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增益论文-陈新华,苏沃榜,冯源恒,余慧连,黄永利

遗传增益论文-陈新华,苏沃榜,冯源恒,余慧连,黄永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增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尾松,优良家系,入选率,遗传增益

遗传增益论文文献综述

陈新华,苏沃榜,冯源恒,余慧连,黄永利[1](2018)在《马尾松优良家系入选率对遗传增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选择是选育马尾松良种的重要环节。该研究以马尾松初级种子园的10组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为研究材料,根据家系材积均值和家系内材积变异系数设置不同的选择强度,以研究不同选择策略对家系选择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选率的扩大,家系选择所得到的遗传增益逐渐降低,但入选的家系数量明显增加。为保证获得足够的遗传增益,家系入选率应不大于20%。变异系数40%的入选率与30%的入选率相比,遗传增益下降0.57%,变异系数增加2.82%,而入选家系数目增加了9.8%~15.5%。说明适当放宽变异系数的入选率可以大量增加入选家系量,而在遗传增益和变异稳定性上的损失却不大。(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冯源恒,杨章旗,李火根,徐慧兰[2](2018)在《马尾松育种进程中的遗传增益与遗传多样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广西马尾松3次改良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及改良增益进行分析,总结育种进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动态。分析通过育种群体结构设计、选择方法提高改良效果的可行性,为制定马尾松长期育种策略及良种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马尾松天然群体及第1代、第1. 5代、第2代育种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根据遗传测定结果估算历次改良所得遗传增益。【结果】广西马尾松的第1次改良过程,获得约32%材积增益,损失约14%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多样性指数(I)没有发生变化,观测杂合度(H_o)约上升27%。第2次改良过程获得19. 34%的遗传增益,损失了约16%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指数(I)约下降了6%,观测杂合度(H_o)没有变化,近交系数约下降了20%。第3次遗传改良过程获得23. 68%的遗传增益,损失约12%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指数(I)下降约25%,观测杂合度(H_o)下降约20%,近交系数下降约47%。【结论】广西马尾松3次改良均获得了较高的遗传增益,并有效降低了群体的近交程度,遗传多样性损失相对较少。由此说明,所用的选择策略可以有效兼顾遗传增益与遗传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金振国,魏国才,高利,孙艳杰,石运强[3](2018)在《中群21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基因重组频率,改变群体遗传结构,在保持遗传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群体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抗逆性,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入的合成玉米育种群体中群21进行混合选择改良,并从不同轮次中选育育种新材料,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新型种质。结果表明:中群21通过4轮选择,已适应黑龙江省生态条件,其生育日数缩短4d左右,脱水速率、群体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耐密性、抗倒性都明显改善,可以从中选育产量高、脱水速率快、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配合力自交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丰屹[4](2018)在《玉米选系遗传增益对种植密度的选择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度循环育种策略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成为创制玉米育种新材料的重要技术选择,但尚未有试验数据揭示育种材料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选择响应。本试验分别选用SS和NSS类群的中国和美国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选系群体(SS群:郑58×LH196;NSS群:昌7-2×MBUB)在4000、6000、8000、10000、12000株/667m2等五个密度下,通过混合选择方法,获得每个选系群体的C1、C2、C3和C4世代。采用不完全区组试验设计,两个环境评价不同世代选系群体的生育期、抗性、株型、产量、光合等性状及遗传增益表现,探索玉米选系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为高密度循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联合方差分析表明,除倒伏率、倒折率外,抽丝期、散粉期、株高、穗位、雄穗分支数、穗夹角、叶向值、产量、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粗、穗长、秃尖长、粒深、容重、叶绿素含量等性状在世代群体间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2)在4000-8000株/667m2低密度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SS选系群体产量逐渐增加,生育期先缩短后延长,株型逐渐变差,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NSS选系群体产量逐渐降低,生育期先延长后缩短,株型先变差后变好,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3)在8000-12000株/667m2高密度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SS选系群体产量逐渐降低,生育期先延长后缩短,株型逐渐变好,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增加;NSS选系群体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生育期逐渐延长,株型逐渐变好,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4)随种植密度变化,选系群体产量与生育期呈负相关,与株高穗位呈显着正相关。因此,在提高密度压力筛选单株的过程中,可注重选择生育期较早的优良单株,但对群体株高穗位选择标准应适当降低。(5)连续改良4代后,两类选系群体,产量平均遗传增益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SS选系群体在4000株/667m2最高,在8000株/667m2最低,NSS选系群体在12000株/667m2最高,在10000株/667m2最低;株型性状平均遗传增益变化与产量完全相反;生育期平均遗传增益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平均遗传增益两类群表现为相反趋势,SS选系群体表现为逐渐升高,NSS选系群体表现为逐渐降低。(6)单独分析每一世代遗传增益,两类选系群体C1至C3世代,产量、生育期遗传增益在8000-12000株/667m2高密度下较高;C4世代,两类选系群体产量、生育期在4000、6000株/667m2低密度下较高,高密度下遗传增益多为负向增益。(7)综合评价两类选系群体各世代性状及遗传增益表现,发现选系群体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受遗传背景及世代共同影响,SS选系群体C1-C3世代最适种植密度为8000-12000株/667m2,且随着改良的进行,种植密度应适当增加,NSS选系群体C1-C3世代最适种植密度为8000-10000株/667m2,两类选系群体C4世代最适种植密度均为4000株/667m2。(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5](2017)在《我国科学家领衔发表遗传增益改良长篇专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云碧博士领衔的国际联合团队,经过3年努力,总结和发展了一系列改进遗传增益的分子育种理论、技术和方法,相关成果以长篇评述的方式发表在牛津大学出版的《实验植物学杂志》。联合团队首先总结和评述了与遗传增益改良相关(本文来源于《种业导刊》期刊2017年07期)

