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区论文_宋丹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密度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密度,黏度,句法,土地利用,格局,景观,低密度。

密度区论文文献综述

宋丹阳[1](2018)在《不同道路密度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道路密度作为一个衡量区域内城市道路建设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区域内道路的整体建设情况和区域间道路建设的差异。研究区域内道路密度对区域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的影响模式,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土地整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了空间句法、核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等指数模型,对2000年和2015年武汉市不同道路密度区内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武汉市主要的用地类型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和林地,从2000年到2015年水域和林地的总量变化不大,主要的用地变化为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不同年份中,随着道路密度的增加,建设用地占比逐渐增加、耕地占比逐渐减少,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线性增长。(2)通过对不同道路密度区内的多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道路密度区内各项景观格局指数受区域道路密度的影响较大。随着道路密度的增大,建设用地聚集度逐渐增大,耕地聚集度逐渐减小,整体景观的破碎程度和均衡程度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3)2000年和2015年不同道路密度区内的生态风险指数整体较低,都在0.18以下,说明市域内整体生态环境较好,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对比2000年和2015年武汉市不同年份相应道路密度区生态风险指数可以看出:不同道路密度区内的生态风险指数2015年整体低于2000年,且生态风险指数下降的转折点有着更低的道路密度,说明武汉市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宋丹阳,夏畅,王海军[2](2018)在《基于空间句法的不同道路密度区内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道路密度区内的土地利用特征,在进行不同道路密度区划分时,引入了空间句法指数作为道路属性的权重值进行道路的加权密度计算,通过分析与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空间相关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空间句法指数加权的道路密度相对无加权的道路密度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其中局部深度值加权的道路密度与GDP存在最高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相关性达0.604 2。(2)土地利用程度与道路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道路密度越大的区域,其土地利用程度越高。(3)武汉市道路低密度区的景观格局特征接近全市整体的景观格局特征,优势用地类型为耕地和水域;道路高密度区的景观格局与道路低密度区的景观格局差异较大,其优势用地类型为建设用地;道路中密度区作为道路高密度区和道路低密度区之间的过渡区域,其景观格局特征融合两者特征的同时,倾向于道路高密度区的景观格局特征。(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8年02期)

孙秀兵,段玉峰,全宏达[3](2017)在《农村低密度区采用20kV中压配电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负荷密度的农村地区,10k V电源站点比较少、线损率较高、供电距离大、电压质量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提出了20k V中压配电网。20k V架空网络主要接线方式是手拉手式和单电源辐射式,其能够提高电能的输送容量,降低线损,增大配电网的供电半径。通过研究20k V配电网运行技术特性,在主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防雷问题等方面提出规划技术原则,并通过中压配电网升压改造的机会,构建稳定的农村低密度区供电网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7年36期)

董中兴,沈慧君,龚李艳,闫如意[4](2017)在《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的评估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的评估。方法:选取COPD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再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WS 318-2010)》将其划分为GOLD 1级轻度(FEV_1/FVC<70%、FEV_1≥80%)15例、GOLD 2级中度(FEV_1/FVC<70%、50%≤FEV_1<80%)17例、GOLD 3级重度(FEV_1/FVC<70%、30%≤FEV_1<50%)20例、GOLD 4级超重度(FEV_1<30%)8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均行肺部CT检查,测量和计算出各个肺叶的LAA%、行肺功能检查以测量和计算出FEV_1%、FEV_1/FVC、RV/TLC、DLCO%,运用线性回归分析LAA%与FEV_1%、FEV_1/FVC、RV/TLC、DLCO%的关系、运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的LAA%。结果:全肺各区的LAA%与FEV_1%、FEV_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肺下叶LAA%与FEV_1%关系最密切、右肺下叶LAA%与FEV_1/FVC关系最密切;除了右肺中下叶的LAA%与DLCO%、RV/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肺叶区的LAA%与DLCO%、RV/T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左肺下叶LAA%与DLCO%、RV/TLC关系最密切;且随着COPD的级别越高,FEV_1%、FEV_1/FVC、DLCO%值越低(均P<0.05),对照组的FEV_1%、FEV_1/FVC、DLCO%均比试验组高;试验组中GOLD 1组的右肺LAA%、右肺上叶LAA%及总LA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OLD 2、GOLD 3、GOLD 4与对照组间全肺及各肺叶间均具有显着差异(均P<0.05)。结论:COPD患者肺叶LAA%可反映出肺功能的受损程度,且LAA%越高受损程度越重。(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郑伟[5](2017)在《缸盖高热密度区纳米流雾化冲击冷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升柴油机缸盖鼻梁区散热能力且解决多孔射流冲击下的干涉问题,提出了采用纳米流冷却液雾化冲击冷却方案,利用计算机仿真计算、高速摄影和柴油机台架综合测试研究了不同冷却方案对缸盖高热密度区换热效果和柴油机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雾化冲击冷却方式,因其冷却液沸腾换热以核态沸腾为主,传热效率高,故能实现缸盖高热密度区的良好冷却且温度比较均匀,温差小于6℃;该冷却方式还可增大柴油机的进气质量流量,在两种测试工况下,比传统冷却方式分别增加4%和8%。同时使NOx和烟度排放分别下降10×10-6和11%~15%。(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7年01期)

