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论文_郭岐明,赵江林,陈清敏,王强,高勇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秦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秦岭,斑岩,地球化学,稀有金属,成矿,柱石,锆石。

东秦岭论文文献综述

郭岐明,赵江林,陈清敏,王强,高勇浩[1](2019)在《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晚侏罗世埃达克岩的厘定及成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秦岭钼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侏罗系华阳村组底部出露一套粗面英安岩,对其进行LA-ICP-MS锆石定年,测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50.92±0.70)Ma(95%置信度;MSWD=0.19),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类似于中国东部燕山期C型埃达克质岩,表现为高硅(w(SiO_2)=59.75%~60.97%)、铝(w(Al2O3)=15.84%~16.01%)、钾(w(K2O)=3.74%~3.89%)、锶(w(Sr)=286×10~(-6)~338×10~(-6)),高Sr/Y比值(20.85~24.53),低镁(w(MgO)=2.37%~2.66%)、镱(w(Yb)=1.30×10~(-6)~1.50×10~(-6))、钇(w(Y)=13.3×10~(-6)~15.4×10~(-6)),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10.27~12.25),具有弱的正Eu异常(1.21~1.37),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U、K富集,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相当于含10%的石榴子石角闪岩相。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构造已经发生构造体制的转换,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地壳加厚,加厚的基性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并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喷发形成该套粗面英安岩,可能代表了燕山运动B幕的岩浆事件。综合研究认为,华阳村组粗面英安岩与调查区内多金属成矿关系作用不大,由于形成了特殊的具有埃达克岩性质的岩石,势必引起下地壳的折沉作用,随着拆沉作用的持续进行,地壳减薄导致周围软流圈地幔上涌,含有Mo、Cu等成矿元素的岩浆沿着构造薄弱地带侵入就位,并在上升过程萃取了围岩中的Pb、Zn、Ag、Au等成矿元素,形成调查区内蟒岭含矿斑岩体、蟒岭西侧含矿小斑岩体以及同期的黄家沟-上铺子一带脉状铅锌银矿体。(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徐进鸿,张正伟,吴承泉,胡书礼,姜玉平[2](2019)在《东秦岭熊耳山地区脉状Ag-Pb-Zn矿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一个大型Au-Mo-Ag-Pb-Zn多金属矿集区,经过多年的找矿和勘查,在豫西洛宁县下峪乡发现一批大中型脉状Ag-Pb-Zn矿床,并伴生Au-Mo矿床,包括铁炉坪、沙沟、蒿坪沟和龙门店矿床等。这些矿床具有非常相似的地质特征,矿体呈脉状产出,都受NE-NNE向断裂控制。单个矿脉厚数厘米到数十厘米,但延长达数千米和延深数百米。蚀变类型都为早期绢云母和铬云母化,成矿期碳酸盐化和硅化;其中碳酸盐化又包括了早期菱铁矿化,中期白云石化和晚期方解石化。矿石矿物都包含方铅矿、闪锌(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张健,代俊峰[3](2019)在《东秦岭南部铀、钒成矿远景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秦岭东部地区武当隆起周缘断裂构造发育并且广泛分布下寒武系碳硅质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地层中铀、钒等矿床、矿点非常发育,属于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北缘及南秦岭东部地区以生物-化学沉积作用为主,与碳、硅、泥质岩及碳酸盐岩有关的成矿系列(王平安等,1997)。成矿区于元古代及晚元古代处于地槽状态,为秦岭海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岩的多旋回重复堆积,伴有磁铁矿、铀矿生成。成矿区逐渐隆起形成古陆,发生剥蚀,晚震旦世海水上升,湖(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钟福军,严杰,韩善楚,张笑天[4](2019)在《东秦岭大石沟U-Mo-REE-Re矿床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火成碳酸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具有矿石品位高、储量大的特点,如南非Phalabowre铁铜矿床、加拿大Aley铌矿床、中国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华阳川铀铌多金属矿床等(Grover and Vielreicher,2001;惠小朝,2014;Chakhmouradian et al., 2015),是国际矿业市场上稀土、钼、铀、铌等金属的重要来源。在我国东秦岭地区,分布有一条与火成碳酸岩有关的稀土、铀、钼等多金属成矿带,其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一直备受学者关注(Xu et al., 2015;Bai et al., 2019)。(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秦曦,程远,赵晓晓,焦平,秦学业[5](2019)在《东秦岭斑岩型钼(钨)矿床磁异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秦岭斑岩型钼(钨)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大型钼矿分布区之一,包括金堆城、南泥湖等6个超大型钼(钨)矿床和雷门沟等10余个中大型钼(钨)矿床。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钼矿床一般分布于重磁推断的隐伏岩体区及其附近,并与燕山期中酸性小斑岩体密切相关,矿体直接产于斑岩体上部、斑岩体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通过研究区域大岩基、典型矿集区隐伏岩体和成矿小斑岩体的磁场特征,建立了寻找小斑岩体的磁异常模型,分析了东秦岭地区寻找隐伏斑岩体的潜力,找矿潜力巨大。(本文来源于《中国钼业》期刊2019年05期)

