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橘果实中花色苷的提取分离、定量和结构鉴定研究

越橘果实中花色苷的提取分离、定量和结构鉴定研究

孟凡丽[1]2003年在《越橘果实中花色苷的提取分离、定量和结构鉴定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植物越橘果实所含花色苷的提取、定量和分离鉴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橘果实中普遍存在花色苷类物质,而且含量较高。有关资料报道:越橘果实所含的花色苷可以消除眼睛疲劳,增加视力;而且具有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蛋白氧化、抗氧化、抗衰老、抗溃疡、抗炎和抗癌等生理功能及显着的药用功能。本文以开发利用越橘资源、探明越橘花色苷主要成分为目的,对其进行研究,并为越橘花色苷提取分离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新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非常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四种对照品分别用0.1%的HCl甲醇:水=1:4溶液溶解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液谱的具体分析条件是:流动相A:甲醇;B:10%甲酸;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520nm、517nm、530nm、525nm;梯度洗脱:0-25min,B溶液5%-60%;20-25min,B溶液60%-100%;25-30min,100%B溶液。最后结果:对照品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CY-3-GLC)的线性范围在0.018-0.030 g、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DI-CH)的线性范围在0.160-0.800 g、二甲基翠雀色素-3-葡萄糖(OE-CH)的线性范围在0.044-0.440 g、二甲基翠雀色素-3-半乳糖(MA-GA)的线性范围在0.224-0.112 g。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四种对照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8%、96.34%、95.45%、97.93%。回收率均在90%以上,说明此方法可行,准确度较高。用此相同条件分析测定5个样品中4种花色苷的含量和各样品总花色苷含量。 用色价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越橘果实中所含的花色苷进行定量分析。先用色价法粗略比较红豆越橘、笃斯越橘、Chignecto、CA-206、NB-3越橘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的差异及用不同溶剂浸提同一越橘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的方法差异;再用RP-HPLC精确测定这五个样品中4种花色苷(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二甲基翠雀色素-3-葡萄糖和二甲基翠雀色素-3-半乳糖)的含量和各样品总花色苷含量。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5个样品总花色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hignecto、CA-206、NB-3、笃斯越橘、红豆越橘。其相应总花色苷含量分别为725.413 mg/100g鲜果、357.224 mg/100g鲜果、350.380mg/100g鲜果、343.669 mg/100g鲜果、147.759 mg/100g鲜果。而且五个样品果实所含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其中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花色苷,而花色苷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不存在于笃斯越橘和红豆越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越橘果实中花色昔的提取分离、定量和结构鉴定研究橘果实中,红豆越橘果实中只含四种花色普的一种。因此,不同种、品种越橘的基因型差异导致其果实中所含花色普种类及含量的不同。 为了研究越橘花色普的提取分离工艺,以红豆越橘为样本,进行分离。在恒温水浴(60℃)条件下用85%乙醇浸提3小时,浓缩。将乙醇所得浓缩液流过NKA一12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利用水和30%、50%、90%的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提纯;将30%乙醇所得溶液浓缩后再过聚酞胺层析柱,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梯度洗脱。最后从30%乙醇的浓缩液中获单体化合物I。 对单体化合物工进行物化性质分析:熔点为1 81、182℃;溶于水,易溶于甲醇,难溶于丙酮的黑红色粉末。用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鉴定化合物为矢车菊色素一3一半乳糖(Cyanidine一3一gaiaetoside),系统命名为:2一3‘,遵‘一二夯基苯基一5,7一二夯基并毗喃一3一。一p一D一半乳糖普。分子量:499;分子式为:CzlHzloll。 本文对提取和分离越橘果实中所含的花色谷有效成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为深入开发、利用越橘资源,尤其是对其花色普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新方法.将有助于进一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佟琳琳[2]2006年在《越橘果实花色苷的动态分析和提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采用色价法对3个越橘栽培品种:‘美登’(Blomidon)、‘北陆’(Northland)和‘蓝丰’(Bluecrop)果实中花色苷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分析得出,在果实成熟初期,花色苷含量较低;随着果实的成熟,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达到最高;到了成熟末期,果实的花色苷含量略有下降。不同品种越橘果实花色苷含量不同,测定的叁个品种中,‘北陆’最高,色价值为53.9;‘美登’次之,为42.9;‘蓝丰’最低,为29.7。 实验对3个越橘栽培品种:‘美登’(Blomidon)、‘北陆’(Northland)和‘蓝丰’(Bluecrop)进行了糖、酸含量的测定,分别采用蒽酮法、NaOH滴定法测定,并分析了糖酸比对越橘果实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美登’的糖酸比在8-12时,花色苷含量与糖酸比呈正相关;超过12.2时,花色苷与其呈负相关。‘北陆’与‘美登’表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而‘蓝丰’在果实成熟期间,果实的花色苷含量与糖酸比呈正相关。结果表明,越橘果实的糖酸比与花色苷含量呈密切相关,果实的花色苷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糖酸比的增加而增加。 在越橘果实花色苷含量最高的时期采收果实,作为提取花色苷的材料。本试验通过对越橘果实花色苷含量动态分析得出:‘美登’为早熟品种,成熟期较短,采收期相对集中,7月中下旬左右采收最佳;‘北陆’和‘蓝丰’的成熟期相对较晚,比较合理的采收时期分别为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到8月中旬,采收期也较长。 为了研究越橘花色苷的提取工艺,以品种‘北陆’为样本,进行提取。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和超声波法提取越橘果实花色苷,确立了超声波法提取越橘果实花色苷;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初步确立了提取剂浓度为40%、提取温度为40℃;通过正交试验的分析,最终确立超声波法提取越橘果实花色苷的条件,即用0.1%HCl乙醇溶液为提取剂,乙醇浓度为45%,在温度为45℃条件下,提取30min,提取3次。用大孔树脂精制越橘花色苷的研究结果表明,用0.1%HCl乙醇溶液为提取剂,乙醇浓度为55%,在温度为45℃条件下,提取10min,提取2次可更有效除去杂质。 本文对越橘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的动态分析为确立最佳采收期和提取越橘果实中所含的花色苷有效成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为合理开发、利用越橘资源及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尤其是对其花色苷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新方法,将有助于进一步

