/108),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均为96.3%(26/27,78/81)。GLP HER2探针检出1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3%(14/15)、100%(93/93)和99.1%(107/108)。在1个月内,均间隔5天时间,4次分别检测了同一标本的HER2基因状态,Vysis PathVysion HER2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4次检测一致率为100%。GLP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同样表明,4次检测的一致率为100%,提示2种试剂盒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高。结论GLP HER2探针试剂盒在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在临床评价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原位杂交技术(F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别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域和不同种族3,149例乳腺癌患者HER2的表达水平,分析了HER2表达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地理位置以及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阐述了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与西方国家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西方早,有2个发病高峰,临床病理特征与美国、欧洲相比,肿瘤负荷较大(p<0.001)、组织分级较差(p<0.001)、且ER/PR多为阴性(p<0.001),提示,中国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侵袭性可能更强。HER2蛋白过表达率和基因扩增率分别为23.3%和27.5%,两者一致率达71.2%(Kappa=0.494,p<0.001)。其中,IHC检测结果为2+的患者中,FISH检测到72.9%为HER2基因无扩增。随机比对5个参与检测的实验室间的HER2结果显示,IHC和FISH检测结果不一致率分别为5%-28%、1%-16%。HER2基因扩增与肿瘤进展期(p=0.002)、肿瘤直径>5cm(p=0.002)、中度或差的组织分级(p<0.001)、绝经(P<0.001)、ER/PR阴性(p=0.002)以及淋巴结浸润>4枚(p<0.001)密切相关。满族和回族人群HER2扩增率显着高于其他少数民族(p<0.001)。南方与北方乳腺癌患者的HER2扩增状态无显着差异(p>0.05)。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乳腺癌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流行病学特征,阐述了中国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西方人群的差异,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和早期预防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目的:本研究探讨了17号染色体多倍体在判读浸润性乳腺癌HER2检测结果中的影响。目前,美国ASCO/CAP指南将FISH检测HER2阳性定义为单个核HER2基因拷贝数>6或HER2/CEP17比值>2.2。但这一准侧存在一定的矛盾,提示17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会影响HER2基因状态的结果判读。方法:收集了自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石蜡组织标本348例。运用FISH技术检测肿瘤组织HER2和CEP17的拷贝数变化。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状态。结果:所有患者中CEP17半均拷贝数为2.1(1.0-12.4),1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比率(CEP17≥3)为13.8%(48/384)。HER2基因拷贝数>6的患者占26.4%(92/348),HER2/CEP17>2.2的占25.3%(88/348)。HER2拷贝数>6的患者中,17号染色体多倍体的比率占38.0%(35/92),HER2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拷贝数以及比值密切相关。17号染色体多倍体与HER2蛋白表达或基因扩增相关,但相关性较差(分别为r=0.271,p<0.05和r=0.223,p<0.05)。在HER2拷贝数≤6的患者中,17号染色多倍体的比率占5.4%(5/92)。与HER2阳性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单纯17号染色多倍体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更倾向于HER2阴性组的病理特征。结论:17号染色体CEP17拷贝数的增加影响了部分HER2结果的判读。17号染色体多倍体与HER2蛋白/基因的表达相关,但相关性差,且17号染色多倍体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更倾向于HER2.阴性组的病理特征,提示单纯的17号染色体多倍体并不能作为HER2基因扩增的独立预测因子。目的:目前对血清中HER2胞外区的研究多集中在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HER2胞外区表达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分析了乳腺癌血清HER2EC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血以及配对肿瘤组织标本232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评价血清HER2ECD水平,IHC法和FISH法检测肿瘤组织HER2表达,分析乳腺癌血清HER2ECD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血清HER2ECD(?)的中位浓度为6.8ng/ml(范围1.3-42.1ng/ml), HER2ECD水平升高的界值为7.4ng/ml,低于转移性乳腺癌HER2ECD水平的临界值15ng/ml。89例(38.3%)患者血清HER2ECD表达水平升高,而肿瘤组织77例(33.2%)HER2阳性表达,一致率达76.7%。血清HER2ECD升高与绝经(p<0.001)、高级别组织分级(p<0.001)、ER-(p=0.007)、PR-(p<0.001)、CA153水平升高(p=0.039)和TPS水平升高(p=0.018)密切相关。结论:与单独通过肿瘤组织检测HER2表达状态相比,联合术前血清中HER2ECD水平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们支持降低术前血清中HER2ECD (?)临界值指标更有利于评价早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HER2的状态。

