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胡毓瑾[1]2004年在《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选题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旨在为城市成功进行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建设建立一套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本文应用系统分析法的思想,在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这个系统工程中,为了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总目标,从技术、经济、风险和社会接受程度四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法(CBA)分析了再生水资源的利用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和效益,建立了经济综合效益指标和费用指标,并尽可能地把所有的效益和费用都转换成货币单位来表示。 再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显着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从经济学的角度,把这些属于外部经济效益的社会环境效益内部化,将无形效益转化成项目可以看得见的收入,这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最后,论文对西安市某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

高旭阔[2]2010年在《城市再生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再生水是指将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得到的可重复利用的水资源。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如有机物、氨、氮等经深度处理后,其指标可以满足农业灌溉、工业回用、市政杂用等不同用途。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开发和利用再生水资源是对城市水资源的重要补充,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再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保护水资源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具有日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人们对再生水资源认识程度的限制,再生水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再生水资源市场难以形成,其开发与利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生水资源中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缺乏有效的方法加以评价,并由此导致再生水回用项目缺少吸引资金的内在动力,最终影响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因此,对再生水资源经济价值的进行研究,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对保护水资源、促进再生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不断深入、完善再生水水价体系及促进再生水资源市场形成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再生水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对再生水资源的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再生水资源价值是由其产品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环境功能价值组成。以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价值工程论、环境价值论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再生水资源的价值组成,明确再生水资源的价值包含产品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环境功能价值,使再生水资源的外部性效果在价值构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再生水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2.建立了全面评价再生水资源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的再生水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32个叁级指标在内的再生水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体系中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概念、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并首次提出了再生水资源价值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为再生水资源和普通水资源(自来水)的比较提供了便捷、直观的依据。3.界定了再生水资源的社会服务价值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首次确定了再生水资源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以西安市的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城市经济产出(GDP)与再生水资源投入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将再生水资源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城市经济总量中分离出来,计算出了再生水资源的直接服务价值。4.采用意愿调查法(CVM)对再生水资源的环境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再生水资源价值形成过程中受到消费者的学历、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影响。采用CVM法,从再生水资源对水源的保护和减少污染的角度对其环境功能价值的含义及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西安市600位居民发放的WTP调查问卷(收回577份,反馈率为96.2%)进行分析,确定了平均WTP值,通过x2检验法和列联表分析法对调查者的年龄、学历水平、职业和收入水平等对WTP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了西安市再生水资源的产品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环境功能价值分别为0.421元/m3、15.95元/m3和0.692元/m3,转换为相对指标分别为21.59%、54.34%和100%,再生水资源总价值的相对指标值为58.64%,表明与自来水相比较,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西安市的再生水资源价值是自来水价值的58.64%。

雷妮[3]2015年在《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水资源缺乏现象越来越严重,政府为了应对水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采取开源节流的措施。国内外的实践研究表明,再生水利用是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方式。但是再生水利用过程中,再生水资源存在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再生水无法得到高效利用。本文是以城市发展规划为重要依据,其主张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布局及规模,统筹兼顾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矛盾,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本文研究结合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临界距离法,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通过调研当地再生水用户、当地城市规划管理局、当地政府、当地再生水厂负责人等相关人员,查询水资源公报、中国水网、优秀的文献、统计年鉴得到相关数据。然后分析榆林市榆阳区的城市水资源概况和再生水厂的回用现状,将临界距离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分散分布和集中分布的回用方式的判别依据,以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确定再生水厂的个数、再生水厂处理规模和再生水厂服务范围。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定性分析再生水资源配置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定量分析数据,建立临界距离数学模型来解决再生水资源配置问题。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来进行建设再生水厂和分配再生水量和榆林市榆阳区的发展现状及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规模,通过临界距离数学模型对榆林市的污水再生回用水资源进行配置调整,提出了近期2020年和远期2025年榆林市污水处理回用的合理配置方案,得出将规划方案实行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最后分析用此方法得出的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再生水资源回用配置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史淑艳[4]2012年在《基于水体功能达标的区域再生水资源调配及循环利用边界条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我国河流水质现状及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区域水环境功能达标面临叁个难题,特别是北方地区水体功能要求地表Ⅲ类水质的地区,这叁个问题尤其突出:必须按照符合当地经济技术条件最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废水;即使采用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达标废水水质距离区域水体环境功能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区域内有湿地对区域内再生水进行后续处理,但受土地和湿地规模的限制,仍然无法保证实现水体环境功能目标。根据区域内水量平衡原理,在一定时段内区域内水量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即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差等于时段始末蓄水变量的代数和。本文研究了基于区域水体功能达标条件下的区域再生水调配及循环利用的边界条件。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中,输入水量是区域内产生的再生水资源总量和天然径流量等;系统输出水量是区域内再生水资源的使用总量、区域内人工湿地的需水量和拦蓄时的损失量等。要实现区域再生水调配循环利用,必须首先明确区域内的各类客观条件,即开展区域内再生水循环利用的边界条件分析:区域内再生水来源水质水量变化、再生水需求水质水量变化、人工湿地的处理规模、河道低洼地等现状调蓄容量、区域内复杂水文条件下再生水截蓄导用工程容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对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的调整,是对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重要配置。它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个重要调蓄湖泊,是东线工程水质保障的重点。南四湖是山东省最大的多功能淡水湖,具有防洪、排涝、灌溉、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接纳了来自鲁、苏等多个地区的53条河流的来水。根据南四湖流域现有河道和湖泊的水质现状及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在此区域内开展再生水循环利用边界条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边界条件的研究,实现区域内再生水充分利用、为建设再生水截蓄导用工程提供依据,从而解决达标废水水质与调水干线水质要求之间的矛盾、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质,也为国内类似区域的污染治理和水环境功能达标提供借鉴。

