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边坡论文_杨忠平,来云亮,刘树林,田鑫,胡元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体边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量,节理,软弱,砂浆,夹层,锚杆,产状。

岩体边坡论文文献综述

杨忠平,来云亮,刘树林,田鑫,胡元鑫[1](2019)在《频发微震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动力稳定及失稳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蓄水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结合UDEC离散元分析方法,以叁峡库区杉树槽滑坡为原型,研究了频发微震作用下典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的累计损伤过程、动力响应特征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在频发微震作用下,模型边坡自振频率不断降低,阻尼比不断升高,完整性降低;坡体加速度响应在初始阶段和微震阶段体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而在小震加载后,坡体动力响应与上述特征出现偏离;在反复微震下,坡体的破坏演化过程可概括为"次级节理发育→次级节理扩展→上部岩体破碎→后缘裂隙扩张→滑面贯通→边坡失稳破坏"阶段;离散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上覆软弱岩体边坡在频发微震下的变形主要发生于岩层分界面以上,后缘裂隙以下的上部岩体,随着地震次数的增加,其永久位移不断增大,边坡稳定性系数不断降低,边坡破坏特征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功会[2](2019)在《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顺倾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锚杆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支护构件,可提高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但由于地震作用下锚固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至今仍未明确地震作用下锚固力学传递规律,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研究更是鲜有涉及。鉴于此,设计并完成了相似比为1:8的含软弱夹层顺倾岩体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针对岩土锚固的核心问题也是关键问题——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进行了研究。这也是首次利用大型振动台对地震作用下锚固界面剪切作用进行研究。不仅如此,本文还通过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试验工况S-23进行了模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试验得出的结论。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配制出了具有较好流动性和固结性的可用于浇筑的岩石相似材料,并提供了适用于浇筑的锚杆两锚固界面应变片粘贴方法。(2)分析了 S-23工况下含软弱夹层顺倾锚固岩体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得到了其破坏模式和加速度响应规律。不仅如此,通过监测锚杆应变获取了锚固两界面剪应力,并以0.125s为间隔详细分析了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应力沿杆长的分布形态和随时间的发展规律。(3)利用FLAC3D模拟了试验S-23工况,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获取了锚固两界面剪应力,并通过FISH语言编程实现了锚固界面脱黏效果,即界面剪应力达到界面极限粘结强度时降至界面残余黏结强度。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相互印证,数值模拟结果对试验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本研究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了锚固系统的作用机理,对于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94]表[17]参[84]。(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9)

殷博[3](2019)在《缓倾顺向软弱夹层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贵州省仁怀市某大型缓倾顺向软弱夹层岩体边坡为模型研究背景,采用传统极限平衡法、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强度折减法原理中有限差分法的理想弹塑性模型以及应变软化模型叁种算法对边坡开挖卸荷完成后的稳定性以及渐进破坏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软弱夹层定义出发,对软弱夹层进行相关介绍,然后对其物质构成与分类以及相应的工程特性等方面进行展开阐述;总结了含缓倾顺向软弱夹层岩体边坡渐进失稳破坏的几种破坏形式,对边坡开挖后岩体特征以及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2)考虑边坡软弱夹层含水量较高、参数偏低,以及软弱夹层含水量较低、参数偏高两种情况。并对软弱夹层参数偏高时,不断增大软弱夹层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并对应制定不同的计算工况。(3)分别考虑软弱夹层参数偏低以及偏高时对边坡进行开挖,然后分别利用极限平衡法、软件中弹塑性模型与应变软化模型计算边坡的稳定性,并分析边坡的渐进破坏特性。得到边坡安全系数大小关系:极限平衡法>弹塑性模型>应变软化模型,且边坡在理想弹塑性与应变软化模型计算下的渐进破坏均表现为由边坡前缘向后缘推展,直至边坡产生拉裂面。(4)当软弱夹层参数升高时,通过上述叁种计算方法对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得到软弱夹层力学强度参数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贡献敏感性为:只改变内摩擦角>只改变黏聚力;用传统极限平衡法评价边坡稳定状态具有不可靠性,应结合数值模拟软件中的应变软化模型作为其稳定性依据,且应变软化模型计算下边坡更容易表现出渐进破坏特性,渐进破坏长度发展得更远。(5)研究在极限平衡法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数值模拟结果下却处于失稳的边坡,对其应用软件中应变软化模型分析软弱夹层不同抗剪强度下边坡出现拉裂面的位置,得出随着软弱夹层参数升高,拉裂面位置不断向边坡前缘,当临近稳定时,拉裂面移动距离最远,且拉裂面水平倾角均大于80°且小于90°。(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郭晓旭,常来山,李振涛[4](2019)在《露天矿裂隙岩体边坡离散单元法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离散单元法能够分析节理裂隙岩体沿离散界面产生滑移、张裂、垮落等大变形问题,是岩石开挖工程中分析非连续介质问题的重要方法。徐东沟露天矿最终境界边坡上下部均由坚硬块状结构岩体组成,而边坡中部则为岩性较软的绿泥石英片岩构成,且为典型的顺坡向层状结构,分析表明,绿泥石英片岩构成的局部边坡区域位移较大,模拟开采至最终-348m水平时,水平位移最大达1.6m,垂直向下位移达1.4m,应用强度折减法得到边坡安全系数仅为1.05,开采出露后极有可能产生边坡失稳,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9年03期)