田瑶[3]2012年在《蓝莓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蓝莓果实为原料,研究花色苷和黄酮醇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方法,并对纯化后的花色苷和黄酮醇样品进行结构鉴定及活性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蓝莓中的花色苷和黄酮醇,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该方法的最佳条件:超声功率512.7W,超声时间29.8min,液料比为9.5:1mL/g。此条件下的理论预测黄酮醇提取量为0.804mg/g,花色苷提取量为2.899mg/g。验证试验条件:超声功率510W,超声时间30min,液料比10:1mL/g,黄酮提取量为0.806mg/g,花色苷提取量为2.903mg/g,与预测值比较吻合。在分离纯化工艺中,采用中压柱层析法,依次选择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为柱填料,对蓝莓中的花色苷和黄酮醇粗提液分别进行分离纯化。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花色苷的吸附及解吸效果,筛选出D101为最佳树脂。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中压柱层析法研究动态试验,得到最佳纯化条件为:选择上样液浓度为0.073mg/mL,上样体积10mL,流速5mL/min,80%乙醇溶液为洗脱液,此条件下的花色苷回收率为96.61%,大孔树脂纯化前花色苷粗提液纯度为5.53%,纯化后样品纯度为75.58%;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七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黄酮醇吸附及解吸效果,筛选出S-8为吸附和解析性能均较佳的树脂。用S-8大孔吸附树脂中压柱层析法研究动态试验,得到最佳纯化条件为:选择上样浓度0.362mg/mL,上样体积10mL,流速2mL/min,95%乙醇溶液为洗脱液,此条件下的回收率为92.83%,大孔树脂纯化前黄酮粗提液纯度为5.03%,纯化后样品纯度为55.58%。采用Sephadex LH-20中压柱层析法对大孔树脂纯化后的花色苷进行精细分离,得到最佳分离条件为:上样浓度为1.0mg/mL,上样体积10mL,20%、35%、50%甲醇梯度洗脱,20%甲醇时,流速1.0mL/min;35%甲醇,50%甲醇时,流速3.0mL/min,分离得到较单一的两种组分,其中对组分Ⅰ进行鉴定为矢车菊-3-葡萄糖苷,HPLC测定纯度90.88%。Sephadex LH-20中压柱层析法对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黄酮醇进行精细分离,得到最佳分离条件为:上样浓度1.0mg/mL,上样体积10mL,流速1mL/min,50%、70%、无水甲醇梯度洗脱,分离得到较单一的两种组分,其中对组分Ⅰ进行鉴定为槲皮素,HPLC测定纯度89.10%,组分Ⅱ初步判定可能为杨梅酮。从反应的叁个阶段进行研究蓝莓花色苷的抗非酶糖基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花色苷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先增加后降低。经大孔树脂纯化后浓度为0.2mg/mL的花色苷对NBT还原实验的抑制率为11.80%,对二羰基化合物生成的抑制率为39.44%,对糖基化终产物的抑制作用在加入糖基化体系第叁天时达到最大45.44%,说明花色苷对非酶糖基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后阶段,对NBT还原实验的抑制作用不是很明显。

