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机构设计论文_李佳杰,陈贵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机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机构,刚度,铰链,有限元,同步带,精度。

柔性机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杰,陈贵敏[1](2019)在《柔性二级差动式微位移放大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位移放大机构常常用来扩大压电陶瓷致动器的行程范围。鉴于差动式微位移放大机构具有"小结构大倍数"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二级差动式杠杆微位移放大机构。应用矩阵表示法对其进行了运动静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以柔性铰链的分布位置及其几何特征参数为优化变量,并以提高位移放大比和减小最大应力为目标函数建立一种双目标优化模型。机构经过优化设计后位移放大倍数高达48倍,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为44倍,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误差小于10%。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模型具有准确性和高效性,同样可适用于其他柔性铰链机构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李建钢,杨桂林,张林,张驰[2](2019)在《基于柔性并联机构的变刚度夹持器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双夹爪变刚度夹持器,每个夹爪是一个由四根对称旋转柔性支链组成的变刚度柔性并联机构(VSFPM)。夹持器由两个电动机驱动,其中一个宏动电动机用于控制夹爪的开合运动,适应被抓取物体的几何尺寸;另一个微动电动机用于控制柔性支链的旋转角度,以调整夹爪在开合方向的刚度,实现变刚度柔顺抓取,提高对被抓取物体几何形状、材料属性的适应能力。基于刚度投影方法,分析了基于旋转支链柔性并联机构在夹持方向上的变刚度原理;应用基于伴随变换的刚度分析方法,求得了夹爪在任意旋转角度下的刚度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刚度模型的准确性。此外,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VSFPM机构具有较大的刚度调整范围(0.178~9.663 N/mm),为变刚度柔性夹持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张辛,冯帆,徐兴平,王凯[3](2019)在《柔性托管架伸缩式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往研究的托管架大多为固定半径的刚性结构,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深海环境的问题,以及柔性托管架核心技术被国外公司所垄断的状况,基于层次分析法,选择最佳的柔性托管架伸缩机构——液压机构。对液压伸缩机构的各管段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为液压伸缩机构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徐彬,王传礼,喻曹丰,解甜[4](2019)在《基于GMA柔性换向放大机构的结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以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为驱动单元,以杠杆式柔性铰链进行位移换向放大的微位移传递机构。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在考虑柔性铰链转动中心偏移量的基础上,推导出柔性换向放大机构的放大比和固有频率表达式,运用Matlab软件优化分析柔性铰链的切割半径R和最小厚度t等几何参数,获得了柔性铰链几何参数的最优值,并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实现了机构放大倍数高、位移换向呈直线输出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10期)

王建华,万晓格[5](2019)在《气动柔性强力锁紧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气动柔性强力锁紧机构,这种锁紧机构采用编程继电器控制实现自动化,采用气动方式经增力模式实现了气缸夹紧力的放大,并且实现了可柔性调节的功能;同时明确了圆管的夹紧方式及切削的进给方向设定的原则,利用斜楔机构实现了不同直径管材的无冲击夹紧。由于夹紧力采用气动方式替代了液压方式,减少了投资,清洁了环境;本机构结构轻巧,设计合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薛兆华,郭烨洪,凌彬[6](2019)在《白车身柔性焊接夹具切换机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白车身柔性夹具的切换机构设计可靠性,满足高精度要求,结合某白车身总拼线设计的实例,对焊接线柔性切换机构设计、优化及验证的过程进行研究。阐述了柔性焊接夹具切换机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优化设计切换结构,确保了结构设计合理性,保证了切换可靠性;实施过程中,对切换结构进行严格的位置精度和重复精度检验,确保了切换机构的高精度;达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与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穆康奇,李少波,杨旭东,林炜民[7](2019)在《异型烟分拣柔性出烟机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异型烟分拣设备工作特性,对某异型烟分拣执行机构经常出现卡烟、侧翻、漏烟问题,提出一种柔性分拣执行机构。考虑到异型烟多尺寸,多形状,多规格的特殊属性,采用H型圆弧齿同步带传动的分拣方式,进行了分拣设备组件的布置,给出了传动系统关键组件的设计计算和选用的经验数据。提出一种利用同步带背面挤压的传动方式,并提供了计算驱动力的方法。对分拣组件做了防护设计,并给出了防护装置和皮带距离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同步带传动分拣的模式运行平稳,大幅度提高了分拣效率,满足了连续高效分拣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刘齐,孙国栋[8](2019)在《气动柔性关节六足机器人腿关节提升机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动柔性关机六足机器人腿部关节提升高度小、越障能力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机构的腿关节提升机构.搭建了运动学实验平台,并对样机进行运动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升机构能够有效的将腿部关节提升高度增加19 mm,使机器人越障能力扩大为原来的1.63倍,为气动柔性关节六足机器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封增强[9](2019)在《总装柔性化生产线的车身转接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汽车市场多样化需求,汽车制造企业需不断持续进行新产品开发,同时制造工程需同步进行新生产线的规划和旧线改造,满足新产品在线制造的需要。为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经营,汽车产品生产方式正由单一品种刚性生产方式向多品种柔性化生产方式转变。前期,公司总装线装配车型较多,既有已在其它工厂生产的产品,也有开发中的产品,平台化设计不理想,车身下部支撑点/吊点一致性差,空间尺寸和形状差别很大。生产线在柔性化设计方面受转接设备和车身输送设备局限,柔性化生产线适应车型品种较少,车身转接过程需要人工调整,无法实现自动化转接的生产要求,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并增加不安全因素,不能满足公司同类车型共线生产要求。此次,结合公司搬迁新产品对总装进行适应性改造规划设计过程,自主进行生产线车身转接机构设计,建立一套类似设备的基础设计流程和方法,作为后续生产线规划和改造的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3期)