王晓宁,吴志涛[6](2014)在《低密度区高速公路平直段交通流速度和流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低密度区速度和流量模型形式和模型参数是否与高速公路类型有关,研究了平原区开阳高速、山岭重丘区京珠北高速和山岭微丘区粤赣高速叁条代表性的不同类型高速公路的平直段上的交通流。用摄像机在合适调查断面录制了足量视频作原始资料;权衡多方面因素后采用了20 s作为提取数据的统计间隔;利用方差分析判断出了同一高速公路不同车道上车辆速度均值有显着差异,速度和流量模型应分车道建立;将20 s流量折算成标准小汽车流量后放大为小时流率,速度采用20 s内通过断面的所有小型车平均速度,作速度和流率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建立了速度和流量模型。结果表明:低密度区不同高速公路平直段速度和流量关系虽均可用线性模型表征,但模型参数不同,而且同一高速公路不同车道的速度和流量模型参数也不同。(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11期)

钱惠农,王健,王有刚[7](2014)在《CT灌注扫描观察重型脑外伤后低密度区的血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型脑外伤后脑组织低密度区的血流变化。方法:选择2011-2013年我科住院的42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依据脑CT检查,将所发现的脑组织低密度区,分为挫裂伤相关和梗死相关两组。进一步CT灌注扫描,选取各自低密度区的对侧镜像区作为对照,并以局部脑血流量(rCBF)<15 mL/(100 g·min)作为严重缺血的阈值,分析两组低密度区脑CT灌注参数: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与各自的镜像区进行比较及两组间低密度区发生严重缺血的发生率比较。结果 :共发现62处脑组织低密度区,其中挫裂伤相关组45处,梗死相关组17处。两组CT值较各自对侧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挫裂伤相关组脑灌注较对侧镜像区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组灌注值与对侧镜像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挫裂伤相关组中发生严重缺血的低密度灶数量为25处(55.6%),梗死相关组为1处(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挫裂伤相关低密度区灌注明显降低,更容易发生缺血坏死,而梗死相关低密度区脑灌注无明显变化,正确的区分有助于制定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江南,曹亚妮,赵军喜,安敏[8](2013)在《不同密度区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实际应用出发,将地理区域划分为最密区、密集区、中密区和稀疏区4种类型,针对不同区域建立了适合其显示的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研究了基于RGB灰度值的地理区域类型自动判别方法,在定性分析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基础地理要素显示分级体系。以我国中原某地区的电子地图为例进行了多尺度显示实验。(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王晓坡,宋渤,吴江涛,刘志刚[9](2011)在《低密度区二甲醚气相黏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振动盘黏度计对低密度区二甲醚的气相黏度进行了实验研究,温度范围为299~396 K、压力范围为0.1~1.2MPa,黏度测量的不确定度为±2.0%。利用实验数据,将摩擦理论与PR方程结合建立了二甲醚的黏度模型,黏度实验数据与模型的绝对平均偏差为0.40%,最大偏差为1.32%,可以满足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郭俊[10](2008)在《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低密度区》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等离子体和实验室等离子体中存在着许多爆发现象,导致这些爆发现象的能源主要来自磁场,磁场重联则提供了一种将磁能快速转化为等离子体动能和热能的有效机制,同时引起磁场拓扑位形的变化。研究表明,电子在磁重联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物理现象和重联中被加速的高能电子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密度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不同道路密度区内的土地利用特征,在进行不同道路密度区划分时,引入了空间句法指数作为道路属性的权重值进行道路的加权密度计算,通过分析与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空间相关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空间句法指数加权的道路密度相对无加权的道路密度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其中局部深度值加权的道路密度与GDP存在最高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相关性达0.604 2。(2)土地利用程度与道路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道路密度越大的区域,其土地利用程度越高。(3)武汉市道路低密度区的景观格局特征接近全市整体的景观格局特征,优势用地类型为耕地和水域;道路高密度区的景观格局与道路低密度区的景观格局差异较大,其优势用地类型为建设用地;道路中密度区作为道路高密度区和道路低密度区之间的过渡区域,其景观格局特征融合两者特征的同时,倾向于道路高密度区的景观格局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度区论文参考文献

[1].宋丹阳.不同道路密度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8

[2].宋丹阳,夏畅,王海军.基于空间句法的不同道路密度区内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测绘地理信息.2018

[3].孙秀兵,段玉峰,全宏达.农村低密度区采用20kV中压配电网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

[4].董中兴,沈慧君,龚李艳,闫如意.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的评估作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

[5].郑伟.缸盖高热密度区纳米流雾化冲击冷却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7

[6].王晓宁,吴志涛.低密度区高速公路平直段交通流速度和流量关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

[7].钱惠农,王健,王有刚.CT灌注扫描观察重型脑外伤后低密度区的血流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4

[8].江南,曹亚妮,赵军喜,安敏.不同密度区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

[9].王晓坡,宋渤,吴江涛,刘志刚.低密度区二甲醚气相黏度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

[10].郭俊.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低密度区[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2008

论文知识图

碳取代黄铁矿中铁原子的超晶胞模型图各图中的实虚部零值线分布砂卵石土体CT(ACTFig.5.10TheCTscan...钻孔ZK01、ZK02和ZK06密度—深度变化...钻孔ZK1001、ZK1004、ZK1005和ZK100...掩星观测到的北极地区ELDI的峰高(修...

标签:;  ;  ;  ;  ;  ;  ;  

密度区论文_宋丹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