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香薷论文_丁乐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州香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州,香薷,转录,月见草,菌根,液泡,叶绿体。

海州香薷论文文献综述

丁乐乐[1](2019)在《海州香薷耐铜性转录组学研究及其完整叶绿体基因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州香薷是我国南方铜矿床生长的一种耐铜植物,俗称“铜草”,因为它在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然而,大多数对海州香薷耐铜的研究还未涉及其铜胁迫下转录基因的动态变化,很少有研究从遗传学和转录组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铜耐受性的相关机制。一方面,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技术探究海州香薷对铜的耐受性。研究组装了海州香薷幼苗的根基因,在叁种不同铜浓度(T1:10μmol/L Cu2+、T2:50 μmol/L Cu2+、T3:100 μmol/LCu2+)胁迫下处理7天后,以及对照组(CK)幼苗的根基因的转录组数据,从海州香薷的转录组数据注释中得到58,525个unigenes。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进行功能分析,包括海州香薷铜胁迫组间差异基因GO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和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的通路主要是与核糖体、吞噬体、氮代谢、角质、木栓质及蜡质生物合成、细胞分裂素合成、泛醌和其他萜类化合物-醌生物合成、光合作用-触角蛋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α-亚麻酸代谢等代谢通路。这些代谢通路间相互联系,协同作用。对照组相比,叁个实验组分别筛选出16、9、15个差异表达的铜相关金属离子转运蛋白基因。光合作用-触角蛋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碳固定以及α-亚麻酸代谢等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的KEGG通路与叶绿体密切相关。这些为后续研究提供转录组水平的基础数据以及可能参与铜胁迫抗性的相关基因和通路。另一方面,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完成了海州香薷叶绿体基因组的从头组装,完整的海州香薷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0,761 bp(GC含量37.8%)。反向重复序列(IRs)25,572 bp,单拷贝区 17,473 bp(SSC)和82,144 bp(LSC),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海州香薷叶绿体基因组中有30个长重复序列(LSR)和65个简单重复序列(SSR)。通过对11种唇形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唇形科植物IRs区序列保守性高于LSC和SSC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海州香薷在进化关系上与紫苏属更近。海州香薷叶绿体基因组完整序列分析也为其他超积累植物的基因组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梁慧娟,闫明,李钧敏[2](2018)在《连续2代铜胁迫处理对海州香薷种子形态大小、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经过实验室连续2代重金属铜胁迫处理的海州香薷种群和对照种群的种子为供试材料,探讨铜胁迫对海州香薷种子形态、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代铜胁迫处理的海州香薷种群的种子表面积、周长、长度和宽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种群;在多数铜浓度下,铜胁迫处理种群的种子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种群;在铜浓度为5、100μmol/L时,铜胁迫处理种群后代的胚轴长度显着低于对照种群;在铜浓度为5、500μmol/L时,铜胁迫处理的海州香薷种群幼苗的胚根长度显着高于对照种群;在铜浓度为5、20、100、250μmol/L时,铜胁迫处理种群后代的胚轴鲜质量要显着低于对照种群;在铜浓度为100、500μmol/L时,铜胁迫处理种群后代的胚根鲜质量显着低于对照种群。(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潘小翠,肖佳莘,包元杰[3](2017)在《铜对海州香薷生长、根系形态以及铜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盆栽实验,设置4个不同Cu~(2+)浓度(0、50、500、1000 mg kg~(-1)),分析了Cu~(2+)处理下海州香薷植株生物量分配、根系形态、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植株Cu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海州香薷株高、地上部分干重、植株总干重、根系形态指标(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和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在50 mg Cu kg~(-1)处理下显着高于对照,500、1000 mg Cu kg~(-1)处理均低于对照;2)随着Cu~(2+)浓度增加,海州香薷地上部分Cu含量、根系Cu含量、总的地上部分Cu积累量和总的根系部分Cu积累量呈显着增加趋势;3)海州香薷的富集系数和耐受系数随Cu~(2+)浓度升高而降低,且50 mg Cu kg~(-1)处理下显着高于500和1000 mg Cu kg~(-1)处理。总之,海州香薷在低浓度Cu~(2+)污染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土壤酶活性最高,富集Cu能力最强。因此,海州香薷在Cu污染农田恢复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梁慧娟[4](2017)在《多代铜胁迫及丛枝菌根真菌对海州香薷后代适合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铜污染是全球环境污染治理的难题与焦点。AMF是一种能与大多数植物共生并且可以缓解重金属胁迫对植物伤害的真菌。铜耐受植物海州香薷易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系统。本实验以实验室经过二代重金属铜胁迫的四个海州香薷种群:CK(无AMF,无Cu)、Cu(无AMF,有Cu)、AMF(有AMF,无Cu)、Cu+AMF(有AMF,有Cu)的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框栽实验分析多代重金属铜胁迫及AMF对海州香薷适合度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1.二代重金属Cu胁迫的海州香薷Cu种群的种子表面积、周长、长度和宽度均显着低于其他种群,而与二代重金属Cu胁迫的海州香薷Cu种群的种子相比,接种AMF的Cu+AMF处理的种子则显着增加了种子的表面积、周长、长度和宽度。二代重金属Cu胁迫的海州香薷Cu种群的千粒重与其他种群相似。不管是在哪个铜浓度下,二代重金属Cu胁迫的海州香薷Cu种群的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情况均显着低于Cu+AMF处理二代的海州香薷种群种子。本实验还发现,Cu+AMF处理二代的海州香薷种群种子幼苗的胚根长度显着高于其他种群,表明在受到二代重金属Cu胁迫后,接种AMF可以帮助海州香薷幼苗通过提高胚根长度以增强幼苗对外界养分的捕获能力,从而降低重金属铜胁迫对后代适合度的抑制。2.受到了叁代重金属Cu胁迫的Cu处理与CK相比,显着地抑制了植株的生长,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基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以及根系的总长度、根系的表面积、根系的平均直径、根尖数,而与Cu处理相比,添加AMF的Cu+AMF处理能显着提高植株的各个形态指标,从而促进海州香薷的生长。3.与对照CK相比,经过叁代重金属Cu胁迫的Cu处理延迟了植株的始花期、高峰期、终花期,缩短了花期持续时间,抑制了植物花序的长度和宽度,从而使得植株的种子总重量、种子总数量较少。与Cu处理相比,经过叁代重金属Cu胁迫的Cu+AMF处理显着提前了植株的各个花期,增加了花序长、花序宽、花序数量、种子总重量、种子总数量。4.叁代重金属Cu胁迫的Cu处理植物与CK相比,显着提高了植株根、茎、叶器官内的重金属Cu含量,提高了根中的P、K、Fe含量,茎中的P、Fe含量,而经过叁代重金属Cu胁迫的Cu+AMF处理在添加了AMF后则显着降低了根、茎、叶器官内的重金属Cu含量,降低了根中的P、S、K,茎中的P。(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20)

