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食物论文_吴晓露,夏晓峰,陈俊晖,Geoff,M.GURR,尤民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幼虫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幼虫,夜蛾,寄主,食物,黑水,不饱和,辽东。

幼虫食物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露,夏晓峰,陈俊晖,Geoff,M.GURR,尤民生[1](2019)在《取食不同食物对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植食性昆虫肠道细菌的组成与其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与其取食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方法】本研究选取小菜蛾人工饲料品系(S)及其转寄主到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pekinensis和花椰菜Brassica olerocea var.botrytis饲养后第1代(分别为G1C, G1CC和G1WC)和第3代(分别为G3C, G3CC和G3WC)的4龄幼虫,提取小菜蛾肠道细菌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度。【结果】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取食不同食物的小菜蛾4龄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高低顺序为G1WC>G1CC>S>G1C。在菌群组成上,以人工饲料为食的S样品肠道细菌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转寄主植物后的G1C, G1CC和G1WC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着下降,G1C和G1CC小菜蛾肠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着上升成为优势菌群,G1WC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成为优势菌群。在寄主植物上连续饲养3代后,与第1代相比,小菜蛾肠道细菌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改变,但在结球甘蓝和结球白菜上小菜蛾肠道菌群结构却发生了变化,相比G1C,G3C肠道中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的相对丰度显着下降;相比G1CC, G3CC肠道中放线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均显着上升。【结论】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和群落构成存在显着差异,寄主植物对小菜蛾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小菜蛾肠道微生物对寄主植物可能存在一个长期适应的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菜蛾肠道细菌变化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肠道细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云鹤,张海剑,石洁,刘树森,郭宁[2](2019)在《食物和温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和为害玉米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显示,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虫口密度与玉米被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虫口密度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被害率。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量与玉米苗被害程度之间的关系,解释田间调查遇到的幼虫即使有时大量发生玉米苗却受损轻微的现象,本研究室内检测了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为害玉米的影响以及昆虫自身的相关取食习性。【方法】将3龄末、4龄初二点委夜蛾幼虫分别置于下述8种温湿度和食物组合条件下进行处理:低温低湿无食物(15℃, 30%RH,饥饿)、低温干燥无食物(15℃, 0%RH,饥饿)、低温低湿有食物[15℃, 30%RH,饲喂人工饲料(AD)]、低温干燥有食物(15℃, 0%RH, AD)、高温高湿有食物(36℃, 90%RH, AD)、高温干燥有食物(36℃, 0%RH, AD)、高温高湿无食物(36℃, 90%RH,饥饿)、高温干燥无食物(36℃, 0%RH,饥饿);处理4 h后,评价其对盆栽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并测定幼虫在4个不同温度(15℃, 24℃, 28℃和33℃)下对玉米叶片的取食量。分别用8种食物(马齿苋、紫苏、甘薯、白菜、大豆、南瓜和玉米叶叶片以及麦秸)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龄后,检测经过驯化处理后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麦秸和和玉米叶片的选择性。【结果】在干燥条件下,无论是否经过饥饿处理,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均较高,尤其是高温干燥处理后,对玉米苗的平均为害级别达3.1级;低温干燥处理组和高温干燥处理组为害级别在4级以上(含4级)的幼苗数分别占幼苗总数的50%和40%。在15-33℃,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48 h校正取食量分别为12.8, 31.8, 38.0和60.0 mg。用甘薯、白菜、大豆和南瓜叶片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显着高于对玉米和麦秸的选择率;初始取食紫苏叶片的幼虫对紫苏和麦秸的选择率显着高于对玉米的选择性,初始取食玉米叶片、麦秸的幼虫分别对玉米、麦秸的选择性更高。【结论】干燥是二点委夜蛾幼虫增加对玉米摄入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二点委夜蛾适应短时高、低温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3℃),短时间内的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作为干燥的一个辅助因素,温度通过影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而决定其为害玉米苗的程度;二点委夜蛾倾向于选择初孵幼虫最先接触的食物;二点委夜蛾在玉米苗上的发生为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食性。