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酰化反应论文-李婷,朱德萍,徐宝华

氢酰化反应论文-李婷,朱德萍,徐宝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氢酰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贵金属催化,氢酰化,C-H活化,氧化环化

氢酰化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朱德萍,徐宝华[1](2017)在《非贵金属催化氢酰化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非贵金属因其地球丰度高、催化反应后处理方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与贵金属相当的催化效果.本工作主要概述了非贵金属在催化C■X(X=C,O)氢酰化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非贵金属催化氢酰化反应的研究方向.非贵金属催化在底物适用性、反应活性、选择性及机理研究方面还面临着更多挑战.(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婷[2](2017)在《非贵金属钴催化醛/酮分子间氢酰化反应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酯类是香料,溶剂,医药和材料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商业化学品,同时也是众多化学转化过程的合成基础。随着深入研究,以C-H键活化官能化的方式实现酯类合成的原子经济性路线已经成为替代传统路线的发展方向。其中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C-H键活化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方法策略可以分为两种:一是C-H键的直接烷氧羰基化反应;羰基试剂可以是CO、羧酸等;二是通过活化醛基C-H键与不饱和C=O键加成的氢酰化反应。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非贵金属钴通过活化醛基C-H键实现与羰基化合物的氢酰化反应。通过一系列催化剂、配体、添加剂等条件筛选和优化,以金属还原剂原位还原二价钴至低价态进行醛基C-H键活化,实现其与C=O不饱和双键的氢酰化反应;(2)酮羰基的氢酰化反应在本文中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的重点及亮点工作:对低价钴催化氢酰化反应的机理及有机胺对反应的促进作用进行详细研究和实验论证:添加的iPr2NEt通过与Co(Ⅲ)-H和醛羰基形成多中心氢键,使得Co(Ⅲ)-H键在反应中部分断裂,削弱了原反应决速步(金属氢迁移到醛羰基的碳上)的影响。并且证明有机胺只作用于金属氢迁移过程,对引发阶段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实验探索的主要结论:该反应历程通过C-H键活化的方式进行;首先发生醛基C-H键活化原位生成Co(Ⅲ)-H,大位阻有机胺作为氢转移的载体将其迁移到不饱和C=O双键上,即羰基插入到Co-H,最后Co(Ⅲ)发生还原消除回到Co(Ⅰ)并释放产物酯完成催化循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7-04-01)

权茂[3](2016)在《Ni催化的苯乙烯和简单醛的氢酰化反应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J Am Chem Soc 2016,138,2957-2960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与醛的氢酰化反应是一类实用且原子经济性较好的合成酮的方法.这类反应涉及到C—H的活化和醛对烯烃的加成.自从发现第一例Rh催化的分子内的氢酰化合成环戊酮以来,Rh催化的烯烃的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甲酰化得(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肖力军,付晓宁,周敏杰,谢建华,王立新[4](2016)在《镍催化苯乙烯氢酰化反应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绿色、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新反应、新方法是目前有机合成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过渡金属催化醛对烯烃的氢酰化反应是合成酮类化合物的原子经济性反应。但是,目前这类反应主要使用铑催化剂,且要求底物带有导向基团,并且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也有待提高。最近,我们研究发现零价镍的单膦配体络合物可以催化分子间的醛与烯烃的氢酰化反应,底物不需要有导向基团,反应具有很高的收率和区域选择性。这是镍催化分子间醛对烯烃氢酰化反应的首例报道。此外,我们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反应机理,提出了镍催化醛基C-H键对烯烃双键直接迁移插入的ligand to ligand hydrogen transfer(LLHT)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氢酰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酯类是香料,溶剂,医药和材料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商业化学品,同时也是众多化学转化过程的合成基础。随着深入研究,以C-H键活化官能化的方式实现酯类合成的原子经济性路线已经成为替代传统路线的发展方向。其中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C-H键活化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方法策略可以分为两种:一是C-H键的直接烷氧羰基化反应;羰基试剂可以是CO、羧酸等;二是通过活化醛基C-H键与不饱和C=O键加成的氢酰化反应。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非贵金属钴通过活化醛基C-H键实现与羰基化合物的氢酰化反应。通过一系列催化剂、配体、添加剂等条件筛选和优化,以金属还原剂原位还原二价钴至低价态进行醛基C-H键活化,实现其与C=O不饱和双键的氢酰化反应;(2)酮羰基的氢酰化反应在本文中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的重点及亮点工作:对低价钴催化氢酰化反应的机理及有机胺对反应的促进作用进行详细研究和实验论证:添加的iPr2NEt通过与Co(Ⅲ)-H和醛羰基形成多中心氢键,使得Co(Ⅲ)-H键在反应中部分断裂,削弱了原反应决速步(金属氢迁移到醛羰基的碳上)的影响。并且证明有机胺只作用于金属氢迁移过程,对引发阶段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实验探索的主要结论:该反应历程通过C-H键活化的方式进行;首先发生醛基C-H键活化原位生成Co(Ⅲ)-H,大位阻有机胺作为氢转移的载体将其迁移到不饱和C=O双键上,即羰基插入到Co-H,最后Co(Ⅲ)发生还原消除回到Co(Ⅰ)并释放产物酯完成催化循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酰化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婷,朱德萍,徐宝华.非贵金属催化氢酰化反应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17

[2].李婷.非贵金属钴催化醛/酮分子间氢酰化反应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

[3].权茂.Ni催化的苯乙烯和简单醛的氢酰化反应和机理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肖力军,付晓宁,周敏杰,谢建华,王立新.镍催化苯乙烯氢酰化反应及机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标签:;  ;  ;  ;  

氢酰化反应论文-李婷,朱德萍,徐宝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