秦克章,周起凤,唐冬梅,王春龙[6](2019)在《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类型、内部结构、矿化及远景——兼与阿尔泰地区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秦岭地区和阿尔泰造山带均产出大量稀有金属伟晶岩,是中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地。前者工作程度低,远景尚不明朗;后者规模巨大。开展成矿条件对比研究十分必要。东秦岭地区产出铍矿、锂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以锂矿化为主,伟晶岩类型复杂,包括绿柱石-铌铁矿型、复杂型锂辉石亚型、复杂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发育多种稀有金属矿化组合,伟晶岩类型为绿柱石-铌铁矿型、复杂型锂辉石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包括对称分带结构、均一结构和分层结构,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以对称分带结构为主,也见均一结构。东秦岭与阿尔泰稀有金属矿石矿物相近,东秦岭产出更多含锂磷酸盐矿物。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相对集中且高,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跨度大。东秦岭和阿尔泰锂矿的锂矿化主要发生于岩浆就位前,复杂稀有金属矿稀有金属富集作用发生在岩浆就位前和就位后,但阿尔泰复杂稀有金属矿经历了更为复杂和极度的分异演化过程。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可能与同期花岗岩为同一熔融事件的产物,与早期花岗岩来自同一物质来源。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与花岗岩关系复杂,但大量早期花岗岩的形成提高了地壳成熟度,有利于形成晚期稀有金属伟晶岩。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产出于北秦岭单元中,形成于晚造山和造山后阶段,集中于造山后阶段,稀有金属矿化呈多期断续迭加特征。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产出于琼库尔-阿巴宫地体和中阿尔泰山地体内,集中于造山后和非造山阶段。伟晶岩岩浆活动受控于物质来源和造山作用。储存稀有金属的岩石在造山作用中熔融,发生多期的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稀有金属通过长期复杂的分异演化过程在残余熔体中不断富集。这种富挥发分和稀有金属的过铝质硅酸盐岩浆随后上升就位,可经后续冷却结晶和不混溶作用进一步富集稀有金属,从而形成稀有金属伟晶岩。东秦岭具有形成含稀有金属高度分异演化岩浆的有利条件,该区具有寻找铍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周起凤,秦克章,唐冬梅,王春龙,马留锁[7](2019)在《东秦岭卢氏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绿柱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柱石是重要的铍矿石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东秦岭伟晶岩区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地之一。本文调查了东秦岭卢氏伟晶岩区中的南阳山矿区(703号脉锂矿化伟晶岩和302号脉铍矿化伟晶岩)、七里沟-前台矿区(前台锂矿化伟晶岩)、蔡家沟矿区(大西沟和韭菜沟锂矿化伟晶岩)和瓦窑沟矿区(西山沟和瓦窑沟铍矿化伟晶岩)的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认为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为过铝质LCT型伟晶岩,属于稀有金属(REL)类REL-Li亚类。其中,703号脉、韭菜沟和大西沟伟晶岩属复杂型锂辉石亚型,前台伟晶岩属钠长石-锂辉石型,302号脉、瓦窑沟和西山沟伟晶岩属绿柱石型绿柱石-铌铁矿亚型。电子探针结果表明绿柱石富碱金属,贫铁和镁。绿柱石元素替代机制包括通道-八面体替代、通道-四面体替代以及通道中碱金属阳离子间的置换。西山沟和瓦窑沟绿柱石的替代机制分别是Na(Fe~(2+),Mg)_(-1)Al_(-1)和NaLi_(-1)Be_(-1)。302号脉、前台、大西沟和韭菜沟绿柱石的替代机制为(Na,Cs) Li_(-1)Be_(-1)。703号脉绿柱石的替代机制包括NaFe~(2+)_(-1)Al_(-1)、NaCs_(-1)和(Na,Cs)Li_(-1)Be_(-1)。绿柱石的Cs2O含量和Na/Cs值揭示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序列(由低至高)为瓦窑沟矿区→302号脉铍矿化伟晶岩→蔡家沟矿区→前台→703号脉锂矿化伟晶岩。铍矿化伟晶岩岩浆分异演化程度低于锂矿化伟晶岩岩浆。背散射图像显示绿柱石内部分带多样,包括均一结构、条带状、正/反蚀变边、补丁分带和复杂不规则分带。与铍矿化伟晶岩相比,锂矿化伟晶岩产出的绿柱石内部分带复杂多样,反映更为强烈的液相不混溶和交代作用。随伟晶岩岩浆分异演化程度升高,绿柱石FeO含量降低,内部分带更为复杂,发育蚀变边结构、补丁分带和不规则分带等。绿柱石FeO含量和内部分带特征可作为花岗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的潜在指示标志。