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话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受话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话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话语,言语,语言,图式,目的,显性,互动。

文献综述

冯掬琳[1](2018)在《从受话人的视角看虚假礼貌的礼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礼貌作为语用学一个重要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认为言语交际中的虚假礼貌是非真诚的礼貌,属于不礼貌行为。也有学者提出虚假礼貌的礼貌性不像Leech所说的那样界限分明,它是介于礼貌和不礼貌两端的中间连续体,有时候偏向礼貌性,有时候则偏向于不礼貌性。要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礼貌性。以往对虚假礼貌的研究大都从说话者的意图或从语境角度出发去评判它的礼貌性。但对听话人的情况少有关注。虚假礼貌除了具体语境,听话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因为他们在判定虚假礼貌的礼貌性时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谢群[2](2016)在《受话人视角的应答语研究——商务话语研究系列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互动的过程就是引发与应答交替作用的过程。引发语是发话人意向与目的的外显,应答语在话语次序上受到引发语的约束,受话人需要根据对引发语的理解与阐释来构建自己的应答语。因此,应答语不是对引发语的回应,而是受话人对发话人意向的推断,是对受话人理解中引发语的回应。这也正说明意义不是由单独某个主体决定,而是产生于互动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于这种观点,本文分析商务谈判互动中应答语的构建方式与选择策略,尝试构建受话人视角的应答语分析模式,以期丰富和完善话语互动中的语言主观意义研究。(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6年05期)

高爱华[3](2016)在《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的生成——从发话人和受话人两个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预设作为语用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早已被学者们应用于各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当中,如:陈新仁、王芹等学者们分析预设在广告用语中的作用;康家珑、池昌海、蔡晓丽、蒋冰清、朱军等学者研究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产生的关系。笔者拟从说话人和受话人两方面的角度,用英汉语语料阐述言语幽默的形成机制。一、语用预设理论概述预设(Presupposition)也叫前提,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逻辑学家、哲学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着作《意(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02期)

王瑛宇[4](2011)在《试析受话人对语词主观意义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心理学和语篇语言学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提出受话人对于语词主观意义的建构作用是通过显性诠释和隐性诠释两个层次实现的。交际中的语篇及语境因素同时激活了长时记忆中多种图式,它们被迅速组合成几种心理模型,其中明示出来的部分构成了显性诠释意义,而其他部分则成为隐性诠释意义,它们的并存体现了参与者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和多重性。(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1年06期)

李孟欣[5](2011)在《浅谈「そうなんです」———从受话人“期待感”的角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谈到「そうなんです」就不得不想到「そうです」,这两个应答表现在日语会话中经常出现,但是关于二者的区别其相关论述并不多见,从表面上看前者只是比后者多了「のだ」这一语法功能,但实际上「そうなんです」除了具备上述功能外,还与受话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这里"心理活动"指的是受话人对说话人所说事件的"期待感"。那么「そうなんです」在会话中是如何体现受话人的"期待感"呢?「そうなんです」它在会话中发挥怎样的功能呢?下面从话语分析的角度与「そうです」进行对照,以期对「そうなんです」的理解有帮助。(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1年04期)

彭国庆,张淼[6](2008)在《从受话人心理看公安民警口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安民警苦练基本功包括提高口语运用的能力。公安民警在接警、侦查取证、巡逻盘查,以及与劫匪谈判等各项警务工作中都要频繁地使用口语。由于公安行业的特殊性,公安民警口语也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类型和特定的受话主体,因此,公安民警应根据受话人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口语技巧,以提高执法水平。(本文来源于《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骆小所[7](1994)在《话语交际和受话人的主观心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受话人的主观心境是交际语境中一个重要内容,它提供了话语交际具体运用的条件。话语交际和话语信息运动不一样。它是发话人和受话人关系的恰当处理,双方都是在积极的主体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作为受话者也必须以话语交际的主体出现,这样,发话人的话语才能生效。因此,发话人在话语交际时,必须了解受话人当时的主观心境。如果受话人对交际的话题无心,那就会有餍足感,对发话(本文来源于《修辞学习》期刊1994年04期)

肖群英[8](1992)在《受话人言语理解的心理现实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是怎样理解话语的问题,许多语言学家作了各自不同的论述。本文试图从心理语言学这一角度较清晰地阐述言语理解在瞬间完成的存在的心理过程,以及言语理解实现的条件——脑机制和语境,从而揭示言语理解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性的实质,以说明言语理解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能动的智能活动。(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华劭[9](1989)在《说话人与受话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索绪尔提出:“语言和言语不同,它是人们能够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对象”,“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他要素,而且正要没有这些要素搀杂在里面,才能够建立起来”(《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1985年,36页)。从那时起,语言学把社会的、同质的符号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取得了巨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1989年03期)

陈建民[10](1986)在《受话人的言语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交际一般是双向的,参加交际的一方是发话人(说话者和笔者),另一方是受话人(直接的和间接的)。由于发话人语言规范的程度不同,言语的素质有别,言语的背景不一样,受话人对发话人的言语理解就构成反应的前提。(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1986年02期)

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动的过程就是引发与应答交替作用的过程。引发语是发话人意向与目的的外显,应答语在话语次序上受到引发语的约束,受话人需要根据对引发语的理解与阐释来构建自己的应答语。因此,应答语不是对引发语的回应,而是受话人对发话人意向的推断,是对受话人理解中引发语的回应。这也正说明意义不是由单独某个主体决定,而是产生于互动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于这种观点,本文分析商务谈判互动中应答语的构建方式与选择策略,尝试构建受话人视角的应答语分析模式,以期丰富和完善话语互动中的语言主观意义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参考文献

[1].冯掬琳.从受话人的视角看虚假礼貌的礼貌性[J].榆林学院学报.2018

[2].谢群.受话人视角的应答语研究——商务话语研究系列之二[J].外语学刊.2016

[3].高爱华.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的生成——从发话人和受话人两个角度[J].校园英语.2016

[4].王瑛宇.试析受话人对语词主观意义的建构[J].外语学刊.2011

[5].李孟欣.浅谈「そうなんです」———从受话人“期待感”的角度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

[6].彭国庆,张淼.从受话人心理看公安民警口语的运用[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7].骆小所.话语交际和受话人的主观心境[J].修辞学习.1994

[8].肖群英.受话人言语理解的心理现实与实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2

[9].华劭.说话人与受话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行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

[10].陈建民.受话人的言语反应[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

标签:;  ;  ;  ;  ;  ;  ;  

受话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