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陆晖

浅议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陆晖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510000

摘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一直都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对于许多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来说,现今都没有一个系统合理的设计方案,以至于民用建筑在突发性的火灾中损失巨大。因此,加强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从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建筑防火技术;运用

1、民用建筑火灾的特征

1.1发生频率高

由于民用建筑功能设计结构的复杂多样,使用单位多,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各种可燃物质品种存在、引火源极为复杂,诱发火灾的因素多,一旦人员意识薄弱、操作不当火灾隐患和漏洞就容易出现。

1.2破坏性大

民用建筑是提供人们生活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火灾的发生不仅给国家财产和公民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残害人们的生命,严重时还会导致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混乱。因此可以看出火灾的破坏性及其大。

1.3场面混乱

建筑内居住的人员比较多而且人员结构复杂,楼层高,楼群密集、防火间距小,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垂直疏散距离长,电梯不能作为逃生之选,唯一的疏散设施就只有楼梯,因此,火灾一旦发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在慌乱中还难免会出现踩踏、摔死、摔伤、跳楼等惨剧。

1.4灾害复杂

由于民用建筑的多样性、人员复杂性、消防条件和气候不同,使得灾害发生的过程极为复杂。如高层民用建筑,由于烟囱效应使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民用建筑,由于其自身材料的耐火极限低,一旦出现火源同可燃物助燃物的作用就可以引发火灾;此外,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场所的消防设施和扑救条件等对火灾的发生、发展和扑救工作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5灾后事故处理艰巨

火灾发生后,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人员责任追究、人员伤亡处理、生产生活恢复等许多工作的处理都有很大的难度。

2、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通过对民用建筑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火灾是由建筑装修材料的燃点过高所引起的,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装修材料对防火的重要性。建筑材料所引发的火灾危害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于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装修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摆在了设计工作的首位,忽视了对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考虑,选用的材料由于燃点过高容易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引发火灾。另一方面是建筑材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火灾发生后影响人员的撤离,同时也为消防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想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就必须把好建筑装饰材料关,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入手,努力提高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

3、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建筑材料的选择

首先是民用建筑的施工材料的选择应用。施工材料的燃点对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防火性好的施工材料,才能够有效的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并且在发生火灾时可以抑制住火势的蔓延。另外在选择施工材料时还应注意材料在燃烧时是否会散发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情况,材料产生的有毒气体会对救援造成困难,引起重大事故。

另外是装修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在民用建筑进行装修时应慎重的选择装修的材料。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提高商家和住户防范火灾的意识,除了考虑装修材料的价格、绿化、美观等,还应注重材料燃点的选择,有效的避免火灾发生。

3.2做好建筑结构的防火设计

建筑结构的防火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一般来说在L形和U形高层建筑都不应在内转角处设置防火墙。如果在转角处设置了防火墙,两侧墙体上的门窗洞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米;如果一侧墙安装了乙级防火窗,距离则没有限制。②在普通民用建筑中在每隔两层或三层,针对管道井都应采用楼板耐火极限的绝燃体来进行防火分隔的处理。当建筑超过100米时,每层都应该进行处理。③在封闭楼梯间内墙以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设计上,应注意每层只能开设一个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之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对于消防电梯的设计也应做到每层停靠,并且在最底层都设置通向室外的出口。

除此之外,建筑结构中的钢筋保护也对防火能力起到了影响。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条例,针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只是考虑到防锈蚀,并未考虑到防火能力。但实际上当火灾发生生,钢筋的温度也会随之上升,并且容易产生变形,变形的同时也会针对钢筋混凝土整体都产生影响,而钢筋混凝土如果出现问题,那整个建筑结构会产生危险。所以笔者建议在进行设计时,钢筋以及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应适应增加,增大保护层的耐火极限,由此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不会产生结构上的问题。

3.3建筑平面布局中的的安全疏散设计

民用的建筑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员疏散的问题,基于这点考虑,在民用建筑中建立安全疏散通道是做好防火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民用建筑中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要保证三点原则: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及疏散楼梯间。在这三点原则中,最主要的是疏散具体,根据民用建筑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不同的疏散距离,对于安全疏散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中要把握好房间内到房门的设计距离,按照民用建筑的要求合理设计这段距离对于提高人员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措施;疏散距离的设计是指在较大空间内的疏散具体的设计,这个距离是保证人们可以安全顺利疏散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这个距离不要小于30米;在整个民用建筑中空间的布局对于建筑的防火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一些比较大的公共场所内,对于防火性空间的设计和布局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一定要设计专门的安全疏散通道,保证人群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3.4防火和防烟分区设计

对于防火面积的确定,主要应该要考虑的是防火分区相关的防烟分区问题以及最大防火分区的限定,这同时也是一个经常性容易出现疏漏的问题。

首先,通常的情况之下,防烟分区仅仅是局限于地下车库与高层建筑,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其中净高不会超过6m的房间应该是要设置挡烟垂壁,明确的划分出来防烟的分区,其中每一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应该超过500m2且防烟的分区不应该是跨越防火分区。

其次,就是要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该地区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该要超过2000m2,也不应该跨越防火分区。最后,就是在多层的建筑之中,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无窗房间或者是地下的公共场所,以及超过20m的有直接排烟自然通风或者是没有自燃排烟的疏散走道,但是其中的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等设排烟、防烟设施的房间之内也应该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结束语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地运用防火技术,一方面要提升建筑物的防火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所以,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需要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为我们的广大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白占海.我国建筑防火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5.

[2]赵树雷.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应用实践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

标签:;  ;  ;  

浅议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陆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