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预防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陶绪林

中西医结合预防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陶绪林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625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预防新发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综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单一组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比综合组和单一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5例(93.22%)显著高于单一组46例(77.97%),各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和腰椎L2~4骨密度变化情况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组的疼痛评分和腰椎L2~4骨密度变化情况均优于单一组,综合组的新发椎体骨折几率3例(5.08%)显著低于单一组11例(18.6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骨折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cceptedpercutaneousvertebralplasty(PVP)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osteoporosiscompressionfracturesto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forpreventingtheclinicaleffectofnewvertebralfractures.Methods:choosefromNovember2016toDecember2017,118casestreatedbyosteoporosiscompressionfractures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maintainingto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asinglegrouponlytreatedwithconventionalwesternmedicine,contrastandmaintainingasinglesetoftreatmenteffect.Results:maintainingefficientmaintainingeffectiverateoftreatmentfor55cases(93.22%)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asinglesetof46cases(77.97%),painscoresbetweengroupsbeforetreatmentandlumbarL2~4changesinbonemineraldensity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maintainingthepainscoreaftertreatmentandlumbarL2~4changesinbonemineraldensityweresuperiortosinglegroup,maintainingthechancesofnewvertebralfracturesofthe3cases(5.08%)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singlesetof11cases(18.64%),P<0.05,sai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to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inpatientswithosteoporosiscompressionfractures,caneffectivelypreventthehappeningofthenewvertebralfractures.

【keywords】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Osteoporosis;Compressionfracturespatients;Percutaneousvertebralplasty;Vertebralfractures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023-02

骨质疏松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近几年来,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之出现的压缩性骨折患者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病理体质,其仍然存在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1]。因此,临床上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如:双膦酸盐以及中医药联合治疗的手段,其中双膦酸盐作为一种含有焦磷酸盐稳定性的物质,能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与患者骨骼羟磷灰石互相结合,进而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达到减少骨吸收的治疗效果,对于减少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本组研究和讨论,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9例。综合组男性30例,女性29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62.58±7.08)岁;最短病程为1年,最长病程为11年,平均病程为(2.8±1.4)年;单一组男性32例,女性27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62.93±7.47)岁;最短病程为1.5年,最长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3.7±1.8)年。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体位,常规消毒后,给予局部麻醉,经X线透视下,确定穿刺点,于平行患者塌陷终板位置缓慢进针,在引导下将导管送至患者脊椎,将调和的骨水泥(磷酸钙粉末)于透视下缓慢推入,等到达到患者椎体后壁位置,停止注射,注射过程中切勿使用蛮力,需要缓慢注射。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单一组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进行治疗,0.5μg/次,1次/d;同时,采取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首次使用剂量为2mg,随后每次使用3mg,给予静脉注射,每间隔3个月治疗一次,6个月为一个疗程。

综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组的西医治疗与单一组相同,并且在此基础上给予辨证中药治疗,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腹胀、疼痛、便秘以及舌红、口干口苦等临床症状,此时使用大黄15g、芍药9g、桃仁9g、当归9g以及芒硝6g等配伍加减,水煎服,每天1剂,直到患者排便即可停止用药。手术中后期,患者容易出现四肢无力、耳鸣、头晕乏力等症状,此时使用何首乌20g、牛膝15g、杜仲15g、断续15g以及狗脊15g、补骨脂10g、当归10g等配伍加减,水煎服,每天1剂,出院后则改为药丸制剂,6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综合组和单一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腰椎L2~4骨密度变化情况以及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所涉及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以及新发椎体骨折等临床数据均需要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的核验和处理,通过进行计算,得出P<0.05,表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各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对

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5例(93.22%),单一组为46例(77.97%),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各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对[n(%)]

综合组的新发椎体骨折几率3例(5.08%)显著低于单一组11例(18.64%),卡方值=5.187,P值=0.02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质疏松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以及骨密度减少等特点,而骨质疏松患者在患病期间最容易出现脊柱损伤的症状,此时,采取手术治疗后需要加以相应的药物治疗,进而增加患者的骨密度以及机体骨量,降低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几率[2]。伊班膦酸钠作为一种能够抑制患者破骨细胞活性的药剂,能够加快破骨细胞的消亡,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头晕、四肢酸痛、口舌发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在此基础上用以中医辨证治疗,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疼痛、头晕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几率[3]。

经过本次试验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5例(93.22%)显著高于单一组46例(77.97%),治疗后综合组的疼痛评分和腰椎L2~4骨密度变化情况均优于单一组,综合组的新发椎体骨折几率3例(5.08%)显著低于单一组11例(18.6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先,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会损伤患者机体,因此,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中医研究领域认为,患者术后早期受到脊柱损伤以及手术机械性操作,导致患者血液循环异常、气滞瘀阻,进而出现腹胀、肠道功能紊乱以及便秘等症状,使用大黄,作为君药,达到泻热通便的治疗效果,桃仁达到破血祛瘀的治疗效果;使用芒硝以及桂枝等君药,达到泻热软坚的治疗效果,疏通患者脉络;佐使当归、芍药,能够达到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中后期,由于精气亏损所引起的耳鸣、头晕等症状,加之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缺乏锻炼等原因所致,患者容易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此时,使用狗脊、杜仲等药物,能够达到强壮筋骨的治疗效果,加用续断以及牛膝,能够达到补肝益肾的治疗效果,佐以当归和何首乌,能够达到补血益气的治疗效果。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对骨质疏松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于患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所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军,庄贺.中西医结合预防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6,22(2):411-413.

[2]徐小琴,袁红,王霞,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1):30-32.

[3]吴胜才,汪道君,汪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1):17-19.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预防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陶绪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