张丽霞[4]2012年在《黑莓花色苷降解与辅色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指出黑莓果实富含花色苷,具有抑制质脂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降低血清胆固醇及中性脂肪、抗变异及抗肿瘤作用、改善肝功能及改善视力等诸多医疗和保健功能,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以黑莓为试材,研究了果胶酶和果浆复合酶联合酶解制备黑莓澄清汁;解析了黑莓花色苷结构,研究了黑莓汁花色苷热稳定性,分析了黑莓花色苷单体降解规律;比较了有机酸对水体系中黑莓花色苷辅色效果,以及对黑莓花色苷热稳定性、色泽及抗氧化活性影响,研究辅色前后黑莓花色苷变化规律;在明确黑莓花色苷结构基础上,研究了黑莓花色苷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黑莓花色苷对血管内皮细胞H202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果胶酶和果浆复合酶联合处理黑莓,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黑莓澄清汁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酶量对黑莓出汁率影响极显着,加酶量和温度交互作用极显着(P<0.01)。温度和时间、加酶量和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着。在果胶酶与果浆复合酶的酶活比为1:1、加酶量0.13%、温度43℃、时间酶解2.5h的条件下,黑莓出汁率达到79.5%,比对照提高75.8%。2.采用不同类型树脂分离黑莓汁中花色苷,用凝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黑莓花色苷,利用HPLC-ESI-MS对纯化组分进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大孔树脂AB-8分离黑莓花色苷效果好,最佳分离条件为:温度为25℃、吸附平衡时间为4h、解吸平衡时间为3h;解吸时宜选用体积分数75%乙醇溶液;上样速率为2BV/h,上样体积1100m1粗提液,3BV体积分数为75%乙醇,以1BV/h洗脱速率洗脱。此条件下花色苷得率为1.22%、回收率75.45%、纯度86.50%。Sephadex LH-20纯化黑莓花色苷时,用流速0.6ml/mim为40%、60%和80%乙醇(含0.01%HCl)分步洗脱,得到2个混合花色苷组分。HPLC-ESI-MS分析表明,组分2主要成分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0-阿拉伯糖苷、矢车菊3-0-丙二酸酐酰葡萄糖苷、矢车菊-3-O-草酸酐酰葡萄糖苷,组分1中还检测到1种矢车菊衍生物。3.黑莓汁花色苷及单体花色苷降解规律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70~90℃和pH2.0~4.0下黑莓花色苷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花色苷的降解速率随温度和pH升高而增加。黑莓花色苷在pH2.0、3.0和4.0时的活化能(Ea)分别为40.09、28.80和28.71kJ mol-1, pH2.0时的半衰期(T1/2)分别为6.19h、4.28h和2.97h,提示低温和低pH有利于保持黑莓花色苷的稳定性。黑莓中4种花色苷单体的降解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Ea、T1/2和反应速率常数(k)不同,且差异显着(P<0.05)。在温度70、80和90℃时,矢车菊-3-O-草酸酐酰葡萄糖苷的T1/2分别为9.48、6.83和3.54h,矢车菊-3-O-葡萄糖苷的T1/2分别为9.04、6.62和3.09h。矢车菊-3-O-丙二酸酐酰葡萄糖苷的T1/2与矢车菊-3-O-阿拉伯糖苷接近,提示花色苷的结构影响其稳定性。相同条件下,矢车菊色素衍生物浓度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表明降解后的花色苷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了衍生物。温度对黑莓花色苷显着影响抗氧化性,花色苷降解与抗氧化活性高度相关。4.研究了有机酸对黑莓花色苷纯化物在水体系中的热稳定性、色泽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酸、丙二酸和草酸显着增加黑莓花色苷吸光度(P<0.05),并具有浓度效应,其中以草酸增色效果最为显着,其次是丙二酸和苹果酸,阿魏酸、咖啡酸和单宁酸对黑莓花色苷的增色效果不显着。黑莓花色苷溶液经苹果酸、丙二酸和草酸辅色后L*值随酸浓度增大而减小,a*、b*和h值随苹果酸、丙二酸和草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辅色剂浓度达到0.09mol/L时辅色效果最佳。经苹果酸、丙二酸和草酸辅色后的黑莓花色苷活化能Ea(P<0.05)均得到显着提高,其中草酸显着提高黑莓花色苷的热稳定性,Ea提高86%。经苹果酸、丙二酸和草酸对黑莓花色苷辅色后T1/2显着高于对照(P<0.05)。在70℃、80和90℃条件下,经草酸辅色的T1/2分别为34.15、18.48和10.12h,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9.04、14.87和9.89h。黑莓花色苷辅色后的L*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a*值呈下降趋势,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辅色剂可显着减缓黑莓花色苷色泽的降解速率,其中草酸辅色效果最好。经草酸辅色的黑莓花色苷成分与辅色前相比,未发生变化,推测草酸与黑莓花色苷的辅色作用为分子间非共价键辅色。在叁种抗氧化体系中,黑莓花色苷的总抗氧化力随草酸辅色时间的延长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则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浓度为0.04mol/L草酸辅色2h,黑莓花色苷的总抗氧化能力达到最大值(68.72U/m1);浓度为0.08mol/L草酸辅色3h,黑莓花色苷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能力分别达到22.37U/ml和446.13U/L,显着高于辅色前的15.32U/ml和350U/L(P<0.05)。