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苯加氢论文_王昊,刘小好,许光月,郭子薇,张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硝基苯加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基苯,苯胺,硝基,苯乙烯,催化剂,聚集体,晶态。

硝基苯加氢论文文献综述

王昊,刘小好,许光月,郭子薇,张颖[1](2019)在《纤维素原位合成Fe-N-C催化加氢硝基苯到苯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被广泛用作各种反应的催化剂,然而它们高昂的价格和有限的来源引起了人们对于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浓厚兴趣.因此,寻找一种丰富而有效的催化剂来代替贵金属已成为催化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铁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过渡金属,同时铁基催化剂在合成氨,费托合成和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活性.近年来,廉价高效的氮掺杂碳负载铁催化剂在各种典型的铂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尤其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通过在氨气氛围下共热解纤维素和氯化铁制备了一系列氮掺杂碳负载铁催化剂,并通过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探索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以硝基苯加氢制备苯胺为模型反应,探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其中Fe-N-C-700(通过在氨气氛围下700°C共热解纤维素和氯化铁制备)表现出最佳活性,在5 MPa氢气和120℃的条件下反应12 h,硝基苯被完全转化,苯胺的收率可达98.0%,同时,该催化剂还显示出良好的可再循环性, 5次运行后未见催化活性的显着降低.BET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为700℃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并且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碳元素和铁元素的含量升高,而氢、氮、氧元素的含量都随之下降.根据TEM图像,当热解温度升至600℃时,在碳材料上可以观察到平均尺寸为5.1 nm的金属颗粒,分散性较好.进一步将温度升至700℃,观察到平均尺寸为9.1 nm的金属颗粒,并且碳材料的形态结构转变为卷曲的层状.在XRD分析中, 600℃时催化剂的衍射峰归因于正交晶系的Fe_2N,随着温度升至700℃, Fe_2N相消失同时出现了Fe_3C相.在HRTEM的图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Fe_3C相的(031)面的衍射条纹,并且在颗粒周围有约5.2nm厚的石墨碳层包裹.XPS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700℃时,形成石墨化的氮掺杂碳,提高了催化剂活性.结合催化剂表征结果和对比实验,催化剂中铁物种的转变和氮掺杂碳尤其是石墨化的氮掺杂碳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动力学实验,当使用Fe-N-C-700催化剂时,硝基苯加氢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1.53 kJ/mol(报道为91.5 kJ/mol),这表明Fe-N-C-700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活化能.(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0期)

米伟,童希立,郭向云[2](2019)在《新型Pd_7P_3/SiC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油胺还原的方法制备Pd_7P_3/SiC负载型催化剂,并考察其对硝基苯及其衍生物的加氢反应性能。通过TEM、XRD和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晶体结构及电子状态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化钯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SiC载体上,化学组成为Pd_7P_3,粒径分布范围在6~9 nm。在相同催化条件下,负载量为2. 4%的SiC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硝基苯加氢活性,在反应温度为40℃、初始压力为0. 5 MPa的条件下反应1 h,硝基苯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苯胺的选择性达到93%。而在同样的条件下,2. 4%的Pd_7P_3负载在活性炭上,硝基苯转化率仅有4%。说明磷化钯在载体上的形貌与电子状态的优化对其催化加氢性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程庆彦,王明明,张凯,王延吉[3](2019)在《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镍-钨-磷(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物理吸附仪(BET法)、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中W含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硝基苯液相加氢制苯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助剂W的加入,Ni-W-P非晶态合金的无序程度增大,比表面积增大,颗粒粒径减小,热稳定性得到提高;硝基苯的转化率随W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苯胺的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当W的添加量为6%(摩尔分数)时,硝基苯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均为100%。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用量7.5%(催化剂相对于硝基苯的用量),H_2压力1.0 MPa,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90 min,硝基苯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均达到100%。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硝基苯转化率高达99%,苯胺选择性保持在97%以上。(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4期)