何宇宁,徐仲瑞,熊治廷[5](2017)在《铜胁迫对不同抗性种群海州香薷酸性转化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检测了Cu胁迫对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 Sun)Cu抗性和非抗性种群酸性转化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州香薷液泡转化酶基因(v INV)和细胞壁转化酶基因(cw INV)的启动子在CG位点分别表现出超甲基化和低甲基化的现象。酸性转化酶基因启动子CHG和CHH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受Cu胁迫影响较大。Cu胁迫下,v INV和cw INV启动子分别有1个CHG和6个CHH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在Cu抗性种群和非抗性种群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抗Cu种群中这些甲基化差异位点对Cu胁迫不敏感,但在非抗性种群中这些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Cu胁迫后出现大幅上升或下降。有些甲基化差异位点位于或者临近预测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区域,可能参与Cu胁迫下酸性转化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书幻[6](2017)在《黄花月见草(Oenothera glazioviana Mich.)和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 S.)的不同种植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植物修复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修复方式之一。本课题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两种方式,以铜富集型植物海州香薷和铜低转运型经济作物黄花月见草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单作、连作、间作和轮作等多种种植模式下植物铜提取总量、土壤铜及养分含量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等,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密度试验、土沙混合基质盆栽试验和氮磷钾肥盆栽试验探究了黄花月见草的合适栽培与施肥方式。结果表明,田间种植黄花月见草成熟期单株直径0.5~1.2 m、株高1~1.3m,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2700~3300株左右;黄花月见草具有较高的耐贫瘠性,中低养分水平的4级土壤肥力水平即可以满足黄花月见草的生长需求;黄花月见草在4级中低肥力水平的土壤中生长时,添加氮、磷、钾基肥的最适用量分别为372.7 mg kg-1、153.7 mg kg-1 和 167.7 mg kg-1。通过叁年盆栽试验,比较黄花月见草和海州香薷分别以单作、间作、连作、套作以及轮作种植模式进行种植时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结果表明:1、轮作种植模式中,植株干重积累量和植物总铜积累量均比较高,同时轮作种植模式的土壤中铜含量和有效铜含量与初始土壤或者空闲土壤相比均有所降低,说明黄花月见草与海州香薷进行轮作的种植模式可以应用于修复铜污染土壤。2、黄花月见草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为酸类和醛类,铜处理后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比例升高;海州香薷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是酸类和酯类。3、间作和轮作的种植模式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种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4、长期进行黄花月见草连作培养时会导致土壤酸化造成连作障碍,与海州香薷进行间作、轮作方式种植可以提升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有效避免连作障碍现象发生。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式,比较了黄花月见草和海州香薷在连作和轮作的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收益以及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轮作的种植方式可以获得亩收益为1510元/年,远高于黄花月见草连作和海州香薷连作的经济收益。建议在铜污染区域,可以采用黄花月见草和海州香薷的轮作模式,以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边修复、边利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贾倩闻,熊治廷[7](2017)在《外源柠檬酸和乳酸对海州香薷吸收和转运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胁迫下,添加柠檬酸或乳酸对海州香薷生物量、抗性,以及吸收和转运镉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2mg·L~(-1))的Cd可以促进海州香薷的生长;添加柠檬酸或乳酸均能提高海州香薷对Cd的抗性和吸收量,且添加乳酸20μmol·L~(-1)时抗性最强,添加柠檬酸3mmol·L~(-1)时吸收能力最强;添加柠檬酸或乳酸均能有效提高海州香薷转运Cd的能力,且添加20μmol·L~(-1)的乳酸时海州香薷的转运能力最强.(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蔡深文,徐仲瑞,熊治廷[8](2017)在《海州香薷不同种群细胞壁转化酶蛋白结构与分子模拟对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铜胁迫下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 Sun)非矿区种群细胞壁转化酶(Eh Ncw INV)和矿区种群细胞壁转化酶(Eh Ccw INV)活性差异的机理,运用在线分析工具对细胞壁转化酶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SWISS-MODEL进行同源建模,并将细胞壁转化酶与蔗糖分子进行模拟对接。结果表明,海州香薷两个种群细胞壁转化酶蛋白质在443位点和538位点处存在氨基酸趋异位点,模拟的3D结构非常相似,仅在趋异位点Leu433/Pro433和Tyr538/His538处有差别。Eh Ncw INV、Eh Ccw INV和模拟突变体(Eh Ncw INV-L433P和Eh Ncw INV-Y538H)与蔗糖分子对接形成的催化活性中心构象基本一致,但在空间位置上存在细微差异,氨基酸趋异可能是造成两个种群细胞壁转化酶活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江龙飞[9](2016)在《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在复合污染(铜、菲、多氯联苯)土壤修复中的潜在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农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提升,大量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显示出了很大优势。