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论文_宋争辉,王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学术,基层,大学,教研室,美国,学科。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宋争辉,王勇[1](2019)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困境及治理路径——学科制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在学科制度化与学科去制度化的相互博弈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制度既是构成现代大学组织制度的基础,又是促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在知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背景下,学科发展面临着去制度化的压力;学科过度制度化制约传统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给其组织模式和治理机制带来严重挑战。为应对学科制度危机,应从学科理念、学科结构、学科治理、学科文化等方面入手,创新我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回归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的学科属性,着力增强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江春华[2](2019)在《融合视域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变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形态演变深刻描绘了分化与融合此消彼长、相互作用的持续过程。从融合的视角看,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知识融合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由外至内的叁大逻辑依据。为适应社会大融合环境、满足人才培养新要求和发挥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融合性功能,学科—专业—产业链和大学协同创新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基层学术组织壁垒,提高了组织运行绩效,促进了大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合作。(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朔镔[3](2018)在《学科·学术·学人: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研究的热题表征与进路预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近30多年来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话题。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以CNKI数据库刊载的979篇主题词文献为研究对象,对近30多年来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研究的热点领域、主题演进与前沿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学术权力""现代大学制度""教授治学"与"内部治理结构"是该领域的热点主题。针对"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热度的回落趋势,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研究应从"学科""学术""学人"3个维度再出发,开拓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深化基于学术权力彰显的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加强基于学人契约认同的组织文化场域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8年10期)

崔延强,朱晓雯[4](2018)在《我国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学术制度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学职能的不断扩充,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范畴由最初的以教学为中心发展为科教"双中心"。然而,这种被动式的职责迭加由于缺乏相关学术制度的支撑,并未带来自下而上的学术繁荣,反而加速了教学功能的失落、教师核心作用力的弱化以及共同体精神的弥散。基层教学组织是知识逻辑下的课程载体,也是功能观照下的运行终端,其问题的解决与学术制度的构建必须坚持靶向施策,建立由宏观到微观的运行逻辑,以制度自调、知识导引与科教融合为路径,设定全新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结构与保障制度,以提升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沈瑞林[5](2018)在《论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基层学术组织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是"底部沉重"的学术组织,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对于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是基石。基层学术组织存在工作冲突、权力冲突和文化冲突,这是制约大学学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必须创新基层学术组织结构、构建权力分化和整合机制、培育崇尚学术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祖杰[6](2018)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是一种“底部厚重”、“重在基础”的组织。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作为构成大学的基本细胞和核心单位,是具体承担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职能的重要载体,是大学发展的基石。所以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演变与发展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探究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演变及演变的动力机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对目前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文献资料,从整体上对关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国内外研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和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以高深知识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术性是其根本属性。以历史研究法,厘清国内外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历程,并透过其发展过程中基层学术组织形式的变化,研究其演变背后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最后,借助组织制度变迁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演变动力机制的不足,提出完善演变的价值取向、原则遵循与策略。(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蓝秀华[7](2017)在《德、美、俄叁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的讲座制、美国的学系制、俄罗斯的教研室制是国外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中的叁种比较典型模式,对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运行机制的重构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在建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时,国内高校应以学科为基、育人为根本,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结合、行政权力服务于学术权力的权力耦合机制。(本文来源于《煤炭高等教育》期刊2017年06期)

罗彬萌[8](2017)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高校、企业还是机构都对知识管理有强烈的需求,知识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中的战略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高校而言,生产知识的场所就是大学内的“基层学术组织”,如何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中最大程度的发挥知识管理策略的正向作用、制定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基层学术组织中,组织文化是影响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所以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中知识管理的策略是有必要的。本研究基于知识管理及组织文化两个理论,运用文本研究、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基层学术体中组织文化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分析、理论框架建构以及田野调查分析叁个部分。理论分析的部分,本研究将知识管理的过程划分为知识的“获取、转移、媒介化、应用与创新”四个具体阶段;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中的组织文化划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理论框架建构的部分,一方面分析了组织文化的各个层面对知识管理四个过程的具体影响;另一方面根据竞争框架模型将大学基层学术的组织文化划分为四个类型;把知识管理的策略划分为四种策略。再进一步分析组织文化四种类型与知识管理四种策略之间的适配关系。在田野调查的部分,追踪分析了电子工程专业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两个基层学术组织的样本,研究了在实际过程中组织文化的各个层面究竟会对知识管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知识管理的策略与组织文化的类型是否适配等问题。在理论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得出高校基层学术共同体中组织文化与知识管理存在耦合关系,组织文化的各个层面都会对知识管理的策略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可以得出,组织文化的价值观子系统影响了知识管理的核心;组织文化的制度子系统影响了知识管理实施的有效程度,组织文化的人际子系统影响了知识转移的过程,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知识管理的策略存在1VS1的适配性关系……等结论。概言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只有选择与组织文化适配的知识管理策略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知识管理策略的价值,同时基层学术组织需要根据组织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需求的调整;组织成员的流动等因素来更迭知识管理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5)

李剑敏[9](2017)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层学术组织作为大学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大学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平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是大学发展和变革的基石。因此,作为一个极为紧迫的课题,有必要探究当前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其内部治理结构,从而增强基层学术组织的自主性,加强学术组织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提高学术组织场域内各利益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生产力。本研究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引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内部治理模式的良好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的访谈意见,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出我国基层学术组织内部治理的指标体系,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组织自治、组织协作、治理参与、科研生产力。通过该指标体系直观地呈现出我国基层学术组织内部治理的结构,从该结构出发,按照四个一级指标剖析我国基层学术组织内部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5-16)

申超[10](2017)在《美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如何增强校友认同感的?——一项基于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各院系是促使校友形成对母校认同的主要组织依托。从组织能动性的视角来看,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作为一个积极的行动者,通过在正式与非正式场景中设计学术探讨类、公共事务类和私人情谊联络类的集体活动,为组织成员间有规律地持续互动,创造了时空交错的多样化的机会。这些集体活动包括秋季联谊、全院会议、期末庆祝、炉边谈话、俱乐部、午餐会、教师招聘会、院长遴选座谈会、学术年会招待等。组织成员凭借这些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组织认同是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形态演变深刻描绘了分化与融合此消彼长、相互作用的持续过程。从融合的视角看,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知识融合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由外至内的叁大逻辑依据。为适应社会大融合环境、满足人才培养新要求和发挥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融合性功能,学科—专业—产业链和大学协同创新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基层学术组织壁垒,提高了组织运行绩效,促进了大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合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宋争辉,王勇.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困境及治理路径——学科制度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江春华.融合视域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变革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9

[3].杨朔镔.学科·学术·学人: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研究的热题表征与进路预判[J].现代教育管理.2018

[4].崔延强,朱晓雯.我国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学术制度构建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沈瑞林.论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基层学术组织变革[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李祖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7].蓝秀华.德、美、俄叁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机制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17

[8].罗彬萌.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

[9].李剑敏.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10].申超.美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如何增强校友认同感的?——一项基于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的个案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7

论文知识图

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传统科...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开放式...高校学术组织矩阵结构示例3.1组织文化层面的具体特征通过...柏林工业大学基层组织图2.2南方;知识管理策略的不同维度...

标签:;  ;  ;  ;  ;  ;  ;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论文_宋争辉,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