5.比较了黑莓花色苷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能力,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存活率和MDA含量的影响,对抗氧化酶系的调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探讨黑莓花色苷的抗氧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黑莓花色苷清除DPPH能力与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但低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显着高于后者。细胞形态学研究发现,H20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收缩、变圆、体积变小,细胞间隙增宽,大部分细胞破碎、脱落,用不同剂量的黑莓花色苷预处理均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细胞形态比损伤组有所改善。采用MTT法考察了黑莓花色苷预处理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浓度为50-200μg/ml黑莓花色苷处理12h时,用1.0mmol/L的H202处理12h,细胞存活率由106%升至157%,显着降低H202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抗坏血酸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的效果不显着。随着黑莓花色苷浓度的增加,细胞MDA水平显着降低(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抗坏血酸处理组与H202损伤组之间差异不显着。用黑莓花色苷预处理可提高细胞POD、SOD和GSH-ST活性,且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200μg/ml处理组的POD提高80%。用50-200μg/ml黑莓花色苷预处理时,细胞早期凋亡率由70.58%降为11.26%,晚期凋亡率由7.53%到2.01%。这表明黑莓花色苷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提高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和抑制细胞凋亡,对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李蕊[5]2011年在《野生浆果花色苷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文中提出花色苷(Anthocyanin)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和叶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天然无害的食用色素开发利用成了植物化学和食品科学研究中近年来引人瞩目的课题。花色苷除了作为食用色素外,它还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病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叁种东北野生浆果(笃斯越橘、红树莓、黑加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花色苷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和探讨,为花色苷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溶剂浸提法进行花色苷的提取。最佳提取工艺分别为:笃斯越橘:提取溶剂乙醇:TFA:水=49.5:0.5:50(v/v/v),料液比为10:1,在4000rpm的条件下离心提取15min。红树莓:提取溶剂乙醇:TFA:水=49.5:0.5:50(v/v/v),pH值为2,料液比为33:1,在70℃水浴加热条件下提取60min。黑加仑果渣:提取溶剂75%乙醇溶液,pH值为2,料液比为1:50,在50℃水浴中搅拌浸提1h。采用pH示差法测定叁种野生浆果花色苷粗提物中的花色苷含量,笃斯越橘花色苷含量等量于90.6±1.1mg/100g笃斯越橘果鲜重;红树莓花色苷含量等量于76.09±0.8mg/100g红树莓果鲜重;黑加仑果渣花色苷含量等量于217.81±8.56mg/100g黑加仑果鲜重。采用柱层析法对花色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条件进行了探讨,确定X-5、AB-8和X-5大孔树脂分别为纯化笃斯越橘、红树莓和黑加仑花色苷的最佳柱填料。最佳纯化条件分别为:笃斯越橘:洗脱剂乙醇浓度为70%,pH为1,吸附及解吸流速为1mL/min,洗脱体积为6倍柱体积,经过树脂纯化后的笃斯越橘花色苷的色价是纯化前的21.2倍。红树莓:最佳树脂为AB-8大孔树脂,洗脱剂乙醇浓度为60%,pH为2,吸附及解吸流速为2mL/min,洗脱剂体积为6倍柱体积,经过树脂纯化后的红树莓花色苷的色价是纯化前的17.7倍。黑加仑果渣:最佳树脂为X-5大孔树脂,洗脱剂乙醇浓度为70%,pH为2,吸附及解吸流速为1mL/min,洗脱剂体积为5倍柱体积,经过树脂纯化后的黑加仑花色苷的色价是纯化前的20.9倍。经纯化后的花色苷真空冻干成粉末,利用反相HPLC对花色苷进行分离。参照花色苷的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峰,并结合以保留时间、出峰顺序和质谱裂解特征对花色苷的成分进行鉴定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笃斯越橘花色苷通过HPLC-MS分析鉴定出11种花色苷和2种非花色苷物质。其中以锦葵-3-葡萄糖苷和飞燕草-3-葡萄糖苷含量最高。两种非花色苷物质分别为槲皮素-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红树莓花色苷通过HPLC-MS分析鉴定出9种花色苷,其中,以矢车菊-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含量最高。