刘子侠,王凤艳,韩东亮[5](2019)在《岩体边坡影像的控制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测量是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岩体结构面特征点叁维信息最关键的环节,其观测结果(结构面特征点叁维坐标值)直接影响在内业工作站上所建立的叁维模型的精度及岩体结构面信息解译的准确性。以长春市净月北山二采石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方交会法、免棱镜极坐标法及活动控制系统法等3种不同的外业控制测量方法获取边坡控制点的坐标,并以此为依据分别在VirtuoZo工作站上建模,解译裂隙岩体结构面模型特征点的叁维信息,并和全站仪现场实测的数据对比,并基于测量误差理论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控制测量方法的点位中误差均在±3cm之内,都能满足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等精度规范对被测目标的点位精度要求。通过现场观测,总结出了3种控制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场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测量方法进行建模。(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9年02期)

张立人,张青峰,杨伟伟[6](2019)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改进功效系数法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岩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基于功效系数法、集对论和粗糙集理论,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粗糙集理论的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功效系数法,该方法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功效系数法中引入集对分析与粗糙集理论耦合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进而实现了功效系数法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改进。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以较好地解决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与不完整性问题。所建方法受主观因素干扰少,评价结果客观。(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9)

刘雄辉[7](2019)在《全站仪在岩体边坡控制测量和结构面产状检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立体模型测量方法效率低下、测量精度受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影响较大的问题,根据全站仪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全站仪的岩体边坡控制测量和结构面产状检验方法,在对边坡控制测量和结构面产状检验的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某典型地质条件为例,进行了实地验证。实地测量显示,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下、精度差的缺点,极大地提升了地质测量的准确性和测量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王佳琳[8](2019)在《哑巴岭露天矿节理岩体边坡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鞍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哑巴岭露天矿,在一期境界开采时曾发生多次边坡变形破坏现象,边坡的稳定性受顺层结构的绿泥石英片岩影响较大,分析评价二期边坡的可靠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在现场勘查露天采场现状边坡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叁维岩体不接触测量系统3GSM对岩体赋存节理进行了测量与统计分析,获得边坡岩体优势节理组的产状与间距等相关参数。以Hoek-Brown强度理论为核心,根据野外勘查测量与室内外实验,应用CSIR岩体质量分类技术与Hoek-Brown强度参数与分类指标值RMR、GSI的函数关系,研究确定了哑巴岭露天矿采场边坡赋存岩体的强度和变形参数,应用Monte-Calo随机抽样技术得到了强度参数的随机分布类型与均值和标准差等参数。选取7890和8245两个典型采场剖面进行边坡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西帮二期全高总体边坡,两个剖面计算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062,最大破坏概率为3.1×10~(-4),最小可靠性指标为2.812,西帮二期设计境界总体边坡的失稳风险是存在的,需要对原设计边坡参数和结构做适当的修改。东帮二期全总高体边坡,两个剖面计算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267,最大破坏概率为1.5×10~(-5),最小可靠性指标为5.301,东帮二期设计境界总体边坡的失稳风险可以接受。一期境界生产时曾发生多次破坏的东帮绿泥石英片岩局部,最大坡高仅56米,计算得到最低安全系数为1.485,最大失效概率为1.5×10~(-5),最低可靠性指标是9.185,破坏风险可以接受。(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9-03-15)