其中,复合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如何确保植物和微生物在重金属毒害下正常发挥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些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以保护根际微生物免受重金属毒害,该特点有望为根际微生物在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方面提供保障。海州香薷作为我国本土重金属耐性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有较大潜力,但是其根际微生物在重金属修复及有机物降解方面的研究甚少涉及。本文采用盆栽实验结合野外采样的方式,选取有机污染物修复的模式植物黑麦草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可能的耐铜机制;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研究了海州香薷根际环境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功能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并揭示了其降解机理,为海州香薷在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主要结果如下:采用人工合成的不同浓度铜(0、500、1000、1500 mg/kg)与菲和多氯联苯(PCB-28)的复合污染土壤,开展盆栽试验,发现铜浓度≥ 500mg/kg,海州香薷叶片变为紫红色,株高降低,根系变短,但即使铜浓度达到1500 mg/kg,其株高依旧能够保持未添加铜对照的65.54%。相应地,对于黑麦草,当铜浓度≥500 mg/kg时,植株枯黄、矮化,当铜浓度达到1500 mg/kg时,株高不足未添加铜对照的30%,说明海州香薷对铜的耐受性显着高于黑麦草。在未添加铜的对照处理中,海州香薷与黑麦草地上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当铜浓度为1500 mg/kg时,海州香薷体内以上4种指标的含量分别为黑麦草的13.3%、74.8%、81.5%、73.3%,推测海州香薷受氧化胁迫弱于黑麦草。采用二代测序方法研究了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我们在根际鉴定出了 51个门的微生物,其中丰度超过1%的9个主要门的微生物分别为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Planctomycetes、Verrucomicrobia.Chloroflexi、Cyanobacteria、Bacteroidetes 和 Chlamydiae。其中 Actinobacteria、Cyanobacteria 和Bacteroidetes叁个门微生物的丰度在海州香薷的根际显着不同于空白对照(p<0.05)。与黑麦草相比,只有Bacteroidetes的丰度在海州香薷根际显着高于黑麦草,该门具有较强的重金属抗性,可能影响到海州香薷的耐铜能力。在97%OTU水平,高浓度铜(≥1000 mg/kg)土壤中有19个丰度大于1‰的OTUs在海州香薷根际的丰度显着高于(>2倍;p<0.05)黑麦草根际和空白对照,其中5个OTUs在低浓度(≤500 mg/kg)铜土壤中,海州香薷根际的丰度仍显着高于黑麦草根际和空白对照,这5个OTUs的含量差异可能是由于植物种类不同导致的,且与铜浓度无关,可能与海州香薷耐铜性有关。除海州香薷根际外,在所有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铜是影响其结构最主要的因子,铜浓度对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解释百分比(12.6%)显着小于黑麦草根际(17.9%)和对照土壤(18.3%)。微生物内部的生态网络结构能揭示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模块性越高,说明关系越稳定。研究发现,整体上,铜浓度从0升至1500 mg/kg时,模块性指数降低了 16.1%;而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群落模块性指数比空白对照高出了24.8%。此外,1500mg/kg铜导致黑麦草根际与空白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别降低了 34.9%和35.1%,而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数量仅降低了 10.2%。以上结果均说明海州香薷对根际微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收集海州香薷的根际土壤,利用SIP技术,研究了参与菲和PCBs降解的功能微生物,获得了 41个与菲降解有关的OTUs和3个与联苯降解有关的OTUs。其中,在根际土壤仅有10种细菌的平均丰度大于万分之一。与空白对照相比,低铜土壤中(≤500 mg/kg),海州香薷根际降解功能微生物的丰度无显着差异,编号为707290的细菌(Family:Xanthomonadaceae)在黑麦草根际显着降低。高铜土壤中(≥ 1000mg/kg),两种降解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在海州香薷根际显着高于对照,在黑麦草根际无显着改变(p<0.05)。同时,通过微生物群落数据预测了土壤中可能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基因。发现铜浓度≤500 mg/kg时,海州香薷与黑麦草根际样品中降解基因丰度与空白对照无显着性差异;铜浓度≥1000 mg/kg时,两种植物根际微生物中降解基因丰度都发生了显着变化(p<0.05),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中多数降解基因丰度升高,黑麦草根际多类降解基因的丰度显着降低。此外,在高铜浓度土壤中,海州香薷根际菲和PCB-28的降解率高于黑麦草,由此推测,高铜浓度下,海州香薷比黑麦草具有更强的有机污染修复能力。为探索野外自然条件下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群落状况,我们采集了南京汤山、安徽铜陵、浙江诸暨3个铜矿区21个海州香薷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分析,共得到47个门的微生物,其中11个主要门的微生物平均丰度大于1%,分别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Verrucomicrobia、Acidobacteria、Bacteroidetes、Planctomycetes、Cyanobacteria、Firmicutes、Gemmatimonadetes 和 TM7,其中Bacteroidetes含量为6.4%。盆栽实验中特异性富集于海州香薷根际的5个OTUs中有4个OTUs在野外海州香薷根际依然存在,且铜浓度对其丰度无显着影响(p<0.05),推测海州香薷根际耐铜相关微生物不仅具有植物品种特异性,还与土壤本身有关。分析土壤理化因子与主要门类微生物的关系发现,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铜、交换态铜、TOC/TN、pH均能影响微生物的丰度(p<0.05)。与盆栽实验不同,铜浓度不再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因子,推测海州香薷降低了根际铜离子的活性,且可能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群落适应了高浓度的铜污染。综上所述,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群落对铜具有更强的耐性,更有利于其在铜污染环境下存活;同时,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中拥有更多的有机物降解菌和降解基因,在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11-01)