李青[5]2003年在《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产业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污水再生是缓解水危机和促进水资源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我国,对于污水再生的研究早在“六五”期间已经作为专门课题,但发展至今仍很缓慢,技术障碍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产业体系不健全,本论文主要根据我国城市污水再生现状、存在障碍和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从污水再生市场特征出发,结合总体目标和战略分区,对污水再生产业体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投融资体系:近期以政府投资为主,但应逐渐降低中央政府投资、加大地方政府投资比重,通过TOT模式盘活资产、采用委托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利用BOT、准BOT模式不断拓宽投资渠道。 (2) 价格体系:应用投标博弈法对北京、成都两地居民对自来水与再生水的价差接受意愿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用户对再生水的支付意愿主要受自来水价以及风险性影响: P_再=P_自+0.119Edu—2.088Risk+2.377(北京地区) 初期阶段只能将再生水价定在较低的水平,未来应不断加大自来水价改革力度、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风险性研究使公众对污水再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再生水价,使再生水实现合理的收费; (3) 激励机制:在缺水地区,应将污水再生纳入水资源利用整体系统中重新进行水量平衡规划,制定严格的用水限额:对于自愿使用再生水的用户,通过拉大自来水与再生水之间价差,免收污水处理费、减少税收等优惠政策,不断增加补贴额度;对于超过最优用量后仍使用自来水的用户,必须制定严格的罚款机制,其单位超标用水量罚款额度c值参照下式修正计算:Q_需C=integral from n=Q_规 to Q_需((μ-12.76×Q_中~(0.17))/(Q_需—Q_规))(μ表示缺水量影响的经济产值系数); (4) 政府管制体系:必须加快政府管制机构改革,将城市污水再生纳入整个水资源管理体系中进行统一管制,通过加强运营权、价格管制,建立成本补偿机制,保障污水再生顺利运营,通过加强水质安全管制,确保公众健康不受损害,不断加强公众教育以及用户管制力度,为污水再生推广提供良好基础。 本研究对于未来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结果对于污水处理的良性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许娇[6]2018年在《瓜州县南岔镇水资源管理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岔镇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平均降水量45.2毫米,蒸发量3140.6毫米,全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农作物以粗放式经营为主,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年耗水量十分巨大,水资源短缺,土壤高度盐碱化,保水保肥性差,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水资源长期入不敷出,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二五”以来,南岔镇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不断加大节水工作力度,加快渠道防渗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实节水灌溉的产业支持、技术服务等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但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节水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用水结构不合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部分群众水法规意识淡薄,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不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水资源管理形势依然严峻。本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掌握了南岔镇水资源现状和管理情况。通过分析水资源管理现状,学习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解决南岔镇水资源管理不完善的对策和方法,为提升南岔镇水资源管理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建立河长制工作模式,强化地方参与度,合理分工各部门职能职责,有效推进河长制模式的落地,为南岔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有效推进水资源项目化管理,水资源管理部门建立年度水资源表格化管控体系,通过实时监控水资源利用各项指标,逐步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 胡毓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2]. 城市再生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 高旭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 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 雷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 基于水体功能达标的区域再生水资源调配及循环利用边界条件研究[D]. 史淑艳. 山东大学. 2012

[5]. 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产业体系研究[D]. 李青. 重庆大学. 2003

[6]. 瓜州县南岔镇水资源管理提升对策研究[D]. 许娇. 兰州大学. 2018

标签:;  ;  ;  ;  ;  ;  ;  ;  ;  

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