杨亮, 赵倩, 王斌, 吴涛, 迪力夏提·金斯汗[2]2017年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7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乳腺癌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且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DNA拷贝数变化(copy number variation,CNV)能够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引起肿瘤发生,研究CNV对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有很大帮助。本研究探讨乳腺癌17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2010-01-01-2011-01-0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润性导管癌标本283例,观察17号染色体拷贝数情况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扩增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283例乳腺癌中17号染色体拷贝数多倍体为43例(15.19%),双倍体为226例(79.86%),单倍体为14例(4.95%),乳腺癌17号染色体多倍体HER2基因阳性率为53.49%(23/43)。283例乳腺癌中HER2基因表达阳性为84例,阳性率为29.68%(84/283);17号染色体拷贝数不同在HER2基因是否扩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4,P=0.007;乳腺癌17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在p53基因表达(χ~2=8.181,P=0.017)、病理组织学分级(χ~2=11.203,P=0.01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号染色体拷贝数不同组中预后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363,P=0.001。结论 17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和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检测乳腺癌中17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王强[3]2010年在《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HER2蛋白表达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新鲜组织标本139例,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均未行新辅助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且ECOG体力评分<1分。肿瘤组织标本均在手术离体后1小时内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和常规免疫组化法(IHC)检测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情况,用卡方(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同时用kappa检验对FISH与IHC检测结果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39例新鲜乳腺癌组织中FISH检测出53例HER2基因扩增,其阳性率为38.1%(53/139);IHC检测出34例HER2蛋白过表达(+++),其阳性率为24.5%(34/139);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52.5%,FISH检测HER2阳性率高于IHC检测,且两种检测方法有密切相关(rs =0.675,p<0.05)。②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34例,其中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29例,两者符合率为85.3%;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31例,其中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18例,两者符合率为58.1%;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58例,其中FISH检测HER2基因无扩增52例,两者符合率为89.7%;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16例, FISH检测均无基因扩增,两者符合率为100%;③HER2基因扩增与HER2蛋白过表达(P<0.05)、组织学分级(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P<0.05)、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P<0.05)状态等因素有相关性;而与年龄大小(P>0.05)、月经状况(P>0.05)、肿瘤大小(P>0.05)、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有无转移(P>0.05)等因素无明显相关。结论: FISH检测HER2阳性率高于IHC检测,FISH和IHC两种检测方法存在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25),总符合率为52.5%,其中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与FISH检测结果差异较大,HER2蛋白表达(+++)标本中仍有少部分HER2基因无扩增(即IHC假阳性),而HER2蛋白表达(+)标本中仍有少部分HER2基因存在扩增(即IHC假阴性),因此对于HER2蛋白(++)有必要进一步行FISH技术检测,对于HER2蛋白(-~+)或(+++)者也可考虑行FISH检测确认。本研究中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激素受体状况明显相关,提示肿瘤细胞侵袭力较强,恶性度高,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Herecptin(赫赛汀)治疗的理想靶点。