黑加仑果渣花色苷通过HPLC-MS分析鉴定出10种花色苷,其中,以锦葵-3-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对笃斯越橘、红树莓及黑加仑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分别采用DPPH法,清除羟基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还原能力测定五种体外抗氧化测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笃斯越橘、红树莓、黑加仑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将叁种花色苷溶液与Vc溶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叁种花色苷可以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都具有还原力;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从笃斯越橘、红树莓和黑加仑叁种浆果中提取的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和其花色苷的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且通过对抗氧化方法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得出相比于评价抗氧化能力的其它方法,抗脂质过氧化、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更适合用于花色苷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刘龙燕[6]2010年在《乌饭树果实花色苷的提取及其抗氧化和抑菌特性研究》文中认为乌饭树(Vaccnium bracteatum Thunb.)为杜鹃花科(Erioaoeae)越橘属(Vaccnium)植物,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其果实、树叶及花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防衰老、预防和改善眼疾、抗菌、抗癌防癌等功效。为更好地利用野生乌饭树资源,本文以野生乌饭树果实为材料,采用不同提取方法结合试验设计优化乌饭树果实花色苷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花色苷进行极性分部,研究各极性分部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和抑菌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乌饭树果实花色苷提取工艺,并比较各正交试验提取条件下花色苷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乙醇提取工艺条件为0.1%HCl-50%乙醇,料液比1:30g/mL,温度50℃,浸提时间30min,提取2次,经验证试验,在此优化条件下花色苷提取率达到了92.42%。同时,乌饭树果实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花色苷含量呈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p<0.01),即乌饭树果实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与其所含花色苷类物质有关。2、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复合酶法提取乌饭树果实花色苷工艺的影响并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乌饭树果实花色苷酶解.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34U/g原料,纤维素酶活力:果胶酶活力2: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80min, pH4.0,料液比1:30g/mL。经验证试验,在此优化条件下花色苷得率达137.61mg/100g,提取率达98.68%,比直接醇提(一次)时提取率提高了18.8%。3、研究乌饭树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及其极性分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乌饭树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叁种抗氧化体系的抗氧化活性均弱于各极性分部,在.OH生成体系中,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部>抗坏血酸>正丁醇部>氯仿部>花色苷提取物;在O2-·生成体系中,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部>抗坏血酸>氯仿部≈正丁醇部>花色苷提取物;在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体系中,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部>氯仿部≈正丁醇部>花色苷提取物>抗坏血酸。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初步判定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乙酸乙酯部为花色苷类物质。4、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二倍稀释法研究乌饭树果实花色苷乙酸乙酯部的抑菌效果,并探讨热处理、pH、作用时间等因素对花色苷乙酸乙酯部抑制大肠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色苷乙酸乙酯部对霉菌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酵母菌如啤酒酵母则表现出微量的促生长作用,但对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625mg,mL,1.25mg,mL,1.25mg,mL;抑菌调控试验发现,加热处理、pH、作用时间、糖、盐等因素对乌饭树果实花色苷乙酸乙酯部的抑菌活性有显着影响,在常温或低温、中性或偏酸性条件下,乌饭树果实花色苷乙酸乙酯部的抑菌能力较强,同时,糖、盐的存在对其抑菌能力有协同增效作用。

