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钥管理算法论文-李强

密钥管理算法论文-李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密钥管理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码算法,密钥管理系统,物联网,规划方案

密钥管理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19)在《《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城市物联网密钥管理系统规划方案》评审会在京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引下,商用密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金融和教育、社保、交通、通信、能源、税收、公共安全、国防工业等重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信息安全的基础,密码算法和密(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信息化》期刊2019年03期)

刘伟,叶清,王成[2](2015)在《基于动态密钥管理的改进LEACH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近几年出现的对目标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的监测技术,因其实现简单、成本较低,在各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路由算法是信息传递路径选择的重要方法,一种高效、安全的路由算法将对能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层簇式路由协议中的一种典型路由算法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并在该协议的基础上,针对算法中存在的缺乏能量因素和安全问题考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密钥管理的高效改进LEACH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能耗均衡改进方法对簇头的选举算法进行优化,并让簇头节点以多跳的方式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其次,在数据传输过程引入了动态密钥管理机制,利用哈希函数产生的链密钥作为各节点之间的会话密钥,在增加了网络数据传输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节点之间因密钥协商而造成的过多通信交互次数;最后,模拟仿真了文章提出的安全、高效的路由算法,并与LEACH算法对比,得出该算法在高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5年08期)

陈昊,黄海平[3](2015)在《基于节点间信任评估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密钥管理方案,通过评测发起节点的信任值,判断节点是否可以作为密钥更新的簇头节点。方案中采用了双向信任数据包转发机制,不仅可以获取节点的信任值,同时也验证信任数据包的正确性,进一步提高了密钥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对所阐述的方案,从安全性、通信复杂度和存储消耗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并进行了实验仿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5年S1期)

宋超[4](2015)在《基于安全协同计算的密钥管理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同计算是一种面向广大用户群的计算模式,具有用户数量大,共享资源多,动态性强等特点,然而其安全问题阻碍了协同计算的发展。由于协同计算运行环境特殊,使得用户认证以及资源的认证变得非常复杂。另一方面,在多个用户场景下的通信中,对于数据保密和完整性方面要求很高,传统的安全机制在新场景下已经不再适用。所以,为了提高广大用户的满意度,需要研究更加适应协同计算环境的安全密钥管理算法。本文主要针对协同计算过程中的安全密钥管理算法进行研究,并从用户之间安全通信的加密算法和不同层级之间在共享资源时的密钥管理算法两方面进行探索。安全组通信(SGC)是指组内成员可以互相通信,而组外成员无法获知信息的真实内容。为了适应大规模用户的组通信的动态性,需要研究更加适宜的组密钥管理算法。同时,本文主要从机密性、前向安全性、后向安全性、抗合谋攻击等方面对组密钥管理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层级访问体系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非平衡密钥树设计方法。本文以安全组通信和访问控制为目标,在面向协同计算的多级密钥管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的对称多项式密钥管理算法(SPECC),该算法充分地利用了对称多项式的灵活性,针对不同层级采用不同密钥算法。祖先层级采用椭圆曲线生成密钥,而后代层级采用对称多项式进行密钥派生。实验结果表明SPECC算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且其占用内存少、计算量小、复杂度低,更加适用于协同计算的动态变化环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6-01)

李明远[5](2015)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入网认证和密钥管理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系列带有信息采集能力,自组网能力,无线通信能力的节点所构成的。可以将网络部署的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并将采集的信息实时的反馈到网络的监测者处。监测者也可向网络节点发送命令,节点会根据接受到的命令进行相应的操作。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应用到智能家居领域,为人类的居家生活提供智能化的服务。由于智能家居深入了人类的卧室这类非常私密的空间,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本文主要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问题,针对智能家居的各类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信息的入网认证方案和基于时间信息动态更新的密钥管理算法。此方案可以很好的保障网络的安全性,既可以防止非法节点加入到网络中,又可以使网络的密钥高频次变化,很好的抵御攻击者破获网络中的信息,防止攻击者以虚假消息破坏网络。在本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已提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算法,发现这些密钥管理算法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节点防捕获的研究上,对节点内密钥的更新的研究较少。但智能家居的传感网使用周期很长,就要求节点能够频繁的更新自身的密钥。但是由于节点硬件设备资源的限制,通过协调器广播消息进行网络密钥会带来较大的网络开销。由以上问题,本文借鉴传统网络安全应用的密保卡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可以基于时间信息动态更新的密钥管理算法,节点能够仅通过本地设备操作来频繁的更新网络中的密钥。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和当前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当前已提出的各类传感网密钥管理算法的特点,并介绍了zigbee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和密码学的相关知识。并分析了智能家居应用场景面临的安全挑战。然后详细描述了无线传感器入网认证过程,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生产,密钥协商,密钥更新,新节点加入的详细过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4-01)

