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问题

浅谈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问题

丁国勤(河南省邓州市九龙同心号学校河南南阳47410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一、中小学生挫折感的产生原因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人们在生活活动过程中受到环境、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致使自己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由此可见挫折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个人心理不恰当的调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引出各种色彩斑澜的社会现象,因此中小学生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与追求,更多的选择与追求必然伴随着更多的得不到。另外,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尚小,阅力较低,心理还不够成熟,当自己的动机和目标未能达到时,就很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况且当今的中小学生大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们都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独生子女过度的溺爱,无微不至地过分呵护,造成这些学生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差、自我意识强烈,极其缺乏抗挫折能力,一些看起来极其微小的事情在这些孩子身上也会变成了挫折。

二、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

所有的人都希望在我们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可以花团锦簇,一帆风顺,充满欢歌笑语,远离烦恼和挫折。但是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烦恼,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烦恼和挫折,我们在快乐到来的时候才会倍感甜蜜,如果没有这些,即使给我们再多的快乐我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挫折教育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不仅应该满足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渴求,而且应该关心学生对现实与未来的困惑与苦恼。在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起着基础性和动因性的作用,而挫折教育又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如果挫折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那么素质教育也无法真正实现。

挫折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快乐幸福指数。从教育的终极目的来看,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很多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可以培养孩子更强适应环境、更多获取快乐的能力。最近一些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夏令营已经在一线城市兴起,这种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中小学生在挫折中获得一种内在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西方教育和心理学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所以,加强学生挫折教育,更有助于中小学生很快从痛苦中挣脱,不仅能从外界得到得到快乐,而且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表现的相当积极乐观。

三、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内容

在中小学生的人生世界里,除了父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老师了。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地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其正确面对人生的荆棘和泥泞至关重要。

首先,必须树立起中小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面对挫折要把它当成考验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的一次机会。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只有顽强的意志才能有战胜挫折的坚强信念。即使一千次跌倒在地,也要第一千零一次爬起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看名人传记,像张海迪、邓小平、贝多芬、马克思、居里夫人等。这些身处不利条件却依然奋发有为的伟人们会带给他们心灵上的震撼,他们可以为其提供榜样的精神力量。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可运用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坎坷经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二泉映月的阿炳,双目失明却做出了传世佳作;早年尽享荣华富贵、晚年却穷困潦倒的曹雪芹,依然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其次,合理及时地对中小学生遇到的某方面挫折进行疏导。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经常会有彷徨无助、情绪低落的状态,这时候最需要理解、慰藉和释放。教师需要用真诚和热爱去感化他们,成为他们可以倾诉的朋友,学生才有可能消除心理隔阂,肯把心里话说出来。同时适当的掌握一些克服挫折的小技巧,如转移法,把注意力从原来关注的那个焦点转移到其它事情和活动中去。人原有的那些负面情绪如果能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创造性和社会价值时便是升华。最有名的例子是,歌德当年因为失恋,创造了杰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升华的作用,化挫折为动力,实现新的目标。除此之外,还有呼吸法、幽默法、主动进攻法、自我安慰法、运动法等。

最后,建立适当的惩罚制度。对于当今流行的“爱心教育”而言,对中小学进行惩罚制度难免会让人难以接受。事实上证明让学生接受惩罚可以锻炼心理承受能力,为今后从困境中走出打下基础,这事实上也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当今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太过于理性化的保护,避而不谈惩罚学生却又呼吁挫折教育,这实在有点让人费解。有教育家也说过:“学生具有可塑性,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呵护,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他们‘修枝去枝’,在学生的错误面前,一味地姑息和软弱才是教育的失败。教育不只是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温情教育无法包容百病,不罚不成材。而且,惩罚现象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存在,是学生作为一个人必须的”。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要的惩罚制度必不可少,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对于挫折承受力极差的学生要循序渐进,切忌一刀切。

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一种成功和成熟的催化剂,只要能正确地帮助中小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自信地战胜它,这对于他们未来成功地进入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丁国勤(1962—),女,河南邓州人,河南省邓州市九龙同心号学校教师。

标签:;  ;  ;  

浅谈中小学生的挫折教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