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及相选择论文_唐玲,张会,夏鹏举,徐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及相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组织,自生,铸型,带状,复合材料,微观。

组织及相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唐玲,张会,夏鹏举,徐峰[1](2018)在《Zn-Mg富Zn区合金在不同冷速下的凝固微观组织演化及相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分析不同镁含量Zn-Mg合金在金属阶梯铸型下的铸态凝固组织形貌,探讨冷速对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Zn-Mg合金中存在非小平面的枝晶初生Zn相和小平面包晶Mg_2Zn_(11)金属间化合物相,基体为共晶组织;随着冷速的提高,Zn-2%Mg合金中枝晶初生Zn相数量增多、细化且具有发达的二次枝晶臂,共晶层片细化明显,Zn-3%Mg合金中的共晶晶胞具有台阶状及圆状特点,且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圆形的胞状共晶晶粒增多。(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贾磊,谢辉,陶世平,张蓉,吕振林[2](2015)在《Cu-Ni-Si叁元合金的显微组织与相选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平衡凝固技术制备了Cu含量为90wt%、不同Ni/Si原子比的Cu-Ni-Si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差热分析(DSC)考察了合金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的相转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Si原子比对Cu-Ni-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可归因为α-Cu晶粒内部析出的δ-Ni2Si相数量的变化和晶界相在Cu-Si和Ni-Si化合物之间的选择。δ-Ni_2Si相数量的变化与初生α-Cu内部Ni、Si原子的浓度密切相关,而晶界相的相选择则是Cu-Si和Ni-Si金属间化合物相之间竞争的结果。随着Ni/Si原子比的增加,残余液相中Ni原子浓度增加增高,具有更负形成焓Ni-Si金属间化合物逐渐从竞争中胜出,导致晶界相从Cu-Si化合物向Ni-Si化合物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张吉明,谢明,杨有才,陈永泰,李爱坤[3](2014)在《PdW20包晶合金的凝固组织及相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凝固速率在50~1.8×103μm/s范围内的PdW20合金凝固组织及凝固速率对微观组织形态和领先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不同凝固条件下的凝固组织由初生W相、包晶(Pd)相和固溶体Pd相组成。随着凝固速率增大,合金组织从树枝晶转变成等轴晶,晶粒大小快速减小。合金组织存在显微偏析,并且随着凝固速率增大,晶内与晶界上的成分差值减小。在3.2×102μm/s凝固速率下,观察到领先相W在进行包晶反应时不完全,还有部分W剩余。(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4年S1期)

孙洪元,李双明,冯松科,傅恒志[4](2013)在《Co-Sb合金定向凝固组织与相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Co-93.0%Sb(质量分数)合金进行了Bridgman定向凝固和激光快速凝固实验,利用XRD,SEM和EDS分析了合金凝固组织中的相组成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在Bridgman定向凝固速率为2和5μm/s时,合金凝固组织只有CoSb_3和Sb 2相;而当凝固速率为20,50,100和500μm/s时,组织由初生相CoSb_2,包晶相CoSb_3和Sb相组成,凝固组织中CoSb_3体积分数随凝固速率的增加而减少.激光快速凝固方法中,当扫描速率为5 mm/s时,组织有CoSb_2,CoSb_3和Sb3相;而当扫描速率增大到10,20和50 mm/s时,包晶相CoSb_3取代初生相CoSb_2直接析出,合金凝固组织只有CoSb_3和Sb2相,根据凝固理论计算得出,包晶相直接析出的临界速率为7.61 mm/s,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另外,低定向凝固速率2—5μm/s下获得CoSb_3是因为有足够的凝固时间促进包晶反应进行,而激光快速凝固下,凝固速率大于10 mm/s时,CoSb_3是通过液相直接凝固获得的.要获得大体积分数的CoSb_3相,需采用较低的定向凝固速率.(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铁邦,胡锐,钟宏,葛光男,李金山[5](2011)在《激光区熔定向凝固Gd_5Ge_4合金的相选择与组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具有包晶反应的Gd5Ge4金属间化合物进行激光区熔快速定向凝固实验,研究了Gd基磁致冷材料激光快速定向凝固过程中的相选择机制和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激光区熔快速定向凝固后的Gd5Ge4合金具有明显的择优取向,合金在激光快凝条件下同时发生非晶化现象。Gd5Ge4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片层间距随激光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合金的凝固组织特征和激光扫描速率的关系符合J-H模型。(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1年12期)

