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在文言池塘里畅玩——刘恩樵《与朱元思书》课例

带领学生在文言池塘里畅玩——刘恩樵《与朱元思书》课例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今天我有幸听了刘恩樵专家的公开课,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刘恩樵老师的课堂十分具有感染力,一个成熟老练又富有内涵的老师给我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刘老师备课着实充分,言语又很精练,教学设计创新点十足。用刘恩樵老师自已的话概括就是“带着孩子在文言池塘里畅玩”。据我所知,大部分孩子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排斥的,读不懂没有兴趣是常见的问题。而这节课上同学们都兴致很高,对文本的理解也格外深刻。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刘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朗读,采取了各种形式让学生朗读。比如读顺读畅、边读边纠,理解句意、学习句逗、感受古版(竖版),佳作美书(繁体)。这多种多样的形式不仅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反而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来减轻了课下的背诵负担,学生已经能够朗读成诵。这几种朗读形式之间也是有深浅的逻辑顺序的。值得一提的是,边读边纠这一环节,就非常具有创新点。刘老师故意改变原文的六个字,让学生们找出来改错。一方面提醒同学注意常常写错的字,另一方面是选用原文中的字的是别有用意的,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比起传统的讲解文言字词,此做法更有新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板以及欣赏名家的书法大作,可以看出刘老师很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刘老师就能做的如此精彩,声韵之美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中去。有时候过多的分析远不如有感情的多读上几遍,读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能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而且感受文章之美。

接着刘老师讲解“书”这种文体,让学生谈一谈书信中都应该包含什么内容。从而指出《与朱元思书》是篇节选,刘老师便展示出了完整的原文的内容。补充完整的文本这一做法,潜移默化中拓展了学生的文言知识,让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写作意图;而且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了“书”这种文体以及帮助学生复习书信格式。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同时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同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每张ppt最下边刘老师都加了个小标题。比如这一张刘老师概括为“见字如唔”,可见刘老师的用心。这些标题显得很有层次性,逻辑性。

在整体感知环节,刘老师也是别出心裁的让学生给原文重拟标题。这一环节与上一环节衔接十分自然贴切,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的回答很踊跃,都很有想法,大概都是围绕“富春山水图”展开。刘老师最后概括为“奇山异水富春江”,这个概括也很妙,“奇山异水”是原文中的内容,把山水的特点都展现了出来,文章也是围绕“奇山”和“异水”展开的。

刘老师在ppt上展示原文,把第一段单独拿了出来,用两个箭头分别指向第二三段。用意明确,直截了当地把文章的结构展现了出来。所以学生立刻看出了第一段总括,二三段是分写,总分的结构呼之欲出。刘老师接着深入,问学生读法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答到“舒服、顺溜”。刘老师用专业术语概括为“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在此过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刘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着实令人佩服。

我觉得这节课最出彩便是“对对子”这个环节。刘老师在屏幕上给出下联“异水碧清急舟影鱼石藻集经纶世务者窥溪忘返”。刘老师先是让学生思考该如何断句,并朗读出来。这对初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孩子们都积极思考,这是对更深的思维的挖掘。几个孩子经过思考说出了自已的想法后。刘老师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异水碧清急(水的特征)舟影鱼石藻集(水中东西的集合)经纶世务人窥溪忘返(抒情)”。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底下听课的教师也是赞叹不已。刘老师这节课的创新点不断,这个设计更为高妙。把文章的内容简练成对联的模式,而不像传统课堂中,老师只是讲解水的特征,水中的东西,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之类的。两者对比,差异显而易见。对上联的描写,便很得心应手。学生在文本中很快找出了山的特征,山中的景物以及作者的抒情,很快便与上联一一对应。便有了“奇山多峻险树泉鸟蝉猿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完整的对联还要有横批,刘老师让学生就“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和“天下独绝”讨论哪个更好?同学们便自已总结了两点横批应该怎么写。整个教学设计新意十足,对对对子的形式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生既学会了对联该怎么写,也更好的理解了这篇文章。这才是有生机的课堂,而不是一潭死水,老师通过讲述泛起一丝波纹,但在学生心中却没有激起任何波澜。相信在很多年之后,这些学生依然能朗诵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因为课时有限,很遗憾没能欣赏刘老师的完整的课程设计。但幸运的是,刘老师在后续的交流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完整的教学设计。前面的上课内容归为“阅读”,下一阶段刘老师概括为“亲睹”。精心选择了一些与文章相符合的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说出相应的诗句。美文配上美景,语言变成了画面,把学生头脑中的画面表现出来。能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文中所描绘富春江美景,又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在课中完成背诵的任务。

最后的环节刘老师设定为“发现”。这是个写和交流的过程。虽然刘老师没有详细的展开这个过程的教学设计,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层次性。锻炼学生的写作交流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最后刘老师以一首文艺小诗作为结尾“在远方,在江南,有条溪叫富春江;在南湖,在浙江,有文人叫吴均”。情感在此升华了。

刘老师以“导”为激发兴趣的前提,以“读”为激发兴趣的手段,以“美”为激发兴趣的因素。可以说在这节课上,激趣贯穿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导课、诵读、亲睹、发现都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激趣活动,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仅能够积极思考,而且乐意回答问题,并且当堂背会了全文。可以看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充满了信心。

刘恩樵老师课堂个性飞扬。我们看到,他的课是从容的,具有非凡的亲和力。在课堂上,他对学生充分地尊重,总是耐心地让学生自由地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说出来,鼓励学生“肆无忌惮”地表达,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思想火花不断进发。这样的教学多了一份洒脱,更让学生多了一份满足。

作者简介:王婧文(1993年9月—),女,汉族,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学科语文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标签:;  ;  ;  

带领学生在文言池塘里畅玩——刘恩樵《与朱元思书》课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