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颅脑核磁共振定量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颅脑核磁共振定量研究

陈俊抛, 何国军[1]2006年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颅脑核磁共振定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测量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片上的海马结构(HF)、胼胝体(CC)、侧脑室(LV)、外侧裂(SL)、白质疏松(LA)体积,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提高区分AD组、VD组与老年健康对照组(NC)间的准确性。方法应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AD组、VD组、NC组各20例进行颅脑扫描,根据体视学的卡瓦列里原理,构建测试网格,对HF、CC、LV、SL、LA体积进行测量,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结果AD组、VD组HF、CC体积均显着小于NC组,LV、SL、LA体积显着大于NC组;AD组的HF、LA体积均显着小于VD组。Fisher判别函数示判别总符合率为83.3%,AD组为95%,VD组为75%,NC组为80%。结论测量颅脑MRI的HF、CC、LV、SL、LA体积,建立判别函数,对AD、VD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何国军[2]2004年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颅脑核磁共振定量研究》文中认为一,目的: 本研究根据体视学的卡瓦列里原理,构建测试网格,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片上的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 HF)、胼胝体(corpus callosum, CC)、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s, LV)、外侧裂(sulcus lateralis, SL)、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 LA)进行体积的测量,以发现两者在上述部位的差异,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提高区分AD组、VD组与老年健康对照组间的(normal control, NC)的准确性。 二,对象和方法: (一),临床观察对象 AD、VD患者各20例,为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1998/2003门诊随诊及住院的患者。入选标准:诊断标准:(1)AD组: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及交流障碍与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制定的AD(probable AD)诊断标准、Hachinski缺血指数(HIS)≤4分;(2)VD组: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中风研究所(NINDS)和神经科学国际研究协会(AIREN)联合制定的NINDS-AIREN诊断标准、HIS>7分。所有患者均符合简易智能量表(MMSE)标准:正常与不正常的分界值与受教育程度有关:文盲组(未受教育)≤17分,小学组(受教育年限≤6年)≤20分,中学或以上组(受教育年限>6年)≤24分,总分30分,分界值以下为有认知功能缺陷,以上为正常。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痴呆的原因;除外混合性痴呆。两组患者MMSE积分无显着性差异。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内科两名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NC组20例,为智能无障碍,MMSE积分根据受教育程度在相应正常值以上。 (二),方法:1,仪器及器材 GE signa 1 .S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1.5T Horizon,oE signa)一台 阅片灯一台 直尺、透明胶片2,实验方法 (l),图像的采集: 采用 oE signa一S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1 .ST Horizon,GE Signa)。应用T,加权成像序列,无间断。矢状面扫描,层厚1。m,即得到矢状面CC图像;横断面扫描,层厚Icm,即得到横断面LV、SL的图像;垂直于海马长轴斜冠状面flair序列扫描,层厚0.5~,即得到斜冠状面HF的图像。应用flair序列横断面扫描,层厚Icm,即得到横断面LA的图像。 (2),构建测试网格: 取一张10cmx 10cm的白纸,按头部MRI片上比例尺的单位长度,间隔在纸上划出互相垂直的线,然后复制在透明胶片上,这样就制成测试网格。测格边长就是比例尺0.scm、Icm刻度的长度,方格直线的交叉点叫测点,在体视学中代表一定的面积(方格的边长的平方),在此为0.25cm2、1。mZ。将测格随意迭放在M班片上,记数落于测量对象上的测点数(P)。根据体视学的卡瓦列里原理,测试对象体积二a(P)X艺Pxt,a(P)代表测点相当的面积0.25cm“、IcmZ,艺P为落于测试对象上的测点总数,t为层厚。 (3),图像的测量: 将测试网格随意覆盖在测量对象上(Ev、HF、cc、Lv、sL、LA),对测量对象进行逐一记数,得出测点数P,代入公式,即得测量对象体积(cm3)。cc体积进行标准化(cc标准化体积=(CC体积/颅腔体积)X 1000)。 LA的严重程度:用记分法表示LA的严重程度:两侧均无病灶为0分;1~2个病灶为1分;3~5个病灶为2分;多于5个病灶为3分;融合病灶为4分。 为减少测量误差,所有测量由两位研究者完成,并重复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 (4),统计方法 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万士s)表示,结果采用SPSslO.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男女构成比较采用xZ检验;病程、MMsE评分、左右侧Lv、SL、HF应用t检验;其它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在方差显着的情况下应用多重比较(SNK法)。以CC、LV、SL、LA、HF的体积为变量,建立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检验标准为。二0.05,P<0.05有显着性差异,P<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叁,结果: (一),叁组研究对象性别构成、年龄、EV体积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AD组、VD组病程、MMSE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 (二),AD组、VD组与 NC组的左右侧HF体积无显着性差异(P>0.05);AD组、VD组与NC组相比,HF体积均显着性小于NC组(AD组P<0.01,VD组P<0.05);AD组与VD组相比,AD组HF体积显着小于VD组(P<0.05)。 (叁),AD组、VD组相比,CC体积及标准化体积无显着性差异(P>0.05);AD组、VD组均显着性小于NC组(AD:P<0.01 VD:P<0.05)。 (四),AD组与VD组相比,左、右侧LV、SL体积及其总体积无显着性差异(P>0.05),AD组、VD组、NC组组内左/右LV、SL体积相比也无显着性差异(P>0.05);AD组、VD组的LV、SL体积均显着性大于NC组(P<0.05)。 (五),AD组、VD组与NC组相比,LA体积、LA记分均显着高于NC组(AD组P<0乃5,VD组P<0.01);VD组的LA体积、LA记分均显着高于AD组(P<0.05)。 (六),以HF、CC、LC(左右侧和)、SL(左右侧和)、LA测得的体积为变量,建立Fisher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判别总符合率83 .3%, -4-AD组为95%,VD组为75%,NC组为80%。四,结论: (一),AD组、VD组HF较NC