(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阳,罗坤,江超,吴建伟,朱贵明[3](2019)在《食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家蝇幼虫体内的富集与代谢及对其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对食物中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能力以及代谢转化情况,并探究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蝇幼虫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3%, 6%和12%)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饲养经过脱脂传代培养的家蝇幼虫;提取家蝇幼虫的总脂肪酸,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测定统计幼虫体重,以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蝇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家蝇幼虫体内均能被富集,且它们的富集程度随着食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幼虫体内富集的最高含量(占体内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21.93%, 16.13%和9.68%,而二十二碳六烯酸不能在家蝇幼虫体内富集,提示家蝇幼虫食物中添加的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经过代谢后并没有在其体内产生新的脂肪酸,而食物中添加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在家蝇幼虫体内被分解代谢后消除。饲喂α-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后家蝇幼虫体重增长较为明显,其中6%α-亚麻酸添加组的幼虫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取食脱脂饲料)和3%和12%α-亚麻酸添加组,3%和6%花生四烯酸添加组的幼虫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和12%花生四烯酸添加组。【结论】家蝇幼虫体内能够从食物中富集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碳链越长其富集程度越低直至不能富集,富集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蝇幼虫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淑华,易现峰[4](2019)在《两种象甲幼虫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对高单宁食物的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象甲是栎属植物橡子中主要的寄生昆虫,但其适应高单宁食物(橡子)的肠道微生物基础尚待揭示。本研究分析了蒙古栎和辽东栎橡子中两种柞栎象(Curculio arakawai和C.dentipes)幼虫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试图阐明柞栎象幼虫适应高单宁食物的肠道微生物基础。【方法】分别提取蒙古栎和辽东栎橡子中象甲幼虫各50头的肠道DNA,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肠道菌群的V3–V4区序列进行16S rRNA测序,统计样品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分析物种组成丰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结果表明,可用于物种分类的OTU分别有2054和2308个,C. arakawai和C. dentipes共有的OUT 481个。在两种柞栎象C. arakawai和C. dentipes肠道菌群中,共注释到的主要分类阶元有27个门、145个科和274个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两种象甲肠道菌群中占优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63.8%)、沙雷氏菌属Serratia(6%)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5.2%)是C. arakawai肠道中的主要类群,而沙雷氏菌属Serratia (32%)、拉恩菌属Rahnella(24.2%)、气单胞菌属Aeromonas(6.8%)和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6.6%)在C.dentipes肠道菌群中占主导优势。C. arakawai和C. dentipes肠道菌群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β多样性则差异显著。具有单宁酶活性的肠道细菌,如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在C. arakawai和C. dentipes之间差异不显着。【结论】寄生在蒙古栎和辽东栎橡子中的C. arakawai和C.dentipes肠道菌群组成迥异,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和食物特点有关。具有单宁酶活性的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等菌类可能是两种象甲幼虫适应高单宁食物的肠道微生物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蕊蕊,符百文,吴广,杨振德,黄梅[5](2018)在《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及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aens)幼虫对不同食物配比的生理适应性,测定5种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特性及体内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消化酶及保护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影响。在麦麸中添加含水量高的青饲料尤其是含糖量高的苹果、梨等水果有利于促进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黄粉虫幼虫在不同食物配比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速度与其体内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黄粉虫幼虫的生长速度与保护酶活性无相关性,但生长速度最快的处理5(83%麦麸中添加17%梨)幼虫体内SOD和CAT活性最低。(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何钊,赵敏,孙龙,王成业,冯颖[6](2018)在《叁种食物喂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测定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水虻幼虫在国内外被普遍用于处理有机废弃物,得到的黑水虻幼虫由于富含蛋白质又可用于畜禽养殖,或用于提取油脂、蛋白及甲壳素等物质。本文利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汤池镇当地较多的有机废弃物(豆腐渣、鸡粪及发酵鸡粪)饲养黑水虻幼虫,15 d后,对叁种幼虫进行营养测定,并比较不同食物饲养幼虫营养成分的差异,可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用途幼虫选择较合适的饲养物质。结果表明豆腐渣饲养幼虫的蛋白(52.3%)、油脂(22.6%)及氨基酸(36.80%)含量均高于两种鸡粪饲养的幼虫(蛋白含量为46.9%及45.9%、油脂为5.13%及4.30%、氨基酸为23.51%及28.48%),灰分(9.89%)含量低于这两种鸡粪饲养的幼虫(23.2%及19.6%);两种鸡粪饲养的黑水虻幼虫中锌、铜及铅等部分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叁种食物饲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豆腐渣饲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较为丰富,且重金属含量较低,更适合用于畜禽养殖。(本文来源于《生物资源》期刊2018年03期)