宁建廷[6](2013)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与密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其在军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WSN安全中,所有基于密钥加密的安全解决方法都要求密钥建立服务和密钥管理服务,负责密钥和传感结点之间的绑定,以及帮助建立传感结点之间的共同信任和安全通信。因此,安全密钥建立与管理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应用是最基础的要求。WSN结点因其能量、资源受限的硬件特点给其上的安全研究带来了困难,传统意义下的密码算法并不能直接应用在WSN中,这就对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码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满足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与能量的情况下实现高安全性。本文主要从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建立与管理方案、加密算法和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叁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密钥管理方案方面,主要基于自愈机制、改进的ECMQV (Elliptic Curve MQV)协议和EBS (Exclusion Basis System)来构造密钥建立与动态密钥管理方案。在加密方案方面,对加密解密计算进行分级,将加密解密分为离线与在线两个阶段,从而构造基于身份的在线/离线高效加密方案。在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方面,主要从去双线性对考虑,构建基于身份的轻量级安全密钥协商协议。基于以上研究思路,主要工作有:(1)针对大规模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ECMQV和EBS的密钥建立与动态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使用改进的ECMQV来实现簇头结点与基站间周期性的注册和验证,运用两条单向散列链对簇内的传感结点进行周期性的注册与验证,并可轻量级地实现簇内多结点间的通信。分析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案,提高了网络对伪装结点的抵抗性和网络的抗捕获能力,节约了网络运行过程中系统更新和驱逐结点时的能耗,适用于大规模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2)针对大规模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叁元多项式的自愈式动态密钥管理方案。本方案运用两条单向散列链对簇内的传感结点进行周期性的注册与验证,利用前向与后向密钥链形成簇会话密钥链来实现自愈机制,利用t阶叁元半对称多项式密钥取代了EBS中的普通密钥,通过改进的EBS实现一次驱逐多个传感结点。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不仅具有前向与后向安全性,而且可抵抗共谋攻击,更适合于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3)针对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对加密解密计算进行分级,将加密解密分为离线与在线两个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在线/离线高效加密方案,并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将计算开销大的操作置于离线阶段作为预计算,且不需要预先知道明文信息和接收者的身份信息,使得本方案更具扩展性和适用性。与其他的方案相比,本文提出的加密方案计算开销更小,安全性更高,适用性更强,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轻量级地实现。(4)对文献中一种密钥协商协议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安全漏洞,无法抵抗中间人攻击。为了提高性能与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双线性对基于身份的轻量级安全密钥协商协议。并且证明该协议在eCK模型的CDH计算假设下是安全的,相比其他密钥协商协议,本协议更好地支持了敌手询问,并且更加安全或更加高效。(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3-05-01)

魏涛[7](2013)在《基于DLKM算法的密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网格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项技术,出现了如信息网格、资源网格、计算网格等诸多概念。网格建立在传统网络基础之上,但网格具有更开放、更可控的机制、因此可以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等进行共享。在网格给计算机世界带来革命性改变的同时,也带了安全方面的诸多问题。这其中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资源共享安全。如果没有资源的安全共享,网格技术的优点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在安全访问的基础上。在现代网格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网格系统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对网格系统的安全研究也就自然地成为网格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这其中包括安全认证、通信加密、网格授权以及单点登录等研究问题,也出现了如GSI(Grid Security Infrastructure,网格安全基础设施)这样典型的网格安全技术。首先,论文介绍网格安全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从网格五层沙漏模型和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两种经典网格体系结构出发,引入当前网格安全的相关技术和GSI网格安全模型,分别介绍了它们各自的原理和特点。其次,针对网格安全技术的特点,研究基于双层密钥管理(DLKM)算法的网格安全控制机制。分别阐述两层的算法设计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依赖关系:第一层,组密钥管理算法主要解决组密钥安全分发更新问题,从而保证群组内部的安全通信;第二层,层级安全访问控制算法基于第一层算法,旨在解决层级安全访问控制问题。接着,对算法进行安全性分析和复杂度分析,并提出系统工程实施方案意见。最后,根据对DLKM算法的研究,设计并实现基于DLKM算法的密钥管理系统。首先进行该密钥系统需求分析,包括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设计约束等。然后进行系统概要设计,将系统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密钥管理控制模块、系统管理控制模块、数据库管理控制模块和客户端模块。接着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和实现。最后对该密钥系统进行测试分析。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对DLKM算法思想进行研究应用,设计实现了基于DLKM算法的密钥管理系统。(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3-01)