锂矿化伟晶岩中绿柱石的化学组成和内部分带特征表明岩浆就位时是高度分异演化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岩浆。大西沟、韭菜沟和前台锂矿化伟晶岩岩浆就位后未经历明显分异演化过程,而南阳山703号脉伟晶岩岩浆就位后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导致稀有金属的进一步富集。锂矿化伟晶岩的稀有金属成矿机制是结晶分异和液相不混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承东,赵利刚,许雅雯,常青松,许腾[8](2019)在《东秦岭造山带龟山岩组的解体及俯冲增生杂岩的厘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Obiective)秦岭造山带商南—丹凤俯冲带(下称商丹俯冲带)通常被认为是划分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缝合带及北秦岭与南秦岭造山带边界。与商丹俯冲带相关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的报道多集中在西段,如分布在商丹带以北的丹凤群及富水杂岩;东段豫西地区鲜有报道。本文对商丹俯冲带东段(河南称龟山—梅山断裂)南侧龟山岩组进行了解体与研究,对商丹带构造属性及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划分提供新的约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张健,余学中,薛春纪[9](2019)在《东秦岭地区秦岭群与陡岭群关系判断及构造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东秦岭造山带商南—丹凤断裂带两侧的秦岭群与陡岭群之间的相关关系历来存在较大争议。它们是否属于同一块体,或者什么时候属于同一块体,又在什么时候裂解分开,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认识。依据东秦岭地区1∶5万航空放射性资料和航空磁测资料分析认为:秦岭群以较平静的负磁场背景为主,对应航放总道及钍道为偏高场;而陡岭群则以磁异常幅值较大的正磁场为特征,对应航放总道及钍道为偏低场。综合东秦岭地区地震测深速度与视电阻率剖面分析结果研究认为,秦岭群的原岩组成以碳酸岩、泥质岩为主,形成于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而陡岭群的原岩组成以基性岩为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不少学者认为太古宙时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为一个统一陆块,秦岭群与陡岭群形成于2 000 Ma以前,但并没有给出太古宙统一板块的具体分裂时间。本研究推断至少在早元古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已经发生分离,并且它们之间可能已有大洋产生。(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李开文,方怀宾,郭君功,刘坤,赵焕[10](2019)在《东秦岭南召县五朵山岩体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岭造山带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结合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其板块拼合机制及碰撞时限一直备受争议.对东秦岭南召县五朵山岩体二云母花岗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具有高硅(SiO2=69.32%~74.28%)、高铝(Al2O3=14.14~17.28)、高碱含量(Na2O+K2O=7.68%~9.03%)等特征,且相对富钾贫钠,在岩石类型上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岩石具有中等的稀土元素含量,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中等的负Eu异常,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表明南召县二云母花岗岩可能形成于陆陆碰撞所导致的陆壳加厚环境.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锆石均具有明显的韵律环带,Th/U比值均大于0.4,暗示岩浆成因特征,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433±2Ma;结合构造环境特征,表明东秦岭南召地区在早志留世末期由俯冲环境转换为陆陆碰撞环境.(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东秦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一个大型Au-Mo-Ag-Pb-Zn多金属矿集区,经过多年的找矿和勘查,在豫西洛宁县下峪乡发现一批大中型脉状Ag-Pb-Zn矿床,并伴生Au-Mo矿床,包括铁炉坪、沙沟、蒿坪沟和龙门店矿床等。这些矿床具有非常相似的地质特征,矿体呈脉状产出,都受NE-NNE向断裂控制。单个矿脉厚数厘米到数十厘米,但延长达数千米和延深数百米。蚀变类型都为早期绢云母和铬云母化,成矿期碳酸盐化和硅化;其中碳酸盐化又包括了早期菱铁矿化,中期白云石化和晚期方解石化。矿石矿物都包含方铅矿、闪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秦岭论文参考文献