郭玲,王金彦,陈义娟,蒋杰贤[7](2018)在《取食不同食物的甜菜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中肠组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取食人工饲料和3种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3龄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其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甜菜夜蛾后,剖取围食膜观察在不同时间点围食膜的变化,以及采用组织切片法探究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感染病毒前后其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幼虫感毒后的围食膜首先由无色透明、具有弹性的圆桶状结构,变成乳白色、弹性降低的单片状结构,随着感毒后时间的推移,围食膜破坏严重,变成无弹性的碎片状。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和人工饲料的甜菜夜蛾在未感染病毒时其中肠组织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感染病毒后甜菜夜蛾中肠组织围食膜被破坏或消失;中肠柱状细胞伸长、变形,细胞间隙变大,排列混乱,细胞脱落,肠壁变厚。此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甜菜夜蛾中肠组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对取食人工饲料和黄豆的影响类似且最大、甘蓝次之,蕹菜最小。【结论】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中肠组织具有显着的影响,且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其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姜礅,狄贵秋,严善春[8](2018)在《Cd胁迫对舞毒蛾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及其Cd的外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植食性昆虫对受重金属胁迫的寄主植物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本研究用Cd胁迫下银中杨的叶片饲养舞毒蛾幼虫,分析舞毒蛾幼虫对食物的利用情况以及其对Cd的排毒代谢机制.结果表明:取食Cd胁迫下银中杨的叶片后,舞毒蛾3~6龄幼虫体内的Cd浓度和Cd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但随着幼虫龄期增长,其体内Cd浓度显着降低,而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舞毒蛾幼虫粪便和虫蜕中的Cd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舞毒蛾3~5龄幼虫的食物消耗率显着高于对照,而转化率显着低于对照;3~4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着,但在5龄时显着低于对照.说明在Cd胁迫下,舞毒蛾幼虫能通过有效的排毒代谢途径将体内富集的部分Cd排出体外,且高龄幼虫的排毒代谢能力强于低龄幼虫;舞毒蛾幼虫体质量的增加会对体内的Cd浓度形成一种稀释效应;舞毒蛾幼虫能通过调整食物消耗率和转化率之间的比例,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利用率,但超过一定限度后仍会造成食物利用率降低.(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沙宪兰,沈新兰,舒晓晗,孟玲,李保平[9](2018)在《异色瓢虫幼虫捕食蚜虫与同种非同胞卵的混合食物对成虫捕食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研究发现只捕食非同胞卵对捕食性瓢虫的发育、存活和行为具有不良影响,但较少关注少量捕食非同胞卵对瓢虫是否有影响,自相残杀作为瓢虫捕食其他猎物的营养补充乃是自然界的常态。本研究旨在探明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幼虫期在捕食蚜虫的基础上取食非同胞卵是否对成虫捕食行为产生影响。设置3个幼虫期饲喂处理:给各龄幼虫仅饲喂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对照),给各龄幼虫饲喂蚜虫加少量非同胞卵(分散食卵),给4龄幼虫饲喂蚜虫加较多的非同胞卵、其余龄期只喂蚜虫(集中食卵)等;观察雌、雄成虫体型大小和羽化后连续3 d的捕食行为。对观测的异色瓢虫成虫体重、捕食总时间、捕食攻击频次和首次捕食发生倾向等行为特征进行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验的3个饲喂处理间这些特征均不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异色瓢虫在幼虫期除捕食蚜虫外,持续少量或一次性大量取食非同胞卵不影响其在成虫期的捕食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冯晓洁,席国成,刘福顺,吴娱,刘春琴[10](2017)在《温湿度和食物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重要生态因素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种群的影响,从而为预测预报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自动控制温度、人工控制湿度的方法,观察温度、湿度和食物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存活率及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20~28℃适宜暗黑鳃金龟1-2龄幼虫的存活,其中24℃时存活率最高,达到74.9%±3.1%;12℃时发育历期最长,32℃时发育历期最短,20℃和24℃下发育历期适中。土壤含水量为7%~19%时暗黑鳃金龟1-2龄幼虫均能存活;其中在7%和19%时,幼虫存活率低于50%,在25%时幼虫全部死亡;在土壤含水量为16%时存活率最高,达到76.4%±2.5%。在供试的6种食物(小麦根、玉米根、棉花根、花生根、大豆根和马铃薯块)中,喂饲花生根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存活率最高,达到68.7%±3.2%。取食不同食物的幼虫发育历期差异显着,其中取食花生根的暗黑鳃金龟幼虫期最短,整个幼虫期仅为259 d(3龄幼虫期为227 d);而取食棉花根的幼虫期最长,整个幼虫期为346 d(3龄幼虫期为303 d)。【结论】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食物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均具有显着影响;在幼虫期调控温湿度及改变其寄主植物结构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幼虫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显示,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虫口密度与玉米被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虫口密度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被害率。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量与玉米苗被害程度之间的关系,解释田间调查遇到的幼虫即使有时大量发生玉米苗却受损轻微的现象,本研究室内检测了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为害玉米的影响以及昆虫自身的相关取食习性。【方法】将3龄末、4龄初二点委夜蛾幼虫分别置于下述8种温湿度和食物组合条件下进行处理:低温低湿无食物(15℃, 30%RH,饥饿)、低温干燥无食物(15℃, 0%RH,饥饿)、低温低湿有食物[15℃, 30%RH,饲喂人工饲料(AD)]、低温干燥有食物(15℃, 0%RH, AD)、高温高湿有食物(36℃, 90%RH, AD)、高温干燥有食物(36℃, 0%RH, AD)、高温高湿无食物(36℃, 90%RH,饥饿)、高温干燥无食物(36℃, 0%RH,饥饿);处理4 h后,评价其对盆栽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并测定幼虫在4个不同温度(15℃, 24℃, 28℃和33℃)下对玉米叶片的取食量。分别用8种食物(马齿苋、紫苏、甘薯、白菜、大豆、南瓜和玉米叶叶片以及麦秸)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龄后,检测经过驯化处理后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麦秸和和玉米叶片的选择性。【结果】在干燥条件下,无论是否经过饥饿处理,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均较高,尤其是高温干燥处理后,对玉米苗的平均为害级别达3.1级;低温干燥处理组和高温干燥处理组为害级别在4级以上(含4级)的幼苗数分别占幼苗总数的50%和40%。在15-33℃,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48 h校正取食量分别为12.8, 31.8, 38.0和60.0 mg。用甘薯、白菜、大豆和南瓜叶片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显着高于对玉米和麦秸的选择率;初始取食紫苏叶片的幼虫对紫苏和麦秸的选择率显着高于对玉米的选择性,初始取食玉米叶片、麦秸的幼虫分别对玉米、麦秸的选择性更高。【结论】干燥是二点委夜蛾幼虫增加对玉米摄入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二点委夜蛾适应短时高、低温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3℃),短时间内的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作为干燥的一个辅助因素,温度通过影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而决定其为害玉米苗的程度;二点委夜蛾倾向于选择初孵幼虫最先接触的食物;二点委夜蛾在玉米苗上的发生为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虫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露,夏晓峰,陈俊晖,Geoff,M.GURR,尤民生.取食不同食物对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9

