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论文_许立福,宋博,周旺,黄树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涂层,合金,强度,划痕,表面,基体,电弧。

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论文文献综述

许立福,宋博,周旺,黄树涛[1](2019)在《不同合金熔接涂层与基体结合状态及硬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修复再制造扭力轴,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合金粉末熔接涂层及不同厚度熔接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状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合金粉末材料均能与基体形成结构致密的冶金结合;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熔接涂层与基体界面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熔接涂层的硬度远高于基体的硬度,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郑家乐,赵先锐,徐锋,曹振雨,李妮[2](2018)在《基体预处理对CrN涂层刀具表面粗糙度和膜基结合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M2高速钢基体抛光预处理工艺,获得表面粗糙度和膜基结合强度良好的Cr N硬质涂层。采用正交法设计了不同压力、砂料、干湿方式等喷砂工艺参数进行高速钢基体预处理工艺研究。对预处理后的基体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Cr N硬质涂层。通过扫描电镜、XRD、粗糙度仪和划痕测试仪等仪器检测分析了Cr N涂层的形貌、涂层物相结构、涂层粗糙度和涂层结合力等组织性能。喷砂压力较大和砂料硬度较高时,其涂层粗糙度较大,膜基结合强度较小。对采用玻璃珠砂料在2bar压力下进行干喷砂预处理后的基体进行涂层处理,其涂层综合性能最好,其膜基结合力为78N,涂层表面粗糙度为0.369μm,涂层厚度约为5μm,涂层厚度均匀,涂层表面比较平整致密,基本未见明显的孔洞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8年02期)

梁永立[3](2017)在《退火及表面纳米化对冷喷涂Zn-Al涂层与IF钢基体结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间隙原子(IF)钢具有优良的深冲成形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外板制造,是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但是,IF钢的耐蚀性较差,服役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侵蚀而失效。Zn-Al合金防护涂层具有优良的耐蚀和耐磨性能,是最常用的延长钢铁结构件服役寿命的涂层材料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涂层制备技术,冷喷涂可以在低温下实现涂层的沉积,在金属涂层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制备致密稳定的保护性涂层、以及如何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是冷喷涂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冷喷涂技术在IF钢表面成功制备出致密的Zn-Al涂层,研究了后续退火处理和IF钢基体表面纳米化对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表征了涂层、基体及界面化合物的微观组织、成分分布和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纳米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叁电极系统评价了退火前后Zn-Al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利用叁点弯曲和“拔钉法” (Studpull-offtest)研究了涂层/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利用冷喷涂技术在IF钢基体上制备出孔隙率<0.5%的Zn-Al合金涂层,制备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氧化和相变。200-350 ℃温度范围内,涂层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而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退火后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变化不大。2.冷喷涂Zn-Al层的IF钢原始样品(Zn-Al/IF-CG)在400 ℃保温60 min退火后,涂层与基体之间的抗剥离能力略有提高;保温时间大于60 min后,涂层与基体界面形成Fe11Zn40、FeZn10和Fe2Al5-xZnx组成的混合化合物相,导致其抗剥离能力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快速降低。3. SMAT处理能够在IF钢基体表面制备出梯度纳米结构组织,最表层平均晶粒尺寸~10 nm,硬度较粗晶基体提高~33%。表层梯度纳米结构组织在40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4. IF钢基体SMAT能够显着改善涂层/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冷喷状态下Zn-Al层与SMAT样品(Zn-Al/IF-SMAT)的界面结合强度达到58.1MPa,较Zn-Al/IF-CG 样品提高了~30%。5.冷喷涂Zn-Al/IF-SMAT样品的界面结合强度不能通过后续扩散退火处理进一步提高。在400 ℃退火时,保温时间小于30 min时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强度有所降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界面结合强度开始升高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值(~50.2 MPa);当保温时间大于90 min后,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再次降低。6.相同条件退火处理后,冷喷涂Zn-Al层在表面纳米化IF钢基体上的结合强度均不低于在粗晶IF钢基体上的结合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11-06)