蔡深文,徐仲瑞,熊治廷,王加真,陈瑶[10](2016)在《海州香薷不同抗性种群液泡转化酶基因EhvINV序列趋异及表达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enBank中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液泡转化酶基因EhNvINV(JX500755)和EhCvINV(JX500756)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及推导的蛋白序列,利用SWISS-MODEL进行同源建模,并与蔗糖分子进行模拟对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EhNvINV和EhCvINV在铜胁迫下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海州香薷非抗性和抗性种群液泡转化酶蛋白EhNvINV和EhCvINV在114和346处存在氨基酸趋异位点,模拟3D结构相似,仅在趋异位点Glu114/Gln114和Leu346/Pro346处有差别。EhNvINV、EhCvINV和模拟突变体(EhNvINV-E114Q和EhNvINV-L346P)与蔗糖分子对接形成的活性中心构象基本一致,但在空间位置上存在细微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铜胁迫7 d后,EhCvINV的表达受铜的诱导,而EhNvINV受铜的抑制。(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6年10期)

海州香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经过实验室连续2代重金属铜胁迫处理的海州香薷种群和对照种群的种子为供试材料,探讨铜胁迫对海州香薷种子形态、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代铜胁迫处理的海州香薷种群的种子表面积、周长、长度和宽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种群;在多数铜浓度下,铜胁迫处理种群的种子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种群;在铜浓度为5、100μmol/L时,铜胁迫处理种群后代的胚轴长度显着低于对照种群;在铜浓度为5、500μmol/L时,铜胁迫处理的海州香薷种群幼苗的胚根长度显着高于对照种群;在铜浓度为5、20、100、250μmol/L时,铜胁迫处理种群后代的胚轴鲜质量要显着低于对照种群;在铜浓度为100、500μmol/L时,铜胁迫处理种群后代的胚根鲜质量显着低于对照种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州香薷论文参考文献