钟宏,李双明,吕海燕,刘林,邹光荣[6](2007)在《Nd-Fe-B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及相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Nd11.76Fe82.36B5.88包晶成分和Nd13.5Fe79.75B6.75过包晶成分合金进行了高梯度定向凝固和激光快速定向凝固实验,研究了Nd-Fe-B合金组织形成及相选择与凝固参量(温度梯度G,生长速度V,合金成分C0)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包晶相为无固溶度的化学计量比结构的Nd-Fe-B合金体系,讨论计算了合金定向凝固过程γ-Fe及包晶T1相的界面温度随生长速率的变化,获得了Nd-Fe-B合金定向凝固相/组织选择图,确定了合金凝固中各相及生长形态转化的条件.Bridgman定向凝固实验中,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T1相由平面/小平面向枝晶形貌转变;Nd13.5Fe79.75B6.75合金的激光实验中,凝固速率由4.4~5.0mm/s时,领先析出的组织由γ-Fe枝晶转变为T1相枝晶.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给出的相/组织选择图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07年03期)

何其武[7](2006)在《定向凝固Cu-Cr亚共晶合金初始过渡区组织演化和相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的性能决定于材料的组织,而凝固的最终组织与初始非稳态过程有着密切的历史相关性。初始过渡区对后续凝固组织的完整性及其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广泛应用的Cu-Cr自生复合材料为应用背景,以制备Cu—Cr自生复合材料的定向凝固制备方法为基础,研究其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初始凝固问题。一方面,考察了试样初始过渡区非稳态组织的演变、共晶生长、界面形态及组织特征等多方面的凝固特性,并结合相图对各相的形成特点作以探讨;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稳态组织变化及相形核特征,以此与非稳态初始过渡区转变作以对比;同时,也研究了初生相和共晶相的竞争生长机制。 本文在现有的关于Cu—Cr亚共晶合金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抽拉速率阶段的初始过渡区组织转变特点,结果表明:Cu—Cr亚共晶合金定向凝固初始过渡区的典型组织转变经历如下叁个过程:初生α相阶段→完全的共晶组织(α+β)阶段→“初生相+共晶组织”的混合组织阶段(枝晶调整阶段)。并且不同的速率阶段的初始过渡区转变特点有所不同。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初始过渡区组织由中速时首先析出单相α、再凝固出全部共晶组织的两个过渡生长阶段,演化为高速时只有单相α生长的单一过渡生长阶段(低速下组织演化与高速时相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一方面,共晶系合金在定向凝固时由于受到初生领先相析出的影响,导致共晶生长失稳。并推导出偏离共晶点的亚共晶系合金的失稳临界速率V_1;另一方面,初生相生长也容易失稳,产生共晶相。在低速抽拉时,初生α相易在C_i=C_E处失稳;而在抽拉速率较高时,初生α相易在C_i<C_E处失稳。(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6-03-01)