梁旭豪,沈峰,戴晶滨,张霞,王晓蕾[10](2019)在《结构/机构一体化空间可展开复合材料柔性伸杆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空间探测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结构/机构一体化空间可展开复合材料柔性伸杆设计。该伸杆以结构自身所包含的长通孔作为柔性关节,利用柔性关节的弯曲势能,实现其180°折迭展开功能。首先,研究影响该伸杆刚度和强度的主要设计参数,并综合考虑伸杆的制造工艺要求以及实际使用状态,确定了该伸杆的最终设计状态。然后,对该柔性伸杆的展开状态进行模态分析,并对其柔性关节进行折迭展开试验。最后,测量该柔性伸杆的重复折迭展开指向精度。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带探测计负载的伸杆展开状态的一阶频率为15. 80Hz,二阶频率为17. 22Hz,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折迭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伸杆柔性关节的折迭展开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要求。指向精度测量结果表明:伸杆重复折迭展开10次后,偏差角的6σ值为0. 00828,重复折迭展开指向精度较高,满足使用要求。结构/机构一体化空间可展开复合材料柔性伸杆的结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可适用于多种航天器及多类空间探测任务。(本文来源于《空间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柔性机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新型双夹爪变刚度夹持器,每个夹爪是一个由四根对称旋转柔性支链组成的变刚度柔性并联机构(VSFPM)。夹持器由两个电动机驱动,其中一个宏动电动机用于控制夹爪的开合运动,适应被抓取物体的几何尺寸;另一个微动电动机用于控制柔性支链的旋转角度,以调整夹爪在开合方向的刚度,实现变刚度柔顺抓取,提高对被抓取物体几何形状、材料属性的适应能力。基于刚度投影方法,分析了基于旋转支链柔性并联机构在夹持方向上的变刚度原理;应用基于伴随变换的刚度分析方法,求得了夹爪在任意旋转角度下的刚度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刚度模型的准确性。此外,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VSFPM机构具有较大的刚度调整范围(0.178~9.663 N/mm),为变刚度柔性夹持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机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杰,陈贵敏.柔性二级差动式微位移放大机构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9

[2].李建钢,杨桂林,张林,张驰.基于柔性并联机构的变刚度夹持器设计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张辛,冯帆,徐兴平,王凯.柔性托管架伸缩式机构设计[J].船舶工程.2019

[4].徐彬,王传礼,喻曹丰,解甜.基于GMA柔性换向放大机构的结构设计与优化[J].机械传动.2019

[5].王建华,万晓格.气动柔性强力锁紧机构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6].薛兆华,郭烨洪,凌彬.白车身柔性焊接夹具切换机构设计与优化[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9

[7].穆康奇,李少波,杨旭东,林炜民.异型烟分拣柔性出烟机构设计与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8].刘齐,孙国栋.气动柔性关节六足机器人腿关节提升机构设计与仿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

[9].封增强.总装柔性化生产线的车身转接机构设计[J].时代汽车.2019

[10].梁旭豪,沈峰,戴晶滨,张霞,王晓蕾.结构/机构一体化空间可展开复合材料柔性伸杆的设计[J].空间电子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仿人机械手柔性机构设计过程流程图4 优化程序流程图翼后缘形状变化柔性柔性机构设计弹簧模型热固耦合柔性机构设计域示意图柔性机构设计的弹簧模型

标签:;  ;  ;  ;  ;  ;  ;  

柔性机构设计论文_李佳杰,陈贵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