潘福顺, 王深明, 李晓曦[4]2010年在《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免疫组化法(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和荧光免疫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在评价乳腺癌HER2状态时的差异性、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IHC及FISH法检测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中的HER2蛋白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者25例,其中23例(92%)有HER2基因扩增;HER2蛋白表达(++)者12例,其中2例有HER2基因扩增;HER2蛋白表达(+)者10例,其中1例有HER2基因扩增;HER2蛋白表达(-)者53例,其中2例有HER2基因扩增。IHC与FISH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5%,吻合度一般,呈正关关系(χ2=42.5,P<0.0001)。结论:IHC可作为HER2状态的初步筛查方法,而HER2蛋白表达阳性(+++)则可代表HER2状态。

范大明[5]2014年在《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胃癌组织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silver enhanced in—situ hybridization, DS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与表达结果的一致性;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讨论其临床意义;评价DSISH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因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运用IHC方法对手术切除的230例胃癌石蜡标本进行HER2蛋白的检测;采用DSISH方法对该230例胃癌石蜡标本进行HER2基因扩增的检测。结果1.IHC检测结果显示,230例胃癌组织中31例(3+),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3.5%(31/230)。2.DSISH检测结果显示,230例胃癌组织中基因扩增43例,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18.7%(43/230)。3.230例胃癌组织中CEP17多倍体为23例,发生率10%(23/230),其中HER2蛋白表达5例(3+),1例(2+),9例(1+)。4.HER2状态检测结果与临床指标中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神经以及脉管侵犯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5.DSISH扩增和未扩增与IHC阳性(3+)和IHC阴性(01+)的总体符合率为93.5%(201/215),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767,P<0.001).结论HER2在胃癌组织中存在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可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DSISH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具有其明显的优势,可以应用于胃癌HER2基因检测的工作中;当胃癌HER2蛋白表达为(2+)时,应该进一步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此外,在检测胃癌HER2基因状态时,要考虑CEP17多倍体的影响。

