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荆娟(山东淄博市第一医院儿科255200)

【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参与儿科临床带教培训的60名护士生进行分析,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对两组护士生进行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生的培训成绩,综合能力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培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培训成绩,两组护士生的培训成绩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对护士的护理能力和护理观念等进行提高和培养,提高护士的护理适应能力,在儿科临床带教中有显著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带教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28-02

循证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其主要是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患者的医疗作出决策,将传统的护理模式向新型的护理模式转变,这是近些年来护理领域发展的新方向,可以将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称之为循证护理[1]。我们根据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60名儿科临床带教护理培训的护士生,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护士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30名护士生采用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两组护士生进行儿科临床带教培训,对照组护士生的年龄在20—24岁,平均年龄为(21.5±1.7)岁,观察组护士生的年龄在20—23.5岁,平均年龄在(21±1.8)岁,两组护士生的学历和经验没有太大的差异,参与本次研究的护士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没有差异。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对护士生进行工作环境和设备、仪器等的介绍,然后由教学经验丰富,有责任心,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对其进行带教,在带教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按照每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护士进行儿科临床带教护理知识的讲授,教师要监督护士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并对他们实际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注重对护士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不需要对其进行过多的理论知识培训,护士生对理论原理的掌握不是很明显,只专注于操作能力。

观察组:首先制定循证护理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并做好带教记录,对护士生进行工作环境、仪器、设备的介绍,制定岗位目标,对儿科临床带教中要使用到的各种仪器的操作要领和方法进行讲解,将儿科临床带教这个岗位的工作意义和职责,向护士生进行讲述,让他们对自己要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责任感,在护士生熟悉工作环境以后,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进行带教护理知识的讲解,根据儿科这个科室的特点,对其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实际相联系,让每一位护士生都能了解儿科临床带教中问题容易发生地方和儿科临床带教的特点,教师向护士生师范护理内容以及查房等内容,并让护士生进行护理文件的填写。

其次选择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对护士生进行循证护理培训:选择带教教师的标准和对照组带教教师的标准一样,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有责任心,业务水平高,对护士生进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同时在儿科建立教学评估系统,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护士生的意见等进行有效的评估,进而将教学质量提升。循证护理主要的方法分为提出问题、引导护士生查询护理文献、检查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制定护理计划。先有教师根据实际临床带教的情况,提出一个具有意义的问题,对护士生进行启发,引导护士生查询护理文献,然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护士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最后理论和实际结合提高带教质量,将带教范围进行扩展,丰富循证护理教学形式,最好信息反馈工作,保证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士生的综合能力:问题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等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护士生的培训成绩进行对比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生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的学习测试,并对两组护士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察,详细结果见下表。两组护士生在考试成绩、实际操作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护士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护士生。

表一两组护士生的成绩考察比较

表二两组护士生综合能力比较

以上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士生在各方面的成绩都优于对照组护士生的成绩,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当前的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能有掌握各种疾病知识的能力等,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患者的家属从心理上对医护人员有排斥,所以不愿意和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2]。而患儿害怕打针、吃药等这些都会造成患儿病例信息收集的不准确,所以护理人员要和患儿的家属之间建立信任,让患儿的家属可以放心的将患儿的实际情况告知医护人员,这个建立信任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

在儿科临床带教中,要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儿童的病症变化快,而且病症不明显,没有典型性,尤其是新生儿,病情变化非常快,又因为患儿较小没有语言能力,所以儿科护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不仅需要在带教中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临床应用,通过循证护理将护士生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改变,提高护士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在儿科临床带教中要遵循循证护理的原则,将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实际证据结合在一起,为实际的护理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循证护理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将教学效率提升,提升了护士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3]。

参考文献

[1]艾芳,张会敏.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43-44.

[2]黎娟,彭燕丽.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80-81.

[3]周玉霞.循证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3):40-41.

标签:;  ;  ;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