张婧婧[3]2013年在《血管性痴呆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颅脑磁共振定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选取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痰瘀阻络与肾精亏虚两种证候类型患者,从同病异证及异病同证的角度研究磁共振定量指标上的区别。方法:本研究从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中选取血管性痴呆痰瘀阻络患者和肾精亏虚患者各20例,并选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肾精亏虚患者14例及健康对照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从同病异证及异病同证的角度,通过运用中医辨证量表、简易精神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画钟试验(cloxl及clox2)、海金斯基(Hachinski)缺血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研究方法,讨论血管性痴呆痰瘀阻络与肾精亏虚两种证候类型患者在磁共振定量指标上的区别。结果:1、VD痰瘀阻络和肾精亏虚两种证候从同病异证的角度分析,磁共振定量指标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2、VD和AD两种病的肾精亏虚同一证候从异病同证的角度分析,发现AD患者的叁脑室最大横径、额角指数大于VD患者(P<0.05),AD患者的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小于VD患者(P<0.05),其余各项定量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3、VD痰瘀阻络证患者两侧大脑外侧裂平均最大宽度、叁脑室最大横径、额角指数、双侧颞角体积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VD痰瘀阻络证患者双侧海马旁回体积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定量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4、VD肾精亏虚证患者两侧大脑外侧裂平均最大宽度、叁脑室最大横径、双侧颞角体积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VD肾精亏虚证患者双侧海马旁回体积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定量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VD患者两种证候从同病异证的角度在磁共振定量指标上未发现显着性差异,VD和AD患者肾精亏虚证候从异病同证角度分析,发现部分相关定量指标有显着性差异,VD两种证候与健康对照组也有部分定量指标有显着性差异。本研究所发现的差异性可以在日后临床血管性痴呆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黄雁[4]2014年在《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及住院部脑小血管病(SVD)患者126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其中包括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组患者42例,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组患者44例,并且选取同时期年龄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采用结构磁共振(MRI)视觉评估方法,记录腔隙性脑梗死(LI)的倾向性分布、数量及发生部位的比较;白质病变(WML)的发生率及病变的程度,分析LI、WML与SVD-VCI之间的关系。结果:1、叁组受检者的认知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高于VCIND组和NCI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小血病其余各项危险因素的比例上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D组和VCIND组双侧LI发生率高于NCI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左侧LI发生率高于VCIND组和NCI组(P<0.05);VaD组和VCIND组LI在腔梗数目高于NCI组(P<0.05);额叶、丘脑、基底节区VaD组和VCIND组LI发生率高于NCI组(P<0.05)。3、VCIND组和VaD组病WML的发生率高于NCI组(P<0.05);VaD组与VCIND组脑白质病变评分高于NCI组(P<0.05);VaD组与VCIND组WM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SVD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1、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和部位与SVD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2、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和病变程度与SVD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其中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导致SVD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王晓光, 刘敬霞[5]2019年在《刘敬霞化痰逐瘀法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文中研究表明刘敬霞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而蒙蔽脑窍是引起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病机关键,逐瘀化痰开窍治法对改善认知功能和促进学习记忆能力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上以化痰逐瘀开窍法为主,兼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再根据患者的具体兼证佐以加减,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以化痰逐瘀、补气活血通络、开窍醒神治疗。

参考文献:

[1].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颅脑核磁共振定量研究[J]. 陈俊抛, 何国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

[2].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颅脑核磁共振定量研究[D]. 何国军. 第一军医大学. 2004

[3]. 血管性痴呆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颅脑磁共振定量研究[D]. 张婧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4]. 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D]. 黄雁. 南华大学. 2014

[5]. 刘敬霞化痰逐瘀法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J]. 王晓光, 刘敬霞.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标签:;  ;  ;  ;  ;  ;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颅脑核磁共振定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