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挤兑论文_李玉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行挤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银行,金融风险,斯隆,养老金,金融,麻省理工,交通银行。

银行挤兑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敏[1](2019)在《银保监会回应两家银行“挤兑”风波:中小金融机构处置方式多元、风险可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营口沿海银行和河南伊川农商行因为谣言发生了挤兑等风险事件。加上包商银行被接管和锦州银行的重组,一时间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引发了广泛关注。11月12日,中国银保监会监管通气会上,城市银行部和农村银行部两位副主任就此作出了回应。银保监会城商行部副(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9-11-13)

李瑞瑞[2](2019)在《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大企业与企业之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产品竞争,声誉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的时代显得更为重要。《财富》杂志的“最受赞赏公司”、“远东经济评论”、《金融时报》或者普华永道的欧洲排行榜都是一些比较着名的企业排行榜,这些排行榜都将声誉和态度与经济效益摆在同等高度,这充分反映了声誉对于企业的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算作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具有良好声誉的银行可以增强股东的信任,赢得储户的青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强银行在同业之间的竞争力。由于北岩银行挤兑的事件发生的前后的发展特点与我国现有银行的发展特点比较相似,同业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中占比较高,缺乏声誉管理意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北岩银行事件,先通过研究北岩银行在挤兑事件发生前后的做法,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关于声誉管理的相关其实,为我国银行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分析,除绪论外的第一章对北岩银行案例介绍,分别从北岩银行概况、挤兑事件经过以及挤兑产生的原因叁个方面阐述。第二章对北岩银行声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声誉的产生、传递和作用机制,然后分析北岩银行在本次挤兑事件中声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声誉管理是如何作用于存款人的选择,银行应该重视声誉管理,才能保证持续性经营。第叁章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我国银行对声誉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对银行年报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第四章从北岩银行得出我国声誉管理的启示,首先加强事前声誉管理,提高声誉管理意识;其次正确处置银行声誉问题,建立声誉事件后评价机制。(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和佳,周智宇[3](2018)在《诺贝尔奖经济学家、麻省理工金融教授罗伯特·默顿:引发2008金融危机的并非次贷而是银行挤兑》一文中研究指出“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并非次级抵押贷款、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各国央行领袖的共识是,这是一场典型的银行挤兑。”日前,在麻省理工中国峰会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杰出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Robert C.Merton(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8-12-04)

李婧[4](2018)在《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发展的影响,我国正以一个新兴市场的身份融入到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体系当中,国际间频繁的贸易往来,也来带了外界的金融风险。2017年4月25日,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政府与维护金融稳定也一直受到各国的关注。从国内来看,民间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发展迅猛,加上政府债务较高等因素造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本文试图从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结合公共管理学,研究我国防范金融风险机制。全文通过分析我国防范金融风险机制的现状,借鉴美国防范金融风险模式,以新乡获嘉县邮储银行挤兑事件为案例,提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完善防范金融风险的法律体系,需要加强政府监管,需要通过科技手段等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的见解。(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廖新睿[5](2017)在《银行挤兑原理及风险管理方法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挤兑是指大量储户因为恐慌情绪或者金融危机同时向银行要求取款,银行缺乏充足现金,所持资产又缺乏流动性,无法满足储户需求,导致银行面临倒闭的现象。银行挤兑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深远,甚至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从银行的业务模式入手,介绍了银行在实现资产性质转换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点,并给出了银行挤兑风险管理的两个基本思路,以期帮读者更好地理解银行挤兑。(本文来源于《全国流通经济》期刊2017年35期)

Mark,Gertler,Nobuhiro,Kiyotaki,王崇宇[6](2016)在《无限期界经济中的银行业、流动性与银行挤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一个涉及流动性错配与银行挤兑的银行业无限期界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发现,银行挤兑均衡是否存在取决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银行资产的内生清算价格。尽管在正常时期银行挤兑均衡可能不存在,但在经济衰退中出现的概率增加。挤兑会导致信用中介和总体经济活动出现显着萎缩,即使挤兑不会发生,挤兑的预期同样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该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揭示近期金融危机中的一些关键点。(本文来源于《经济动态与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潘晓霞[7](2016)在《危机的背后:北京政府时期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挤兑风潮》一文中研究指出1916年、1921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次发生严重挤兑,造成金融乃至社会恐慌,不仅对银行及整体经济金融造成巨大打击,背后还反映出政治经济体系的致命缺陷。当时报端指出:"今日之现象,岂仅纸币不兑存款不付而已哉,直是政府对于国民仅存一丝残喘之信用而亦全行打破之。"~①作为非常态的危机事件,挤兑发生时各种矛盾往往会集中触发,可谓观(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4年卷)》期刊2016-12-01)