丁旺,钱闯,陈耀东,王春花,孟峰[4](2014)在《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检测与评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涂层结合力的检测方法,并利用国产划痕仪对高压共轨系统关键零部件的类金刚石涂层(DLC)涂层进行了划痕试验,同时运用声发射法、切向摩擦力变化法以及形貌法分别对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综合使用以上3种方法评定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更加可信。(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4年04期)

沙晓娟,郭睿劼,赵起,殷广达,康虹[5](2014)在《表面改性在提高硅胶基体与抗菌涂层结合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基体与抗菌涂层间结合力的大小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抗菌制品的使用寿命与抗菌效果。本研究中采用γ射线辐射改性聚合物基体表面,并接枝偶联剂(γ-APTS)获得活性表面,从而制得紧密键合在基体表面的Ag-PTFE复合抗菌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形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与面分布表征涂层中各元素分布状况;ASTM D-3359法测试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通过对多组大肠杆菌的抑菌环试验与震荡烧瓶实验表征涂层抗菌活性。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可有效提高聚合物基体表面活性,显着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且抗菌效果优异。(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4年06期)

沙晓娟[6](2014)在《表面改性在提高硅胶基体与抗菌涂层结合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医用材料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极易引发感染,特别是植入体的相关感染,导致患者痛苦及医疗成本增加,因此,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抗菌处理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银(Ag)具有广谱抗菌、无耐药性、耐热安全等优点,在抗菌领域一直得到广泛使用。在医用材料表面制备抗菌涂层是获得抗菌高分子材料的有效方法,其中无电镀法由于设备简单、可适应基体各种形状、适用导体及非导体、成本低而成为本文制备抗菌材料的主要方法。然而,高分子基体与金属基抗菌涂层之间结合力差,抗菌涂层易从高分子基体表面脱落,难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为此,本文首先对高分子基体进行表面改性,提高其表面活性和反应性,抗菌剂与基体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从根本上改善其结合力。本实验中,采用紫外辐照(UV)与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材料表面,在惰性的硅胶表面形成具有高活性的羟基等活性基团,随后在其表面接枝硅烷偶联剂,赋予材料更高的反应性,从而将抗菌剂牢固键合在硅胶表面,达到显着提高结合力的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的改性方式、处理时间、偶联剂种类等研究获得涂层与基体间最佳结合力的工艺条件;对制备的抗菌涂层外’观形貌、结合力、抗菌性能等进行分析表征。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接枝硅烷偶联剂后表面成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等对样品的微观形貌、成分进行分析;用面分布图表征样品中各元素的分布情况;ASTM D3359法及抗腐蚀实验测试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采用抑菌环(Inhibition zone test)及震荡烧瓶(Flask shaking method)法测试抗菌涂层的抗菌性。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紫外辐照与等离子体氛围均可在材料表面引入活性基团,从而有利于后续硅烷偶联剂(Y-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γ-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与改性后硅胶基体间的反应并生成自组装单分子层(SAM)。在XPS图中可检测到明显的N、S元素的峰,证实硅烷偶联剂已接枝在硅胶基体表面。(2)基体表面的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γ-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由于具有含孤电子对的N或S,而在随后的无电镀过程中将抗菌成分银离子牢固键合在基体表面,使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显着提高。其中采用等离子体改性并接枝偶联剂KH590条件下结合力最佳,根据ASTM标准其结合力达到5B级。(3)制备的抗菌涂层表面均匀,完整,各组分在涂层中均匀分布;同时其抗菌性能优异。(4)本论文采用的改性及制备方法有效、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获得的抗菌高分子材料兼具显着增强的结合力和优异的抗菌性能,可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和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邓琳[7](2012)在《反应釜耐蚀涂层厚度对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弧喷涂设备在低碳钢试件表面制备了0Cr18Ni9涂层,并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同时用拉伸试验机对不同厚度涂层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涂层的成形良好,组织比较均匀;厚度对涂层与试件的结合强度有显着的影响,为保证涂层的使用性能,涂层厚度应不大于0.6mm。(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李建国,胡文军[8](2012)在《金刚石涂层基体间结合力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力是制约金刚石涂层工具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金刚石薄膜的膜基结合力进行划痕实验,运用划痕仪所测的声发射数据、摩擦力数据及光学、电子扫描划痕形貌来综合评定膜基结合力。评定结果表明:单一的声发射图谱或摩擦力曲线不能准确判定膜基结合力的表征值临界载荷,声发射图谱、摩擦力曲线与划痕形貌综合评定临界载荷结果才可信。(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2年02期)

