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论文_李坤,汤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化学,病毒,丙肝,乙型肝炎,分析法,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坤,汤霞[1](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验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2.86%,96.15%,94.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为90.48%,92.31%,9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验方法对HBc Ab、HBs Ab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e Ab、HBe Ag、HBs Ag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但前者阳性检出效果优于后者。(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黄洪俊,邹宇,黄红梅[2](2019)在《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9月间我院接受的所有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取14 634名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查。首先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液样品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Ab)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进行检测,随后提取样本血液核酸,使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HIV、HCV和HBV病毒核酸扩增检验,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结果HBV检测结果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0.77%,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检测结果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0.63%,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检测结果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0.35%,略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酸PCR法对血液样品的检测精确度要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临床上应该结合两种方法使漏检率达到最低。(本文来源于《口岸卫生控制》期刊2019年05期)

戴小宇[3](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人民医院接收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165例,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 ml,离心处理后留取上层清液,分别采用CLIA法与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V病毒感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比较两种方法检测HBV感染性标志物的结果、检测低水平HBs Ag的结果及灵敏度。结果 CLIA法检测HBs Ag、HBe Ag、HBe Ab的阳性率均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HBs Ab及HBc A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s Ag低水平检测值为1.01~3.00 ng/ml时,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相同;当HBs Ag低水平检测值≤1.00 ng/ml时,ELISA法检测结果低于CLIA法。采用CLIA法检出HBs Ag最低浓度为0.031 ng/ml,采用ELISA法检出HBs Ag最低浓度为0.128 ng/ml。结论 CLIA法检测HBV感染性标志物中的阳性率、灵敏度均高于ELISA法。(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9期)

邹标,王圆美,邱锡荣[4](2019)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失控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艾滋病(AIDS)病毒抗体失控原因。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检验科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疑似AIDS患者92例,抽取所有受试者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验HIV抗体,以蛋白印迹实验(WB)作为参照,统计诊断结果,并分析ELISA检测HIV抗体失控原因。结果 WB共检测出阳性14例,阴性78例。ELISA共检测出阳性13例,阴性74例,漏诊1例,误诊4例。经追溯分析发现,4例误诊者中,1例标本污染,2例标本溶血,1例因血液标本处理不恰当,受到浓度较高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影响出现假阳性;1例漏诊因标本中含有补体引起。结论 ELISA检测艾滋病HIV抗体失控影响原因涉及标本、试剂、人员操作技术、温度、检测仪器是否校准等多个环节,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关措施,以确保ELISA检测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9期)

贾伟建,杨清梅,李朝辉[5](2019)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丙肝结果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在丙型肝炎(丙肝)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215丙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107例)与Ⅱ组(108例)。Ⅰ组患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查,Ⅱ组患者采取化学发光微粒子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及检测所需时间。结果Ⅱ组患者阳性检出率89.8%高于Ⅰ组的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检测所需时间为(33.4±2.7)min,明显短于Ⅰ组的(126.8±10.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子在丙肝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具有阳性检出率高、检测时间短的优势,为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马吉芳,杨晓樨,孙澜,王镱达,宋明慧[6](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关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比较。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对于所有患者在早晨空腹状况下进行静脉血的采集,为患者进行血清分离后选择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对于所有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150例患者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的应用可以得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抗表面抗体、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检验的阳性率明显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这种检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特异性,准确度相对较高,检验迅速,能够针对低值血清极少见模式表现出较好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7期)

陈长池[7](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乙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两种不同检验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方法:依照入院前后顺序,将来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所接收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8例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予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检查,乙组予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检查情况。结果:乙组患者HBsAg、HBeAg、抗-HBe、抗-HBs、抗-HBc等指标检出阳性率均比甲组患者高,差异明显(P<0.05);乙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出准确率(95.5%)高于甲组(7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3.336,P<0.05)。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起到更为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18期)

陈华秋[8](2019)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乙肝病毒学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时间段2013年1月-2018年12月,以同期收治的65例疑似乙肝病人,对乙肝病毒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分析两者诊断效果。结果:相对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诊断准确率与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小P>0.05;HBsAg、HBeAg、HBeAb阳性检出率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阳性检出率更高,数据比较经过差异检验分析,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8期)

薛海玲,曾昭伟,孙兰菊,常艳敏[9](2019)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丙肝病毒抗体(HCV-Ab)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收集空腹促凝血,分别采用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采用RFQ-RT-PCR检测HCV RNA。529例健康查体者,收集空腹促凝血,分别采用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精密度试验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精密度,绘制浓度与S/CO曲线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灵敏度。特异度实验分析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特异度。根据719例份(190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529例健康查体者)空腹促凝血HCV-Ab检测结果,比较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阴性、阳性一致率及总一致率。结果 190例份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中,CMIA法检测HCV-Ab阳性、阴性分别为190、0例,ELISA法分别为145、45例。529例份健康查体者标本中CMIA法检测阳性、阴性分别为0、529例,ELISA法分别为156、563例。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批内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 70%±0. 27%、7. 11%±0. 90%(P <0. 05),水平2分别为19. 10%±0. 59%、22. 08%±2. 22%(P <0. 05),CMIA法、ELISA法检测HCV-Ab的批间精密度水平1分别为4. 64%±0. 16%、6. 71%±0. 81%(P <0. 05),水平2分别为19. 11%±0. 48%、21. 39%±1. 67%(P <0. 05)。CMIA法检测HCV-Ab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P <0. 05)。CMIA法与ELISA法检测HCV-Ab阴性一致率为97. 92%,阳性一致率为72. 32%,总一致率为92. 21%,两者一致率比较,χ2=4. 400,P <0. 05; CMIA与ELISA法HCV 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4. 21%和46. 32%,CMIA法的HCV RN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χ2=51. 045,P <0. 05)。结论与ELISA法比较,CMIA法测定HCV-Ab的精密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王喜梅[10](2019)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生活中,食品微生物检测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传统技术方法的限制,现有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为了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需要推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技术要求,对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本文结合时代技术发展的特点,对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特点和应用要点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和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很高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21期)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9月间我院接受的所有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取14 634名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查。首先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液样品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Ab)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进行检测,随后提取样本血液核酸,使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HIV、HCV和HBV病毒核酸扩增检验,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结果HBV检测结果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0.77%,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检测结果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0.63%,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检测结果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0.35%,略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酸PCR法对血液样品的检测精确度要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临床上应该结合两种方法使漏检率达到最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李坤,汤霞.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黄洪俊,邹宇,黄红梅.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中的价值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9

[3].戴小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9

[4].邹标,王圆美,邱锡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失控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9

[5].贾伟建,杨清梅,李朝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丙肝结果差异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6].马吉芳,杨晓樨,孙澜,王镱达,宋明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

[7].陈长池.化学发光免疫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乙肝分析[J].现代养生.2019

[8].陈华秋.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价值分析[J].名医.2019

[9].薛海玲,曾昭伟,孙兰菊,常艳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9

[10].王喜梅.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

论文知识图

在HepG2.2.15细胞株上使用对HBsAg专一...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水产品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和气相色谱...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蛋...线性回归方程DA的抑制曲线

标签:;  ;  ;  ;  ;  ;  ;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论文_李坤,汤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