柳宾[8](2016)在《1929年青岛正金银行挤兑风潮》一文中研究指出正金银行全称横滨正金银行,1879年成立,以经营对外汇兑、贴现为主要业务,是日本的国立银行之一,也是当时日本唯一的国际汇兑银行。正金银行总行设在日本横滨,其分行遍布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旧金山和夏威夷、印度孟买、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以及中国香港、天津、营口、北平、大连、奉天、汉口、哈尔滨、长春等地,是重要的跨国银行。(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6年19期)

王婷[9](2016)在《银行挤兑行为的演化博弈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全球多个国家相继爆发金融危机,这不仅对本国经济产生恶劣影响,对世界各国经济也影响巨大.因此,如何维持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稳步发展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银行挤兑行为作为金融机构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然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方法,对银行、储户所构成的系统进行建模.首先,通过对储户和储户、储户和银行分别建立博弈模型,我们得出同时到期取款是储户的最优策略.就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得出:适当加大对提前取款的储户的“处罚”力度,如增大活期利率和定期利率的差距、设定浮动利率、适当增加到期取款的得益等方式,真正做到有福利储户共享,有风险大家共担,着力引导储户对银行进行监督,可以有效避免挤兑现象发生.其次,将一般情况下的模型结果与存款保险制度下所得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挤兑行为的发生,使市场向着储户到期取款、银行规范经营的良性市场演化.最后,我们对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前后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得出: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挤兑现象的发生,为金融市场的和谐发展服务.(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田国强,赵禹朴,宫汝凯[10](2016)在《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避免银行挤兑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轮次噪音信息传递市场环境,构建了一个银行挤兑动态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存款者对银行持有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信息加工和传播效率以及不同类型的提前取款动机等方面,探讨银行挤兑的动态过程,给出了各轮次银行挤兑的比例和数量,并刻画出相应的动态均衡;进一步通过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对基准模型进行扩展,探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影响存款者的两类提前取款动机,具有稳定预期和道德风险两个方向相反的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力度对比,而两者之间的比较内生于制度环境。得到的政策启示如下: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时,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建设配套措施,强化市场约束和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监督作用来减弱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信息的加工和传播效率,促使存款者形成稳定的取款预期,从而增强稳定效应。(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银行挤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大企业与企业之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产品竞争,声誉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的时代显得更为重要。《财富》杂志的“最受赞赏公司”、“远东经济评论”、《金融时报》或者普华永道的欧洲排行榜都是一些比较着名的企业排行榜,这些排行榜都将声誉和态度与经济效益摆在同等高度,这充分反映了声誉对于企业的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声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算作商业银行的无形资产,具有良好声誉的银行可以增强股东的信任,赢得储户的青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强银行在同业之间的竞争力。由于北岩银行挤兑的事件发生的前后的发展特点与我国现有银行的发展特点比较相似,同业业务在银行资产负债中占比较高,缺乏声誉管理意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北岩银行事件,先通过研究北岩银行在挤兑事件发生前后的做法,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关于声誉管理的相关其实,为我国银行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分析,除绪论外的第一章对北岩银行案例介绍,分别从北岩银行概况、挤兑事件经过以及挤兑产生的原因叁个方面阐述。第二章对北岩银行声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声誉的产生、传递和作用机制,然后分析北岩银行在本次挤兑事件中声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声誉管理是如何作用于存款人的选择,银行应该重视声誉管理,才能保证持续性经营。第叁章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我国银行对声誉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对银行年报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第四章从北岩银行得出我国声誉管理的启示,首先加强事前声誉管理,提高声誉管理意识;其次正确处置银行声誉问题,建立声誉事件后评价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行挤兑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敏.银保监会回应两家银行“挤兑”风波:中小金融机构处置方式多元、风险可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

[2].李瑞瑞.从北岩银行挤兑事件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管理[D].辽宁大学.2019

[3].和佳,周智宇.诺贝尔奖经济学家、麻省理工金融教授罗伯特·默顿:引发2008金融危机的并非次贷而是银行挤兑[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

[4].李婧.金融安全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廖新睿.银行挤兑原理及风险管理方法简介[J].全国流通经济.2017

[6].Mark,Gertler,Nobuhiro,Kiyotaki,王崇宇.无限期界经济中的银行业、流动性与银行挤兑[J].经济动态与评论.2016

[7].潘晓霞.危机的背后:北京政府时期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挤兑风潮[C].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4年卷).2016

[8].柳宾.1929年青岛正金银行挤兑风潮[J].中国金融.2016

[9].王婷.银行挤兑行为的演化博弈均衡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6

[10].田国强,赵禹朴,宫汝凯.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J].经济研究.2016

论文知识图

应用的实际例子(来源:Adriana...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北岩银行挤兑银行挤兑模型)②。但从2004年底的国内信贷增长情况图4-1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资料来源:...

标签:;  ;  ;  ;  ;  ;  ;  

银行挤兑论文_李玉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