曾瑞金[6](2016)在《福建漳州巨桉优良家系选择及遗传增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巨桉子代林30个种源地的150个家系为对象,在福建漳州建立树木园并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年生巨桉平均单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3.12 m、11.2 cm和0.060 2 m3。参试的150个家系中,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超过平均值的分别占家系总数46.7%、38.7%、39.3%,家系136、139、138、134、149、7、126、131、79、120、130、2号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上明显优于其他家系。入选的家系主要分布在新南威尔士范围,树高、胸径和材积累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96%、9.23%和23.60%,增产效益明显,可作为主要种源地。(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翁海龙,王福德,陈宇,王鑫,严超[7](2015)在《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及遗传增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选择大于群体平均值1倍以上标准差者为最优家系,大于群体平均值者为优良家系,J66、S10、J68、W29均大于群体平均值1倍以上标准差,是建立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的候选家系。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优良家系各性状相对于群体平均值的遗传增益,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优良家系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入选率均为52.38%,选择强度为0.77,遗传增益依次为3.65%、7.46%和25.96%。(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罗宁[8](2014)在《闽楠优良地理种源选择及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福建和江西闽楠自然分布区20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其地理种源试验。2013年11月,调查9年生闽楠幼林的生长量指标,以选择闽楠的优良地理种源,进行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结果表明,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树高、地径、冠幅等性状间存在显着性正相关。综合树高、地径、冠幅等3个性状,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决选出:福建明溪为最优种源,福建永安、福建浦城与江西上饶为优良地理种源;4个优良地理种源的平均遗传增益,树高为23.73%,地径为27.77%,冠幅为26.11%。(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金松灿,王春平,孔欣欣,蔡珊利,陈培军[9](2014)在《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和生理性状的遗传增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对培育高产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1980~2005年间河南省育成的8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为研究材料,于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间连续2年种植,分析了近25年河南主栽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显着受环境和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的影响。1980~2005年间河南小麦产量年遗传增益为63 kg/hm2,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显着改良,其中,千粒重年遗传增益为0.42 g,收获指数年遗传增益为0.29。株高随品种的选育年份呈显着降低趋势,平均每年降低株高0.42 cm。而单位面积(m2)穗数、穗粒数和生物学产量均无显着变化。说明近25年来河南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提高粒重来完成,今后再通过降秆来提高收获指数已不再现实,应在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同时适当放宽株高限制,提高茎秆质量的同时,加强改良新品种的收获指数。(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4年09期)

许鲁平[10](2014)在《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及遗传增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a生马尾松子代林33个家系为对象,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1号家系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均显着高于其他家系,分别为11.74 cm、7.87 m、0.039 8 m3.以平均胸径、树高大于群体5%以上,平均材积大于群体15%以上为优良家系标准,选择31和4号家系作为推荐品系.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31和0.30,材积的遗传增益最大,达到了0.64.(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遗传增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广西马尾松3次改良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及改良增益进行分析,总结育种进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动态。分析通过育种群体结构设计、选择方法提高改良效果的可行性,为制定马尾松长期育种策略及良种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马尾松天然群体及第1代、第1. 5代、第2代育种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根据遗传测定结果估算历次改良所得遗传增益。【结果】广西马尾松的第1次改良过程,获得约32%材积增益,损失约14%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多样性指数(I)没有发生变化,观测杂合度(H_o)约上升27%。第2次改良过程获得19. 34%的遗传增益,损失了约16%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指数(I)约下降了6%,观测杂合度(H_o)没有变化,近交系数约下降了20%。第3次遗传改良过程获得23. 68%的遗传增益,损失约12%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指数(I)下降约25%,观测杂合度(H_o)下降约20%,近交系数下降约47%。【结论】广西马尾松3次改良均获得了较高的遗传增益,并有效降低了群体的近交程度,遗传多样性损失相对较少。由此说明,所用的选择策略可以有效兼顾遗传增益与遗传多样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增益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新华,苏沃榜,冯源恒,余慧连,黄永利.马尾松优良家系入选率对遗传增益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18

[2].冯源恒,杨章旗,李火根,徐慧兰.马尾松育种进程中的遗传增益与遗传多样性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金振国,魏国才,高利,孙艳杰,石运强.中群21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

[4].张丰屹.玉米选系遗传增益对种植密度的选择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5]..我国科学家领衔发表遗传增益改良长篇专论[J].种业导刊.2017

[6].曾瑞金.福建漳州巨桉优良家系选择及遗传增益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

[7].翁海龙,王福德,陈宇,王鑫,严超.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及遗传增益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

[8].罗宁.闽楠优良地理种源选择及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4

[9].金松灿,王春平,孔欣欣,蔡珊利,陈培军.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和生理性状的遗传增益研究[J].种子.2014

[10].许鲁平.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及遗传增益[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遗传增益论文-陈新华,苏沃榜,冯源恒,余慧连,黄永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