[2].杨云鹤,张海剑,石洁,刘树森,郭宁.食物和温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和为害玉米苗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9

[3].杨阳,罗坤,江超,吴建伟,朱贵明.食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家蝇幼虫体内的富集与代谢及对其生长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9

[4].郭淑华,易现峰.两种象甲幼虫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对高单宁食物的适应[J].微生物学报.2019

[5].王蕊蕊,符百文,吴广,杨振德,黄梅.不同食物配比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及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8

[6].何钊,赵敏,孙龙,王成业,冯颖.叁种食物喂养的黑水虻幼虫营养测定与比较[J].生物资源.2018

[7].郭玲,王金彦,陈义娟,蒋杰贤.取食不同食物的甜菜夜蛾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中肠组织的变化[J].应用昆虫学报.2018

[8].姜礅,狄贵秋,严善春.Cd胁迫对舞毒蛾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及其Cd的外泌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18

[9].沙宪兰,沈新兰,舒晓晗,孟玲,李保平.异色瓢虫幼虫捕食蚜虫与同种非同胞卵的混合食物对成虫捕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10].冯晓洁,席国成,刘福顺,吴娱,刘春琴.温湿度和食物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暴露对家蚕子代孵化率的影响不同寄主植物瓜蚜对多异瓢虫食物利用率...不同寄主植物瓜蚜对多异瓢虫食物转化率...红火蚁幼虫体毛发育及取食情况食物中苦味物质对家蚕与棉铃虫五龄幼...一5被寄生幼虫和未被寄生幼虫的食物转化...

标签:;  ;  ;  ;  ;  ;  ;  

幼虫食物论文_吴晓露,夏晓峰,陈俊晖,Geoff,M.GURR,尤民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