刘姗姗, 彭忠异, 文亦磊, 崔锦珠, 王进声[6]2012年在《HER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HER2基因表达、扩增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20例胃癌标本中HER2扩增情况,应用IHC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情况。结果应用FISH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率为35%,IHC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 HER2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朱超亚[7]2017年在《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与化疗药物敏感性标志物联合检测及意义》文中指出背景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胃癌在中国的发病及死亡率均排名第二位[1]。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每年大量的新发胃癌数据中,有大约60%发生在我国。中、日、韩叁国胃癌发病占世界胃癌发病总数的70%左右。胃癌的死亡率就目前世界范围内在各种肿瘤中排名第二位。胃癌的发病原因至今未得到明确,但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高危因素包括饮食、环境、感染、遗传易感性及基因等均已得到多方研究证实[2-6]。外科手术切除在胃癌发病初期常被作为最佳治疗手段,但由于疾病的早期筛查未能及时到位及民众较薄弱的认知使得早期胃癌检出率极低,所谓的进展期即中晚期胃癌在胃癌的整体就诊率上占绝大部分,多数已错过手术最佳时机,需要辅助各种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热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全身化疗虽为其主要治疗措施,但大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该措施虽可延长生存时间,效果依然达不到理想的预期,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期或晚期胃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大约为20%。2016版《胃癌HER2检测指南》提到To GA及Her MES均已证实抗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疗效。2015年NCCN指南已将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DCF)方案列为晚期胃癌化疗一线方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无疑是给“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的胃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的希望,分子靶向治疗体系的日渐成熟,实质上是得益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一线的大跨越,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粗略的治疗模式,逐渐进入以分子靶向治疗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时代。通过对不同个体相关标记物的检测,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敏感药物联合应用,在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体生存期上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延长。人EGFR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的II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作为乳腺癌靶向治疗及预测预后的重要标记物已被广泛认可,除此之外该受体在除乳腺癌之外的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中均有被发现的记录,主要包括:卵巢癌、结直肠癌、肺癌等,II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同样也存在于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可以作为胃癌运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有效靶点,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胃癌的预后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胃癌化学药物治疗中存在的耐药问题同样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铂类抗肿瘤药物与ERCC1基因;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与TYMS基因;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与TUBB3基因,叁类化疗药物分别对应的叁组基因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胃癌患者个体化的化学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即q RT-PCR技术分别检测ERCC1、TUBB3、TYMS基因m RNA表达水平,选择对应组化学药物,分别为DDP(C)、Docetaxel(D)和5-FU(F)组成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DCFf,多基因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化学药物治疗中选择药物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提高治疗疗效。靶向药物与化疗敏感药物在单独用于胃癌的治疗中有着惊人的效果,然而,靶向药物与化疗敏感药物联合应用是否会在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方面的效果优于两者单纯的治疗,本文就此来做进一步的探究,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验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验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情况,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检验胃癌常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类、铂类和紫杉类敏感性标志物的m RNA表达水平,探讨FISH、IHC、q RT-PCR技术对于胃癌检测结果的判读标准,为抗肿瘤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更好的受益提供精准的参考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与叁类化疗药物敏感性标志物联合检测及意义。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病理科于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胃与食管胃连接部位的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120例,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120例胃癌中HER2蛋白表达、HER2基因扩增与ERCC1、TUBB3、TYMS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120例胃癌中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40.8%(49/120),其中HER2蛋白3+者占10.8%(13/120);HER2蛋白2+者占14.2%(17/120);HER2蛋白1+者占15.8%(19/120)。2.49例HER2蛋白阳性表达数中HER2基因扩增率38.8%(19/49)。根据SPSS输出的结果看到,这里得到的Kappa值为0.870,此时说明两种结果的一致性较高。进一步对得到的Kappa值进行检验,而根据Kappa值检验的P值(近似值sig)看到,这里检验的P值为0,即认为计算得到的Kappa显着不为零,具有统计意义,再根据Kappa值大小的判断,最终确定IHC和FISH两者的表达水平是一致的,并且一致性较高。3.120例胃癌中ERCC1、TUBB3、TYMS基因m RNA表达检测结果:单基因中、低表达41例、双基因中、低表达45例,ERCC1、TUBB3、TYMS基因均中、低表达19例、均无中、低表达15例。4.选取HER2基因扩增与化疗药物敏感性标志物ERCC1、TUBB3、TYMS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且根据差异性叁基因均中、低表达患者以联合治疗和单纯化疗的不同方式分成两组进行比较,联合方案的PFS和OS值均与DCFf方案有显着差异,且根据差异性t检验的P值看到,两个指标的差异性显着,再根据两种方案的PFS和OS的均值比较看到,联合方案比DCFf更高,进一步说明了联合方案优于DCFf方案。结论1.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状态有较高的一致性。2.HER2的不同表达模式对胃癌的靶向治疗具有潜在指导意义。3.HER2表达阳性的患者,联合曲妥珠单抗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刘彦恒, 赫银再, 韩秀花, 张帆, 宋晓燕[8]2010年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乳腺癌组织HER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法对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HER2基因检测,分析基因表达程度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比较基因和免疫组化(IHC)法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FISH法与IHC法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88%,我院女性乳腺癌人群中HER2基因过表达率为44%,其过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组高于PR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基因的过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ER无关,与PR成负相关。FISH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敏感性及稳定性较高,可作为最终确诊HER2基因状态的方法。