李新中,郭景杰,苏彦庆,吴士平,傅恒志[8](2005)在《定向凝固包晶合金带状组织的形成机制及相选择 Ⅰ.带状组织的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定向凝固包晶合金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初生相和包晶相分别作为单相和充分形核相以低速平界面生长时,从初始到稳态的整个过渡区间,两相在界面及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溶质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充分形核假设和成分过冷准则以及相稳定生长的最高界面温度判据,分析了初始过渡区内可能发生的第二相形核转变,确定了形成带状组织的成分条件.考虑到相生长的历史相关性,将带状组织区分为周期性带状组织区和单一带状组织区,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对Ti-Al合金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郭景杰,李新中,苏彦庆,吴士平,傅恒志[9](2005)在《定向凝固包晶合金带状组织的形成机制及相选择 Ⅱ.相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充分形核假设和成分过冷准则以及相稳定生长的最高界面温度判据,对包晶合金低速平界面凝固前沿尚未确立稳态成分分布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考虑到相生长的历史相关性,建立了从初始到稳态的整个过渡区间,随凝固距离变化的相选择模型.与Hunziker模型相比,更清楚地分析了整个凝固过程中发生的相和组织形态的转变,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更合理的解释.对Ti—Al合金相选择图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许爱华,吴佑实,张川江,赵芳[10](2003)在《Al-Zn-Ce非晶合金的相选择与组织结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具有典型分解特征的Al Zn Ce非晶合金的形成和晶化过程 ,探讨了各种相的生成顺序。XRD和DSC测试结果表明强烈的化合物短程序有利于Al Zn Ce非晶合金的形成。在Al Zn Ce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相选择行为 ,多种相的竞争形核和有限生长使其具有复杂的结构特点。同时 ,结果也表明冷速对该体系非晶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组织及相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静平衡凝固技术制备了Cu含量为90wt%、不同Ni/Si原子比的Cu-Ni-Si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差热分析(DSC)考察了合金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的相转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Si原子比对Cu-Ni-Si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可归因为α-Cu晶粒内部析出的δ-Ni2Si相数量的变化和晶界相在Cu-Si和Ni-Si化合物之间的选择。δ-Ni_2Si相数量的变化与初生α-Cu内部Ni、Si原子的浓度密切相关,而晶界相的相选择则是Cu-Si和Ni-Si金属间化合物相之间竞争的结果。随着Ni/Si原子比的增加,残余液相中Ni原子浓度增加增高,具有更负形成焓Ni-Si金属间化合物逐渐从竞争中胜出,导致晶界相从Cu-Si化合物向Ni-Si化合物的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及相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唐玲,张会,夏鹏举,徐峰.Zn-Mg富Zn区合金在不同冷速下的凝固微观组织演化及相选择[J].有色金属工程.2018

[2].贾磊,谢辉,陶世平,张蓉,吕振林.Cu-Ni-Si叁元合金的显微组织与相选择(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3].张吉明,谢明,杨有才,陈永泰,李爱坤.PdW20包晶合金的凝固组织及相选择[J].贵金属.2014

[4].孙洪元,李双明,冯松科,傅恒志.Co-Sb合金定向凝固组织与相选择[J].金属学报.2013

[5].张铁邦,胡锐,钟宏,葛光男,李金山.激光区熔定向凝固Gd_5Ge_4合金的相选择与组织特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

[6].钟宏,李双明,吕海燕,刘林,邹光荣.Nd-Fe-B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及相选择[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7

[7].何其武.定向凝固Cu-Cr亚共晶合金初始过渡区组织演化和相选择[D].西北工业大学.2006

[8].李新中,郭景杰,苏彦庆,吴士平,傅恒志.定向凝固包晶合金带状组织的形成机制及相选择Ⅰ.带状组织的形成机制[J].金属学报.2005

[9].郭景杰,李新中,苏彦庆,吴士平,傅恒志.定向凝固包晶合金带状组织的形成机制及相选择Ⅱ.相选择[J].金属学报.2005

[10].许爱华,吴佑实,张川江,赵芳.Al-Zn-Ce非晶合金的相选择与组织结构演化[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自主创新主体选择及其组织一8低凝固速度条件下Zn一3.Owt%Cu试样纵...一1低速凝固条件下获得的Zn一2.Owt%Cu试...不同预烧温度Ca3Mn2O7陶瓷粉体XRD结...实验材料干燥预处理Fig2.6Experiment...一10低速条件下Zn一4.owt%Cu试样纵截面...

标签:;  ;  ;  ;  ;  ;  ;  

组织及相选择论文_唐玲,张会,夏鹏举,徐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