黄彬彬,梁凤仪,杨湛,谢寄托[4](2019)在《CTAB-PdNPs聚集体对4-氯硝基苯的催化加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静电作用和自组装特性,在CTAB诱导下合成CTAB-PdNPs聚集体.研究显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Pd前驱体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能有效抵消阳离子亲水头基团CTA+之间的静电斥力,从而从分子水平驱动形成表面活性剂组装体.研究选取水体中微污染物4-氯硝基苯为研究对象,以催化还原脱氯反应为探针反应,结果显示合成的CTAB-PdNPs聚集体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强脱卤能力,可在90 min内将4-氯硝基苯完全脱氯形成苯胺.研究进一步考察了Pd投加量、CTAB浓度、起始pH值、硼氢化钠的投加量等因素对4-氯硝基苯的催化脱氯过程的影响,最佳条件为:Pd投加量为0.125 mmol/L,CTAB浓度为1.00 mmol/L,起始pH值为5,硼氢化钠的投加量为15 mmol/L.该CTAB-PdNPs聚集体还显示了较强的催化稳定性,8次循环实验后仍可达到81.9%的脱氯效率.本研究不仅报道了一种简易的合成特定规则形状PdNPs组装体的新方法,还为环境中微污染物的修复去除提供了一种可行技术.(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若稀[5](2019)在《掺氮碳材料负载Pd和Pt催化硝基苯加氢制苯胺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掺氮碳材料为载体,贵金属Pt和Pd为活性组分,制备一系列掺氮碳材料负载Pt基和Pd基催化剂(Pt/N-CX_((r))、Pd/N-CX_((r)))并研究了它们在催化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中的性能。采用XRD、N_2吸附-脱附、TEM、FT-IR、Raman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体系组分进行分析,关联了催化剂物化性质、制备方法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氮源掺杂对碳材料的织构性能的影响。以叁聚氰胺(melamine)、二氰二胺(dicyandiamide)、盐酸胍(guanidine hydrochloride)、尿素(urea)、硫脲(thiourea)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材料前驱体,ZnCl_2为离子液体,用熔盐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氮碳材料。发现以硫脲为氮源制备的样品为介孔结构,而其他氮源则主要保持微孔结构;而以盐酸胍为氮源时得到的样品有最大的比表面积。(2)采用溶胶-固定法制备了负载Pt基和Pd基催化剂并测试了其对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的催化性能。尽管以盐酸胍为氮源时制的的催化剂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其催化活性却相对较差。对于Pt/N-CX_((0.5)),活性顺序为:叁聚氰胺>二氰二胺>盐酸胍>硫脲>尿素;对于Pd/N-CX_((0.5)),活性顺序为:叁聚氰胺>二氰二胺>盐酸胍>尿素>硫脲。说明活性与比表面积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且不同氮源对催化剂活性有很大影响,叁聚氰胺为氮源时活性最好。(3)比较以叁聚氰胺为氮源时制备的1.0%Pt/N-CX_((0.5))和1.0%Pd/N-CX_((0.5))催化剂在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反应中性能发现,后者对硝基苯的转化率为70.1%,远高于前者的40.5%(苯胺选择性均高于85%),说明Pd基催化剂更适宜于硝基苯选择加氢制苯胺反应。(4)氮掺杂量对Pd/N-CX_((r))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以叁聚氰胺为氮源,制备了不同氮掺杂量(氮/碳前驱体的质量比为0.17,0.34,0.5,0.67,0.83)的Pd/N-CX_((r))催化剂。在氮/碳前驱体质量比为0.5时,所制备的Pd/N-CX_((0.5))对硝基苯加氢有最好的催化性能(硝基苯转化率为70.1%,苯胺选择性为85.5%),且表现出一定的循环使用性能。(5)以叁聚氰胺为氮源时制备的Pt/N-CX_((0.5))为对象,研究了Pd含量、溶剂、氢源、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最佳的反应条件为:正庚烷为溶剂,氢气为氢源,反应压力0.1 MPa,反应温度60 ~oC,反应时间1 h。(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朱君江,孙若稀,赵震[6](2019)在《氮掺杂碳凝胶负载钯催化硝基苯加氢制苯胺》一文中研究指出硝基苯催化加氢是当前工业上制备有机化工原料苯胺的主要方法。以氮掺杂碳凝胶(N-CX)为载体制备了Pd催化剂用于液相硝基苯的催化加氢制苯胺反应。用X-射线衍射、N_2物理吸附对催化剂的物相和织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氮掺杂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并测试了催化剂的多次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N-CX具有微孔碳材料的织构性能,作为载体能高分散在其表面的Pd纳米粒子,并在氮/碳前驱体质量比为0.5时制备的N-CX最适宜作为Pd催化剂的载体。反应的最佳条件是H_2压力为1.0 MPa,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0 h。在上述条件下,催化剂显示出一定的循环反应活性,但转化率和选择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刘浩[7](2018)在《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制苯胺技术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目前研究的硝基苯新型催化剂、活性构件、水溶胶、缩合液合成苯胺的工艺进行了概述,说明我国应继续研究和推广催化加氢制取苯胺清洁生产工艺,重点开发高效、廉价、环保的催化剂体系以满足苯胺工业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8年10期)

