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鉴别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鉴别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评估X线、磁共振成像MRI以及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INFH)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MRI以及CT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符合率。结果针对早期INFH患者,X线、MRI和CT阳性率分别为19%、85.48%和95.1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87.10%和79.03%。结论在早期INFH诊断中,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MRI、CT和X线平片;MRI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临床可予积极推广。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CT;磁共振成像MRI

股骨头缺血坏死(简称INFH),属于临床常见的疑难病。本病病因尚未统一,通常包含外伤性、非外伤性两种,其对INFH的诱发机制大体相似,即股骨头缺血后,导致患者的骨髓、骨细胞彻底坏死[1]。针对INFH,及早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我院通过对62例患者采用X线、CT以及MRI检测,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术后或者病理确诊的62例早期INFH患者。男性患者为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均为18-78岁,中位(44±31)岁。临床表现:患者髋部伴有压痛、胀痛或者反射痛,托马斯征、4字试验结果均呈阳性,患者关节受限,伴有轻度肌肉萎缩,跛行症状者共21例。发病机理:28例患者伴有外伤史,17例患者大量使用激素,15例患者伴酗酒史,2例患者未见明显病史者。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14d内接受X线、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2方法

CT扫描机:Picker,Twin,对患者股骨头进行横断面扫描,间隔约5mm,扫描层为5mm厚,窗为1550-2000Hu宽,窗位为250-300Hu;磁共振成像MRI:ToshibaOpart,机型:0.35T,髋关节体位以及体线圈,对SE序列进行常规性扫描,以摄取横轴位和冠状位两个截面T1WI、T2WI图像,前者为(TR/TE=550/15ms),后者(TR/TE=4000/120ms)。

1.3分期[2]

根据Steinberg法,将INFH分成6期。早期:通常为0-Ⅱ期,Ⅲ期后,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显著异常。0期:影像学结果无异常,仅术后患者股骨头内切片可见坏死。Ⅰ期:X线检查正常,CT、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异常。Ⅱ期:经X线、MRI以及CT三种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患者股骨头内部发生透光、硬化,外形或正常。Ⅲ期:经X线检查,股骨头可见新月征(轻度凹陷),但股骨头部位无变化。Ⅳ期:X线可见患者股骨头出现重度变形,或塌陷。Ⅴ期:髋关节间隙较小,髋臼伴异常现象。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处理软件:SPSS16.0软件包,用X2加以检验,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影像学特征

2.1.1CT检查

62例患者中,CT可见股骨头病变者55例。影像学表现:①12例患者的骨小梁星芒状结构逐渐变粗、变形甚至严重硬化。②15例患者的骨小梁星芒状结构逐渐消失,且出现严重骨硬化,硬化区域可观察到囊状透亮区。③19例患者可见“新月征”、骨碎裂以及关节面凹陷(均为轻度)。④5例患者的股骨头出现显著的骨碎裂或者是关节塌陷,股骨头彻底消失。经CT检查检出早期INFH患者共53例,诊断阳性率85.48%。

2.1.2MRI检查

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1例患者可见股骨头病变,早期INFH患者59例(阳性率95.12%),影像学特征:①股骨头前部上缘可观察到线状或者局部片状阴影,密度不均;“双线征”表现:T1WI呈等或者是略低信号,T2WI呈高或者是略高信号,并行于外侧低信号,共计37例。②大面积斑片状或者条索状,17例患者可见皮质下“新月征”。

2.2三种诊断率比较

通过4个月-1年的随访,CT检查有7例患者漏诊,6例患者误诊,诊断符合率为79.03%;MRI检查有3例患者漏诊,5例患者被误诊,诊断符合率87.10%;X线诊断符合率53%。相比X线上、CT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可见于髋关节外伤或无外伤状态。不管出于哪种病因,均会降低股骨头血供,导致骨、骨髓细胞坏死。INFH的病理形成:血供不畅或骨髓坏死,在损伤反应下,机体易产生炎症或充血现象。骨细胞死亡数量越多,还将出现血管、骨再生以及坏死骨小梁吸收为主的骨修复阶段表现;严重时,还将出现大面积坏死骨碎裂、塌陷甚至是退行性变化。

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或者坏死的诊断依据。临床上,一般采用X线、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式。X线最为普遍,成像快、且费用不高。不过,X线适用于诊断中晚期INFH,但对早期INFH诊断效果不佳。CT检查的空间、密度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全面呈现股骨头增生以及破坏现象,并显示死骨形成、骨关节脱位以及股骨头碎裂等。特别是斑片状、密度较高的硬化,被认为是INFH的早期征象。但,有学者认为该表现对诊断不具有明显特异性。MRI扫描,对INFH极为敏感,尤其横断位或者冠状位上,能清晰呈现并关节积液,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线、CT扫描[3]。

本研究62例患者,53例经CT诊断为早期INFH,诊断阳性率85.48%。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1例患者可见股骨头病变,早期INFH患者59例(阳性率95.12%)其中17例患者可见皮质下“新月征”。通过4个月-1年的随访,CT检查有7例患者漏诊,6例患者误诊,诊断符合率为79.03%;MRI检查有3例患者漏诊,5例患者被误诊,诊断符合率87.10%;X线诊断符合率53%。由上可知,MRI检查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分辨率,能够全面呈现股骨头及其病变范围,可作为检测和诊断早期INFH的最佳方法。不过,MRI检测特异性低,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辅助其他检查确定病变,提高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邢立峰,周玲玲,王颖,等.股骨头囊性变的鉴别诊断[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09)

[2]马飞虹,张在人,李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CT表现与病理变化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02)

[6]易大勇,刘芳.46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MRI和CT诊断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09)

标签:;  ;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鉴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