[1].丁乐乐.海州香薷耐铜性转录组学研究及其完整叶绿体基因组解读[D].浙江大学.2019

[2].梁慧娟,闫明,李钧敏.连续2代铜胁迫处理对海州香薷种子形态大小、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潘小翠,肖佳莘,包元杰.铜对海州香薷生长、根系形态以及铜积累的影响[J].台州学院学报.2017

[4].梁慧娟.多代铜胁迫及丛枝菌根真菌对海州香薷后代适合度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7

[5].何宇宁,徐仲瑞,熊治廷.铜胁迫对不同抗性种群海州香薷酸性转化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17

[6].李书幻.黄花月见草(OenotheraglaziovianaMich.)和海州香薷(ElsholtziahaichowensisS.)的不同种植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7].贾倩闻,熊治廷.外源柠檬酸和乳酸对海州香薷吸收和转运镉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

[8].蔡深文,徐仲瑞,熊治廷.海州香薷不同种群细胞壁转化酶蛋白结构与分子模拟对接[J].湖北农业科学.2017

[9].江龙飞.海州香薷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在复合污染(铜、菲、多氯联苯)土壤修复中的潜在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10].蔡深文,徐仲瑞,熊治廷,王加真,陈瑶.海州香薷不同抗性种群液泡转化酶基因EhvINV序列趋异及表达差异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6

论文知识图

2-2:Cu对海州香薷与黑麦草...2-1:Cu浓度对复合污染土壤中#~海州香薷-(图3-137)Elsholtzia sple...2-9:海州香薷根部Cu浓度的变...2-4:Cu对海州香薷(A)和...2 海州香薷 75%乙醇提取液对水稻...

标签:;  ;  ;  ;  ;  ;  ;  

海州香薷论文_丁乐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