冯子雅,杨小勇,陈群,马加一,史晓东[8](2018)在《Ru/SiC光催化硝基苯加氢生成苯胺》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硅(SiC)是一种良好的多孔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还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此,SiC作为新型催化剂载体在多相催化等反应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钌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反应中。以SiC负载Ru纳米颗粒为催化剂,对光催化硝基苯加氢生成苯胺有良好的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徐刚,魏海生,任煜京,银建中,王爱琴[9](2018)在《scCO_2及CO_2膨胀液体中3-硝基苯乙烯催化加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两个还原取代基的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制备相应的芳胺是精细化工领域最重要的反应之一。为了让该过程环境友好,在scCO_2及膨胀液体中研究了3-硝基苯乙烯选择加氢制3-乙烯基苯胺。以scCO_2为反应介质考察了3-硝基苯乙烯选择加氢反应,发现3-硝基苯乙烯转化率随CO_2压力增大而增大,而目标产物3-氨基苯乙烯转化率选择性始终维持在98%左右。而3-硝基苯乙烯在scCO_2中溶解度测试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压力越高,溶解度越大。相同压力下,温度越低,溶解度也越大。当系统总压为11.6 MPa、H2压力为2 MPa、反应温度50 oC、反应时间60 min时,转化率和3-氨:基苯乙烯选择性分别为61.9%和98.2%;以CO2膨胀液体为反应介质研究了3-硝基苯乙烯选择加氢反应,发现CO2膨胀甲苯为最佳反应介质。在系统总压10 MPa,H2压力3 MPa、反应温度50 oC、时间60 min的优化反应条件下,可获得97.8%的转化率和96.0%的选择性,而有机溶剂用量可减少90%;以PR-BM方程为热力学模型计算反应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表明CO2膨胀液体体系能有效降低粘度,增大H2溶解度,这些独特的热力学特性结合Pt/FeOx优异的化学选择性使得该反应能在极少有机溶剂的情况下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5)

周丹,刘清港,韩枫安,刘灵惠,王爱琴[10](2018)在《超临界条件下的硝基苯加氢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得到的功能化苯胺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基础化工原料,在医药,染料,农药和日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工业上对于一些简单的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加氢技术已经成熟,但当有其它可还原的取代基(如C=C,C≡C,C=O,C≡N等)与硝基共存时,选择性地还原硝基而保留其它取代基团仍充满挑战。超临界CO_2(scCO_2)、CO_2膨胀液体(CXLs)是公认的绿色溶剂。可以实现一些传统条件下难以或无法进行的化学过程。由于氢气与scCO_2混溶,在CXLs中溶解度较大,从传质的角度来讲,采用CO_2作溶剂在气液固叁相的加氢催化反应中具有很大优势。本文选取Co-N-C催化剂,研究了3-硝基苯乙烯在CO_2和CXLs中的加氢反应。研究发现CO_2作溶剂优于CO_2膨胀甲苯。相同的反应条件:0.5mmol3-硝基苯乙烯,30mg催化剂,3MPa H2,25mL不锈钢反应釜,7.9 MPa总压。CO_2膨胀0.2mL甲苯作溶剂,转化率为85.3%,3-乙烯基苯胺的选择性为100%,同样总压下,CO_2作溶剂时转化率能达到96.3%,选择性仍为100%。CO_2的密度对反应影响很大,当总压超过9.5MPa后,转化率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当CO_2的量太大时,氢气的浓度下降,从而导致加氢反应转化率降低。(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5)

硝基苯加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油胺还原的方法制备Pd_7P_3/SiC负载型催化剂,并考察其对硝基苯及其衍生物的加氢反应性能。通过TEM、XRD和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晶体结构及电子状态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化钯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SiC载体上,化学组成为Pd_7P_3,粒径分布范围在6~9 nm。在相同催化条件下,负载量为2. 4%的SiC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硝基苯加氢活性,在反应温度为40℃、初始压力为0. 5 MPa的条件下反应1 h,硝基苯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苯胺的选择性达到93%。而在同样的条件下,2. 4%的Pd_7P_3负载在活性炭上,硝基苯转化率仅有4%。说明磷化钯在载体上的形貌与电子状态的优化对其催化加氢性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基苯加氢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昊,刘小好,许光月,郭子薇,张颖.纤维素原位合成Fe-N-C催化加氢硝基苯到苯胺(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2].米伟,童希立,郭向云.新型Pd_7P_3/SiC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程庆彦,王明明,张凯,王延吉.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4].黄彬彬,梁凤仪,杨湛,谢寄托.CTAB-PdNPs聚集体对4-氯硝基苯的催化加氢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孙若稀.掺氮碳材料负载Pd和Pt催化硝基苯加氢制苯胺性能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9

[6].朱君江,孙若稀,赵震.氮掺杂碳凝胶负载钯催化硝基苯加氢制苯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刘浩.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制苯胺技术研究新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8

[8].冯子雅,杨小勇,陈群,马加一,史晓东.Ru/SiC光催化硝基苯加氢生成苯胺[J].现代盐化工.2018

[9].徐刚,魏海生,任煜京,银建中,王爱琴.scCO_2及CO_2膨胀液体中3-硝基苯乙烯催化加氢的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10].周丹,刘清港,韩枫安,刘灵惠,王爱琴.超临界条件下的硝基苯加氢反应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论文知识图

镍负载量对Ni/TiO2催化剂催化邻氯#~硝基苯加氢反应进程反应时间对3,4-二氯硝基苯加氢...杨梅单宁接枝胶原纤维负载Pt催化剂的制...对氯硝基苯加氢过程中各物质含量...不同催化剂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的...

标签:;  ;  ;  ;  ;  ;  ;  

硝基苯加氢论文_王昊,刘小好,许光月,郭子薇,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