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BP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IABP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使用IABP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1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过程。结果通过IABP辅助治疗期间给予密切观察和护理,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术后2天撤除IABP,2周后顺利出院。结论熟练掌握IABP相关理论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IABP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IABP;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龄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越来越高,这些高龄人群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各种慢性疾病,起病急、病情凶险,会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功能受损,易合并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npump,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治疗手段[1]。回顾我科于2018-8-7收治的1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辅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3岁,因“突发胸痛7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脏彩超示: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EF36%。入院时患者血压下降至66/44mmHg,心率46次/分,予扩容、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治疗效果不佳。立即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和三支血管严重病变,于右冠植入支架一枚,并行IABP导管置入术,予IABP辅助治疗。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逐渐稳定,IABP使用2天后拔管。因患者心功能差,予植入ICD为二级预防,起搏器切口拆线后出院。

2、IABP置入及使用方法

IABP以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球囊导管,将导管顶端置于锁骨下动脉2-3cm的降主动脉内,然后将导管外端连接球囊反搏机,并于体表缝合固定导管。IABP机常用触发模式有心电图、压力、内脏触发。常用为心电图模式。在电极干扰或心律失常等情况导致心电图波形紊乱,机器无法识别R波触发,要及时调整为压力触发,以保证球囊不终止工作。当患者发生室颤时,则改为内脏触发,以确保IABP程序的安全和继续使用。常规用9%生理盐水500ML加入肝素钠6250U持续加压静脉输注到导管内。每Q6h测凝血酶原时间,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肝素剂量,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200—250s[2]。

3、护理

3.1IABP术前护理

患者处于休克状态,予IABP治疗前,要根据心率、血压情况及时调整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剂量,使血压维持在100/60mmHg以上,心率80次/分左右。常规双侧腹股沟备皮,留置尿管,抽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等,协助医生检查各仪器,连接导管导线等设备,准备好压力传感器和肝素盐水等[3]。并做到和患者主动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2IABP术中护理

协助医生植入支架后,检查球囊是否漏气,驱动装置是否正常,备好冲洗导管的肝素盐水,配合医生置管,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闭用缝线缝合右股动脉固定球囊导管,穿刺点用灭菌纺纱覆盖。

3.3IABP术后护理

3.3.1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于CCU严密监护,要求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制动,无家属陪护,以致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护士主动关心病人,耐心与患者沟通,及时做好宣教活动,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4]。

3.3.2病情观察

患者血管病变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应严密观察其意识、尿量、生命体征等情况,同时观察IABP各项参数是否正常,包括有创血压、反搏压、反搏波形、反搏比例以及氦气的量,警惕有无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观察反搏波形的变化,根据波形判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效果。观察有无常见IABP并发症如下肢动脉栓塞、出血、感染、球囊破裂的发生。

3.3.3拔管的护理

术后第二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胸闷、胸痛等不适,予停用多巴胺升压,反搏时舒张压>100mmHg,24小时尿量>1000ml,予停用IABP。拔管前,逐渐降低球囊反搏比例至1:3观察1小时后,血压平稳,予拔除导管。拔管前2小时停用肝素盐水,拔管时关闭反搏仪电源。拔管后局部予按压止血大于30min后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瞩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

4、小结

心源性休克的发病原因是患者大面积心肌坏死引起的泵衰竭,纠正休克状态不能单纯的用血管活性药物,IABP作为有效的辅助循环装置可以增加心搏量,降低左心室负荷,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5]。目前,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IABP的辅助支持,在短时间内起到了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使AMI的死亡率明显下降[6]。通过熟练掌握IABP的相关理论、操作流程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降低费用、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4-428.

[2]许业珍,江朝光主编.重病加强护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215.

[3]陆东风,熊龙根,刘世明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疗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l(5):267-269.

[4]吴祝兰,张宜生,朱莉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和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63.

[5]丁抗宁,王蓉,武艳妮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中国医药学科,2012,5,2(9):131-132.

[6]柯丽芳,肖德英,张华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29-13.

标签:;  ;  ;  

IABP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