战福瑞[8](2013)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密钥管理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几十年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即无线感知网络,简称WSN)研究一个快速发展期,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WSN与普适计算(Ubiquitouscomputing或pervasive computing)关系密切,同样将人们生存的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资源受限、防护能力弱,又由于WSN部署的环境复杂,因此确保WSN运行期间的安全是设计和部署时的核心内容。密钥管理技术是WSN重要的支撑技术,是负责保护网络运行安全的主要技术之一。以往研究表明,在传统网络中成功运用的非对称加密技术或基于受信第叁方的方案都不适于传感器网络,而对称加密由于开销小是当前密钥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EBS(Exclusion Basis Systems)是基于组合原理的对称加密方案,可以在网络运行过程中高效地驱逐失效节点并完成密钥系统的升级,从而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WSN的安全性。应对共谋攻击能力弱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缺点本文提出了一个EBS的扩展模型,称为——EEBS动态密钥管理模型,该模型通过降低应用于WSN中的密钥组合之间的相关度来减弱部分节点被捕获时带来的威胁,通过优化的密钥分配方案可以高效地驱逐任意p(p为设计模型时设定的一个变量)个发生共谋的节点。在提出此模型基础上,本文又实例化一个系统来分析该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性能。设计时,设定该系统可以高效地驱逐2个共谋节点(实际网络运行时出现共谋攻击最普遍的情况)。为了解决网络中发生多个节点被捕的情况,本文提出的系统将更新后的密钥与节点的私有密钥绑定,从而完成多个失效节点的驱逐以及密钥系统的升级。最后通过实验分析,本文提出的模型在网络发生共谋攻击后的恢复性能最好,因此大大提高了WSN运行过程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3-01-01)

黄伟达[9](2012)在《无线传感网络中密钥管理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无线通信和微型系统地蓬勃发展使得无线传感网有不断兴起,可是,因为无线传感网的传感节点资源受限并且缺乏良好的保护,使其容易遭受敌手的攻击和捕获,而且无线传感网络结构动态多变,因此,传统的密钥管理的方法难以应用到无线传感网中,使其密钥的安全成为无线传感网中的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实际应用中,单种密钥管理方法难以保证网络的安全,只有根据网络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密钥管理方法,才能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所以本文运用了EBS技术,对称多项式,群组密钥管理和自治愈等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叁层分簇结构的密钥管理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密钥的生成、计算和自治愈,还有节点的加入和撤销等密钥管理过程,是一个完整有效的方案。在我们的模型中,网络的层次被划分为叁部分:基站层,簇头节点层以及传感节点层。模型中的各层节点都有着自己各自功能作用:基站负责整个网络的密钥分发和整个网络的数据汇聚,簇头节点层负责传感节点控制和管理信息的广播,传感节点负责传感数据的采集。通过分层使得网络更易于管理控制,资源运用上更为合理,符合无线传感网的实际运用。在本方案中,簇头节点层运用了EBS与二元对称多项式想结合的方法,使方案能够抵抗合谋攻击的同时具有更好的连通性,并且使得网络拥有较强的抗毁性,保护簇头节点层密钥的安全。另外,针对某些自治愈方案中无法抵御撤销节点与被捕获的新加入节点的合谋攻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授权多项式的自治愈方案,使我们底层的传感节点具备自治愈能力同时具备撤销能力并且能很好地保护密钥的安全。这是由于簇头节点层是整个网络的核心部分,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方案中更注重该层的安全性,而由于底层传感节点众多而且能量较弱,随时会发生异常,所以该层采取群组自治愈的方法。最后通过安全性分析以及与其他方案进行比较,显示出本方案在存储开销、通信开销或者计算开销上的改进,证明本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方案,符合无线传感网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2-06-03)

秦滔[10](2012)在《基于部署知识的异构WSN密钥管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算法在抗节点捕获攻击方面的性能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部署知识的密钥预管理算法,将部署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迭的叁角形网格,并将多密钥空间算法用于相邻的网格。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与现有方案相比,该算法可以使网络在保持较高密钥连通度的同时,较好地抵御节点捕获攻击。(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2年08期)

密钥管理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近几年出现的对目标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的监测技术,因其实现简单、成本较低,在各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路由算法是信息传递路径选择的重要方法,一种高效、安全的路由算法将对能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层簇式路由协议中的一种典型路由算法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并在该协议的基础上,针对算法中存在的缺乏能量因素和安全问题考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密钥管理的高效改进LEACH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能耗均衡改进方法对簇头的选举算法进行优化,并让簇头节点以多跳的方式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其次,在数据传输过程引入了动态密钥管理机制,利用哈希函数产生的链密钥作为各节点之间的会话密钥,在增加了网络数据传输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节点之间因密钥协商而造成的过多通信交互次数;最后,模拟仿真了文章提出的安全、高效的路由算法,并与LEACH算法对比,得出该算法在高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钥管理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城市物联网密钥管理系统规划方案》评审会在京召开[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

[2].刘伟,叶清,王成.基于动态密钥管理的改进LEACH路由算法[J].信息网络安全.2015

[3].陈昊,黄海平.基于节点间信任评估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J].计算机科学.2015

[4].宋超.基于安全协同计算的密钥管理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5].李明远.无线传感器网络入网认证和密钥管理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宁建廷.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与密码算法研究[D].扬州大学.2013

[7].魏涛.基于DLKM算法的密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8].战福瑞.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密钥管理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9].黄伟达.无线传感网络中密钥管理算法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2

[10].秦滔.基于部署知识的异构WSN密钥管理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2

标签:;  ;  ;  ;  

密钥管理算法论文-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