[1].郭岐明,赵江林,陈清敏,王强,高勇浩.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晚侏罗世埃达克岩的厘定及成矿意义[J].矿床地质.2019

[2].徐进鸿,张正伟,吴承泉,胡书礼,姜玉平.东秦岭熊耳山地区脉状Ag-Pb-Zn矿床研究[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张健,代俊峰.东秦岭南部铀、钒成矿远景区预测[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4].钟福军,严杰,韩善楚,张笑天.东秦岭大石沟U-Mo-REE-Re矿床研究现状[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5].秦曦,程远,赵晓晓,焦平,秦学业.东秦岭斑岩型钼(钨)矿床磁异常特征[J].中国钼业.2019

[6].秦克章,周起凤,唐冬梅,王春龙.东秦岭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类型、内部结构、矿化及远景——兼与阿尔泰地区对比[J].矿床地质.2019

[7].周起凤,秦克章,唐冬梅,王春龙,马留锁.东秦岭卢氏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绿柱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岩石学报.2019

[8].李承东,赵利刚,许雅雯,常青松,许腾.东秦岭造山带龟山岩组的解体及俯冲增生杂岩的厘定[J].中国地质.2019

[9].张健,余学中,薛春纪.东秦岭地区秦岭群与陡岭群关系判断及构造启示[J].现代地质.2019

[10].李开文,方怀宾,郭君功,刘坤,赵焕.东秦岭南召县五朵山岩体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区域构造图(据张国伟等修改20...复原的晚元古宙复合“叁叉”裂谷系示...天山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分布小秦岭地区构造体系域图(据胡正国,19...东闯矿区B勘探线剖面图(据黎世美,1...东西部地貌区基本样式图

标签:;  ;  ;  ;  ;  ;  ;  

东秦岭论文_郭岐明,赵江林,陈清敏,王强,高勇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