钱红[9]2014年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人乳腺癌SKBR-3细胞HER2基因沉默的实验及显像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特异性HER2-shRNA慢病毒载体体外感染乳腺癌细胞SKBR-3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的沉默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通过体内移植瘤实验研究靶向沉默HER2基因后对肿瘤的基因治疗作用以及SPECT显像活体评价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效能的可行性,初步探索SPECT分子影像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①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有效HER2-短发夹状(sh)RNA(HER2-shorthairpin RNA,HER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和一条随机序列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感染乳腺癌SKBR-3细胞株,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建立稳定表达HER2-小干扰(si)RNA(HER2-small interfering RNA,HER2-siRNA)的SKBR-3细胞株及阴性对照细胞株,组成KD组和NC组,并将未感染的SKBR-3细胞作为CON组。②通过Real time PCR、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ER2mRNA及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MTT法、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③将各实验组细胞接种于裸鼠,建立荷人乳腺癌裸鼠模型实验(KD)组和阴性对照(NC)组,并以未感染的SKBR-3细胞株裸鼠模型作为空白对照(CON)组,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生长状况,监测瘤体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实验组离体移植瘤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④通过131I-曲妥珠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对乳腺癌裸鼠进行SPECT放射免疫显像,追踪观察肿瘤显影情况,比较各实验组T/B(肿瘤/本底)比值。结果:①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有效干扰序列和阴性对照序列的实验细胞株,经流式细胞仪检测,NC组和KD组的荧光表达率均大于80%。②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CON、NC、KD组细胞HER2mRNA的相对含量(HER2/β-actin)分别为1.000、1.081、0.326,KD组与CON和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组的HER2mRNA抑制率为67.4%;此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得CON组、NC组和KD组HER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92.40±2.01)%、(92.97±2.44)%、和(55.13±1.65)%,KD组明显低于NC和CON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其HER2蛋白的抑制率为(40.58±0.9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N组和NC组HER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481±0.0102)和(0.5494±0.0135),而KD组明显下降,仅为(0.2784±0.0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和NC组相比,KD组细胞增殖明显减慢(P<0.01);KD组细胞早期凋亡为(12.8±0.82)%,显着高于CON组(2.67±0.15)%及NC组(3.27±0.35)%(P<0.01);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显示KD组较其他两组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着下降。③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和NC组相比,KD组乳腺癌移植瘤平均瘤体体积、瘤体重量明显减小(P<0.05);免疫组化结果亦显示KD组HER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裸鼠经尾静脉注射131I-Herceptin后多次追踪显像,移植瘤部位的放射性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浓聚,各时间点T/B值经组织厚度校正后, KD组均小于CON和NC组。除1h的首次显像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HER2-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乳腺癌SKBR-3细胞后,可以显着抑制肿瘤细胞株的HER2基因表达及恶性生物学行为;以131I-Herceptin为显像剂的分子影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内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为SPECT分子影像技术用于针对HER2靶点的RNA干扰肿瘤生物治疗的疗效评估及监测提供了可行性实验数据。

朱萌, 张宁[10]2013年在《FISH和IHC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并比较其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HER2蛋白的一致性。方法采用FISH法检测60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IHC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比较FISH和IHC检测HER2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一致性。结果 60例乳腺癌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45.0%,HER2基因扩增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关,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IHC法检测HER2蛋白与FISH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的一致性较好(κ=0.633,P=0.000)。结论 HER2基因扩增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增高有关,IHC筛查HER2++和+++时需行FISH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流行病学研究[D]. 马丽.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

[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7号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J]. 杨亮, 赵倩, 王斌, 吴涛, 迪力夏提·金斯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7

[3]. 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D]. 王强. 广西医科大学. 2010

[4]. 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潘福顺, 王深明, 李晓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 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胃癌组织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D]. 范大明. 青岛大学. 2014

[6]. HER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刘姗姗, 彭忠异, 文亦磊, 崔锦珠, 王进声. 实用癌症杂志. 2012

[7]. 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与化疗药物敏感性标志物联合检测及意义[D]. 朱超亚. 新乡医学院. 2017

[8].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J]. 刘彦恒, 赫银再, 韩秀花, 张帆, 宋晓燕.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9].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人乳腺癌SKBR-3细胞HER2基因沉默的实验及显像研究[D]. 钱红. 苏州大学. 2014

[10]. FISH和IHC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J]. 朱萌, 张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

标签:;  ;  ;  ;  ;  ;  ;  ;  ;  ;  

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