杨国放, 杨宏, 吕春茂, 包静, 韩璐[7]2011年在《越橘果实花色苷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花色苷是高等植物中最重要的水溶性色素。近年来,有关花色苷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越橘比其他任何一种水果或蔬菜含有的抗氧化物都要多,其主要成分就是花色苷。文中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越橘花色苷种类、性质、生理活性、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果实糖酸含量与花色苷的关系,并对越橘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石光[8]2008年在《蓝莓花色苷的提取、纯化、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果实中花色苷的含量已成为衡量、判断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蓝莓花色苷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本论文研究了提取、纯化、稳定性工艺;同时研究了蓝莓果汁饮料,为进一步开发蓝莓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以人工栽培蓝莓果(北村,northcountry)为原料,进行了蓝莓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显示,蓝莓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5倍量(v/w)、浓度为80%的酸性甲醇(pH为2),40℃提取两次,每次提取1h。蓝莓花色苷提取率为78.2%。40℃浓缩提取液,过滤,得到蓝莓花色苷浓缩液。经AB-8树脂饱和吸附后,先用蒸馏水洗4BV,丢弃水洗物,去掉花色苷中的糖、果胶类物质,再用50%乙醇洗脱4BV,40℃浓缩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最后40℃干燥,得到蓝莓花色苷。纯化条件:解吸流速为5mL/min,树脂吸附流速为10mL/min,树脂量3BV。运用一些国内外标准对蓝莓花色苷进行检测,蓝莓花色苷的纯度达36%。灭酶处理可提高蓝莓花色苷的产率。蓝莓花色苷在pH2条件下稳定;蓝莓花色苷在40℃温度下稳定;添加0.15%柠檬酸、0.15%苹果酸、10%醋酸,有利于其稳定。9%蔗糖可促进蓝莓花色苷稳定;蓝莓花色苷在低温冷藏条件下稳定,在光照下不稳定;-20℃避光保存效果最佳。根据蓝莓花色苷的特性,研制出了色泽明亮、适口、风味独特的蓝莓果汁饮料。该饮料清澈透明,色泽鲜艳,其颜色保持时间较长,不易褪色。正交试验表明,蓝莓果汁饮料配方为:果汁含量12%,含糖量10%,酸度0.15%,柠檬酸:苹果酸=1:1。