吕志胜,彭文浩,郝建民[9](2012)在《热处理对等离子喷涂WC-12Co涂层-基体结合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等离子喷涂制备WC-12Co涂层,经过对涂层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并对其进行微观结构的表征和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不同热处理后涂层性能和结构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等离子喷涂制备的WC-12Co涂层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涂层基体的界面硬度得到提高,结合强度也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2年02期)

水露雨,朱世根,顾伟生,范金辉[10](2011)在《电接触强化对WC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在白口铸铁表面制备了厚0.2 mm的WC-12Co涂层,并对涂层进行电接触强化。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等方式对强化的涂层/基体界面进行了显微结构和物相分析,并与未强化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接触强化工艺能改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方式,实现了界面的冶金结合。(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1年20期)

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M2高速钢基体抛光预处理工艺,获得表面粗糙度和膜基结合强度良好的Cr N硬质涂层。采用正交法设计了不同压力、砂料、干湿方式等喷砂工艺参数进行高速钢基体预处理工艺研究。对预处理后的基体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Cr N硬质涂层。通过扫描电镜、XRD、粗糙度仪和划痕测试仪等仪器检测分析了Cr N涂层的形貌、涂层物相结构、涂层粗糙度和涂层结合力等组织性能。喷砂压力较大和砂料硬度较高时,其涂层粗糙度较大,膜基结合强度较小。对采用玻璃珠砂料在2bar压力下进行干喷砂预处理后的基体进行涂层处理,其涂层综合性能最好,其膜基结合力为78N,涂层表面粗糙度为0.369μm,涂层厚度约为5μm,涂层厚度均匀,涂层表面比较平整致密,基本未见明显的孔洞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论文参考文献

[1].许立福,宋博,周旺,黄树涛.不同合金熔接涂层与基体结合状态及硬度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郑家乐,赵先锐,徐锋,曹振雨,李妮.基体预处理对CrN涂层刀具表面粗糙度和膜基结合力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18

[3].梁永立.退火及表面纳米化对冷喷涂Zn-Al涂层与IF钢基体结合性能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4].丁旺,钱闯,陈耀东,王春花,孟峰.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检测与评定方法[J].现代车用动力.2014

[5].沙晓娟,郭睿劼,赵起,殷广达,康虹.表面改性在提高硅胶基体与抗菌涂层结合力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4

[6].沙晓娟.表面改性在提高硅胶基体与抗菌涂层结合力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4

[7].邓琳.反应釜耐蚀涂层厚度对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

[8].李建国,胡文军.金刚石涂层基体间结合力的测定[J].中国测试.2012

[9].吕志胜,彭文浩,郝建民.热处理对等离子喷涂WC-12Co涂层-基体结合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2

[10].水露雨,朱世根,顾伟生,范金辉.电接触强化对WC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1

论文知识图

细胞在两组涂层表面凋亡结果喷枪横移速度500~800mm/s涂层与基不同溅射时间涂层与基体结合力...涂层和TiN/TiSiN复合涂层与基体的结...送粉量为6r/min的划痕实验曲线((a)位...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测试

标签:;  ;  ;  ;  ;  ;  ;  

涂层与基体结合力论文_许立福,宋博,周旺,黄树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