张功会,言志信[9](2019)在《锚杆支护顺层岩体边坡地震动破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FLAC3D探讨了地震作用下顺倾层状岩体边坡软弱夹层参数(数量S、间距D、厚度H和倾角α)对边坡稳定性与锚杆轴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顺倾层状岩体边坡仅沿某一软弱夹层以倾倒-滑移的破坏模式失稳破坏,软弱夹层参数的改变并不会改变其破坏模式和主要破坏面位置;S、H越大,地震作用下坡面永久位移和锚杆轴力越大,D、α越大,永久位移和锚杆轴力越小;轴力沿杆身呈"山峰"式分布,主软弱夹层处"峰值"最高;研究可为地震作用下多层软弱夹层边坡的支护和抗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言志信,龙哲,屈文瑞,张森,江平[10](2019)在《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远比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小,并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且均在中性点附近发生突变;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危岩中的锚固界面率先脱黏,基岩中的锚固界面紧随脱黏,且脱黏分别向锚头和锚根发展,直至拉拔段或锚固段全部脱黏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黏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岩体边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锚杆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支护构件,可提高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但由于地震作用下锚固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至今仍未明确地震作用下锚固力学传递规律,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研究更是鲜有涉及。鉴于此,设计并完成了相似比为1:8的含软弱夹层顺倾岩体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针对岩土锚固的核心问题也是关键问题——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进行了研究。这也是首次利用大型振动台对地震作用下锚固界面剪切作用进行研究。不仅如此,本文还通过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试验工况S-23进行了模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试验得出的结论。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配制出了具有较好流动性和固结性的可用于浇筑的岩石相似材料,并提供了适用于浇筑的锚杆两锚固界面应变片粘贴方法。(2)分析了 S-23工况下含软弱夹层顺倾锚固岩体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得到了其破坏模式和加速度响应规律。不仅如此,通过监测锚杆应变获取了锚固两界面剪应力,并以0.125s为间隔详细分析了杆体-砂浆与砂浆-岩体两锚固界面剪应力沿杆长的分布形态和随时间的发展规律。(3)利用FLAC3D模拟了试验S-23工况,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获取了锚固两界面剪应力,并通过FISH语言编程实现了锚固界面脱黏效果,即界面剪应力达到界面极限粘结强度时降至界面残余黏结强度。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得到了较好的相互印证,数值模拟结果对试验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本研究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了锚固系统的作用机理,对于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94]表[17]参[8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体边坡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忠平,来云亮,刘树林,田鑫,胡元鑫.频发微震下上覆软弱岩体边坡动力稳定及失稳模式[J].岩土工程学报.2019

[2].张功会.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顺倾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9

[3].殷博.缓倾顺向软弱夹层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9

[4].郭晓旭,常来山,李振涛.露天矿裂隙岩体边坡离散单元法模拟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

[5].刘子侠,王凤艳,韩东亮.岩体边坡影像的控制测量方法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9

[6].张立人,张青峰,杨伟伟.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改进功效系数法及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7].刘雄辉.全站仪在岩体边坡控制测量和结构面产状检验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9

[8].王佳琳.哑巴岭露天矿节理岩体边坡可靠性分析[D].辽宁科技大学.2019

[9].张功会,言志信.锚杆支护顺层岩体边坡地震动破坏分析[J].煤炭技术.2019

[10].言志信,龙哲,屈文瑞,张森,江平.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J].岩土力学.2019

论文知识图

(b)风干试样叁轴试验拟合结果有限元计算结果不同年代地质灾害统计矿坑积水矿坑南帮Fig4.44waterinthepitFig4....模型网格划分Fig4.50Modelelementme...

标签:;  ;  ;  ;  ;  ;  ;  

岩体边坡论文_杨忠平,来云亮,刘树林,田鑫,胡元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