赵晶[9]2012年在《新疆小檗属植物花色苷色素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南疆地区生长的小檗属植物——喀什小檗、红叶小檗和黑果小檗的果实为原材料,应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方法对叁种果实中所含花色苷组分进行分析与鉴定,同时对叁种果实中花色苷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本实验采用溶剂超声波法提取花色苷,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得到精制花色苷。采用光谱法和纸色谱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这叁种果实中的花色苷提取液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喀什小檗中含有牵牛花色素、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红叶小檗色素中可能含有天竺葵色素、锦葵色素,黑果小檗色素中可能含有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均为3位上连接的葡萄糖或半乳糖。应用液质联用技术,采用质谱全扫描,母离子扫描,子离子扫描对叁种果实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喀什小檗中可能含有飞燕草-3-半乳糖苷、飞燕草-3-葡萄糖苷、矢车菊-3-半乳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芍药-3-葡萄糖苷、芍药-3-半乳糖苷、牵牛花-3-葡萄糖苷、锦葵-3-半乳糖苷、锦葵-3-葡萄糖苷;红叶小檗中可能含有芍药色素-3-半乳糖苷、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黑果小檗中可能含有矢车菊-3-半乳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天竺葵色素-3-葡萄糖苷。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技术,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将叁种果实中花色苷红外光谱与标准的图谱比较,他们结构相似,都含有苯环,含氧杂环,甲氧基,糖和羟基的结构。采用pH示差法和Folin Ciocalteu比色法分别测定叁种果实中的花色苷和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喀什小檗粗品花色素含量为777.6mg/100g;D-101大孔树脂纯化喀什小檗色素花色素含量为102.2mg/100g;红叶小檗粗品花色素含量为1478.5mg/100g;D-101大孔树脂纯化红叶小檗色素花色素含量为411.7mg/100g;黑果小檗粗品花色素含量为78.05mg/100g;D-101大孔树脂纯化黑果小檗色素花色素含量为12.69mg/100g。喀什小檗粗品多酚含量为443.29mg/100g;D-101大孔树脂纯化喀什小檗色素多酚含量为113.14mg/100g;红叶小檗粗品多酚含量为150.42mg/100g;D-101大孔树脂纯化红叶小檗色素多酚含量为29.77mg/100g;黑果小檗粗品多酚含量为154.35mg/100g;D-101大孔树脂纯化黑果小檗色素多酚含量为27.89mg/100g。实验以Trolox为对照,采用·DPPH和ABTS+体外抗氧化模型对叁种果实中的花色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Trolox相比,·DPPH清除能力:Trolox>D101纯化黑果小檗色素>喀什小檗粗提物>D101纯化红叶小檗色素>D101纯化喀什小檗色素>红叶小檗粗提物>黑果小檗粗提物;ABTS+清除能力:D101纯化黑果小檗色素>D101纯化红叶小檗色素>Trolox>黑果小檗粗提物>红叶小檗粗提物>喀什小檗粗提物>D101纯化喀什小檗色素。应用X-射线对斑马鱼胚胎的损伤,研究红叶小檗对其的抗辐射作用。通过记录X-射线损伤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畸形率,以及生化指标的测定(ROS,MDA和SOD)。结果表明:红叶小檗色素对斑马鱼胚胎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红叶小檗色素提高斑马鱼胚SOD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陈玉峰[10]2008年在《越橘(Vaccinium SPP.)果实色素提取条件及其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越橘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在欧洲、俄罗斯、北美、阿尔卑斯山以及中国的部分地区有分布。越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的色素资源,提取纯化后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因此,对于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越橘果实色素的提取条件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试图为开发利用越橘资源,为越橘果实色素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研究基础。通过经典的显色反应实验、溶解性实验以及可见光谱数据分析,确认该提取色素属于花青素类色素。通过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的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值,对越橘果实色素最佳提取溶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选择95%的乙醇:1mol/L HCL(v/v=85/15)溶液作为最适提取溶剂。利用比耳定律对越橘果实花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发现,每100g越橘果实中含有89.8mg花色苷。从加工利用的角度对越橘果实色素提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液料比,最佳提取条件为:50℃、1.5h、液料比5:1(v/w)、提取次数为4次。对越橘果实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越橘果实色素在光照586.0×10~6lx以下,低pH值以及60℃以下时稳定性较好,在pH值大于4以及温度高于60℃时稳定性会显着降低;Fe~(3+)、Fe~(2+)、H_2O_2、苯甲酸钠对越橘果实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葡萄糖、蔗糖对该色素有一定的护色作用;Zn~(2+)、Al~(3+)、K~(1+)对该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利用液体培养和滤纸片2种方法对越橘色素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发现,越橘果实色素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色素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在液体培养法中,与对照(0.000mg/mL)相比,当色素浓度大于0.008mg/mL时,其抑菌效果均在5%水平上达到显着差异。当色素浓度为0.092 mg/mL时,大肠杆菌的浓度仅为对照的大肠杆菌的浓度的12.6%;在滤纸片法中,与对照(0.000mg/mL)相比,色素浓度为0.16mg/mL、0.97 mg/mL、1.83 mg/mL时均在1%水平上达到显着差异。

参考文献:

[1]. 越橘果实中花色苷的提取分离、定量和结构鉴定研究[D]. 孟凡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03

[2]. 越橘果实花色苷的动态分析和提取工艺研究[D]. 佟琳琳. 吉林农业大学. 2006

[3]. 蓝莓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 田瑶. 东北农业大学. 2012

[4]. 黑莓花色苷降解与辅色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张丽霞.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 野生浆果花色苷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D]. 李蕊. 东北林业大学. 2011

[6]. 乌饭树果实花色苷的提取及其抗氧化和抑菌特性研究[D]. 刘龙燕. 福建农林大学. 2010

[7]. 越橘果实花色苷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 杨国放, 杨宏, 吕春茂, 包静, 韩璐. 辽宁农业科学. 2011

[8]. 蓝莓花色苷的提取、纯化、稳定性研究[D]. 石光. 大连工业大学. 2008

[9]. 新疆小檗属植物花色苷色素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D]. 赵晶. 塔里木大学. 2012

[10]. 越橘(Vaccinium SPP.)果实色素提取条件及其性质的研究[D]. 陈玉峰. 西南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越橘果实中花色苷的提取分离、定量和结构鉴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